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结合案例分析法辅导教学《法律基础》课。方法 对《法律基础》课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分别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结果 初步探索出《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新方向,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石。结论 提高《法律教学》课的教学质量,增强《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法律基础 教学实践 案例型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022-01
在如今提倡全民素质教育的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有严格的要求。强化素质教育,是为了满足培养21世纪国际人才的需要,是为了带动全民以德治国、依法治国,通过对《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创新,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素质培养,以得到全面发展。
1 《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
《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法律实践中去,学以致用是《法律基础》课开课的根本原则和要求。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被传统的教学思维束缚,忽视了法律实践的重要性,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自然地融为一体进行教学。一些教师潜意识认为《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专业课,因此,讲授时只重视“传输”知识,忽略了应该从最基本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做起,忽略了课堂互动中的实践环节,忽略了要培养学生用法律的眼光看待事情、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分析、解决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件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学生“被动”学法律,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法学概念和定义,学生非但没能全面地“知法”、自觉地“守法”、合理地“用法”,反而感到学习法律的乏味。现阶段,大学生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的现象严重。
2 教学手段的创新
要使授课生动而有吸引力,必须创新教学手段。《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手段不能再沿用过去长期使用的“粉笔—— 黑板式”,摆脱以往的陈旧、构建新型的、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中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又深受学生青睐的手段是多媒体教学。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成为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它集方便快捷、直观形象、生动趣味、信息量大等特征于一体,图文并茂的形式给予学生感染力,不受时空限制,带动学生动用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的感知来理解记忆,让学生的兴趣长时间处于高涨状态,发挥其最大的潜能、扩大信息接收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将枯燥乏味的文字讲稿转换为插入图片、动画、影视等艺术内容在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师生互动代替了从前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质量。
3 教学模式的创新
由传统的单纯理论讲授转变为“案例型”教学法。“案例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丰富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实践,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把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而典型的案例插入到课堂教学中,带动学生回顾并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剖析案例,以案说法。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法用法的目的。
现实社会中的案例是各种方面、各种形式都涉及的,案例法之所以被纳入教学方法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能为课堂提供典型的教学素材,并且具有真实性,供学生学习体会到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型”教学的关键是收集的案例必须适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理论性和易懂性,使得案例鲜明、形象地储存在学生脑海中,寓教于学。
4 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教师枯燥地讲、学生乏味地听,由教师主导式讲课过渡到师生互动型教学,保证《法律基础》课在教与学上的双向性。将案例运用到教学中的重点是案例分析部分,是以案例为桥梁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这是大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过程。在方法上可以采取比较新颖有趣的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庭观摩等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教学内容的创新
《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公共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课时少,教材内容体系繁复,教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多的传授法律知识,就必须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其余部分再让学生进行系统的自学。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法律随形势修改的变化性和教材改编的滞后性,教师需紧跟理论的更新,在课堂上填补教材上滞后的内容,带动学生走在法律时代的前沿,感受法律的生命力,保证《法律基础》课的新颖感和时代感。
6 结语
在新形势的推动下,全面进行《法律基础》课的创新,是我国高校目前面临的共同课题。案例分析法是《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法律知识深入人心,从全面掌握法律理论开始,最后达到懂法、守法、用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敏.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的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78-80.
[2]张慧.案例教学法在技校《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0(12).
[3]冯慧.浅议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148.
关键词:法律基础 教学实践 案例型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022-01
在如今提倡全民素质教育的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有严格的要求。强化素质教育,是为了满足培养21世纪国际人才的需要,是为了带动全民以德治国、依法治国,通过对《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创新,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素质培养,以得到全面发展。
1 《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
《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法律实践中去,学以致用是《法律基础》课开课的根本原则和要求。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被传统的教学思维束缚,忽视了法律实践的重要性,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自然地融为一体进行教学。一些教师潜意识认为《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专业课,因此,讲授时只重视“传输”知识,忽略了应该从最基本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做起,忽略了课堂互动中的实践环节,忽略了要培养学生用法律的眼光看待事情、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分析、解决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件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学生“被动”学法律,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法学概念和定义,学生非但没能全面地“知法”、自觉地“守法”、合理地“用法”,反而感到学习法律的乏味。现阶段,大学生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的现象严重。
2 教学手段的创新
要使授课生动而有吸引力,必须创新教学手段。《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手段不能再沿用过去长期使用的“粉笔—— 黑板式”,摆脱以往的陈旧、构建新型的、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中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又深受学生青睐的手段是多媒体教学。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成为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它集方便快捷、直观形象、生动趣味、信息量大等特征于一体,图文并茂的形式给予学生感染力,不受时空限制,带动学生动用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的感知来理解记忆,让学生的兴趣长时间处于高涨状态,发挥其最大的潜能、扩大信息接收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将枯燥乏味的文字讲稿转换为插入图片、动画、影视等艺术内容在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师生互动代替了从前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质量。
3 教学模式的创新
由传统的单纯理论讲授转变为“案例型”教学法。“案例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丰富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实践,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把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而典型的案例插入到课堂教学中,带动学生回顾并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剖析案例,以案说法。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法用法的目的。
现实社会中的案例是各种方面、各种形式都涉及的,案例法之所以被纳入教学方法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能为课堂提供典型的教学素材,并且具有真实性,供学生学习体会到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型”教学的关键是收集的案例必须适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理论性和易懂性,使得案例鲜明、形象地储存在学生脑海中,寓教于学。
4 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教师枯燥地讲、学生乏味地听,由教师主导式讲课过渡到师生互动型教学,保证《法律基础》课在教与学上的双向性。将案例运用到教学中的重点是案例分析部分,是以案例为桥梁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这是大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过程。在方法上可以采取比较新颖有趣的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庭观摩等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教学内容的创新
《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公共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课时少,教材内容体系繁复,教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多的传授法律知识,就必须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其余部分再让学生进行系统的自学。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法律随形势修改的变化性和教材改编的滞后性,教师需紧跟理论的更新,在课堂上填补教材上滞后的内容,带动学生走在法律时代的前沿,感受法律的生命力,保证《法律基础》课的新颖感和时代感。
6 结语
在新形势的推动下,全面进行《法律基础》课的创新,是我国高校目前面临的共同课题。案例分析法是《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法律知识深入人心,从全面掌握法律理论开始,最后达到懂法、守法、用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敏.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的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78-80.
[2]张慧.案例教学法在技校《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0(12).
[3]冯慧.浅议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