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若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脱节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挫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 教学衔接 教学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强化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能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要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理解语文知识。例如:在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理解文意,这样学生既对修辞及作用有了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要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那么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语言,全面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一进中学就要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他们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优势,要求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的共性,进行理性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学生尽快适应初中作文写作。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扫除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崔一心.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略论[J].
[4]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M].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 教学衔接 教学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强化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能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要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理解语文知识。例如:在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理解文意,这样学生既对修辞及作用有了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要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那么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语言,全面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一进中学就要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他们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优势,要求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的共性,进行理性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学生尽快适应初中作文写作。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扫除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崔一心.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略论[J].
[4]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