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2020年9月初有幸在导师的安排下,去到了丽江市宁蒗县的泸沽湖,获得了一次认识感知女儿国摩梭文化的宝贵机会。也获得了一次作为编导实践排练的锻炼机会。本次的采风排练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颇多。
艺术来源于生活,此次采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泸沽湖的摩梭文化,在摩梭人的文化语境中,体验摩梭人的生活,并捕捉他们生活中的点滴,发掘属于摩梭人民独特的语言符号,再运用到本次的舞蹈创编中,使自己的舞蹈创作有所依据而不流于形式表面。
采风的第一天,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延迟了将近4小时,下午两点左右才安全抵达。来接机的是一位摩梭小伙,名叫尼玛,见到他的第一面,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黝黑的肌肤与耳朵上佩戴着的狼牙耳饰,即使没有穿上民族的服饰,与生俱来的民族气质也能明显的感知到。尼玛非常热情,一路上开着车带着我们越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山路虽然蜿蜒,但平整的公路,可以感受到泸沽湖今时不同往日的积极变化与发展。去到住宿地方的車程大概两小时,尼玛如数家珍,为我们娓娓道来讲述着有关摩梭人的一切:摩梭人是一个未识别的民族,分布在云南宁蒗县与四川盐源、木里等县。由于未识别,身份证上的民族划分,有的就被划分到纳西族,有的被划分到蒙古族。另外,还提到大家所熟知的摩梭走婚,特别强调了摩梭的走婚并不像外界所言的随意自由,而是走婚了一辈子就一个人。在女儿国,白天男女很少时间单独相处,只会在聚会上舞蹈、歌唱,以此来像心上人表达心意,若双方有意,白天会相互约定,男子会在半夜的时候来到女子的“花楼”,不走正门而要爬窗进入,再把帽子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名花有主。而且要在天亮之前离开,否则等到天亮或是女方长辈起床后离开,会被视为无礼。最后,还向我们例举了好几个摩梭的民俗与节日:成丁礼、穿裙礼、穿裤礼、转山节等等,短短两小时的车程,让我已经对摩梭文化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带我们我们吃过饭、安顿好以后,尼玛又当起了导游,想带我们看看来到泸沽湖必看的几个景点。首先,带我们来到了旅游网红打卡地——走婚桥。走婚桥长约300米,是泸沽湖上唯一的桥,也是连接两岸村庄的重要通道,更是阿注与阿夏约会走婚的要道,还被称为“天下第一鹊桥”。相传,相恋的男女一起走过走婚桥,爱情就会天长地久。因此,我们在走过走婚桥的时候,也看到很多男女在桥上牵手漫步,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格外的浪漫。随后,围着泸沽湖绕了一圈,买了观景台的票,让我们俯瞰整个泸沽湖,翠绿如画,水天一色,清澈如镜,还有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与宁静。泸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是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在摩梭神话传说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转山节期间,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格姆女神。从祭女神的活动及其神话传说中,可以窥见妇女在摩梭母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在看完泸沽湖有代表性的景点以后,尼玛又带我们来到了格姆女神索道的休息处,尼玛的的兄弟姐妹们已经摆好一桌盛大的餐宴迎接我们的到来。吃饭的有十几人,大家都是摩梭人,围在一起,烤着大肉。一开始,大家都还比较拘谨,略微有些害羞,但喝上几杯酒以后,气氛就逐渐热闹了起来,有人唱歌有人敲手鼓伴奏有人跳舞。少数民族唱歌都是张口就来,摩梭人也不例外,只要有一个人起一嗓子,所有人都能往下接上他唱的歌。这次聚会十分有幸认识到了参加星光大道的摩梭在春天组合,这群小伙儿对自己的民族语言摩梭文化无比热爱,所创作的歌曲都是摩梭语言,最年轻的一位成员叫格龙,98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了泸沽湖在酒吧当驻唱的同时,还在不断的创作新的摩梭音乐。我有观察到他在唱歌的时候的状态与平时截然不同,变得更加的自信,在唱自己民族歌曲时候眼里闪着光,承载着对家乡的爱恋,满是热爱与自豪。
