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金花茶杂交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金花茶杂交新品种“潋滟佳人”和“娜月红颜”的选育进行研究,“潋滟佳人”和“娜月红颜”分别由崇左金花茶 (Camellia perpetua) ×杜鹃红山茶 (C.azalea),“回归”×防城金花茶(C.nitidissima) 杂交后代选育得到。结果表明,“潋滟佳人”为多季开花,与亲本的花期极为相似,花色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娜月红颜”为垂枝型灌木,花色为双色,兼具双亲的2种颜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关键词 金花茶;多季茶花;杂交育种
  中图分类号 S 68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6-005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6.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Breeding of Two New Yellow  Camellia  Hybrid
  HUANG Xiao-na,QI  Ya,YE Pin-ming et al
  (Nangning Golden Camellia Park,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 The breeding of two new yellow  Camellia  hybrid was studied. Two new hybrid varieties of yellow  Camellia  were selected from the progenies of  C. perpetua × C. azalea  and  C. ‘huigui’ × C. nitidissim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Lianyan Jiaren was a multi-season blossomed  Camellia, and its flowering period wa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its parents,flower color showed the intermediate traits of parents.Nayue Hongyan was a pendulous branches shrub,it had the color of both parents with high ornamental value.
  Key words Yellow  Camellia; Multi-season blossomed camellia;Hybridization
  金花茶花朵中的黄色基因在培育茶花新品种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的茶花爱好者利用金花茶远缘杂交[2],培育了“冬月”“新黄”“黄达”等具有黄色花朵的杂交新品种,为茶花产业增添了优秀的种质资源[3]。
  南宁市金花茶公园是以种植“茶族皇后”金花茶为主的茶花专类园[4],是国家金花茶种质资源库,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金花茶为亲本,与多种茶科植物进行远缘杂交育种试验,并选育出10个杂交新品种,如“冬月”“金背丹心”“回归”“冬阳之海”等[5],2008年以来在野外发现并引入多季山茶物种崇左金花茶[6],从广东引入杜鹃红山茶,并开展了多季茶花的育种研究。笔者对金花茶杂交新品种的选育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从金花茶公园基因库选取地栽、健壮、长势良好、开花茂盛的防城金花茶、崇左金花茶、杜鹃红山茶和山茶“回归”。“回归”是由金花茶和红茶梅杂交得到的F 1。
  1.2 方法
  在花期用常规授粉法,选择花苞松软且未开放的崇左金花茶、“回归”山茶的花蕾,去雄,然后将父本花粉授予柱头上,套袋标记,待花瓣脱落后可取下套袋,座果后用塑料网套住防止果实开裂种子掉落。当杂交果果皮成熟至开裂,将种子采收进行播种。崇左金花茶和杜鹃红山茶盛花期为5—7月,防城金花茶花期为12月至翌年3月,“回归”花期为10—12月。
  2 结果与分析
