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替都是创新的结果,其中物理学家的创新精神起到了助推作用,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应该渗透这种创新的意识,把物理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材丰富的内容及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下面就结合笔者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尝试.
  1 创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间发生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受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先进的教育观念促进师生间的行为更为有效,为此要想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必须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
  1.1 树立新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主张教学应采取“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的约束下,课堂成为教师的单向“灌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创新个性受到抑制.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成为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1.2 树立新的人才观
  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在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方面的要求,同时也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例如,对于高中物理难,导致有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跟不上趟的现象,如果这部分学生不重视,则会沦落为“后进生”,甚至遭到其他同学的讽刺与嘲笑,被边缘化.其实这部分学生并非没有创造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善于发现他们思维过程和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后进生虽然在学习的某些方面表现较差,但是他们也同样得到与优生一样的尊重,只要在原有认知水平上得到了发展,站在“他”的层面也是一种创新,他们同样渴望像优生一样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家长与同学的认可,而且他们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强烈.
  2 关注学生的学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和学生一起探究高中物理概念和应用概念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经验出发,从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学生学情来重组教材,尽可能地提升教学的直观性,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与优化,让学生感受到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价值,继而真正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饶有兴趣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2.1 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才能避免将教学内容的难度制定的过高或过低,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
  2.2 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备课,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资源时,不是一味地对教材进行删减,或者照本宣科,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增添一些教学内容,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布设阶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实现认识的拓展和提升,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3 注重物理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策略
  对于物理学科教学而言,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学生的主体思维活动.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使得学生经常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思维方法,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策略.
  3.1 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即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作为一种分析性思维,它需要揭示同一事物中现象之间的差异:揭示己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想象出多种可能,具有较强的思维选择性;发散性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灵活采用多种变通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对于点电荷的电场学生熟悉了,学生容易知道当一个异种电荷绕中心电荷旋转,速度满足一定条件是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里的受力分析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到电场线、向心力等知识.为了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问,如果是两个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带电粒子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么?
  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将思维发散到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与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同时思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要合力不变而且始终指向圆心,在电场中呢?只受电场力就意味着要电场强度大小不变,而且要辐向分布,经过排查,可以发现等量同种电荷周围也是可以的,进一步对点电荷的电场线立体分布有了深入的理解.
  3.2 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教师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比如,在课堂上讲解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时,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从结果出发,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例如,受力分析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就是分析弹力和摩擦力.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妨从逆向思维角度出发,设弹力(或摩擦力)存在,然后看事实是否与假设相悖(或相同).
  4 创新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4.1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的容量大、密度大、节奏快等优势而被教学广泛采用.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止于此,它在对学生知识获取、空间认知、思维训练等方面也作用明显.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安培力、洛伦兹力、左手定则、正弦交流电等知识内容时.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这些三维位置关系变得便利和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更有利于学生把握物理学内涵、发展空间认知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2 充分挖掘实验的教学功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中学生正处在兴趣的发展时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教学直观、主动,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兴趣,以诱发最佳的学习动机,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兴趣源于好奇心,也出于“实践成功”的欣慰感.因此,可采取一些新异实验或具有对比性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例如,在和学生讲选修3-5中的“冲量”、“动量定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让鸡蛋从高处下落在泡沫塑料上,出现非但不坏反而意外弹回的现象,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一种求知欲望.
  4.3 开展物理实践活动
  物理学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与自然交往的广泛与深刻,物理学科的实践性日益显现.因此,培养学生物理创新精神必须要增强物理教学的实践环节,使我们的物理教学与自然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总之,物理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灵魂和核心,也是一个浩大的长期的工程.我们要着眼于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实施新的方法,积累新经验,真正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育中落到实处,最终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其他文献
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很多学生觉得物理知识枯燥,学习难度大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教师在讲述“声音产生和传播”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以下道具:白纸、小鼓、梳子、音叉、橡皮筋和水杯,将道具放在桌子上,用这些
大多数的学生会觉得高中物理的学习抽象、难懂,不能够通过表象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结于学生的思维定势,阻碍了学生对表象的观察、思考和分析.正如乔际平在《物理教育心理学》中所说:高中时期的学生,也正是由表象逐渐向理论过渡的时期.可见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顺利地向抽象思维过渡,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还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确保了学生学习的有效
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中一个必修科目,其可以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很少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同时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让学生“动手做”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需求,也是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  1优化物理教学内容,为学生“动手做”创造条件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进行物理思维的基础.物理概念更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好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能否学好物理概念,关系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和拓展,对掌握和应用物理定律也极为重要.物理概念既不好教,也不好学,为此,本文对
女儿正在读初中七年级,每次写作业,偶尔不懂,也常向我请教,请教完了,常听她自言自语,“科学作业,真烦”有一次,我问她,作业是巩固知识的手段,有什么可烦呢?进一步了解发现,烦的原因在于形式单一,大多是试卷形式的习题,有些习题多次重复作为科学教师的我,常常陷入深思,在倡导“优质轻负”的新教育时代,早应该对作业全面审视、积极创新了  作业作为反馈、调控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
教学与评价是实现教育目标、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发现问题,获得反馈信息,是改进和控制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工具。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
1 实验中“意料之外”的价值  1.1 科学发展的源泉  很多科学规律的发现都与实验中的“意料之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亚里士多德得到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后,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中的意外加速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发现;再如汤姆森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后,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一小部分粒子的意外促进了原子核式结构的诞生;还有奥斯特通电导线的意外促成了“电生磁”的发现……  1.2 新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这个知识的学习内容安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定义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反思高中物理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同时要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
“因势利导”出自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此成语故事是讲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向好的方面引导物理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应开始于识“势”,展开于善“导”可现实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课堂上教师“导”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在“劣势”的情况下,许多教师更是无从下手,最终只能草草收兵,还憋着一股“气”离开课堂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促进知识的生成呢?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