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升民族整体文化程度,同时给民族地区增加收入带来新的思路。职业教育成为时下针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精准扶贫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作用,并且指出精准扶贫语境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提出四條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供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参考借鉴。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新定位;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1-0018-02
中央工作报告中提出“精准扶贫”的政策,探讨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工作的开展。现阶段民族地区整体建设水平落后,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其中一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精准扶贫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
通过精准扶贫,对参加职业教育的家庭状况进行有效摸底,针对贫困家庭现状进行有效分析,采取有效方法制订脱贫目标。明确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与产业规模建设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制订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的时候,对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分析贫困的原因,对帮扶对象进行有效指导,改变过去传统的思想理念,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过程中。
在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明确中职教育内容,对教学方法展开深入剖析,制订细化的教学内容。依托现有政策,完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达到帮扶贫困户的目的。在基层工作中,明白民族地区贫困户的需求,细化帮扶内容,开展职业教育,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加强精准考核有利于提高精准扶贫效果,对实际工作进行科学检验,尤其是针对扶贫资金的安排、考核,可以有效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率,增强扶贫效果。农村职业教育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使用时进行有效监督,能够让资金合理使用,确保扶贫工作得到落实。针对现阶段扶贫资金的使用与安排,应科学使用扶贫资金,帮助民族地区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为当地培养优质人才,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与毅力,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将扶贫资金落到实际教育工作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对办学机构进行有效的引导与规划,提高职业发展前景。
二、精准扶贫语境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就业服务,依托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指导,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起到良好疗效,通过地区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地方就业,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如何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有效定位,需要注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日常教育中,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将就业形势作为考核自身教育的核心,确保就业人员技术根基扎实、稳定,改变地区人才缺乏的现状。职业教育是为了振兴经济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教育为地方培养优质人才,需要认清现实,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当地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工作开展中,制订符合当地需求的教育方法,提高职业技能,改变传统思想,有效提高当地人民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引导大家参与到职业教育过程中来,帮助学生在职业教育中享受公正待遇。
开展职业教育,是为了振兴当地经济发展、落实扶贫的重要任务。在扶贫工作的开展中,落实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改变当地的贫困现状,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动力,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通过落实职业教育工作,有力改变缺乏能力的现状,促进学生就业,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生活现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当地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当地人才教育发展提供良好动力,提升个人素质,有效带动经济发展。
三、精准扶贫语境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构建定向模式,培养本土人才
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时,人力资源的匮乏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制约因素,同样,地区经济也制约着人才培养工作的进程。目前,民族地区经济难以吸引优质人才,同样难以留住优质人才,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职业教育,能够留住本地人才,在当地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职业教育中,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为企业输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构建定向模式,有利于本土人才的培养,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学习教育,同时开展企业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采取“定向分配”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率,同时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人意愿,对愿意参加定向分配的学生优先安排工作。采取有效的定向培养,鼓励学生就业,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培养本土人才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同样可以改善学生自己的家庭环境,早日摆脱贫困。在地区经济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实际教育中,通过定向模式的应用,有效提高地区经济建设,为本土企业发展输送人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本土经济建设过程中,为改善区域经济、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良好作用。改变地区人才匮乏的现状,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定向发展模式,为本地企业输入人才,是解决地方贫困的有效办法。 例如,甘肃省全力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改善办学条件,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现代化职业体系的发展,带动经济建设,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动力。甘肃省坚持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就业,中职毕业生毕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二)传承民族文化,助力脱贫致富
受限于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等因素,民族地区经济普遍落后,部分人将区域经济发展受限归结为民族文化的落后。显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少数民族传承文化同样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恰当使用传统文化,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助力。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中好的一面,将这些代表着民族群体共同信仰的一面发扬光大,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1]。
职业教育充分利用这些文化特色,发展带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经济,将文化转变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机会。民族地区职业教学的开展,要注重当地文化特色的打造,振兴民族经济成为时下的重要內容。国家高度重视现阶段民族文化工作,注重民族技艺传承。在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将民族文化技艺纳入课程中,鼓励学生接受传统技艺的学习,增加民族文化自豪感,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实践,将文化传承下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具备特色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是每一个民族地区同胞的重要工作内容。
(三)开展“互联网+”行动,提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扶贫功效
加强“互联网+”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促进教育资源与信息化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解决目前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有利于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来源。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有利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开展,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针对现阶段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节约成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学生“走出去”,更多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开展职业教育,有效利用现代化教育,提高学生整体受教育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学生在生活中应树立摆脱贫穷的意识,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积极参加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依托互联网资源,有效提高办学效率,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奋斗改变家庭现状。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在民族地区引入优秀教学资源,提高中职院校办学水平,同时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就业[2]。
(四)完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为了积极应对民族地区贫困的现状,需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让他们能够完成学业。只有将职业教育充分运转起来,才可以有效改变学生贫困的现状,有利于经济的长久发展。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需要完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对家庭贫困生进行资助,重点关怀这些帮扶对象,通过落实上级的政策,重点帮助这些经济困难户。开展职业教育,有效带动经济发展,针对家庭贫困户,需要给予充分关怀,保障学生未来发展,避免学生缺乏就业手段。
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使用现代化办学手段,减少办学开支,增加对帮扶对象的帮扶力度,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明确职业教育是为了改善当地经济状况的初衷,有效提高对教育贫困户的资助[3]。
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改变“教育致穷”现状,帮助贫困户减少因为教育的投入而致经济贫困的现状,通过政府资金的投入,有效引入社会资本,有效缓解“教育致穷”现象的发生,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发展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鼓励民族地区经济创新发展。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鼓励各民族为了振兴经济不懈努力。现阶段,发展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海宁,周天松.精准扶贫下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新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19(13):94-96.
