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诊回放
邱先生,55岁,年轻时很好运动,凡是竞赛性活动,像打篮球、打乒乓球都能招呼一两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却变得越来越懒,每天不是开会,就是坐在电脑前,懒得挪动脚步,坐着和站着活动的时间大约是4:1;时间久了,老是觉得肩部发紧、沉重,不是这里“受风”,就是那里疼痛,经常做按摩、拔罐,当时能好一些,可是过不了几天又重蹈覆辙,就这样,反反复复,不停地循环。
2010年11月中旬到外地出差时意外发生了:一天外出时,邱先生边走边打电话,没注意看路,不留神被凸出地面的井盖绊倒了,还没来及反应,人已经被惯性甩了出去,反射性的保护动作致使颈部快速侧转以保护头部,导致右侧面颊挫伤,肢体无法活动,在地上趴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双侧上肢从肩到手剧烈疼痛,继之又出现麻木和软弱无力,在同伴的搀扶下到附近医院看病,拍了颈椎×光片,发现多节颈椎骨质增生,4~5椎间盘突出,4~6椎体形成骨桥;由于疼痛剧烈,立即转往省会的三甲医院就医,在那里做了颈椎核磁共振检查后,予以输液减压治疗,由于效果不显,疼麻难忍,医院准备急诊收入手术治疗。
健康诊断
邱先生处于比较危险的状态。原有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颈椎骨桥形成;意外的发生导致颈部快速、过度转动使本已变形的颈椎间孔更加狭窄,压迫了神经、血管,同时,向椎管内突出的椎间盘“碰”。了一下脊髓,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专家认为:受伤后3天病情未再进一步发展,虽然目前状态比较危险,但是颈椎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保守治疗的危险度基本对等。可以观察3~4周,如果疼痛不减轻、麻木区域不缩小,上肢仍然软弱无力,再考虑手术治疗。
健康建有站
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尤其到40岁以后几乎人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在医学上称之为颈椎退行性改变。这主要与颈椎的特殊生理结构和活动有关,由于颈椎体积很小,强度最差但活动度却大,且活动频率高,因为最容易受损,发生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退行性改变本身并不算是一种病,就如同皮肤的皱纹一样,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颈椎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劳动强度、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和遗传因素等不同,即使是在同一年龄颈椎退行性改变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大部分颈椎退行性改变的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拍颈椎x片可发现有颈椎增生。倘若颈椎退行性改变进一步发展,骨质增生压迫到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后,由此引发颈、肩及上肢的一系列症状,即为颈椎病。
根据症状不同目前分为6型
1 颈肌型 因颈肩肌群软组织损伤,导致颈部强直、疼痛,或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受限,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2 神经根型 因椎间孔变窄致颈脊神经受压,早期症状为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向和支配区放射,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
3 椎动脉型 由于骨刺、血管变异或病变导致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4 交感神经型 因各种颈部病变激惹了神经根、关节囊或项韧带上的交感神经末梢;表现为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恶心甚至呕吐、心悸、胸闷等;
5 脊髓型 颈部病变导致脊髓受压、炎症、水肿等;可以出现、上下肢麻木、沉重、无力、不灵活等不适。
6 混合型 各型症状可以交叉出现。
造成颈椎病的主要原因: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缺乏锻炼、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经常活动,保持正确的站姿、走姿、坐姿、睡姿,就可以预防脊椎老化提前出现。
疼痛、不适明显时,可以采用对症治疗,口服药物、局部外敷,还可以采用牵引、针灸、理疗等方法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健康处方
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神经营养为辅,疼痛剧烈时可服用止痛药。
心理治疗:临床上常见患者心情好时,症状减轻,心情坏时,症状则比平时要严重。
