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上,而对学生的真诚的关怀与爱护是任何学生都需要的,尤其是后进学生。因为爱是最能激起后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了,最能促进后进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爱是后进学生转化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一个外在积极因素。
一、爱是沟通教师与后进学生的桥梁
教师要爱学生,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的。人民教师所应该具有的高尚品德。爱好学生,这是不难做到的,问题是对一些后进学生,我们能够也施之以爱,我们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更重要的责任是教育转变那些后进学生。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后进学生由于经常受到嘲笑与指责,往往感到“心虚”和“有戒心”。因而对教师如何对待他非常敏感,非常计较,而且对教师的帮助教育往往有抵触,有敌意,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基础上“导之以行”,才有成功的可能。其中“动之以情”就是指要求教师对后进学生要有真挚的感情,要从思想上爱护他们,清除他们的戒心,使他们愿意接近老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总而言之,就是要以教师的爱心去克服师生之间的鸿沟,在师生心灵之间架起桥梁。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点燃后进学生要求进步的心灵之火,才有可能进一步做好转变后进生的工作。
二、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外部动力
后进学生的转变,归根到底,要靠其内心的变化,使他们的积极因素逐步战胜消极因素。教师的责任是发现,扩大,巩固这些积极因素。后进生各有各的毛病和问题,但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十分矛盾复杂的。他们在同学中常常表现的傲慢,粗野,骄横,但心理上却是自卑的,他们中的不少人对进步丧失信心,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有得到别人理解和尊重的心理,这是隐藏在后进生心灵演算的积极因素。在教育后进生时,教师要透过那些消极的东西看到积极的因素。应以极大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近他们,教育他们,发现优点并鼓励他们。一般来说,落后的学生也有一些不引人注目的优点,教师应当特别善于发现后进学生的优点,哪怕这些优点还不稳定突出,也要加倍爱护,使之发展成为他们思想品德中的主要方面,并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鼓起勇气大踏步前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关系爱护后进学生。没有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不可能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捕捉后进学生身上微小的闪光点,就会忽视他们身上那些积极因素。
三、爱是对后进学生严格要求的基础
“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这是千百年来为教育实践证明了的真理。由于后进生缺少分辨是非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教师更应该对他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有些教师也注意了他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有些教师也注意对后进生的严格要求,但又是效果不理想,甚至没有效果,原因之一是没有把爱和严统一起来。爱是前提,爱是严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再严也可能没有成效;当师生感情沟通后,严就应该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说,爱须从严,如果我们只强调爱,而忽视了严,那爱就不会结出果实。所以教师在帮助后进生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形成是非观念的基础上,应该做到严格要求,赏罚分明,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使他们随时感到纪律与规则的约束力。总之以爱为基础的严,其目的不在于制服后进生,而在于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因此这种严既不等同粗暴,也不等于苛求,他是一种形式的爱,他与宽容一样,其作用都在于触及学生内心最敏感之处,使之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愿与行动。
四、爱才能保证对后进生的教育持之以恒,不怕反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学生的缺点毛病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有复杂的主客观原因,要使后进生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后进生在进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后进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我们对此要充分的思想准备。一个真正爱学生的教师,就不会对任何一个学生丧失信心,就能够正确对待学生转变过程中的反复,对他们在转变过程中重返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使他们最终改掉不良习惯,形成优良品德。
总之,教育是人和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感情的,教师要用爱去点燃后进学生的心灵之火。我相信,对后进学生,只要我们“爱敬之诚,终会动获人心”,促其转变进步。
一、爱是沟通教师与后进学生的桥梁
教师要爱学生,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的。人民教师所应该具有的高尚品德。爱好学生,这是不难做到的,问题是对一些后进学生,我们能够也施之以爱,我们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更重要的责任是教育转变那些后进学生。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后进学生由于经常受到嘲笑与指责,往往感到“心虚”和“有戒心”。因而对教师如何对待他非常敏感,非常计较,而且对教师的帮助教育往往有抵触,有敌意,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基础上“导之以行”,才有成功的可能。其中“动之以情”就是指要求教师对后进学生要有真挚的感情,要从思想上爱护他们,清除他们的戒心,使他们愿意接近老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总而言之,就是要以教师的爱心去克服师生之间的鸿沟,在师生心灵之间架起桥梁。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点燃后进学生要求进步的心灵之火,才有可能进一步做好转变后进生的工作。
二、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外部动力
后进学生的转变,归根到底,要靠其内心的变化,使他们的积极因素逐步战胜消极因素。教师的责任是发现,扩大,巩固这些积极因素。后进生各有各的毛病和问题,但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十分矛盾复杂的。他们在同学中常常表现的傲慢,粗野,骄横,但心理上却是自卑的,他们中的不少人对进步丧失信心,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有得到别人理解和尊重的心理,这是隐藏在后进生心灵演算的积极因素。在教育后进生时,教师要透过那些消极的东西看到积极的因素。应以极大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近他们,教育他们,发现优点并鼓励他们。一般来说,落后的学生也有一些不引人注目的优点,教师应当特别善于发现后进学生的优点,哪怕这些优点还不稳定突出,也要加倍爱护,使之发展成为他们思想品德中的主要方面,并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鼓起勇气大踏步前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关系爱护后进学生。没有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不可能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捕捉后进学生身上微小的闪光点,就会忽视他们身上那些积极因素。
三、爱是对后进学生严格要求的基础
“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这是千百年来为教育实践证明了的真理。由于后进生缺少分辨是非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教师更应该对他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有些教师也注意了他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有些教师也注意对后进生的严格要求,但又是效果不理想,甚至没有效果,原因之一是没有把爱和严统一起来。爱是前提,爱是严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再严也可能没有成效;当师生感情沟通后,严就应该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说,爱须从严,如果我们只强调爱,而忽视了严,那爱就不会结出果实。所以教师在帮助后进生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形成是非观念的基础上,应该做到严格要求,赏罚分明,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使他们随时感到纪律与规则的约束力。总之以爱为基础的严,其目的不在于制服后进生,而在于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因此这种严既不等同粗暴,也不等于苛求,他是一种形式的爱,他与宽容一样,其作用都在于触及学生内心最敏感之处,使之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愿与行动。
四、爱才能保证对后进生的教育持之以恒,不怕反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学生的缺点毛病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有复杂的主客观原因,要使后进生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后进生在进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后进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我们对此要充分的思想准备。一个真正爱学生的教师,就不会对任何一个学生丧失信心,就能够正确对待学生转变过程中的反复,对他们在转变过程中重返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使他们最终改掉不良习惯,形成优良品德。
总之,教育是人和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感情的,教师要用爱去点燃后进学生的心灵之火。我相信,对后进学生,只要我们“爱敬之诚,终会动获人心”,促其转变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