  2009年11月用“回归”×防城金花茶杂交,2010年9月收种子一粒,编号为102,2017年开花,命名為“娜月红颜”。
  2010年4月用崇左金花茶×杜鹃红山茶杂交,同年7月收种子一粒,编号为48,2017年8月开花,命名为“潋滟佳人”。
  2.1 “娜月红颜”的形态特征
  灌木,植株呈垂枝型,树皮灰白色,嫩芽红棕色,嫩枝红棕色,有毛,老枝棕色,无毛。枝叶中等稠密。叶椭圆形,正面深绿色,背面浅绿色,叶面革质,有光泽,中等厚度,先端窄短尾尖,叶基宽楔形,长7.2~8.6 cm,宽3.5~4.8 cm,叶片无毛,叶缘粗齿状,叶柄长0.6~0.8 cm,上斜着生。花芽腋生或顶生,萼片覆瓦状,半圆形,黄绿色,5~6片,有毛;花冠直径5.9~7.5 cm,半重瓣型,花瓣薄,9~11片,圆形,花瓣顶端中度褶皱,花脉明显,花瓣复色,花瓣外端为青白色(RSH 157D),近基部为浓黄粉色(RSH 45D),最外层花瓣为淡青黄色(RSH 2D)雄蕊多数,排列方式为筒型,无瓣化,雌雄蕊近等高,柱头深裂,子房球形,光滑无毛。花期1—2月(图1)。
  2.2 “潋滟佳人”的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植株呈半张开型,树皮灰褐色,嫩芽浅棕色,嫩枝深棕色,无毛,老枝浅棕色。枝叶稍稀,叶片上斜着生。叶片倒卵形,正面深绿色,背面浅绿色,叶面无革质。中等厚度,先端阔短尾尖,叶基楔形,长7.6~9.8 cm,宽3.4~4.5 cm,叶片无毛,叶缘有稀疏浅细齿,叶柄长0.9~1.3 cm。花芽顶生,萼片覆瓦状,椭圆形,亮黄绿色,5~6片,无毛,花冠直径7.8~9.5 cm,半重瓣型,花瓣 9~10片,花瓣中等厚度,倒卵形,花瓣顶端微凹,花瓣边缘有中度褶皱。花脉明显,花瓣颜色为浓粉色(RSH 49A),雄蕊多数,排列方式为筒型,无瓣化,雌雄蕊近等高,柱头深裂,子房球形,光滑无毛。盛花期6—8月(图2)。   2.3 “娜月红颜”与亲本特征比较
  “娜月红颜”的母本是由金花茶和红茶梅杂交得到的杂交品种“回归”,灌木,花为粉红色半重瓣花型,嫩枝有毛,叶片为中型,叶基宽楔形,能少量结实。父本是金花茶,系广西野外收集的原生物种,小乔木,花为金黄色半重瓣花型,嫩枝无毛,叶片为大型,叶基宽楔形,结实较多。“娜月红颜”在株型、叶基形状、嫩枝有毛和花型上与“回归”相似。花色为双色花,但比亲本的颜色要浅,花的大小和花瓣数量与亲本相近,花瓣的褶皱都聚集在顶端且比亲本更明显(表1、图3)。
  2.4 “潋滟佳人”与亲本特征比较
  “潋滟佳人”的母本是广西野外收集的原生物种崇左金花茶,该物种的花为金黄色半重瓣花型,花瓣椭圆形,花瓣无褶皱,叶片形状椭圆形,叶尖渐尖,边缘具细锯齿。父本是在广东收集的原生物种杜鹃红山茶,该物种的花为鲜红色单瓣花型,花瓣狭长倒卵形,花瓣无褶皱,叶片倒卵形,叶尖微凹,边缘全缘。“潋滟佳人”的花色为浓粉色,花瓣有中度褶皱,形状呈倒卵形,叶尖阔短尾尖,这些形态与亲本完全不同。而花瓣大小和数量介于2个亲本之间,花期与亲本相似,盛花期均为夏季,且多季节开花(表2、图4)。
  3 结论
  通过利用金花茶与红色山茶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花色改变,“娜月红颜”的青白色花瓣和“潋滟佳人”的粉色花瓣都是金花茶的花色基因起作用,然而亲本中金花茶黄色的性状并无明显地表现出来。研究表明,金花茶花朵的黄色性状是由淡黄色基因(Py)和黄色基因(Y1,Y2,…,Y5)组合叠加而成[7],这多个基因在后代没有完全被遗传并组合时,就显现不出黄色性状,而淡黄色基因为单基因,且相对白色花为显性,在遗传上比较容易稳定遗传,目前已知的有金花茶杂交品种“冬月”“新黄”“正黄旗”“黄的旋律”等[8],这些茶花基本上都是淡黄色,可见淡黄色基因在后代遗传上比较容易,要想得到金花茶的黄色,在亲本的选择上如果有一方是金花茶,那么得到黄色花朵后代的可能性就会多一些[9]。
  利用崇左金花茶为母本的多季茶花进行杂交,得到的杂交品种目前还鲜见报道,因为“潋滟佳人”的双亲都为多季茶花,因此后代也为多季开花。并未能证明崇左金花茶的多季花期性状是否能遗传至后代,因此,在今后的杂交育种中,利用崇左金花茶与秋冬季节开花的茶花进行杂交,观察后代是否为多季节开花,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10]。
  参考文献
  [1] 赵世伟,程金水,陈俊愉.金花茶和山茶花的种间杂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2):44-47.
  [2] 程金水,陈俊愉,赵世伟,等.金花茶杂交育种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4):55-59.