经过了这次的大聚餐,我们与摩梭小伙伴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加上接下来几天相处,来到走婚王子扎西家、看了传统的祖母屋、还吃到了难得的摩梭坨坨肉,从他们的口中也如愿地获取到了许多关于这次采风与排练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此次演出编排的主题是摩梭成丁礼,虽然没能碰上正式的成丁礼仪式,但是通过对当地朋友询问与交谈,对成丁礼仪式的目的及意义、有关传说、功能目的进行了解并记录了下来。1.成丁礼仪式的目的及意义:在摩梭人的生活中,成丁礼非常重要。摩梭小孩在长到13岁之前,男女都不穿裤子或裙子,一律以一件长衫遮身。摩梭成丁礼即摩梭男孩穿裤子与女孩穿裙子的仪式,代表其即将进入成年,可以作为成年人参加生产劳动和参与社交活动,死后也可以在氏族公墓火葬。2来源:关于成丁礼仪式的传说说道,很久以前,人与动物都没有生命年轮。摩梭人的始祖阿巴多要给各种生物赠送寿命期限,并首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摩梭人,要求他们在夜深人静时仔细聆听她的呼唤,尽早应声就可以得到高寿。这一夜阿巴多首先喊了一千岁,所有生命已经入梦,只有仙鹤听到她的呼唤。到了一百岁大雁又答应了,它得到一百岁的寿命,到了六十岁时,被狗应去了。一直到阿巴多喊到十三岁时,摩梭人才大梦初醒。得到十三岁寿命的摩梭人像阿巴多求情,希望与其他动物互换寿命,最后,只有善良的狗与摩梭人交换了寿命,于是摩梭人为了祭奠狗的恩情,凡到十三岁都要举行成丁礼,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这体现着摩梭人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原始朴素思想。3.功能目的:一方面,通过成丁礼仪式可以紧密联系家族、氏族间的情感,促进村寨文化的和谐。另一方面,在十三岁这一易叛逆的青春时期,通过宗教性的神秘仪式来教导孩子,并以为娱乐方式作为辅助,迎合了孩子处在此阶段的好奇与贪玩心理。成丁礼仪式对孩子在重要时段得到了引导,这也是成丁礼的意义所在。
这次的采风之行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赶上了摩梭人两到三年才举行一次的转山节。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清早便开车前往格姆女神山下,以为能抢占到参与节日的最佳位置,谁曾想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都对转山节抱着同样的期待,我们赶到格姆女神山脚下时已是香火缭绕、热闹非凡。在一处地势较平缓的山坡上,有摩梭人自己搭建的一个小舞台,表演着摩梭民歌与欢快的甲蹉舞,进行摩梭人一系列自发的、无任何功利性的自娱活动,他们脸上的喜悦都夹杂着暖阳下的舞动的汗水一并溢了出来,享受在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在蜿蜒的转山之路上,还有许多摩梭人带着自己的炊具,烹调着美味的食物,一边欣赏歌舞表演一边晒着太阳。当然,还有专门为外地游客们提供的小食摊、纪念品摊等等。尽管已是无比热闹,但据当地人介绍,今年的转山节由于疫情原因而没有举办对舞、对歌、赛马、赛跑等比赛活动。这也有些许遗憾,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过一次更为隆重的转山节。在转山路的一旁空地,挂满经幡,有着一座仿佛与世隔绝的达巴教寺庙。寺庙内部的静谧、肃穆与寺庙外的载歌载舞形成鲜明对比,最夺人眼球的当属立于寺庙中心位置的大鼓,称“打喀拉”,扁圆形,鼓身是与整间寺庙色彩一致的红蓝花卉的图案,附近还有一个小鼓,称“打古拉”,直径25cm左右。鼓的旁边坐着一位老达巴,他低着头庄严地诵着经文,虔诚地祭拜不受庙外任何影响,寺庙的墙上还贴满了许多达巴的照片,浓厚的宗教氛围使得前来参观的游客们也纷纷来虔诚跪拜。到了夜晚,在熟人的带领下,我们参与到了摩梭人的篝火晚会中,首先是观看他们的甲蹉表演,男生列一队,女生列一队,站位时上体稍右转、侧身,不能正对前方或圆心,相互手牵着手,围着篝火,呈逆时针方向行径跳着摩梭人独有的“甲蹉舞”。摩梭男女身高相差不大,都是宽肩窄臀,舞姿潇洒偏偏。男性的动作幅度较之女性更为自由,迈步与起伏更大,女性的动作较之男性又更为内敛,做脚部动作时,带动上身腰部与头部有细微的动作变化。