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危险性极大,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其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难点,就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工作进行探讨,并给出施工管理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其施工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难点;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可利用空间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作为一种常见的施工工艺,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高度高、承载力低和承载荷载重等施工难题,并且由于设计不合理和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很可能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安全。
1工程概况
某校教学楼工程,总建筑面积32824m2,建筑高度31.3m。地下1层、地上8层(局部二层),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结构安全等级二级,防震7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东侧1-6层中空部分,即为高支模区域(见图1),具体轴线为18-21/D-U轴,高支模区域长37.2m,宽16.2m。
图1 高支模区域示意图
2施工难点分析
1)模板支撑系统跨度大、高度高且平面长度长。模板支撑系统高24m,长37.2m,宽16.2m,支撑系统最大跨度17.8m;整个架体跨度大、高度高,且平面呈“1”字形,南北两端可与原结构连接,东西向稳定性需要加强。
2)高支模基础区域无混凝土结构面,且部分架体正好在庭院地下室基坑的边坡上,需要回填平整后才可以搭设架体。架体立杆的轴力最大达到12.96kN,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在标高-2.5m以下为原状土,其地基承载力为130kPa。架体下部地基承载力无法满足上部24m高架体自重以及施工要求。为保证架体安全,必须对架体基础采取加固措施。
3)高支模顶部结构(即7层梁板)板厚160mm,梁截面有600×1800、600×1500、600×1200等,最大荷载达28kN/m2。此高大支模架体属于典型的大荷载、高深梁工程,除对架体承载力要求高,还需要解决高深梁模板侧压力过大的问题。
3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3.1高支模架体类型选择
高大模板体系设计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结合结构体型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强、安全可靠、经济成本相对较低的架体形式。进行高支模选型时,提出门式钢管支架、桁架支撑和扣件式钢管支架三种方案,方案比较分析如下:
方案1采用门式钢管支架:材料均为标准构件,组装比较简单,施工较快,价格较为昂贵;但因其标准构件受其自身宽度和每组长度的约束,对平面布置有一定限制,在预应力梁与普通框架梁间,需调整梁底支架的间距。
方案2采用桁架支撑:桁架本身具有支撑空间大、承载能力强的优点,但本工程跨度较大,使用桁架需要增加竖向支撑,因而不够经济。
方案3采用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取材容易(钢管、扣件同普通外架),可周转利用,立杆间距布置灵活,三维尺寸较易调整,架设效率高,可形成纵横通道,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较适于本工程中的尺寸特点。
经综合考虑,架体应满足施工方便、质量易控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操作性强等条件,选用扣件式钢管材料搭设满堂支撑架。
3.2高大模板支撑架基础处理
首先,严格控制回填土的施工质量,回填土分层夯实,每层厚度200~25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回填完成后,经现场实际的静载试验,接近原土承载力,验算时回填土地基承载力取值按原土承载力乘以0.75折减系数,为95kPa。