  [3] 洪永辉,林能庆,陈天增.金花茶组优质种质资源杂交育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1):119-122.
  [4] 胡佩龙,和太平,文祥凤,等.南宁市金花茶公园观赏植物资源调查[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8):1164-1168.
  [5] 李桂娥,蒋昌杰,李志辉,等.南宁市金花茶公园茶花引种保护与研究进展概况[J].现代园艺,2015(8):130-131.
  [6] 梁盛业,黄连冬.金花茶新种——崇左金花茶[J].广西林业,2010(6):33.
  [7] 陈银霞,唐山,赵松子.金花茶花色遗传研究进展[J].南方林业科学,2015,43(6):39-41,55.
  [8] 高继银,陈绍云,徐碧玉.世界名貴茶花[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28,141-142.
  [9] 吴洪明,杨江帆,詹梓金.黄色山茶花栽培育种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147-150.
  [10] 尹丽娟,有祥亮,张冬梅.多季茶花育种现状及公园绿地中的配置应用[J].园林,2019(11):56-60.
其他文献
摘要 水生动物是一类主要生活于水中的动物类群,其具有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复杂难辨等特点,但是对于水产动物的物种鉴定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相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随着DNA条形码技术的提出,其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水生动物的物种鉴定。整理总结了国内外使用DNA条形码在水生动物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水生动物;DNA条形码;物种鉴定;应用  中图分类号 S 9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云南文山烟区种植的烤烟新品种,通过引进4个烤烟新品种云烟97、云烟100、云烟116以及NC102,并以当地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为对照,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云烟116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生长势旺,叶片大且厚、耐熟,中部上等烟占比高,经济效能、感官质量与对照相近,并且综合抗病性优于对照;云烟97、云烟100、NC102综合表现一般,大田期烟叶长势、株型、产量、产值、上等烟比
摘要 南恢787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利用2份自育中间材料杂交育成的籼型优质高配合力抗稻瘟病恢复系,具有品质好、配合力高、中抗稻瘟病等特点,2019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利用南恢787已育成了宜优787、川康优787、锦城优787等多个优质杂交组合。  关键词 水稻;恢复系;南恢787;选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 S 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6-0033-02
摘要 运用基于耕地、经济及生态3方面的综合承载力的改进型适度人口模型,计算2015—2019年三明市适度人口规模,并将其与现实人口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三明市的耕地承载人口规模虽有所上升,但始终处于超载状态,超载率最高达27.37%。经济承载人口规模呈现富余状态,富余率最高达22.75%,但第二产业承载人口规模占主要地位。生态承载人口规模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也处于超载状态,超载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胶囊调控血管新生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分别以1.25%、2.5%、5%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或空白血清处理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
摘要 通过对新研制的4个不同汞含量梯度(0.361、0.054、1.633、0.178 mg/kg)的土壤标准物质进行热处理时间条件试验,确定了48 h以上的热处理时间可以保证汞含量趋于稳定;并且对经过热处理的标准物质进行360 d的长期稳定性考察,考察时间点为0、30、90、180和360 d。长期稳定性趋势图表明汞含量没有单方向变化趋势。F-检验实测值均小于临界值3.48,表明5个时间点的汞含
摘要 在介绍茶叶改性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茶叶吸附、去除水体物质、离子进行综述;介绍了温度、pH、初始浓度、茶叶投加量等茶叶吸附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及热力学、动力学方程模型进行的吸附机理研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茶叶吸附性能的研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茶叶;吸附性能;影响;机理  中图分类号 X 7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要 为提高芝麻杂交制种生产效率,实现机械化作业,于2016—2019年在安徽省临泉县、新疆精河县等地,围绕亲本组合选配、播期、父母本行比配置、水肥管理等开展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亲本组合配对中,以WA18073×皖芝2181的产量最高,比其他组合平均产量提高28.65%;18万株/hm2密度处理较为适宜;春播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比夏播增产36.29%;父母本行比以1∶3处理较合理。参考试验结果并结
摘要 蓖麻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蓖麻的花序是直接影响着蓖麻产量的相关性状。对蓖麻花序的生长发育特征、影响蓖麻花序发育相关因素、功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蓖麻花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蓖麻花序的功能以及分子育种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蓖麻;蓖麻花序;分子育种;结构特征;功能  中图分类号 S 56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