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的国学智慧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cl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春祭祀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指世界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易》把“变”作为宇宙的普遍规律,其变化而产生阴阳,根据阴阳建立六十四卦,在众多复杂多变的事物中,提出“天地人”的重要概念。《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把“天”“地”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气力,而不是西方意义的“神”。
  民俗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岁时节令,而春节民俗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祀。腊月二十四“送灶”,为了怕灶神到天上去说出人间的过失,所以就用糖粘住灶神爷的牙齿,具有戏谑的“贿神”成分。还有腊月二十五俗谓诸佛下降,要扫屋尘,称为“除残”或者“掸尘”,还要祭祀祖先。就是一年到头,将天神地 、列祖列宗请到人间,天地人沟通汇集、协调合作,共同对付邪祟一类不好的事物,维护人间的幸福安康。这些活动,构成春节仪式最重要的内容。


  我们还可以从“贴春联”的习俗来思考。可别小看了这一夜之间贴遍千家万户门面的一副副对联。小小对联连接着整个世界,上下两联以配阴阳,虚实对应以配乾坤,举偶对仗,概括天地宇宙,囊括古今人生。小小春联,富贵之家可以锦上添花,贫苦人家顿时蓬荜生辉,普天之下,皆大欢喜。
  其实,这些习俗形式,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与自然相通相依,协调一致,和谐共处,具有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与西方民族的一些节日形成对照的是,西方民族的节日大抵与人事有关,而起源于农耕文明的我国春节,则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
  除旧布新
  中国文化的发展,一直存在这样的悖论:一方面,几乎历来的思想家与学者,都强调风俗的变革,要“移风易俗”;另一方面,每当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传播,一种新的社会景象或社会风俗风行时,也总有人痛心疾首“世风日下”。变与不变,成了中国国学传统中长久的纠葛。其实,国学经典的《易经》就是在说变化,“易”的本义就是变,哪能不变呢?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无休止地运动与变化之中。
  《周易》是一本谈变易的书,同时又谈通,故而谓“通变”。“化而裁之为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变是流通的,通是在变化的万物中包含的永恒、相对不变的因素。《周易》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予以说明:“变通莫大于四时”,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一切都在变;但是终则有始,始则有终,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又是不变。这是一种无往不复的通变观。推之于人伦,也复如是,国学传统也讲究变,但更注重在不变中求变。《周易》被置于六经之首,就是要从变易中找出不变的道理。
  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尚书大传》)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说:“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意思是说:这一天是新年的开端,新季节的开端,新月份的开端。任何事物的开端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可以引发哲学家的无穷遐想。“开端”的意义给予世俗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一种总结过去,期盼、规划和开辟未来时段的当口和节点。春节的全部传统意义,都是围绕着新生活的开端。
  这可以从春节燃放鞭炮的早期含义来理解。现在坊间对于过年燃放鞭炮的解释,是用爆竹之声响赶走怪兽恶鬼,就是驱邪赶祟;另一说是“迎神”,例如年初一欢迎灶神的归来。不论是“赶鬼”还是“迎神”,这两种说法都只是传说而已,而且比较容易为世人所接受;其深层的意蕴在许多创世神话中有强烈的表达,只是不为人们所直接认识而已。鞭炮的形状、声响和结果都与混沌神话一致,在宇宙起源的神话中,类似于鸡蛋这样一个封闭体的混沌被打破,天地由此开辟。而竹筒和鞭炮就像混沌一样具有封闭形状;竹筒被烧而炸裂,鞭炮被炸而粉碎,青烟上升而为空气,其他较重物体落而在地,也仿佛混沌初开、天地分离的瞬间。开天辟地,当然是开端的最高象征,燃放鞭炮确实具有实际的象征意义,否则它怎么成为过年开门的第一件事呢!
  春节的这层开端象征意义,还被人们引入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例如新人婚礼、新店开张、建房仪式等也燃放鞭炮,这些都是由春节燃放鞭炮引申而来的,都是用放鞭炮象征新事物的诞生。
  我们再看从南北朝时期就有的“贴画鸡”习俗,《北齐书·魏收传》引南朝董勋《答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有人说主要是“鸡”与“吉”同音,此解释过于简单。其实,在古代神话中有鸡是“重明鸟”的说法,尧时友邦上贡一种重明鸟,能吓退妖魔鬼怪,因为重明鸟样子像鸡,鸡在古代又是“五德之禽”。以后人们就逐步画鸡贴在门上,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金鸡报晓,它守夜而不失时,结束黑暗,迎来光明,也具有开端意义。春节象征着宇宙开辟,万物生长,一切都获得了新生命。这种意义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可惜随着神话的逐渐消失,春节的这一层象征“万物初生”的意义也逐渐被人淡忘了。
  春节除旧布新的开端意义,在于可以给当代人通过一种年底清理的方式,在新的一年,有新的开始,它给顺利的人更多的梦想,也给许多不顺利的人以希望。
  趋吉避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描绘了中国人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清代潘荣陛撰《帝京岁时纪胜》记道:“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曰新禧纳福。”这清人“新禧纳福”四字颇值得仔细回味。“福”是什么?就是讲究平衡与和谐,既要通过辛勤努力得到你没有的,又要珍惜现在已经拥有的。
  “福寿康宁”,是符合人性的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它的内涵相当丰富,超越了地域与时空,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人们的追求和奋斗的终极价值,具有广泛的心理认同基础。