这对颈椎病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别重要。心境、精神、思想负担等这些虽说是精神心理活动,但可以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尤其对疾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这些心理规律,克服消极心理因素,发挥心理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唤起乐观积极情绪,发挥机体的代偿能力,尽快的恢复或改善。我们帮助他对颈椎病基本知识做了一般的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观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通过专科医院专家会诊,邱先生消除了恐惧心理,并恢复了康复的信心。
运动治疗:鉴于当时状态,不能随意做按摩和牵引治疗,需要选择一种适合于他的保健操,既要有针对性,还要简单易行,我给他挑选了“10点10分操”。
这个动作对颈部韧带、肌肉是一种综合锻炼,可以缓解颈部的许多问题,如颈部不适,手指发麻,颈部发僵等,对预防肩周炎也有一定的效果。
练习要点:全身挺拔,双手似鸟飞上下运动,做的时候,手臂尽量向后贴。
动作要领:身体挺直站立,收下颌、两脚尖朝前,双手侧平举(像钟表中的时针、分针的9点15分的位置),然后双手从侧平举(9点15分)举到(10点10分)处,稍停留后还原。
练习强度:每天重复做200次,刚开始锻炼时可以分成几组完成。
自疗效果
邱先生开始做操时起步很艰难,因为上肢无力,双臂平举维持在(9点15分)的姿势不容易,再往上抬到(10点10分)的位置,还要来回反复,太费劲了;刚开始做3组就气喘嘘嘘,有些力不从心,为了不做手术他就咬牙坚持,休息一会再做,第一天间断地做了50次,每天加点量,第三天起床就发现疼痛范围缩小了,近端的麻木减轻,这给他增加了极大的信心。第一周过后,每次可以连续做30次,每天达到200次,可以双手端碗了,手指能按下饮水机的开关了,在那之后,疼痛、麻木、无力像被蚕食了似地一点一点地消退。第三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上肢力量增强了,与受伤前无很大差别,每次连续做50~100次,一天做200次以上没问题;感觉肩背发沉时随时做上几组,马上就会轻松许多。
一个月后,尽管手指尖仍有麻木感,天凉时会出现手臂疼痛,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3个月的时候,劳累或久坐时还会出现指尖发麻,这时做几组操就能缓解,现在,“10点10分操”已经成为每日必作的功课。
做操,不能消除骨质增生,不能赶走颈椎病,但是,做操可以使颈、肩、背部肌肉放松,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做操,还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邱先生,55岁,年轻时很好运动,凡是竞赛性活动,像打篮球、打乒乓球都能招呼一两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却变得越来越懒,每天不是开会,就是坐在电脑前,懒得挪动脚步,坐着和站着活动的时间大约是4:1;时间久了,老是觉得肩部发紧、沉重,不是这里“受风”,就是那里疼痛,经常做按摩、拔罐,当时能好一些,可是过不了几天又重蹈覆辙,就这样,反反复复,不停地循环。
2010年11月中旬到外地出差时意外发生了:一天外出时,邱先生边走边打电话,没注意看路,不留神被凸出地面的井盖绊倒了,还没来及反应,人已经被惯性甩了出去,反射性的保护动作致使颈部快速侧转以保护头部,导致右侧面颊挫伤,肢体无法活动,在地上趴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双侧上肢从肩到手剧烈疼痛,继之又出现麻木和软弱无力,在同伴的搀扶下到附近医院看病,拍了颈椎×光片,发现多节颈椎骨质增生,4~5椎间盘突出,4~6椎体形成骨桥;由于疼痛剧烈,立即转往省会的三甲医院就医,在那里做了颈椎核磁共振检查后,予以输液减压治疗,由于效果不显,疼麻难忍,医院准备急诊收入手术治疗。
健康诊断
邱先生处于比较危险的状态。原有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颈椎骨桥形成;意外的发生导致颈部快速、过度转动使本已变形的颈椎间孔更加狭窄,压迫了神经、血管,同时,向椎管内突出的椎间盘“碰”。了一下脊髓,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专家认为:受伤后3天病情未再进一步发展,虽然目前状态比较危险,但是颈椎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保守治疗的危险度基本对等。可以观察3~4周,如果疼痛不减轻、麻木区域不缩小,上肢仍然软弱无力,再考虑手术治疗。
健康建有站
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尤其到40岁以后几乎人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在医学上称之为颈椎退行性改变。这主要与颈椎的特殊生理结构和活动有关,由于颈椎体积很小,强度最差但活动度却大,且活动频率高,因为最容易受损,发生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退行性改变本身并不算是一种病,就如同皮肤的皱纹一样,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颈椎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劳动强度、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和遗传因素等不同,即使是在同一年龄颈椎退行性改变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大部分颈椎退行性改变的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拍颈椎x片可发现有颈椎增生。倘若颈椎退行性改变进一步发展,骨质增生压迫到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后,由此引发颈、肩及上肢的一系列症状,即为颈椎病。
