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成交背后的当代缺失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u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其斌简介
  1966年生于江苏宜兴,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现代艺术作品个展。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红钻战略基金艺术总顾问、上海多伦美术馆和喜玛拉雅美术馆创始馆长,他对艺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多有涉足。百度百科对他的介绍为——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平台建设者、艺术资本孵化者、前沿思想工作者和实践者。
  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2013上海国际收藏论坛——机构收藏与艺术生态”上,他做了主题演讲。之前,沈其斌接受《财富堂》采访,娓娓道来,说出了他对当下中国艺术产业的见地,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以相当于人民币2108亿元列世界第一之后,2013年预计回落到美国之后,列第二位,总量仍可观。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我们的艺术生态并不是良性的,你怎么看?
  沈其斌:中国艺术品拍卖交易总量,从1992年起步时2000万人民币左右,发展到2000多亿人民币。这个增加额,跟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关。但中国的艺术品交易是畸形的,就像一个人,四肢特别发达,头脑却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人才层面、行业规范层面,整个产业链需要补强。
  在2000多亿的交易额中,属于传统艺术的比如书画、古玩、杂件等占92%,而现当代艺术的份额只占8%。反观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其传统艺术在艺术消费中只占约20%,现当代作品占消费总额的约80%。就拿印象派作品为例,对西方来说,鼎盛于19世纪中晚期的印象派,已经属于古典作品,20世纪它在艺术品交易中所占比重很大,现在下降到2.5%左右。而在中国,比印象派出现更早的书画、瓷器、玉器依然是交易主打。
  从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中国艺术生态滞后在哪?
  沈其斌:这个数据反映的是中国整个老百姓的思维、审美意识没有跟上社会的现代性转型,还停留在农耕时代。表面看,我们的艺术品交易额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了,而交易品类所占百分比,却说明了潜藏的问题——中国社会完成现代性转型困难重重!和制度转型、经济转型一样,人的文化艺术审美转型,也是社会现代性转型的重要组成,毕竟社会最核心的还是人。我们社会的审美意识远未更新,跟社会的现代性转型脱节。我们用着互联网,用着iPhone,但我们的审美还是老祖宗、宋元明清留给我们的框架范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化艺术的发展滞后了。庞大的交易额,更是说明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价值观,也只有一个字——钱,文化艺术本身被扭曲了、物化了。
  就市场经济层面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沈其斌:也是畸形。中国艺术品交易2000多亿中,大约80%来自拍卖等二级市场,其他一级市场比如博览会等占20%。拍卖一枝独秀,这种现象很不健康。一个健康的艺术品市场,一级市场应该是主流,占到80%左右。中国艺术品交易中,拍卖如此厉害,说明什么?说明业内投机心态严重,急功近利,急于套现,而不是以收藏为目的。这就不是作为藏家来收藏艺术品,而变成倒爷了。当然,拍卖本身无可非议。只不过中国的艺术品交易额能迅速超越欧美,其实是没有沉淀,就像一朵蘑菇云,上面很大,下面很小,没有基础。当然,下面水很深,水分很大。这也算一个文化奇观了。
  我们看法国。在法国,拍卖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拍卖师是公务员,就像法官一样,是终身制的。并且,法国的艺术品拍卖非常严格,有相关的委员会对艺术品的真伪进行审核。我们这里,却发生拍卖行明明知道100%是假货,却照样上拍的“奇闻”,这不是在糊弄没有审美能力的有钱人,又是什么呢?
  中国大大小小的拍卖行现在有500多家,如雨后春笋。我觉得,中国的拍卖市场,未来可能走美国走过的道路。美国当年也有数百家拍卖行,如今只剩几十家,最有名的也就是苏富比了。
  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的数量也在增加。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美术馆时代已经来临,企业收藏阶段也已经来临。我们的资本、企业家、收藏家,是否为这个新的时代做好了充分准备?比如说如何去购买西方的艺术品?
