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作文教学的过程体验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W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作文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命题(或范围)、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给出分数即告一段落。至于其他的问题他们并不重视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其实,作文的写作过程只是作文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我们不妨称之为生成阶段。在此之前应该有一个准备阶段(即前文所说的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阶段)。而在此之后的几个阶段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先是要有一个回馈阶段,如前文所述,在作文教学中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文不应该只是给老师读,而应该拥有更多的读者(至少是一个班的同学),让更多的读者来对某篇作文评头论足,发表不同意见。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教师的评价并不是最终的、最完善的定论;学生在充分考虑教师的意见后,可以提出认同或不认同的见解。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不仅仅是听到了肯定的或否定的意见,不仅仅是了解自己作文的长处和短处,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帮助他建立了一个思维的平台,促使他不得不思考各方面的意见并作出判断或提出疑问,这样,自然就会有利于他思辨力的提高。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认识也必然会随之提高。这种讨论不只是对文章的作者有益,对参加讨论的学生也是有益的,因为当他们参与评价某篇作文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都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每个人的思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学生的思维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作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了。这一过程的体验在教学中是应该珍惜的。
  一次作文的过程就是一次培养创造力、提升创造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完成中所获得的体验,对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只重视结果的学习无法达到的效果。前面所举的上海市黄浦区实验学校的学生在经历了这样的写作阶段后写道:“对我来说,这本诗集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质的飞跃”,“相信这份真挚、纯洁及向往会引起你的共鸣和感动”。
  这样的作文教学似乎花的时间要多些,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思考也要更多,然而这样的效果却好于常规作文的几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不仅停留在写作的数量上,而更在于写作的质量。在作文教学中我主张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有一种意见主张多写多改,这当然不失之为一种方法。但多写要建立在学生愿意写和有条件写(首先是时间有保证)的基础上,多改也要建立在教师有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与其草草对待许多次的作文,不如扎扎实实地经历和完成几个作文的完整过程,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收获和提高。
  在这样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在“真实”上下些功夫,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所以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原在表白内心,与他人相沟通。如果将无作有,强不知以为知,徒然说一番花言巧语,实际上却没有表白内心的什么:写作到此地步便与生活脱离关系,又何必去学习它?”
  首先,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要合理。一般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是:立意要高,观点正确、新颖,事件要有意义,或在平凡的事件中能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挖掘事件的意义上,而忽略了对事件本身的体验。这样的作文貌似深刻,但却不是学生的真实思想和感受。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一种“平常心”来写作文:“我想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或“这是我对这件事思考的结果”。脑子里没有预设的框框,没有种种“微言大义”的想法,只有一颗“平常心”。心情放松了,外部世界的事件就容易感动他,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师要允许学生表达属于个人的看法,抒发各种情感。不要一概用大众的眼光、权威的观点来束缚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会引起宣泄的快感,进而就能对作文产生需要,引起兴趣。
  其次,教师要把学生引向真实的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要求整个生活的充实,虽不为着预备作文,但‘诚实’的‘精密’的‘好’文章必导源于充实的生活,那是无疑的。”②教师平时要多举行一些活动,要让他们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尽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
  最后,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当做真实的创造过程来对待,尊重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说它是个体活动,很容易理解,作文从来都是个人行为。正因为如此,作文才最容易体现作者的个性特征,所谓文若其人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如果都像现在的一些作文教法,让学生只会做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千人一面,哪里还有学生的个性可言?如果作文只是模仿,只是背诵范文,然后把它拼凑起来,哪里还能寻找到学生的个性?如果学生把做作文看作是一种负担,只想逃避它,那么,作者又怎么会通过作文来显露自己的个性?只有学生把作文当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充满着创造的欲望,充满着创造的激情,充满着创造的乐趣,主动积极去做时,才会充分展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笔者以为这是当前作文教学应该重视的两个问题,只有当学生明白了作文的交流对象是谁时,他才能轻松解放自己,写出自己想写的话来。同样,学生也只有扎扎实实经历了作文实践的全过程,才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才能爱写作,只有爱写作了才能提高写作的效率。这是大家早已知道的道理。
其他文献
目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一般都是采用“学校、院(系)、教研室(组)”三级管理体制,且以校、院(系)为主的管理模式,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校级层面。所以民办高校如何解决好教学管理权让渡,将教学管理延伸到课程管理层面,是一个事关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热奌问题。  一、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民办高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总的说来,机构健全,人员配套,但在管理机制上确没有体现出民办应有的“灵活性”,而且存在下列的弊端:
期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伴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高速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学生
期刊
理论上讲,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但在实践中,这种全方位的德育常常变调,基本上已经演化为以政治为核心的德育。德育理所当然地担负培养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而且应当作为主要任务。随着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公民意识与品德的养成将成为学校德育的当然之责,而且是德育工作为社会所负担重要之责。  本文将通过对初中学生特点和体育教学特点
期刊
曾国藩(1811—1872),清朝大臣,道光18年进士,出生于湖南湘乡山村一户以农耕为主的勤劳人家,有同胞弟弟4名。大弟曾国潢,号“澄侯”,排行第四,国子监生,在家协助父亲、叔父管理家务,教育子侄。二弟曾国华,“温甫”,排行第六,太学生,先到永丰办团练,作战立功,被江西巡抚奏保以同知选用、赏戴蓝翎统带湖南兵勇,后战死杀场,追赠道员、太常寺卿、通议与资政大夫,赏骑都尉世职。三弟曾国荃,字沅浦(甫),
期刊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T3SS分泌蛋白SINC与宿主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关系以及MAPK/ER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有助于进一步阐明Cps致病机制。方法:构建pET-30a(+)/SINC重组质粒,并转化E.coli BL21菌株,0.1mM 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SINC蛋白。BCA法测定SINC重组蛋白浓度,并经多粘菌素B去内毒素处理。we
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一种教学活动,它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通过社会生活的参与和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磨练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
期刊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培养独立能力的时期,然而人事部调查数据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将失业,大学毕业后不会发传真、仅一个月就被公司炒鱿鱼的比比皆是,大学生不想毕业,甚至逃避就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恐惧,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今教育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学校学的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注重培养的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实践能力的基础,通过实践能力获得创新能力,最终提高的是综合素质。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体系,要提高这个系统的整体效益,就要保证它的各个组成质量优良,并且相互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协调运转,同时也保证它与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许多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反思。然而很多体育教师都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后反思,教学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经验不能得到很好地总结。理论探索方面也停
期刊
在中职技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体育个性化教育在我国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成为国人特别是每一个体育教师极度关注的焦点。这种传统体育教育积累的种种弊端,促使今天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去全力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路子。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
期刊
体育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心理倾向,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积极参加,活动的过程就变为学生满足兴趣和目标追求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才有利于初中体育教学能更好的开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学生是课堂的对象,同样也是课堂的主体,而现阶段体育课堂中教师往往不能真正做到将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