其次,在回填土上施工150厚C20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加设钢筋网片),分散上部传来的压力。
3.3高大模板支撑架体
经过对7层结构楼面的荷载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联系4组16根柱子的大梁处荷载均超过25kN/m2。为解决大荷载对高支模架体承载力的要求,大梁下支撑立杆沿梁方向间距为500mm;垂直于梁方向设4排立杆,中间两排立杆间距400mm,顶部采用可调支托顶撑梁底水平杆,外侧两排立杆与梁底立杆间距500mm,采用双扣件与梁底水平杆连接。承托梁底模板的木枋采用两根并排立放,间距150mm。楼面板下支撑钢管纵横向间距1m。支撑架体水平杆步距1.5m,最下1排横杆距基础面150mm,最上4步横杆步距0.5~0.75m,其余1.5m。
3.4梁、板、柱模板设置
梁侧、梁底、柱和楼面模板均采用14mm厚木模板,承托梁底模板的木枋采用40×80mm两根并排立放,楼面模板的楞木也采用40×80mm木枋,木枋间距均为150mm。
本工程高深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侧向压力,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计算最大达到42.83kN/m2(1800高预应力大梁处)。解决高深梁模板侧压力问题,是高深梁模板设计的关键。为此,采用梁侧M14对拉螺栓加固以满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侧向压力的要求。对拉螺栓纵向(梁跨度方向)间距500mm,竖向(梁高方向)最下面一道设置在距梁底面200mm处,向上每隔不大于500mm设置一道;梁侧板主楞采用2根并排放置的钢管间距500mm;梁侧板次楞采用40×80木枋间距150mm(见图2)。
图2 梁模板加固示意图
柱加固模板采用40×80木枋,间距150mm,箍采用双钢管加固,M14对穿螺栓双向间距400~500mm紧固柱箍;柱及其连梁,随着架体的搭设,分6段施工,在7层底梁板模板开始施工前完成。
3.5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材料要求
鉴于市场供应情况,高大模板系统采用Ф48×3.0mm钢管,现场检查其壁厚不得小于3。0mm,外观检查不得有结疤、折叠、分层、搭焊、弯曲、压扁及裂纹等,钢管质量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扣件质量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顶托螺杆外径为36mm。木枋采用40mm×80mm×300mm规格的方木,现场检查其截面尺寸误差不大于3mm;模板采用915mm×1830mm×14mm规格镜面板。
3.6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验算
设计验算时,钢管降低一个规格按Ф48×2.7mm进行计算,其截面抵抗矩取W=π(d4-d14)(/32d)=4120mm3;截面40×80的木枋,验算时按截面37×77验算,截面抵抗矩W=bh2/6=36562mm3。梁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计算。以下以最大截面梁(B×H=600mm×1800mm)为例计算。
①梁侧模板强度计算,按四跨连续板计算
梁侧模板抗弯强度σ=M/W=103000/32667=3.15N/mm2<fm=26N/mm2,梁侧模板抗弯强度验算满足要求.其中最大弯矩M=0.107ql2=0.103kN·m,W=bh2/6=1000×142/6=32667mm2。
挠度V=0.632[(ql4)/100EL]=0.632×[(42.83×1504)/(100×9000×1/12×1000×143)]=0.067mm<l/400=0.375mm,滿足要求。
②梁侧板次楞(木方)计算:近似按四跨连续梁计算,则其线荷载。
抗弯强度强度σ=M/W=573000/36652=15.63N/mm2<fm=17N/mm2,满足要求.其中最大弯矩M=0.107ql2=0.573kN·m,q=0.5×42.83=21.42kN·m。
挠度V=0.632[(ql4)/100EL]=0.632×[(21.42×1504)/(100×9500×1407643)]=0.632mm<l/400=1mm,满足要求。
③梁侧板主楞计算
主楞为2根钢管矩,承受的集中荷载主要来自次楞传来,故q=42.83×0.5×0.15/0.077=41.71kN/m,M=0.107×41.71×0.5×0.5=1.11kN·m.
强度σ=M/W=1110000/(4120×2)=134.7N/mm2<fm=215N/mm2,满足要求.
