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是表达自我的最好方式
第一年高考时,邸子豪被一所民航学校录取。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喜爱已久的电影行业,于是果断退学,锁定北影的目标继续前进。他不介意被人叫做“复读生”,相反,复读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之前我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学校、家。那一年因为开始住校,也上了艺考的培训班,所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了社会。”他喜欢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这种交流为他建立了广阔的人脉,也让他在聆听别人的经历时构想出了自己未来的雏形。
2010年,邸子豪顺利考入北影院线管理专业,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制作了五部影片。他喜欢以“大时代过客”自居,这源自他的第一部独立作品《过客》,“每个人其实都是世界的过客,这个影片是王家卫的范儿。”邸子豪坦言,自己的处女作“文艺得过于另类”,与他之后的风格完全不同,也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虽然,他的偶像中的确包括了王家卫。
于是,邸子豪开始转向,慢慢确立了朴实而感人的拍摄路线,这样的风格在奥运献礼片《Youth Dream》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影片迅速地火了,BBC中文网、伦敦发展促进署、澳大利亚天和电视台、央视等中外各大媒体对其进行了宣传报道,各种评论也纷至沓来。“最初,有人误以为这部片子是以北电的名义拍的。”可当大家知道这是由在校大学生自发创作并完成的时,无一例外地送来了掌声。
当然,依然有人对影片中艺术感的欠缺提出质疑。对此,邸子豪说,“我从没想过要把它拍得很文艺,那样就背离了我要表达的主题。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体育和奥运应该是让人享受的东西,而不要把它作为一种负担。”这个90后导演的努力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体育电影节和展映活动的邀请函,让他的红地毯之梦渐现曙光。面对这些,邸子豪很冷静,“未来的事情其实还是未知数,但我很喜欢用电影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
梦想绝不只是过过嘴瘾
其实,早在献礼奥运的公益片问世之前,邸子豪已经拍过一系列关爱“瓷娃娃”(脆骨病患者)的微电影了。“我一直对公益有所关注,但那时候觉得除了捐钱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方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校门舞男”拍摄视频号召大家关注瓷娃娃的事件,并得到了启发,“我当时觉得,连他都可以用视频的方式来做公益,那我本身是学电影的,就更能了”。很快,他的“还好,我们的爱不脆弱”关爱瓷娃娃微电影拍摄项目就正式启动了。
通过多方努力,邸子豪终于募集到了11111元的拍摄资金。“为什么筹集11111元,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个体的1,都很渺小孤立,但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便会组成无数个1,从而强大起来”。他解释说,这份善款,心意大过数字。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让这份风雨兼程的爱心走了更远,包括潘石屹、张泉灵、杨幂等在内的二十余名社会名人都欣然应邀参与了拍摄,短片在地方电视台播出后不久,北京市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就得到了捐助和支持。
2011年4月,瓷娃娃系列全部完成。劳顿之后的邸子豪还没缓过神来,就又投入到了伦敦奥运献礼片的筹划中。有了前期主持大局的经验,这次面对20人团队的统筹协调,他没有丝毫惧怕,不过,在采访百余个外国青年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一些小困难,“有些被访者,来自比如玻利维亚这样的小国家,不会说汉语,也不会说英语。在借助第三方语言也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就只好用画画、比划的方式让他们理解。”另外,寻找前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普通退役运动员的时候,邸子豪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幸好,有冬奥会冠军杨阳的帮助,这一切得以顺利地进行。
众多的合作者中,邸子豪对号称“闪电侠”的卢驭龙印象尤为深刻。“他是1995年生人,比我小四岁,有魄力有想法,我特别欣赏。”为制作短片的第一部分,他飞往深圳与这名95后科学怪人见了面,还参观了那个创造无限可能的实验室。可是回来的途中,飞机遭遇大雨迫降天津,为了赶上第二天的考试,他只好连夜打车回北京。“好事多磨吧,无论是为公益还是为梦想,要是事事都一帆风顺,人生也就没意思了。”
“世人给90后贴的标签太多了,但其实很多人不拜金、不自私也不冷漠。”邸子豪说。现在,他和邓飞的午餐计划、大病医保等公益组织都建立了合作,用行动撑起青年公益的一片天,让公众相信90后已经拥有强大的执行力。“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很厉害,能做到很多事情,而我也很荣幸能借奥运的契机,一同‘激励一代人’。”
人生总有下一枪
Do good,Feel good,Look good——这才是邸子豪的心之所向。“拍电影的一些特性让我不那么喜欢,比如说特别不稳定,生活不规律。”对时尚的追求和张扬的个性让他甘做乐活族,而对于电影拍摄时不可避免的奔波劳碌,他承认能适应却不太愿意接受这种飘摇的生活状态,以后也不打算一辈子做专职导演。“我平时喜欢浏览一些社会新闻,身边的朋友都说我如果没学与电影相关的专业,没准儿会从政。”除此之外,他还非常关注商界巨头的传记轶事,“可能大家只知道他们很牛,很成功,但对于他们成功之前的事情却鲜有了解。”他说关注这些成功人士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对自己的创业也是一个启发。
而提起那个已经启动的商业计划,邸子豪显得非常自信,“我要做一个与电影、互联网有关的平台或媒介。我想达到的境界是这样——如果以后有机会去诸如戛纳、柏林等大型电影节走红毯,希望走在导演旁边的出品人是我。”北京这座生养他的城市,给了他更高的眼界和起点;而他在其微电影事业中所结实的各类达人,则让他看好梦想所带来的力量。就像他的奥运偶像马修·埃蒙斯所谱写的人生,够曲折,才有看点和激情。这位人格和气质的胜利者让他坚信:人生,还有下一枪,还有无限可能。