根据症状不同目前分为6型
1 颈肌型 因颈肩肌群软组织损伤,导致颈部强直、疼痛,或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受限,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2 神经根型 因椎间孔变窄致颈脊神经受压,早期症状为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向和支配区放射,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
3 椎动脉型 由于骨刺、血管变异或病变导致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4 交感神经型 因各种颈部病变激惹了神经根、关节囊或项韧带上的交感神经末梢;表现为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恶心甚至呕吐、心悸、胸闷等;
5 脊髓型 颈部病变导致脊髓受压、炎症、水肿等;可以出现、上下肢麻木、沉重、无力、不灵活等不适。
6 混合型 各型症状可以交叉出现。
造成颈椎病的主要原因: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缺乏锻炼、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经常活动,保持正确的站姿、走姿、坐姿、睡姿,就可以预防脊椎老化提前出现。
疼痛、不适明显时,可以采用对症治疗,口服药物、局部外敷,还可以采用牵引、针灸、理疗等方法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健康处方
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神经营养为辅,疼痛剧烈时可服用止痛药。
心理治疗:临床上常见患者心情好时,症状减轻,心情坏时,症状则比平时要严重。
这对颈椎病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别重要。心境、精神、思想负担等这些虽说是精神心理活动,但可以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尤其对疾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这些心理规律,克服消极心理因素,发挥心理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唤起乐观积极情绪,发挥机体的代偿能力,尽快的恢复或改善。我们帮助他对颈椎病基本知识做了一般的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观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通过专科医院专家会诊,邱先生消除了恐惧心理,并恢复了康复的信心。
运动治疗:鉴于当时状态,不能随意做按摩和牵引治疗,需要选择一种适合于他的保健操,既要有针对性,还要简单易行,我给他挑选了“10点10分操”。
这个动作对颈部韧带、肌肉是一种综合锻炼,可以缓解颈部的许多问题,如颈部不适,手指发麻,颈部发僵等,对预防肩周炎也有一定的效果。
练习要点:全身挺拔,双手似鸟飞上下运动,做的时候,手臂尽量向后贴。
动作要领:身体挺直站立,收下颌、两脚尖朝前,双手侧平举(像钟表中的时针、分针的9点15分的位置),然后双手从侧平举(9点15分)举到(10点10分)处,稍停留后还原。
练习强度:每天重复做200次,刚开始锻炼时可以分成几组完成。
自疗效果
邱先生开始做操时起步很艰难,因为上肢无力,双臂平举维持在(9点15分)的姿势不容易,再往上抬到(10点10分)的位置,还要来回反复,太费劲了;刚开始做3组就气喘嘘嘘,有些力不从心,为了不做手术他就咬牙坚持,休息一会再做,第一天间断地做了50次,每天加点量,第三天起床就发现疼痛范围缩小了,近端的麻木减轻,这给他增加了极大的信心。第一周过后,每次可以连续做30次,每天达到200次,可以双手端碗了,手指能按下饮水机的开关了,在那之后,疼痛、麻木、无力像被蚕食了似地一点一点地消退。第三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上肢力量增强了,与受伤前无很大差别,每次连续做50~100次,一天做200次以上没问题;感觉肩背发沉时随时做上几组,马上就会轻松许多。
一个月后,尽管手指尖仍有麻木感,天凉时会出现手臂疼痛,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3个月的时候,劳累或久坐时还会出现指尖发麻,这时做几组操就能缓解,现在,“10点10分操”已经成为每日必作的功课。
做操,不能消除骨质增生,不能赶走颈椎病,但是,做操可以使颈、肩、背部肌肉放松,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做操,还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