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jhurfd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同江市主栽作物之一,在全市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51万亩,占全市粮豆薯总播种面积的23,2%,但稻谷产量却占全市粮豆总产的50%左右。随着我市临江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全市水稻面积可发展到100多万亩,成为我省重要的水稻生产主产区。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常常盲目地追求密度:导致水稻穗数过多,每穗粒数、结实率、粒重反而下降,造成了减产。在穗数少时,每穗粒数虽多,但因穗数不足,总粒数也相应减少,产量也不高。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使三个因素得到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产。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必须掌握好良种选用、播期安排,合理密植,科学排灌、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有效分蘖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环节,才能使水稻获得较高的产量。
  
  一、培育壮秧
  
  1、种子处理:俗话说苗好七成粮,水稻要想高产第一步必须育好苗,育壮苗。育好苗的基础环节就是抓好种子工作。种子处理主要是抓住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等技术环节。这些技术措施看似简单,但是直接影响到水稻秧苗素质的好坏,所以要认真对待。
  2、催芽:将充分吸胀水分的种子进行催芽,遵循高温(温度保持在30—32℃之间)破胸,适温长芽、降温炼芽的原则,当芽长到两毫米时即可进行播种。
  3,适时播种及掌握密度:适时播种是培育壮秧的关键。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天气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来确定。一般在地温超过6℃时即可播种。注意控制播量,过密会造成弱苗、徒长苗,每盘播芽种2.6—2.8两。
  
  二、施肥原则
  
  水稻生产期间,气温变化具有由低到高,水稻生育期间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多、降雨量由少到多等特点,应以安全抽穗为中心。实施计划栽培。据农垦科学院研究,寒地稻田氮素释放过程,秋翻稻田经过冬春风化。速效氮含量逐渐增加,灌水泡田后略趋下降,到6月中旬气温升高,速效氮含量日趋回升,到7月中旬形成高峰,以后随气温降低又趋下降。这与水稻一生对氮肥的需要相比,前期明显不足,中期相差不大,后期略呈短缺。根据这些特点,对水稻的施肥必须按照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进行,将有机肥与速效化肥相结合。以适应寒地水稻生育期间短、前期营养生长要早生快发、后期生殖生长要防止脱肥早衰的特点。高产栽培必须氮、磷、钾配合,适当控制氮肥,增加磷、钾肥。这样对高产、防病及防御低温冷害有明显作用。
  1、前重:在水稻生长前期施肥要多,一般占施肥总量的70%~80%,水稻从返青到分蘖时期,要求有足够的养分才能早生快发,促早分蘖、多分蘖,以达到增加有效穗的目的。底肥复合肥300—350公斤随封闭药在水耙地最后一遍施入,移栽后5—7天施硫酸铵100公斤。促进水稻返青,尽早使用分蘖肥,一般每垧施用尿素80—100公斤,注重磷钾肥的使用,控制氮肥的比例。
  2、中控:水稻从幼穗分化到孕穗期间,一般不施氮肥,因为这个时期水稻已经从营养生长阶段过渡到生殖生长阶段,可视生长情况补充磷、钾肥。这个时期主要通过节水控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促进根系深扎、叶片挺直、茎杆粗壮,以利于通风透光,创造良好的田间小气候、防止倒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后补:水稻生长后期,根据长势情况,巧施穗粒肥,以达到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保持青枝蜡秆、提高结实率、促粒多、粒重,达到夺高产的目的。 三、科学调控有效分蘖及生育转换期的管理 水稻有效穗数是产量构成的基础,一般具有4片叶以上的分蘖,且有发达的根系,能通过根系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供地上部生长和谷粒内容物的充实,称为有效分蘖穗。而不足3片叶的分蘖,长势较弱,不易成穗则称为无效分蘖。当有效穗达到要求时结合晒田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通常晒田的程度到地表微裂为宜。然后覆水。水稻完成有效分蘖以后,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从而进入幼穗分化期。所以。以幼穗分化为中心的前后一段时间为生育转换期,生育转换期是水稻生育中的一大转折,是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由氮代谢为主转向碳代谢为主、由茎叶生长为主转向穗粒生长为主。适期进入生育转换期是确保安全抽穗的前提。在寒地水稻稳产高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生育转换期田间管理。需通过调整氮索,壮根壮株。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控制无效分蘖,调整长势长相,为后期壮秆大穗、提高粒重奠定基础。
  