甲蹉的舞步变化丰富,伴有规则的节奏律动,脚步多以跺、踩、撩、蹬、点的动律为主,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舞蹈时有的姑娘和小伙还会跟着音乐一起边唱边跳,舞到最激烈时还会一起粗犷地呼喊出来。紧接着是游客参与一起跳舞的环节,歌舞的节奏由慢渐快,动作也是较为基础与简单的步伐,提高游客的参与感,让每一个人尽兴而归,但还有的游客只是不停地拍照片,还需要主持人不停地驱赶才得以维持歌舞秩序。虽然泸沽湖的旅游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仍然希望今后前往参与民俗活动的游客能够尊重民族文化,按照当地人的要求积极参与进来,用心去感受多彩的摩梭文化。
感受完民风民俗后,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排练当中,有了前期对摩梭文化的了解,对舞蹈作品编排起来也更加的得心应手。形象性格方面提取了摩梭女性朴实且内敛含蓄的情态;动作语汇提取了“甲搓舞”的脚下动律与生活劳作的洗衣、筛米、挽袖等动作;并融入了“穿裙礼”、“花楼”“花腰”等文化符号来丰富整个舞蹈。排练的过程比我预期的要顺利,演员都是本地的摩梭人,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好在此前排练演出过的花楼恋歌基本上每晚都在演出,存有了一定的演出经验。虽做不了太柔软、带有呼吸的舞台化动作,但情绪传达的十分准确到位,这可能也是由于民族心理、性格的缘故,对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使命感。
短短几天采风排练之旅,直接参与到摩梭人民的生活之中,收获了知识、经历、友谊,摩梭的文化也带给我心灵上的许多震撼。同时,也由于没有过这样的外出采风经验,事前的准备工作也做得不够充分,遗漏了不少有价值的“风”,存有些许遗憾,但这次经历仍会是我所获的的一笔财富,会在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给予我灵感,活跃我的构思。
作者简介:何银杉(1996-),女,汉族, 湖南汨罗人,云南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舞蹈编导专业,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2020年9月初有幸在导师的安排下,去到了丽江市宁蒗县的泸沽湖,获得了一次认识感知女儿国摩梭文化的宝贵机会。也获得了一次作为编导实践排练的锻炼机会。本次的采风排练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颇多。
艺术来源于生活,此次采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泸沽湖的摩梭文化,在摩梭人的文化语境中,体验摩梭人的生活,并捕捉他们生活中的点滴,发掘属于摩梭人民独特的语言符号,再运用到本次的舞蹈创编中,使自己的舞蹈创作有所依据而不流于形式表面。
采风的第一天,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延迟了将近4小时,下午两点左右才安全抵达。来接机的是一位摩梭小伙,名叫尼玛,见到他的第一面,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黝黑的肌肤与耳朵上佩戴着的狼牙耳饰,即使没有穿上民族的服饰,与生俱来的民族气质也能明显的感知到。尼玛非常热情,一路上开着车带着我们越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山路虽然蜿蜒,但平整的公路,可以感受到泸沽湖今时不同往日的积极变化与发展。去到住宿地方的車程大概两小时,尼玛如数家珍,为我们娓娓道来讲述着有关摩梭人的一切:摩梭人是一个未识别的民族,分布在云南宁蒗县与四川盐源、木里等县。由于未识别,身份证上的民族划分,有的就被划分到纳西族,有的被划分到蒙古族。另外,还提到大家所熟知的摩梭走婚,特别强调了摩梭的走婚并不像外界所言的随意自由,而是走婚了一辈子就一个人。在女儿国,白天男女很少时间单独相处,只会在聚会上舞蹈、歌唱,以此来像心上人表达心意,若双方有意,白天会相互约定,男子会在半夜的时候来到女子的“花楼”,不走正门而要爬窗进入,再把帽子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名花有主。而且要在天亮之前离开,否则等到天亮或是女方长辈起床后离开,会被视为无礼。