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信息技术是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影响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组织变革力,知识管理力、成员学习力和文化创新力。
[关键词]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影响要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英国经济学家P·J·Monk将信息技术定义为“一种主动处理信息并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技术”。国内被广为接受的关于信息技术的一种定义为: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和操作的总称。信息技术主要工作过程如下所示:
吸纳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一词本为宏观经济学中的概念,它是指一种经济体利用和吸收外部资源与信息的能力。现如今这一概念被引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体来说,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是指企业识别、吸收和消化信息技术并最终提高经营绩效的能力。
一、企业吸纳信息技术的动力
1.直接动力——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自然需要。传统的业务处理主要建立在劳动分工的理论基础之上,故企业员工多半从事一些日常性的工作。但实际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简单而重复性的工作完全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更快。信息技术能把业务人员从大量而繁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了业务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根本动力——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当今社会,企业的产品、服务或是业务流程都容易被竞争者模仿,唯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不到也偷不走。这种核心能力代表着企业协调内外部资源,识别机会和威胁,理清优势与劣势的能力,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恰好能使企业的战略与决策、生产和销售等各个方面高效运转,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吸纳信息技术的影响要素
1.组织变革力。当组织原有的稳定状态无法适应形势变化时就需要通过组织变革来打破这种状态。但是打破平衡本身并不是目的,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平衡才是企业的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引进新技术是一个明显的组织变革动因。组织变革的推行力度又将是影响企业吸纳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变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現来自各方的阻力。主要包括来自个人的阻力:如习惯了过去的工作方式,不了解情况而感到紧张或是出于个人经济利益上的考虑等诸多方面原因而拒绝变革;以及来自组织自身的阻力:如组织结构庞杂、各方资源有限、既得利益的部门的阻挠等各种原因而难以推行变革。所以企业能否克服来自各方的抵制,强有力地推行组织变革是企业能否最终成功吸纳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知识管理力。所谓知识管理,主要是指通过改善组织的运行机制和成员的思维方式而建立起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组织环境。它强调运用集体智慧以期提高组织的柔性和活力,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态过程。知识管理着重考量如何将市场与经营、知识与信息、人力与物力等各项资源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知识管理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转移知识。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库和知识社区的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例外地需要信息技术的协助;知识地图作为知识需求者的指南针,它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索引指导着信息需求者追根溯源,轻松找到知识的出处;知识库同样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以帮助企业存储各种知识;知识社区更是利用信息技术为组织成员提供了一个知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吸纳与推广。
3.成员学习力。经历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的组织比传统的组织更能接受信息技术。学习型的员工有着强大的学习自觉性与能动力,不是被动地接受新事物,主动地去驾驭新技术。在学习型的团队中,成员们集体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开放式的学习、创造性的思维、自主式的管理来开展各项组织的各项业务。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也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吸纳信息技术的程度。
4.文化创新力。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它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成员对待新知识、新技术的态度。崇尚科学、强调创新的组织文化敦促着组织成员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乐于分享、宽容和谐的组织氛围也会在无形之中鼓励员工与时俱进、思维创新。企业的文化创新力最终能够反映企业对待信息技术吸纳的认知力,当一个企业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时,信息技术就不会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助力器。
参考文献
[1]王鲁滨,现代信息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5)。
[关键词]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影响要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英国经济学家P·J·Monk将信息技术定义为“一种主动处理信息并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技术”。国内被广为接受的关于信息技术的一种定义为: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和操作的总称。信息技术主要工作过程如下所示:
吸纳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一词本为宏观经济学中的概念,它是指一种经济体利用和吸收外部资源与信息的能力。现如今这一概念被引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体来说,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是指企业识别、吸收和消化信息技术并最终提高经营绩效的能力。
一、企业吸纳信息技术的动力
1.直接动力——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自然需要。传统的业务处理主要建立在劳动分工的理论基础之上,故企业员工多半从事一些日常性的工作。但实际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简单而重复性的工作完全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更快。信息技术能把业务人员从大量而繁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了业务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根本动力——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当今社会,企业的产品、服务或是业务流程都容易被竞争者模仿,唯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不到也偷不走。这种核心能力代表着企业协调内外部资源,识别机会和威胁,理清优势与劣势的能力,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恰好能使企业的战略与决策、生产和销售等各个方面高效运转,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吸纳信息技术的影响要素
1.组织变革力。当组织原有的稳定状态无法适应形势变化时就需要通过组织变革来打破这种状态。但是打破平衡本身并不是目的,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平衡才是企业的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引进新技术是一个明显的组织变革动因。组织变革的推行力度又将是影响企业吸纳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变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現来自各方的阻力。主要包括来自个人的阻力:如习惯了过去的工作方式,不了解情况而感到紧张或是出于个人经济利益上的考虑等诸多方面原因而拒绝变革;以及来自组织自身的阻力:如组织结构庞杂、各方资源有限、既得利益的部门的阻挠等各种原因而难以推行变革。所以企业能否克服来自各方的抵制,强有力地推行组织变革是企业能否最终成功吸纳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知识管理力。所谓知识管理,主要是指通过改善组织的运行机制和成员的思维方式而建立起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组织环境。它强调运用集体智慧以期提高组织的柔性和活力,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态过程。知识管理着重考量如何将市场与经营、知识与信息、人力与物力等各项资源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知识管理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转移知识。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库和知识社区的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例外地需要信息技术的协助;知识地图作为知识需求者的指南针,它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索引指导着信息需求者追根溯源,轻松找到知识的出处;知识库同样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以帮助企业存储各种知识;知识社区更是利用信息技术为组织成员提供了一个知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吸纳与推广。
3.成员学习力。经历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的组织比传统的组织更能接受信息技术。学习型的员工有着强大的学习自觉性与能动力,不是被动地接受新事物,主动地去驾驭新技术。在学习型的团队中,成员们集体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开放式的学习、创造性的思维、自主式的管理来开展各项组织的各项业务。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也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吸纳信息技术的程度。
4.文化创新力。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它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成员对待新知识、新技术的态度。崇尚科学、强调创新的组织文化敦促着组织成员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乐于分享、宽容和谐的组织氛围也会在无形之中鼓励员工与时俱进、思维创新。企业的文化创新力最终能够反映企业对待信息技术吸纳的认知力,当一个企业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时,信息技术就不会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助力器。
参考文献
[1]王鲁滨,现代信息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