挠度V=0.632[(ql4)/100EL]=0.632×[(41.71×5004)/(100×2.06×105×98914)]=0.808mm<l/400=1mm,满足要求。
④对拉螺栓计算
M14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N]=17.85kN,M14对拉螺栓横向及竖向间距均为500mm,则对拉螺栓所受到的最大拉力N=0。5×0.5×42.83=10.71kN<[N]=17.85kN,满足要求。
4施工管理
4.1模板架体施工注意事项
高大模板体系基础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成后,在垫层上定位放线,摆放槽钢,然后开始搭设架体。定位放线时需弹出以下墨线:轴线、梁边线、立杆位置线。
剪刀撑杆件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撑杆件用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或竖向立杆上。剪刀撑的搭设必须随脚手架的搭设进度同步进行,以免后补剪刀撑增加施工难度,也会影响架体质量。
立杆接长采用一字扣件对接,对接扣件交错布置,相邻两个立杆接头不设在同步;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顶部采用可调支托,其螺杆伸出长度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架体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脚手架与柱子的施工同步进行。框架柱施工时1~2层每次施工4.2m,4~5层每次施工3.6m,6层先施工1.5m,其余的与7层梁板同时浇筑。由于两柱相距只有200mm,每次施工时先支设一边柱子模板,待浇筑完拆模后再支设另一侧模板。
预应力梁模板支设时,先支好梁底模,梁侧模要等到预应力梁钢筋、波纹管安装好后再安装,并将梁侧模应包住梁底模,以便侧模板可以提前拆除,方便预应力张拉的施工。
4.2架体监测
在脚手架搭设和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架体沉降监测:在脚手架四角立杆、梁支撑立杆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对架体进行沉降监测。脚手架每搭设7.5m进行1次沉降观测;楼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连续观测,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离施工人员,对架体进行評估,或采取措施撤重新加固,隐患排除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2)架体变形监测:在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对架体进行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发现隐患,立即暂停施工,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才允许再施工。
3)安装后的架体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必须使用经过检测的力矩扳手进行全数检查,其拧紧扭力矩应在40~65N·m范围内,扭力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重新拧紧,直至合格为止。
4.3安全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安全,高支模架搭设除严格遵守国家地方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东西两侧最外排立杆要高出架体及楼板面1.5m,并在其上搭设间距300mm的水平杆,并张挂密目式安全网,作为临边安全防护,防止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2)在地面高支模区域用临时护栏与周围区域进行隔离,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1.2m,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区域。
3)混凝土浇筑的安排在白天进行,以便于施工组织及变形观测。为确保模板支架受力均衡,浇筑混凝土时控制浇筑速度,从跨中向两边扩展浇筑。并先进行梁的混凝土浇筑,然后返回了浇筑楼板。大截面梁的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不超过500mm。确保高支模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集中堆放,混凝土浇筑时人员应分散,不可集中一处;混凝土浇筑时严禁混凝土在出料口堆积。
5结语
本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现已完工,顺利完成了工程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需要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并对材料的选取、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和构造要求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审查,并采取合理的方案和措施,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剑.高大模板支撑工程施工应用[J].科学之友.2012年第06期
[2] 闻松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2年第02期