最后,还向我们例举了好几个摩梭的民俗与节日:成丁礼、穿裙礼、穿裤礼、转山节等等,短短两小时的车程,让我已经对摩梭文化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带我们我们吃过饭、安顿好以后,尼玛又当起了导游,想带我们看看来到泸沽湖必看的几个景点。首先,带我们来到了旅游网红打卡地——走婚桥。走婚桥长约300米,是泸沽湖上唯一的桥,也是连接两岸村庄的重要通道,更是阿注与阿夏约会走婚的要道,还被称为“天下第一鹊桥”。相传,相恋的男女一起走过走婚桥,爱情就会天长地久。因此,我们在走过走婚桥的时候,也看到很多男女在桥上牵手漫步,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格外的浪漫。随后,围着泸沽湖绕了一圈,买了观景台的票,让我们俯瞰整个泸沽湖,翠绿如画,水天一色,清澈如镜,还有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与宁静。泸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是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在摩梭神话传说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转山节期间,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格姆女神。从祭女神的活动及其神话传说中,可以窥见妇女在摩梭母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在看完泸沽湖有代表性的景点以后,尼玛又带我们来到了格姆女神索道的休息处,尼玛的的兄弟姐妹们已经摆好一桌盛大的餐宴迎接我们的到来。吃饭的有十几人,大家都是摩梭人,围在一起,烤着大肉。一开始,大家都还比较拘谨,略微有些害羞,但喝上几杯酒以后,气氛就逐渐热闹了起来,有人唱歌有人敲手鼓伴奏有人跳舞。少数民族唱歌都是张口就来,摩梭人也不例外,只要有一个人起一嗓子,所有人都能往下接上他唱的歌。这次聚会十分有幸认识到了参加星光大道的摩梭在春天组合,这群小伙儿对自己的民族语言摩梭文化无比热爱,所创作的歌曲都是摩梭语言,最年轻的一位成员叫格龙,98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了泸沽湖在酒吧当驻唱的同时,还在不断的创作新的摩梭音乐。我有观察到他在唱歌的时候的状态与平时截然不同,变得更加的自信,在唱自己民族歌曲时候眼里闪着光,承载着对家乡的爱恋,满是热爱与自豪。
经过了这次的大聚餐,我们与摩梭小伙伴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加上接下来几天相处,来到走婚王子扎西家、看了传统的祖母屋、还吃到了难得的摩梭坨坨肉,从他们的口中也如愿地获取到了许多关于这次采风与排练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此次演出编排的主题是摩梭成丁礼,虽然没能碰上正式的成丁礼仪式,但是通过对当地朋友询问与交谈,对成丁礼仪式的目的及意义、有关传说、功能目的进行了解并记录了下来。1.成丁礼仪式的目的及意义:在摩梭人的生活中,成丁礼非常重要。摩梭小孩在长到13岁之前,男女都不穿裤子或裙子,一律以一件长衫遮身。摩梭成丁礼即摩梭男孩穿裤子与女孩穿裙子的仪式,代表其即将进入成年,可以作为成年人参加生产劳动和参与社交活动,死后也可以在氏族公墓火葬。2来源:关于成丁礼仪式的传说说道,很久以前,人与动物都没有生命年轮。摩梭人的始祖阿巴多要给各种生物赠送寿命期限,并首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摩梭人,要求他们在夜深人静时仔细聆听她的呼唤,尽早应声就可以得到高寿。这一夜阿巴多首先喊了一千岁,所有生命已经入梦,只有仙鹤听到她的呼唤。到了一百岁大雁又答应了,它得到一百岁的寿命,到了六十岁时,被狗应去了。一直到阿巴多喊到十三岁时,摩梭人才大梦初醒。得到十三岁寿命的摩梭人像阿巴多求情,希望与其他动物互换寿命,最后,只有善良的狗与摩梭人交换了寿命,于是摩梭人为了祭奠狗的恩情,凡到十三岁都要举行成丁礼,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这体现着摩梭人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原始朴素思想。3.功能目的:一方面,通过成丁礼仪式可以紧密联系家族、氏族间的情感,促进村寨文化的和谐。另一方面,在十三岁这一易叛逆的青春时期,通过宗教性的神秘仪式来教导孩子,并以为娱乐方式作为辅助,迎合了孩子处在此阶段的好奇与贪玩心理。成丁礼仪式对孩子在重要时段得到了引导,这也是成丁礼的意义所在。