第一年高考时,邸子豪被一所民航学校录取。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喜爱已久的电影行业,于是果断退学,锁定北影的目标继续前进。他不介意被人叫做“复读生”,相反,复读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之前我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学校、家。那一年因为开始住校,也上了艺考的培训班,所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了社会。”他喜欢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这种交流为他建立了广阔的人脉,也让他在聆听别人的经历时构想出了自己未来的雏形。
2010年,邸子豪顺利考入北影院线管理专业,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制作了五部影片。他喜欢以“大时代过客”自居,这源自他的第一部独立作品《过客》,“每个人其实都是世界的过客,这个影片是王家卫的范儿。”邸子豪坦言,自己的处女作“文艺得过于另类”,与他之后的风格完全不同,也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虽然,他的偶像中的确包括了王家卫。
于是,邸子豪开始转向,慢慢确立了朴实而感人的拍摄路线,这样的风格在奥运献礼片《Youth Dream》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影片迅速地火了,BBC中文网、伦敦发展促进署、澳大利亚天和电视台、央视等中外各大媒体对其进行了宣传报道,各种评论也纷至沓来。“最初,有人误以为这部片子是以北电的名义拍的。”可当大家知道这是由在校大学生自发创作并完成的时,无一例外地送来了掌声。
当然,依然有人对影片中艺术感的欠缺提出质疑。对此,邸子豪说,“我从没想过要把它拍得很文艺,那样就背离了我要表达的主题。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体育和奥运应该是让人享受的东西,而不要把它作为一种负担。”这个90后导演的努力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体育电影节和展映活动的邀请函,让他的红地毯之梦渐现曙光。面对这些,邸子豪很冷静,“未来的事情其实还是未知数,但我很喜欢用电影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
梦想绝不只是过过嘴瘾
其实,早在献礼奥运的公益片问世之前,邸子豪已经拍过一系列关爱“瓷娃娃”(脆骨病患者)的微电影了。“我一直对公益有所关注,但那时候觉得除了捐钱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方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校门舞男”拍摄视频号召大家关注瓷娃娃的事件,并得到了启发,“我当时觉得,连他都可以用视频的方式来做公益,那我本身是学电影的,就更能了”。很快,他的“还好,我们的爱不脆弱”关爱瓷娃娃微电影拍摄项目就正式启动了。
通过多方努力,邸子豪终于募集到了11111元的拍摄资金。“为什么筹集11111元,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个体的1,都很渺小孤立,但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便会组成无数个1,从而强大起来”。他解释说,这份善款,心意大过数字。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让这份风雨兼程的爱心走了更远,包括潘石屹、张泉灵、杨幂等在内的二十余名社会名人都欣然应邀参与了拍摄,短片在地方电视台播出后不久,北京市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就得到了捐助和支持。
2011年4月,瓷娃娃系列全部完成。劳顿之后的邸子豪还没缓过神来,就又投入到了伦敦奥运献礼片的筹划中。有了前期主持大局的经验,这次面对20人团队的统筹协调,他没有丝毫惧怕,不过,在采访百余个外国青年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一些小困难,“有些被访者,来自比如玻利维亚这样的小国家,不会说汉语,也不会说英语。在借助第三方语言也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就只好用画画、比划的方式让他们理解。”另外,寻找前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普通退役运动员的时候,邸子豪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幸好,有冬奥会冠军杨阳的帮助,这一切得以顺利地进行。
众多的合作者中,邸子豪对号称“闪电侠”的卢驭龙印象尤为深刻。“他是1995年生人,比我小四岁,有魄力有想法,我特别欣赏。”为制作短片的第一部分,他飞往深圳与这名95后科学怪人见了面,还参观了那个创造无限可能的实验室。可是回来的途中,飞机遭遇大雨迫降天津,为了赶上第二天的考试,他只好连夜打车回北京。“好事多磨吧,无论是为公益还是为梦想,要是事事都一帆风顺,人生也就没意思了。”
“世人给90后贴的标签太多了,但其实很多人不拜金、不自私也不冷漠。”邸子豪说。现在,他和邓飞的午餐计划、大病医保等公益组织都建立了合作,用行动撑起青年公益的一片天,让公众相信90后已经拥有强大的执行力。“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很厉害,能做到很多事情,而我也很荣幸能借奥运的契机,一同‘激励一代人’。”
人生总有下一枪
Do good,Feel good,Look good——这才是邸子豪的心之所向。“拍电影的一些特性让我不那么喜欢,比如说特别不稳定,生活不规律。”对时尚的追求和张扬的个性让他甘做乐活族,而对于电影拍摄时不可避免的奔波劳碌,他承认能适应却不太愿意接受这种飘摇的生活状态,以后也不打算一辈子做专职导演。“我平时喜欢浏览一些社会新闻,身边的朋友都说我如果没学与电影相关的专业,没准儿会从政。”除此之外,他还非常关注商界巨头的传记轶事,“可能大家只知道他们很牛,很成功,但对于他们成功之前的事情却鲜有了解。”他说关注这些成功人士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对自己的创业也是一个启发。
而提起那个已经启动的商业计划,邸子豪显得非常自信,“我要做一个与电影、互联网有关的平台或媒介。我想达到的境界是这样——如果以后有机会去诸如戛纳、柏林等大型电影节走红毯,希望走在导演旁边的出品人是我。”北京这座生养他的城市,给了他更高的眼界和起点;而他在其微电影事业中所结实的各类达人,则让他看好梦想所带来的力量。就像他的奥运偶像马修·埃蒙斯所谱写的人生,够曲折,才有看点和激情。这位人格和气质的胜利者让他坚信:人生,还有下一枪,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