  四、防治病虫害
  
  水稻生产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害虫有:潜叶蝇、负泥虫等,近年来稻螟蛉又有多发的趋势。防治措施应以预防为主,一旦病虫害发生就会对水稻生长有影响进而影响产量。要及时拔出田间大草,割净埂、堤上的杂草。保持田间清洁。防治病害时应首先确定是真菌病害、还是细菌或病毒病害对症下药。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场所——学校和教育核心——课程设置及教学,与无形而又普遍存在的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现代教育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本文从课程文化的核心目标着手,探究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谐学校文化建设当今的大学已经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教育及使之成才既是大学承担的首要社会责任,但现代高等教育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在果树育苗的生产中,繁育苗木成活率高的嫁接技术方法,为今后的果树苗木繁育给予技术支持。  关键词:果树育苗;苗木嫁接;苗木成活率  果树苗木种苗是建立果树基地的物质基础,尤其是没有优良健壮的苗木,就不能建立有良好的果树基地。使用果树良种苗木建立果园,具有见效快、效益高、风险低等优点。为了培养品种纯正健壮的果树优质苗木,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在2008~2013年开展了果树育苗嫁接成活率
世界卫生组织25日对在墨西哥造成至少20人死亡的新型猪流感病毒表示“非常担心”,认为这种病毒明显带有转化成流行性病毒的潜在可能。何为猪流感?有何预防措施?相关机构和专家如此回答十大问题。  问:什么是猪流感?  答: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专家解释说,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  问:人能否患猪流感?  答:美国密歇根大学流感专家蒙托说
随着自动站的正式运行,县站的局域网络有了一定的规模,为了保证局域网和宽带网以及自动站计算机正常工作,配备了UPS电源,保证了停电后设备供电正常。由于交流供电电压不稳定,再加上计算机局域网络房间工作环境没有达到UPS工作环境,导致UPS出现故障的几率加大。因此,平常注意对UPS的保养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延长UPS的使用寿命。本文就UPS“保护保养”的主要方法作一简要介绍,供有关维护人员参考。    
鲤鱼是黑龙江省地方主要养殖鱼类品种之一,以往传统的鲤鱼商品鱼养殖方式普遍是“一茬”春放秋捕。但近年来,逐渐推广一年养“两茬”的新技术,即:先养一茬商品鱼提供市场后,再养一茬鱼种。据统计,应用该技术比传统的春放秋捕的养殖效益高1倍以上,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 商品鱼养殖    1.1 放养前的准备  鱼种放养前7~10天进行清塘消毒,每公顷用生石灰1125~1500kg或漂白粉150kg
【摘 要】近年来,肠道病毒71引发的手足口病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本研究利用已有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VP1,在大肠杆菌BL21内诱导其表达VP1融合蛋白,使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表达且纯化浓度较高,可用于今后的EV71抗原表位筛选与抗EV71病毒疫苗开发研究。  【关键词】肠道病毒71;VP1;重组蛋白;纯化  [Abstrac
备春耕生产工作为农业工作第一战役,应该早动手争主动,围绕种子、肥料、农机具和资金等关键问题展开。    1、种子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生产资料,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最直接因素,它也将直接影响农民朋友的经济效益。  1.1 种子引入  引种时要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抗病性强的优质专用品种。实践证明,无论哪种作物均以近距离引种为佳。小麦依据国内
我国将继续提高粮食收购价  在农业部2010年12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陈萌山表示,“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他透露,农业部正在积极地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在已经有了初步规划。初步规划将要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完善“四补贴”政策,特别是要通过政策来大力推广各项实用技术;将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调控
一、育苗    1、育苗方式辣椒通常采用小拱棚育苗法。一般有拱棚支架、塑料薄膜、风障三部分组成,应东西走向。苗床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另外,为调节气温,还要适时加盖草苫。  2、苗床制作播种前10~15天将育苗畦整好。苗床做好后,先覆上薄膜,经过“拷土”后即可播种。  3、土壤消毒为了预防地下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采用灭菌杀虫处理。常用的灭菌剂有五氯硝基苯、代森锌、硫酸铜、溴甲烷等;杀虫剂有辛硫磷、敌
【摘 要】校园文化产品体现着学校的文化底蕴,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发校园文化产品,有利于展现学校的独特个性,有利于传播学校特色形象与文化理念,有利于推广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品牌形象的创建。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创产品;设计  [Abstract] Product embodies the culture of the school, campus culture is the 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