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粮食系统中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小麦播种期不仅是控制地下害虫的好时机,也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及系统侵染病害的关键环节,如全蚀病、黑穗(粉)病和早期根腐病、纹枯病等。抓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是夺取小麦丰收的基础。下面将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农艺防治技术措施
1.轮作倒茬全蚀病和纹枯病发生重的地块,各地可因地制宜尽量采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的方法,该项措施可根除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并可减轻其它病虫害发生程度。
2.整地施肥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等。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3.适期晚播推行小麦适期晚播技术可有效减少病菌的侵染时间,减轻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等的发生程度。不同麦区可掌握好小麦晚播适期。
4.选用优质抗病高产品种要根据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实际测定结果确定播种量,切实保证出苗率。
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
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是控制小麦苗期多种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减轻苗期病虫害的发生。
1.杀菌剂拌种全蚀病发生区拌种可选用的杀菌剂及方法为:①12.5%全蚀净(硅噻菌胺)100~150毫升,对水500毫升,拌麦种5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②3%的敌委丹(苯醚甲环唑)250~300毫升 2.5%适乐时(咯菌腈)100~200毫升,对水500毫升,拌麦种50公斤,堆闷3小时;③用6%立克秀(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分)拌种,堆闷6小时,在此基础上于小麦播种后30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顺垄喷洒(灌),翌年返青期再喷(灌)一次,每亩喷灌药液50~60公斤。
对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等病害可选用的药剂及方法为:①6%立克秀(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分)拌种,堆闷6小时;②3%的敌委丹(苯醚甲环唑)250~300毫升对水500毫升,拌麦种50公斤;③2.5%适乐时(咯菌腈)100~200毫升,对水500毫升,拌麦种50公斤,堆闷3小时。均可有效控制上述病害的发生与蔓延。此外还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43克,拌麦种100公斤,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和纹枯病。
2.杀虫剂拌种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发生区,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对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拌后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注意浓度不得超过种子重量的0.2%,以免影响发芽。如果单防治蝼蛄,也可用1公斤40%乐果乳油,对水40~60公斤,拌种400~600公斤,堆闷4小时以上。这些拌种措施还能有效防治早期发生的蚜虫和灰飞虱,控制黄矮病和丛矮病的发生。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5~1公斤,对适量水拌麦种100公斤,防治早期麦蚜和灰飞虱。
3.杀虫剂、杀菌剂合理混合拌种以上病害和虫害混发区,可选用以上杀菌剂和杀虫剂同时拌种,以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但是,在拌种时应注意两个原则:一是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二是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
4.小麦纹枯病。当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兑水50公斤喷雾,隔7—10天施一次药,连喷2—3次。注意将药液喷洒在麦株茎基部。
防治小麦锈病要及时控制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叶锈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10%,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2克,兑水50公斤喷洒,7—10天喷药一次。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3天以上连阴雨,或降雨量超过50毫米,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当苗蚜百株200头时,穗蚜百株达500头或益害比1:150以上时,每亩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蛹期(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每小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虫蛹2头,或成虫期(小麦抽穗扬花期)10网复次捕到成虫10—25颗粒剂3公斤,掺细土25公斤,均匀撒于地表,撒后及时中耕浇水;成虫期每亩可用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或2.5%辉丰菊脂乳油25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用80%敌敌畏80—100毫升拌上适量麦糠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间,熏蒸防治。
(作者单位:152023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一、农艺防治技术措施
1.轮作倒茬全蚀病和纹枯病发生重的地块,各地可因地制宜尽量采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的方法,该项措施可根除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并可减轻其它病虫害发生程度。
2.整地施肥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等。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3.适期晚播推行小麦适期晚播技术可有效减少病菌的侵染时间,减轻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等的发生程度。不同麦区可掌握好小麦晚播适期。
4.选用优质抗病高产品种要根据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实际测定结果确定播种量,切实保证出苗率。
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
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是控制小麦苗期多种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减轻苗期病虫害的发生。
1.杀菌剂拌种全蚀病发生区拌种可选用的杀菌剂及方法为:①12.5%全蚀净(硅噻菌胺)100~150毫升,对水500毫升,拌麦种5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②3%的敌委丹(苯醚甲环唑)250~300毫升 2.5%适乐时(咯菌腈)100~200毫升,对水500毫升,拌麦种50公斤,堆闷3小时;③用6%立克秀(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分)拌种,堆闷6小时,在此基础上于小麦播种后30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顺垄喷洒(灌),翌年返青期再喷(灌)一次,每亩喷灌药液50~60公斤。
对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等病害可选用的药剂及方法为:①6%立克秀(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分)拌种,堆闷6小时;②3%的敌委丹(苯醚甲环唑)250~300毫升对水500毫升,拌麦种50公斤;③2.5%适乐时(咯菌腈)100~200毫升,对水500毫升,拌麦种50公斤,堆闷3小时。均可有效控制上述病害的发生与蔓延。此外还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43克,拌麦种100公斤,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和纹枯病。
2.杀虫剂拌种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发生区,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对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拌后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注意浓度不得超过种子重量的0.2%,以免影响发芽。如果单防治蝼蛄,也可用1公斤40%乐果乳油,对水40~60公斤,拌种400~600公斤,堆闷4小时以上。这些拌种措施还能有效防治早期发生的蚜虫和灰飞虱,控制黄矮病和丛矮病的发生。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5~1公斤,对适量水拌麦种100公斤,防治早期麦蚜和灰飞虱。
3.杀虫剂、杀菌剂合理混合拌种以上病害和虫害混发区,可选用以上杀菌剂和杀虫剂同时拌种,以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但是,在拌种时应注意两个原则:一是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二是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
4.小麦纹枯病。当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兑水50公斤喷雾,隔7—10天施一次药,连喷2—3次。注意将药液喷洒在麦株茎基部。
防治小麦锈病要及时控制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叶锈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10%,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2克,兑水50公斤喷洒,7—10天喷药一次。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3天以上连阴雨,或降雨量超过50毫米,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当苗蚜百株200头时,穗蚜百株达500头或益害比1:150以上时,每亩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蛹期(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每小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虫蛹2头,或成虫期(小麦抽穗扬花期)10网复次捕到成虫10—25颗粒剂3公斤,掺细土25公斤,均匀撒于地表,撒后及时中耕浇水;成虫期每亩可用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或2.5%辉丰菊脂乳油25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用80%敌敌畏80—100毫升拌上适量麦糠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间,熏蒸防治。
(作者单位:152023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