  与“纳福”紧紧相随的,是“趋吉避凶”的观念。相互拜年时的一句祝福语,哪怕是简单的“新年快乐”四个字,过年中的种种“口彩”,都反映着一种心理企盼。这就是谋求吉祥、平安、顺遂和成功,避免凶祸、灾难、疾疫和失败。它是怎么也不能归为迷信一类的。“趋吉避凶”,是民俗文化中所有事项的核心价值观念,因为它是符合人性的需要而产生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趋吉避凶”就是先民们一种基本的诉求。人们看到,造物主用自然物和自然力给天下民众带来福祉,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各种资源,同时,也会使人们受苦,洪水、瘟疫、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肆虐,对人们的危害极其严重。当人们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后,社会力量的压迫有时比大自然的侵扰还要可怕。在那种社会条件下,在小生产汪洋大海的国度,老百姓就是风浪中风雨飘摇的一叶孤舟,既无力依靠自身力量取得自然和社会的恩赐,也无力挣脱这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压力,怎么办呢?那就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热烈地追求“新春纳福”,小心翼翼地“趋吉避凶”,这就是春节民俗中纳福文化存在的根由。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16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要求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意见》要求,不得违法调整农户承包地,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意见》还要求,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具体包括引导土地经营权流
期刊
有位104岁的老太太,仍耳聪目明。有人向她请教长寿秘诀,老太太笑了:“我有一帖灵丹妙药,那就是每天花三分钟时间感恩,一分钟感恩父母、丈夫、儿女、邻居和陌生人;一分钟感恩大自然给予的种种关怀和体贴;一分钟感恩每一个祥和、温暖和快乐的日子。”感恩使她心里永远流淌着幸福的泉水,有这样的“神水”滋养,身体自然健康,生命自然长久。  人生在世,纠纷矛盾、曲折坎坷,不如意的事情就像春风吹又生的“原上草”,枯荣
期刊
“女大出嫁,儿大分家”,是陕西关中农村自古形成的民间风俗,也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宝鸡市眉县却有一户人家,在上世纪80年代,立下“兄弟不分家,贫富一起过”的约定。如今,这个30多口人组成的大家庭四世同堂,住在一个院子里,吃在一口锅里,和谐美满,其乐融融,在当地传为佳话。  儿孙欢聚一堂,令八旬老人倍感欣慰  到陕西眉县金渠镇打听陈志平老人,知道的人并不多,可一问“四世同堂的
期刊
萨仁高娃是小有名气的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曾多次参加央视文艺汇演,专辑《不知如何报答你》深受歌迷热捧。她本是个孤儿,从小靠民政部门资助完成了大学学业。为回馈社会,从2004年开始,萨仁高娃一直坚持常年为近40个孤儿和贫困孩子免费提供吃住,义务给他们教授声乐,直到把他们培养成才,送他们走上社会。12年来,萨仁高娃和丈夫胡布日额省吃俭用,克服种种困难,负债培养了350个这样的孩子,使这些孩子改变了人生命
期刊
10年前,家境优裕的23岁合肥女孩席艳,与家在农村、进城打工的穷小伙朱新佳相爱。可是,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席艳母亲的坚决阻挠。为了斩断朱新佳的念想,席母向他提出:要想娶我女儿,必须在合肥买婚房。朱新佳毅然“接招”,靠摆地摊攒够了一套房子的首付,迎娶了席艳。结婚后夫妻齐心打拼,经过几年艰苦创业,不但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实体店,还添置了小汽车。昔日的农村穷小伙,靠自己的真诚和苦干,最终赢得了城里丈母娘的认可。
期刊
主人公小传:赵明月, 1978年5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海军一级飞行员,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飞行团副团长(正团职),入伍以来先后驾驶过7种机型,累计安全飞行1714小时41分,圆满完成新机种改装、战备巡逻、海空协同演习、建国60周年首都国庆阅兵、辽宁舰赴南海试验训练等重大任务,2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2014年,他在罹患癌症后不放弃飞行梦想,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以坚强的意志战胜病魔
期刊
2016年9月,身为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参谋长的刘锐,再度驾驶国产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飞向西太平洋,刷新中国空军远海训练新记录。 轰-6K,被誉为“战神”,国之重器。2015年9月3日,刘锐和战友驾驶轰-6K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作为轰-6K首批机长、指挥员之一,刘锐是第一位驾驶轰-6K飞向远海的空军飞行员。轰-6K南海战巡飞越黄岩岛的那幅著名照片,就是出自他之手。正是在刘锐和战友
期刊
妻子暗中布眼线,丈夫出轨被发现。妻子向法院起诉离婚,丈夫写下了“我若再有出轨行为,就放弃家庭所有财产……”的保证书。然而,一份保证书留不住背叛婚姻的心。1年多后,妻子发现丈夫并没有斩断婚外情,愤而再次起诉离婚。这次,把此前写下保证书作为缓兵之计的丈夫,最终让自己净身出户……  20年婚姻散落风中  2015年12月初的一天,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北雀路的刘元圆拿着离婚判决书走出柳北区人民法院,
期刊
天目山禅源寺  天目山禅源寺,位于浙江省临安市西天目山南麓昭明、旭日两峰之下,掩映在青山绿林之中,是浙江名刹之一。天目山因山上有二湖,似左右二眼而得名。西天目山奇石峭拔,曲水潺缓,自古为东南名山,禅源寺则如镶嵌在西天目山的一块宝石。  天目山佛教开山,最初为晋代竺法旷法师。东晋名士谢安为吴兴太守时,曾拜访过竺法旷法师;简文帝遣堂邑太守,向竺法旷法师“诏问起居”;孝武帝“要请至京,事以师礼”。及唐、
期刊
除夕与新年之际,是生命流逝的界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最易引发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所以留下了大量的除夕诗词。  距今1500多年的南朝人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是比较早的除夕诗。“欢笑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挑喜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来。”伉俪二人守岁欢饮,期待新春到来的情景,在诗中被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  苏轼的《岁晚三首》中的《守岁》如是写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