这次的采风之行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赶上了摩梭人两到三年才举行一次的转山节。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清早便开车前往格姆女神山下,以为能抢占到参与节日的最佳位置,谁曾想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都对转山节抱着同样的期待,我们赶到格姆女神山脚下时已是香火缭绕、热闹非凡。在一处地势较平缓的山坡上,有摩梭人自己搭建的一个小舞台,表演着摩梭民歌与欢快的甲蹉舞,进行摩梭人一系列自发的、无任何功利性的自娱活动,他们脸上的喜悦都夹杂着暖阳下的舞动的汗水一并溢了出来,享受在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在蜿蜒的转山之路上,还有许多摩梭人带着自己的炊具,烹调着美味的食物,一边欣赏歌舞表演一边晒着太阳。当然,还有专门为外地游客们提供的小食摊、纪念品摊等等。尽管已是无比热闹,但据当地人介绍,今年的转山节由于疫情原因而没有举办对舞、对歌、赛马、赛跑等比赛活动。这也有些许遗憾,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过一次更为隆重的转山节。在转山路的一旁空地,挂满经幡,有着一座仿佛与世隔绝的达巴教寺庙。寺庙内部的静谧、肃穆与寺庙外的载歌载舞形成鲜明对比,最夺人眼球的当属立于寺庙中心位置的大鼓,称“打喀拉”,扁圆形,鼓身是与整间寺庙色彩一致的红蓝花卉的图案,附近还有一个小鼓,称“打古拉”,直径25cm左右。鼓的旁边坐着一位老达巴,他低着头庄严地诵着经文,虔诚地祭拜不受庙外任何影响,寺庙的墙上还贴满了许多达巴的照片,浓厚的宗教氛围使得前来参观的游客们也纷纷来虔诚跪拜。到了夜晚,在熟人的带领下,我们参与到了摩梭人的篝火晚会中,首先是观看他们的甲蹉表演,男生列一队,女生列一队,站位时上体稍右转、侧身,不能正对前方或圆心,相互手牵着手,围着篝火,呈逆时针方向行径跳着摩梭人独有的“甲蹉舞”。摩梭男女身高相差不大,都是宽肩窄臀,舞姿潇洒偏偏。男性的动作幅度较之女性更为自由,迈步与起伏更大,女性的动作较之男性又更为内敛,做脚部动作时,带动上身腰部与头部有细微的动作变化。甲蹉的舞步变化丰富,伴有规则的节奏律动,脚步多以跺、踩、撩、蹬、点的动律为主,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舞蹈时有的姑娘和小伙还会跟着音乐一起边唱边跳,舞到最激烈时还会一起粗犷地呼喊出来。紧接着是游客参与一起跳舞的环节,歌舞的节奏由慢渐快,动作也是较为基础与简单的步伐,提高游客的参与感,让每一个人尽兴而归,但还有的游客只是不停地拍照片,还需要主持人不停地驱赶才得以维持歌舞秩序。虽然泸沽湖的旅游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仍然希望今后前往参与民俗活动的游客能够尊重民族文化,按照当地人的要求积极参与进来,用心去感受多彩的摩梭文化。
感受完民风民俗后,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排练当中,有了前期对摩梭文化的了解,对舞蹈作品编排起来也更加的得心应手。形象性格方面提取了摩梭女性朴实且内敛含蓄的情态;动作语汇提取了“甲搓舞”的脚下动律与生活劳作的洗衣、筛米、挽袖等动作;并融入了“穿裙礼”、“花楼”“花腰”等文化符号来丰富整个舞蹈。排练的过程比我预期的要顺利,演员都是本地的摩梭人,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好在此前排练演出过的花楼恋歌基本上每晚都在演出,存有了一定的演出经验。虽做不了太柔软、带有呼吸的舞台化动作,但情绪传达的十分准确到位,这可能也是由于民族心理、性格的缘故,对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使命感。
短短几天采风排练之旅,直接参与到摩梭人民的生活之中,收获了知识、经历、友谊,摩梭的文化也带给我心灵上的许多震撼。同时,也由于没有过这样的外出采风经验,事前的准备工作也做得不够充分,遗漏了不少有价值的“风”,存有些许遗憾,但这次经历仍会是我所获的的一笔财富,会在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给予我灵感,活跃我的构思。
作者简介:何银杉(1996-),女,汉族, 湖南汨罗人,云南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舞蹈编导专业,研究方向:舞蹈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