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还要更好地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发展的基础之上,必须营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树立负责任的大公司形象,实现员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应的最大化。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责任; 企业公民
[中图分类号] C91; F 2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24-0015-02
近年来,国际大公司普遍把承担责任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成为“负责任的公司”备加推崇,借以提升公司形象和竞争实力。有关的国际组织也更加强调企业对相关责任的履行,形成了一些全球性协议以及诸如SA8000等认证标准。面对这种情况,国有企业如何应对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国有企业承担和履行责任的内容、必要性、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作简要论述。
一、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决定其要承担更多责任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主要是国家调节与控制经济的一种基本工具。在我国,国有企业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的主要出资人是国家,其经济属性要求它作为创造财富的主体,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它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同时,承担起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发展先进的文化等方面的责任。国有企业的特有属性使得它比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其他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有着更高层次的标准,就是一为国家,二为社会,三为员工。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的经济组织,既要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经济属性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但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等同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取得企业品牌、美誉度、社会形象等的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经济属性不断扩展为社会属性。一般来说,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伴随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成为国际上的一股主流思潮,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一词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经营实践、运作和策略相整合的行为方式。它强调了企业的社会公民身份,即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做“经济人”,还要做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人”。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都把“企业公民”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积极实践。《财富》和《福布斯》在全球企业排名评比时,不仅以总收入、利润等作为定量指标,还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不可能永续经营,只有“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企业,才能在自身发展中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对国有企业而言,所追求的目标不应该只是利润,同时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既要为出资者即股东着想,也要为国家、社区和消费者着想,还要为企业内部的员工着想。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要把服务社会、提升行业的国际地位、扩大企业影响力作为价值追求,努力搞好安全生产,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尽好各项义务,实现人与企业、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国有企业承担更多责任的实践途径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发展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多地承担了社会方面的责任。实践表明,国有企业要切实承担并履行应负的责任,最终还要依靠自身的全面发展。国有企业要实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除了不断强化管理、推进科技进步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任何企业的创新、变革和发展,都源于员工的不断学习和进步,员工素质将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解决了人的发展问题,就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问题。
解决好人的问题,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首先要依靠制度和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以经营者激励约束为龙头,以产权和竞争激励约束为基石,在营造良好组织气氛、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物质奖酬制度、工作设计制度、职工参与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规章制度,对全体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约束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尤其要注重研究和探索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的问题。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就是要把不诚信、不负责任、不提高素质的员工找出来,让他们退出关键、高危岗位,直至退出企业。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既能解决对素质相对好的多数员工的公平问题,也能激励更多的员工努力提高素质,尽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和精英,从而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从管理的角度讲,要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国有企业必须大力推行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发展和维护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尊重员工的价值,实现员工的愿望,满足员工的要求,促进员工的发展,真正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就是为了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帮助每个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不断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开创共同的事业。最终,要达到自主管理的境界,使员工在制度规范下自主行为,在先进思想和文化影响下,无需要求、无需监督,自觉主动地做好工作。
(二)构建和谐企业,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不健康,社会就不可能健康,企业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和谐。从企业成长的角度看,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公众全面的支持、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因此,国有企业要发展,既要解决内部的和谐问题,也要解决外部的和谐问题。解决企业内部的和谐,就是协调好企业内部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发展力,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解决企业外部和谐的问题,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协调好相关方的利益,与客户、供应商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关注和支持社区的发展,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将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以此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发展环境、更多的发展机遇。企业内外部和谐,也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不能为了眼前的发展而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和物质基础,否则,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国有企业要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生存之本,作为重要的战略之一。企业社会责任其本质是平衡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企业利益是企业发展动力,国家利益是社会安全的最终保障,社会利益是经济有序发展的前提。只有尊重公益,私益才能得到承认;只有承认私益,公益才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已经不是一种道德和良知上的呼吁,而正逐步成为刚性的制度化约束,它不仅仅是企业追求的一种理念和文化,更是企业要认真面对的实践挑战。