  沈其斌:不要讲企业家,99%的收藏家都没有准备好如何去购买西方的艺术,包括古典艺术,现代艺术、都没有准备好。
  中国是根据民政部门申报登记的博物馆,网上正确数字公布的也就是3600个左右。我们民间许许多多挂着美术馆名义的,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为了拿土地,拿政策,拿优惠,拿补贴,然后去冠美术馆之名。我们确确实实要反思,我们现在在国人普遍的意识中,谁能够拿到政府的补贴,是牛的,是厉害的。而在欧洲,你要给他补贴,他假如觉得自己不符合,拿了之后会有一种罪恶感。
  我们看美国的数据。美国的博物馆有1.75万个,而且不管公立和私立的美术馆,只要真的做公益事业,它享受的政策是一样的。
  一件艺术品要从海外到中国,有多难?
  沈其斌:比如说税收。我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欧洲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基金会,它有一些作品要捐给上海一个国家的美术馆,美术馆也愿意接受这些作品。但要接受必须要交税,结果因为税收的问题,这些作品又被退回去了。
  现在许多国家比如说美国、英国、瑞士、比利时、新加坡等,在艺术品交易中免税,鼓励文化发展。我有一张图,是美国艺术品交易的进出口额,一直保持顺差,每年的艺术品进出口都是在50亿美元左右。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量当中,进出口的额度,在全球居于最下面,按照比例来讲,几乎是零。为什么?就是因为税收。
  美术馆、学术机构在艺术产业链上,是否没有体现应有的地位?
  沈其斌:在整个艺术产业布局上,美术馆、学术机构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严格讲,美术馆应该位处产业链的顶端,对学术价值进行评定,对学术进行带动。可在中国市场,画廊成了市场价格定位的主导机构。市场价格绑架学术,这又是严重畸形和不健康的。中国的艺术产业链不健全。像艺术品保险、物流、评估、质押、与金融对接等方面,都是割裂的,不健全的;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整个社会,对艺术品产业链的认识还不够,这就相当于人体血液循环不流畅,许多事一具体,问题就暴露。   目前中国艺术产业链的不足之处,如何补强?
  沈其斌:这需要国家制度层面的设计,包括税收、法律法规、教育等方方面面。
  目前的艺术产业链,无论国家还是民众,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产业上,放在了艺术经济上,而不是艺术生态上。这是现阶段最突出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就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引导,以及制度性的安排和设计。毕竟,民众自下而上的改变会非常缓慢,而自上而下的改变,会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在税收层面,对非营利性的机构,甚至整个艺术品交易领域的税收政策改变,能拉动整个产业。
  再说拍卖。我觉得国家在法律上必须保证拍卖行对作品真伪负责!当然,如果拍卖行必须承诺回购,至少上百家拍卖行死掉,但拍卖市场会更健康。否则假货泛滥,大家都在家里“做泡沫,发馒头”,甚至让拍卖行成为腐败分子套现的载体,成为洗钱的温床,那么老百姓对艺术品投资就会望而却步。我们看许多江湖行骗不被制约,一些传统书画真伪莫辨防不胜防,这都与拍卖行对艺术品真伪不负责有关。
  在艺术品金融化领域,如今也遇到瓶颈很难突破。这也是因为产业链不完善,缺乏艺术品价值评估的第三方机构。如此一来,艺术品很难成为银行、保险业的标的物,艺术品也就很难进入到金融体系内。毕竟,其作为资产货币流通的依据,谁来评定呢?如今,古代书画的印鉴受到质疑,现当代作品的评定,更是无从谈起、一片空白。我看亟需国家认可的专业评定机构。有了这样的机构,市场走向成熟市场,才能像摩根大通、瑞银那样,艺术品像房子般可以抵押。总之,这个领域的空白,严重阻碍了艺术品作为继房地产、股票之后,成为第三大投资标的物的发展。
  还有一点,就是队伍培养。中国在艺术生态领域,人才严重缺失。一方面,原有的艺术从业者知识结构、审美意识、产业模式严重滞后;另一方面,他们的国际化程度太低,无法融入到全球化的产业生态里去。国家对这样人才的培训、教育又缺失,导致行业人才梯队跟不上。
  未来艺术市场还存在怎样的发展空间?