关键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难点;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可利用空间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作为一种常见的施工工艺,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高度高、承载力低和承载荷载重等施工难题,并且由于设计不合理和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很可能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安全。
1工程概况
某校教学楼工程,总建筑面积32824m2,建筑高度31.3m。地下1层、地上8层(局部二层),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结构安全等级二级,防震7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东侧1-6层中空部分,即为高支模区域(见图1),具体轴线为18-21/D-U轴,高支模区域长37.2m,宽16.2m。
图1 高支模区域示意图
2施工难点分析
1)模板支撑系统跨度大、高度高且平面长度长。模板支撑系统高24m,长37.2m,宽16.2m,支撑系统最大跨度17.8m;整个架体跨度大、高度高,且平面呈“1”字形,南北两端可与原结构连接,东西向稳定性需要加强。
2)高支模基础区域无混凝土结构面,且部分架体正好在庭院地下室基坑的边坡上,需要回填平整后才可以搭设架体。架体立杆的轴力最大达到12.96kN,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在标高-2.5m以下为原状土,其地基承载力为130kPa。架体下部地基承载力无法满足上部24m高架体自重以及施工要求。为保证架体安全,必须对架体基础采取加固措施。
3)高支模顶部结构(即7层梁板)板厚160mm,梁截面有600×1800、600×1500、600×1200等,最大荷载达28kN/m2。此高大支模架体属于典型的大荷载、高深梁工程,除对架体承载力要求高,还需要解决高深梁模板侧压力过大的问题。
3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3.1高支模架体类型选择
高大模板体系设计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结合结构体型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强、安全可靠、经济成本相对较低的架体形式。进行高支模选型时,提出门式钢管支架、桁架支撑和扣件式钢管支架三种方案,方案比较分析如下:
方案1采用门式钢管支架:材料均为标准构件,组装比较简单,施工较快,价格较为昂贵;但因其标准构件受其自身宽度和每组长度的约束,对平面布置有一定限制,在预应力梁与普通框架梁间,需调整梁底支架的间距。
方案2采用桁架支撑:桁架本身具有支撑空间大、承载能力强的优点,但本工程跨度较大,使用桁架需要增加竖向支撑,因而不够经济。
方案3采用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取材容易(钢管、扣件同普通外架),可周转利用,立杆间距布置灵活,三维尺寸较易调整,架设效率高,可形成纵横通道,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较适于本工程中的尺寸特点。
经综合考虑,架体应满足施工方便、质量易控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操作性强等条件,选用扣件式钢管材料搭设满堂支撑架。
3.2高大模板支撑架基础处理
首先,严格控制回填土的施工质量,回填土分层夯实,每层厚度200~25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回填完成后,经现场实际的静载试验,接近原土承载力,验算时回填土地基承载力取值按原土承载力乘以0.75折减系数,为95kPa。
其次,在回填土上施工150厚C20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加设钢筋网片),分散上部传来的压力。
3.3高大模板支撑架体
经过对7层结构楼面的荷载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联系4组16根柱子的大梁处荷载均超过25kN/m2。为解决大荷载对高支模架体承载力的要求,大梁下支撑立杆沿梁方向间距为500mm;垂直于梁方向设4排立杆,中间两排立杆间距400mm,顶部采用可调支托顶撑梁底水平杆,外侧两排立杆与梁底立杆间距500mm,采用双扣件与梁底水平杆连接。承托梁底模板的木枋采用两根并排立放,间距150mm。楼面板下支撑钢管纵横向间距1m。支撑架体水平杆步距1.5m,最下1排横杆距基础面150mm,最上4步横杆步距0.5~0.75m,其余1.5m。
3.4梁、板、柱模板设置
梁侧、梁底、柱和楼面模板均采用14mm厚木模板,承托梁底模板的木枋采用40×80mm两根并排立放,楼面模板的楞木也采用40×80mm木枋,木枋间距均为150mm。
本工程高深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侧向压力,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计算最大达到42.83kN/m2(1800高预应力大梁处)。解决高深梁模板侧压力问题,是高深梁模板设计的关键。为此,采用梁侧M14对拉螺栓加固以满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侧向压力的要求。对拉螺栓纵向(梁跨度方向)间距500mm,竖向(梁高方向)最下面一道设置在距梁底面200mm处,向上每隔不大于500mm设置一道;梁侧板主楞采用2根并排放置的钢管间距500mm;梁侧板次楞采用40×80木枋间距150mm(见图2)。
图2 梁模板加固示意图
柱加固模板采用40×80木枋,间距150mm,箍采用双钢管加固,M14对穿螺栓双向间距400~500mm紧固柱箍;柱及其连梁,随着架体的搭设,分6段施工,在7层底梁板模板开始施工前完成。
3.5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材料要求
鉴于市场供应情况,高大模板系统采用Ф48×3.0mm钢管,现场检查其壁厚不得小于3。0mm,外观检查不得有结疤、折叠、分层、搭焊、弯曲、压扁及裂纹等,钢管质量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扣件质量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顶托螺杆外径为36mm。木枋采用40mm×80mm×300mm规格的方木,现场检查其截面尺寸误差不大于3mm;模板采用915mm×1830mm×14mm规格镜面板。