(本文作者: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学侠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责任; 企业公民
[中图分类号] C91; F 2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24-0015-02
近年来,国际大公司普遍把承担责任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成为“负责任的公司”备加推崇,借以提升公司形象和竞争实力。有关的国际组织也更加强调企业对相关责任的履行,形成了一些全球性协议以及诸如SA8000等认证标准。面对这种情况,国有企业如何应对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国有企业承担和履行责任的内容、必要性、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作简要论述。
一、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决定其要承担更多责任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主要是国家调节与控制经济的一种基本工具。在我国,国有企业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的主要出资人是国家,其经济属性要求它作为创造财富的主体,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它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同时,承担起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发展先进的文化等方面的责任。国有企业的特有属性使得它比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其他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有着更高层次的标准,就是一为国家,二为社会,三为员工。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的经济组织,既要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经济属性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但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等同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取得企业品牌、美誉度、社会形象等的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经济属性不断扩展为社会属性。一般来说,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伴随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成为国际上的一股主流思潮,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一词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经营实践、运作和策略相整合的行为方式。它强调了企业的社会公民身份,即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做“经济人”,还要做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人”。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都把“企业公民”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积极实践。《财富》和《福布斯》在全球企业排名评比时,不仅以总收入、利润等作为定量指标,还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不可能永续经营,只有“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企业,才能在自身发展中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对国有企业而言,所追求的目标不应该只是利润,同时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既要为出资者即股东着想,也要为国家、社区和消费者着想,还要为企业内部的员工着想。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要把服务社会、提升行业的国际地位、扩大企业影响力作为价值追求,努力搞好安全生产,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尽好各项义务,实现人与企业、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国有企业承担更多责任的实践途径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发展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多地承担了社会方面的责任。实践表明,国有企业要切实承担并履行应负的责任,最终还要依靠自身的全面发展。国有企业要实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除了不断强化管理、推进科技进步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任何企业的创新、变革和发展,都源于员工的不断学习和进步,员工素质将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解决了人的发展问题,就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问题。
解决好人的问题,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首先要依靠制度和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以经营者激励约束为龙头,以产权和竞争激励约束为基石,在营造良好组织气氛、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物质奖酬制度、工作设计制度、职工参与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规章制度,对全体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约束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尤其要注重研究和探索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的问题。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就是要把不诚信、不负责任、不提高素质的员工找出来,让他们退出关键、高危岗位,直至退出企业。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既能解决对素质相对好的多数员工的公平问题,也能激励更多的员工努力提高素质,尽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和精英,从而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从管理的角度讲,要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国有企业必须大力推行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发展和维护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尊重员工的价值,实现员工的愿望,满足员工的要求,促进员工的发展,真正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就是为了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帮助每个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不断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开创共同的事业。最终,要达到自主管理的境界,使员工在制度规范下自主行为,在先进思想和文化影响下,无需要求、无需监督,自觉主动地做好工作。
(二)构建和谐企业,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不健康,社会就不可能健康,企业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和谐。从企业成长的角度看,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公众全面的支持、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因此,国有企业要发展,既要解决内部的和谐问题,也要解决外部的和谐问题。解决企业内部的和谐,就是协调好企业内部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发展力,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解决企业外部和谐的问题,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协调好相关方的利益,与客户、供应商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关注和支持社区的发展,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将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以此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发展环境、更多的发展机遇。企业内外部和谐,也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不能为了眼前的发展而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和物质基础,否则,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国有企业要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生存之本,作为重要的战略之一。企业社会责任其本质是平衡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企业利益是企业发展动力,国家利益是社会安全的最终保障,社会利益是经济有序发展的前提。只有尊重公益,私益才能得到承认;只有承认私益,公益才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已经不是一种道德和良知上的呼吁,而正逐步成为刚性的制度化约束,它不仅仅是企业追求的一种理念和文化,更是企业要认真面对的实践挑战。
(本文作者: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