  沈其斌:刚才说到的不足,当然反过来亦是巨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可以说,问题中潜藏着莫大的机遇。随着中国财富的不断创造,中产群体不断庞大,而股票、房地产等投资领域受到宏观经济的制约,艺术产业的机会就来临了。一方面,中国财富面临转型,富而求贵,有钱了以后,就要玩品位,提升自己的审美需求与修养;另一方面,资本总得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可以说,艺术品投资收藏,未来需求数量极其庞大!
  未来艺术生态的改变,
  对个人投资者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沈其斌:未来,许多个人艺术品投资者将转变投资模式,通过购买艺术品基金等来确保投资。只要艺术品投资的氛围越来越浓,对机构服务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比如杭州的“天仁合艺”,作为艺术品理财的第三方机构,以培养收藏家和发行艺术品基金为主要模式;以专家团队确保基金产品的专业性。而投资者只有真金白银扔进去,才会去学习。哪怕是委托相关机构来进行艺术品投资,他也一定会关注,去学习。只要出现这样的投资群体,就会有效促进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这就是通过消费推行价值观。要知道,单纯的说教是没有意义的。我觉得,第三方机构也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经过十年左右的洗牌过程,大浪淘沙会留下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而人的提升就要缓慢得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么着,社会审美意识完成提升与改变,总也要三五十年,甚至几代人。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中国艺术产业和生态有何意义?
  沈其斌:上海自贸区成立,是个机会,使得上海本身具有的优势在艺术产业得以发挥。比如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竞争力、经济底子。还有上海艺术产业大军,比如外籍人士在沪从事艺术产业的不下5万人,本土人士好几十万,当然,与北京已有的上百万人规模来比,上海的半壁江山优势早已不存。还有上海民众的观念、审美意识在全国来说,是洋气的、新潮的。海派文化,宽容、开放。上海有中华艺术宫这样的国家级美术馆,规模在全球都少见;有当代艺术馆这样在中国独一无二的所在;还有喜玛拉雅美术馆、龙美术馆、昊美术馆、外滩美术馆这样的民营美术馆。这些,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影响力。未来上海在艺术生态上,要具备核心竞争力,起到产业引领作用。
  就制定政策来说,我觉得,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在艺术产业相关政策制定时,除了行政人员参与之外,还要有专家参与,两者结合,才能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当然,自贸区成立后,虽然尚未找到切入口,为艺术产业铺平道路,但从宏观来说,对于艺术品进出口贸易、参与全球交易,在平台建设上已经走在了全国最前列。接下来,需要时间。
其他文献
“当上海遇见布拉格”:  两个城市 一种热爱  如果不是上海玻璃博物馆执行总裁张琳亲赴捷克布拉格担任“捷克国际新锐玻璃设计大赛”的评委,并将此次大赛的20件精选作品带到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出,本地观众们可就要错失这份迷人的新年礼物了。  2013年12月11日,捷克国际新锐玻璃设计大赛作品展“当上海遇见布拉格”开幕现场,展陈设计和视觉体验充分融入了双城之魅,一抹抹活力清新的黄色,让寒冷冬夜暖意陡增。展
期刊
每每与王英伟聊天,堪称“有趣有益”。那天,在地处外滩的半岛酒店,我、《文汇报》的朱伟、《上海证券报》的邱家和与英伟先生等一同喝茶,我们像开无轨电车,东拉西扯了半天。我归纳一下,英伟先生竟然对10多个问题发表了在我看来“挺有意思”的见解。  这次变奏式的谈话,涉及如下话题:  一是英国《monocle》杂志新出炉的“世界魅力城市榜单”;二是香港的电影以及电影节;三是香港当代艺术与香港本土艺术家;四是