[2]郭阳.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3]潘瑞萍.精准扶贫:边疆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9(3):74-78.
◎编辑 原琳娜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新定位;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1-0018-02
中央工作报告中提出“精准扶贫”的政策,探讨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工作的开展。现阶段民族地区整体建设水平落后,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其中一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精准扶贫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
通过精准扶贫,对参加职业教育的家庭状况进行有效摸底,针对贫困家庭现状进行有效分析,采取有效方法制订脱贫目标。明确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与产业规模建设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制订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的时候,对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分析贫困的原因,对帮扶对象进行有效指导,改变过去传统的思想理念,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过程中。
在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明确中职教育内容,对教学方法展开深入剖析,制订细化的教学内容。依托现有政策,完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达到帮扶贫困户的目的。在基层工作中,明白民族地区贫困户的需求,细化帮扶内容,开展职业教育,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加强精准考核有利于提高精准扶贫效果,对实际工作进行科学检验,尤其是针对扶贫资金的安排、考核,可以有效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率,增强扶贫效果。农村职业教育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使用时进行有效监督,能够让资金合理使用,确保扶贫工作得到落实。针对现阶段扶贫资金的使用与安排,应科学使用扶贫资金,帮助民族地区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为当地培养优质人才,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与毅力,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将扶贫资金落到实际教育工作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对办学机构进行有效的引导与规划,提高职业发展前景。
二、精准扶贫语境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就业服务,依托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指导,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起到良好疗效,通过地区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地方就业,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如何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有效定位,需要注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日常教育中,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将就业形势作为考核自身教育的核心,确保就业人员技术根基扎实、稳定,改变地区人才缺乏的现状。职业教育是为了振兴经济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教育为地方培养优质人才,需要认清现实,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当地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工作开展中,制订符合当地需求的教育方法,提高职业技能,改变传统思想,有效提高当地人民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引导大家参与到职业教育过程中来,帮助学生在职业教育中享受公正待遇。
开展职业教育,是为了振兴当地经济发展、落实扶贫的重要任务。在扶贫工作的开展中,落实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改变当地的贫困现状,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动力,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通过落实职业教育工作,有力改变缺乏能力的现状,促进学生就业,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生活现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当地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当地人才教育发展提供良好动力,提升个人素质,有效带动经济发展。
三、精准扶贫语境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构建定向模式,培养本土人才
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时,人力资源的匮乏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制约因素,同样,地区经济也制约着人才培养工作的进程。目前,民族地区经济难以吸引优质人才,同样难以留住优质人才,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职业教育,能够留住本地人才,在当地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职业教育中,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为企业输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构建定向模式,有利于本土人才的培养,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学习教育,同时开展企业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采取“定向分配”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率,同时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人意愿,对愿意参加定向分配的学生优先安排工作。采取有效的定向培养,鼓励学生就业,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培养本土人才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同样可以改善学生自己的家庭环境,早日摆脱贫困。在地区经济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实际教育中,通过定向模式的应用,有效提高地区经济建设,为本土企业发展输送人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本土经济建设过程中,为改善区域经济、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良好作用。改变地区人才匮乏的现状,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定向发展模式,为本地企业输入人才,是解决地方贫困的有效办法。 例如,甘肃省全力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改善办学条件,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现代化职业体系的发展,带动经济建设,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动力。甘肃省坚持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就业,中职毕业生毕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二)传承民族文化,助力脱贫致富
受限于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等因素,民族地区经济普遍落后,部分人将区域经济发展受限归结为民族文化的落后。显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少数民族传承文化同样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恰当使用传统文化,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助力。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中好的一面,将这些代表着民族群体共同信仰的一面发扬光大,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1]。
职业教育充分利用这些文化特色,发展带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经济,将文化转变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机会。民族地区职业教学的开展,要注重当地文化特色的打造,振兴民族经济成为时下的重要內容。国家高度重视现阶段民族文化工作,注重民族技艺传承。在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将民族文化技艺纳入课程中,鼓励学生接受传统技艺的学习,增加民族文化自豪感,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实践,将文化传承下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具备特色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是每一个民族地区同胞的重要工作内容。
(三)开展“互联网+”行动,提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扶贫功效
加强“互联网+”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促进教育资源与信息化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解决目前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有利于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来源。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有利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开展,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针对现阶段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节约成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学生“走出去”,更多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开展职业教育,有效利用现代化教育,提高学生整体受教育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学生在生活中应树立摆脱贫穷的意识,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积极参加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依托互联网资源,有效提高办学效率,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奋斗改变家庭现状。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在民族地区引入优秀教学资源,提高中职院校办学水平,同时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就业[2]。
(四)完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为了积极应对民族地区贫困的现状,需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让他们能够完成学业。只有将职业教育充分运转起来,才可以有效改变学生贫困的现状,有利于经济的长久发展。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需要完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对家庭贫困生进行资助,重点关怀这些帮扶对象,通过落实上级的政策,重点帮助这些经济困难户。开展职业教育,有效带动经济发展,针对家庭贫困户,需要给予充分关怀,保障学生未来发展,避免学生缺乏就业手段。
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使用现代化办学手段,减少办学开支,增加对帮扶对象的帮扶力度,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明确职业教育是为了改善当地经济状况的初衷,有效提高对教育贫困户的资助[3]。
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改变“教育致穷”现状,帮助贫困户减少因为教育的投入而致经济贫困的现状,通过政府资金的投入,有效引入社会资本,有效缓解“教育致穷”现象的发生,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发展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鼓励民族地区经济创新发展。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鼓励各民族为了振兴经济不懈努力。现阶段,发展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海宁,周天松.精准扶贫下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新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19(13):94-96.
[2]郭阳.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3]潘瑞萍.精准扶贫:边疆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9(3):74-78.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