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大范围、长时间的冰冻雨雪灾害,对当地电网设施破坏极大,造成了多方面的巨大损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协作,“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已经取得了抗灾救灾的决定性胜利。
在此次灾情的发生、发展和恢复重建过程中,电力和电网的重要程度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电网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电力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认真汲取这次冰雪灾害教训,系统总结抗灾救灾的经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必须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电网建设,这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我国生产力分布与能源分布呈倒挂格局,生产力“东强西弱”,能源资源“西强东弱”,相当一段时期内,此格局不会根本改变,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能源必然要进行长距离的输送。目前,我国能源输送方式中输电所占比重过低。我国中东部地区燃煤电厂依靠区外大量调入电煤,运输压力大,“三西”(山西、陕西、蒙西)和宁东地区能源外送中输煤和输电的比例为33∶1,输煤比重高达97%。我国水电资源的80%在西部,要充分利用只能依靠电力输送。我国核电装机只占电力装机的2%左右,远低于17%的世界平均水平,短期内尚不能成为能源消费的主力。因此,提高输电在能源输送中的比重,实现输煤输电并举,是优化我国能源输送结构的重要措施,也是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和减少东部排放压力的重要措施。
由于长期“重发轻供”,电网投入不足,造成电网发展严重滞后于电源发展,网架结构薄弱,电网建设设防标准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建国以来,我国电网投资累计占电力总投资的比例仅为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近几年,虽然加大了电网投入力度,但由于经济发展快,电源投产多,电网发展滞后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36万亿千瓦时,人均装机约1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约相当于美国1962年、英国1973年、日本1979年、韩国1999年的水平,电网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在规划处理好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特高压电网建设与各高中低压电网建设、骨干电源布局与区域电源建设、直流输电线路建设与交流输电线路建设、输电电网与配电电网、电网主业与辅业六对关系的基础上,建议:
一、加快发展长距离、大容量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加大在特高压后续工程的项目核准、设备研制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一特三大”(特高压、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战略的实施。
二、在国家电网公司修订的新电网设计企业标准的基础上,国家应尽快修订出台新的电网设计国家标准,以指导灾后重建和新建电网工程,增强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将电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中,统一考虑,预留必要的通道走廊资源。
四、加快建立更科学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合理提高输配电环节电价。目前我国输配电价占终端销售电价的比例约为2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50%左右的水平,也明显低于阿根廷、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05年至今,我国销售电价共上调5.09分/千瓦时,但输配环节电价仅上调0.2分/千瓦时,占调价的3.9%,输配电价在销售电价中的比重不升反降,电价矛盾比较突出。
五、尽快出台电网项目核准细则,简化程序,加快核准进度,并研究制定促进电网发展相应的支持政策。
六、在下一步的电力体制改革中,充分考虑输配电网具有的网络特性和自然垄断属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保证各级电网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
七、在下一步主辅分离改革中,将送变电施工企业和电力设计单位(或其精华部分)保留在电网企业内,以便在灾害情况下能够快速及时响应,统一调配,提高抢险效能和效率。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