期刊
那时候,医保部门凭借这样的智能设备监测市民的身体情况。而市民也根据此设备来控制自己的饮食起居。徐先生对于食物色香味的感受,已经与所吸收的营养物质脱离开来。他的一日三餐,以牙膏形状的太空食品果腹。吃什么?怎么吃?一切都由医保监测设备根据身体数据计算后得出。至于对于食物的色香味感受,在许多时候他可以到完全体验式剧院享受一把。  在2014年出现了7D电影——声、光、影、水、雾、烟,乃至地震来时的强烈晃
期刊
一条漫漫20年的追讨路,李山和孙良走到了终点。直到拿到作品的那刻,两位艺术家依然心潮难平。20年追讨的是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尊严,还是“一生信人”应有的回馈?在专访中,当代艺术家李山和孙良袒露了心路历程。  《财富堂》:这批作品失踪了20年,其间很多艺术家都放弃了追索,为何你一直没有放弃追讨?  李山:《胭脂》系列是我个人艺术创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列,当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三联画是其中具有代表性
期刊
“太立德仁能被授予双奖,这是2014太德拥抱转型时代、颠覆传统运作模式的回报,是市场、客户、专家对太立德仁的认可、接受与嘉许。2015,太立德仁必须用更高的眼界和宽阔的胸怀,再次突破,赢得新旅程的胜利。”这是太立德仁高层于2014年12月20日,在北京“2014(第三届)中国企业领袖与媒体领袖年会”上发出的由衷感言。  作为中国企业界与媒体界联合会议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标志性活动,20
期刊
2014年年底的流行语大概就是刘益谦以3亿多港元拍下明代永乐刺绣唐卡后的那句豪言壮语:我有钱,我任性。于是,整个世界都在嚎叫任性,没钱的或假装没钱的,任性起来尤其没谱。  杨正新对记者说:“我理解刘益谦的任性,其实,这是一种自信。中国的亿万富翁如有一半能任性地参与艺术品的投资,那中国的艺术市场一定会超过美国和欧洲。搞艺术的人多半是有点任性的,我也不例外,我喜欢一意孤行。”  每天早上,杨正新吃完早
期刊
美国作家爱德华·多尔尼克曾在《是名画总会被偷的》一书中写道:“失窃的艺术杰作可以组建一座博物馆,堪与世界上任何一家最伟大的博物馆相匹敌。”的确,浩瀚璀璨的世界名画长河正在流失。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数万件失窃艺术品仍然处在漫长的追查中,并且每月平均要新增加2000件艺术品失窃事件。  在这些囊括古今中外的失窃画作中,也不乏失而复得者。它们大多通过被警方寻回、黑市交易中被偶然发现或持有人主动归还等途径
期刊
张艺谋称他为“中国最优秀的电影摄影师”,陈凯歌说他是“拥有大才气之人”,业内和坊间更是将他誉为“中国第一摄影师”。不过纵使身披“高大上”的各种美誉,他让你看到的世界依然是轻描淡写的低调和不加修饰的平淡,但这种低调和平淡却能用一种宏大而力透纸背的力量打动人心。如今这股力量从他的电影里延伸到了当代艺术,从银幕中走了出来,走进了上海当代艺术馆的展厅内。  2014年12月13日,“i顾长卫当代艺术展”在
期刊
年尾的工作开始忙碌起来,满满的工作计划让我对于吃越来越将就,味蕾开始生长出悲观主义的花朵。对于一个视觉与味觉都是来自处女座系星球的生物来说,每天不咸不淡的外卖工作餐对付的人生就像是一部拖沓的肥皂剧。  我想起毛姆的一句名言,“在英国如想吃得好,你必须一天吃三次早餐。”这句名言为英国食物最佳注脚。每当有人嘲笑英国东西难吃,都不能免俗地要引用一回。你要认真执行毛姆的餐单,一日三餐香肠,烟肉,鸡蛋,味蕾
期刊
东瀛浮世绘的春画风格狂野不羁。云雨之时,人妖共怪兽乱舞,器官与体液齐飞。巨棒与绳索之下,鬼哭狼嚎,花容失色,场面极尽夸张与超现实之能事。  中国明清两代的春宫图则别有韵致,高格调的春宫图风格清雅。且看:青纱帐中立琵琶,海棠树后藏樱桃。继而:花压髻云偏,娇语莺声颤,探幽桃源处,蕊红正新放。在“春宫名手”唐寅、仇十洲笔下,郎情脉脉,妾意浓浓,一派和谐欢悦景象。  愉悦、雅致的中国春宫画  中国的春宫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