3.6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验算
设计验算时,钢管降低一个规格按Ф48×2.7mm进行计算,其截面抵抗矩取W=π(d4-d14)(/32d)=4120mm3;截面40×80的木枋,验算时按截面37×77验算,截面抵抗矩W=bh2/6=36562mm3。梁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计算。以下以最大截面梁(B×H=600mm×1800mm)为例计算。
①梁侧模板强度计算,按四跨连续板计算
梁侧模板抗弯强度σ=M/W=103000/32667=3.15N/mm2<fm=26N/mm2,梁侧模板抗弯强度验算满足要求.其中最大弯矩M=0.107ql2=0.103kN·m,W=bh2/6=1000×142/6=32667mm2。
挠度V=0.632[(ql4)/100EL]=0.632×[(42.83×1504)/(100×9000×1/12×1000×143)]=0.067mm<l/400=0.375mm,滿足要求。
②梁侧板次楞(木方)计算:近似按四跨连续梁计算,则其线荷载。
抗弯强度强度σ=M/W=573000/36652=15.63N/mm2<fm=17N/mm2,满足要求.其中最大弯矩M=0.107ql2=0.573kN·m,q=0.5×42.83=21.42kN·m。
挠度V=0.632[(ql4)/100EL]=0.632×[(21.42×1504)/(100×9500×1407643)]=0.632mm<l/400=1mm,满足要求。
③梁侧板主楞计算
主楞为2根钢管矩,承受的集中荷载主要来自次楞传来,故q=42.83×0.5×0.15/0.077=41.71kN/m,M=0.107×41.71×0.5×0.5=1.11kN·m.
强度σ=M/W=1110000/(4120×2)=134.7N/mm2<fm=215N/mm2,满足要求.
挠度V=0.632[(ql4)/100EL]=0.632×[(41.71×5004)/(100×2.06×105×98914)]=0.808mm<l/400=1mm,满足要求。
④对拉螺栓计算
M14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N]=17.85kN,M14对拉螺栓横向及竖向间距均为500mm,则对拉螺栓所受到的最大拉力N=0。5×0.5×42.83=10.71kN<[N]=17.85kN,满足要求。
4施工管理
4.1模板架体施工注意事项
高大模板体系基础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成后,在垫层上定位放线,摆放槽钢,然后开始搭设架体。定位放线时需弹出以下墨线:轴线、梁边线、立杆位置线。
剪刀撑杆件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撑杆件用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或竖向立杆上。剪刀撑的搭设必须随脚手架的搭设进度同步进行,以免后补剪刀撑增加施工难度,也会影响架体质量。
立杆接长采用一字扣件对接,对接扣件交错布置,相邻两个立杆接头不设在同步;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顶部采用可调支托,其螺杆伸出长度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架体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脚手架与柱子的施工同步进行。框架柱施工时1~2层每次施工4.2m,4~5层每次施工3.6m,6层先施工1.5m,其余的与7层梁板同时浇筑。由于两柱相距只有200mm,每次施工时先支设一边柱子模板,待浇筑完拆模后再支设另一侧模板。
预应力梁模板支设时,先支好梁底模,梁侧模要等到预应力梁钢筋、波纹管安装好后再安装,并将梁侧模应包住梁底模,以便侧模板可以提前拆除,方便预应力张拉的施工。
4.2架体监测
在脚手架搭设和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架体沉降监测:在脚手架四角立杆、梁支撑立杆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对架体进行沉降监测。脚手架每搭设7.5m进行1次沉降观测;楼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连续观测,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离施工人员,对架体进行評估,或采取措施撤重新加固,隐患排除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2)架体变形监测:在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对架体进行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发现隐患,立即暂停施工,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才允许再施工。
3)安装后的架体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必须使用经过检测的力矩扳手进行全数检查,其拧紧扭力矩应在40~65N·m范围内,扭力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重新拧紧,直至合格为止。
4.3安全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安全,高支模架搭设除严格遵守国家地方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东西两侧最外排立杆要高出架体及楼板面1.5m,并在其上搭设间距300mm的水平杆,并张挂密目式安全网,作为临边安全防护,防止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2)在地面高支模区域用临时护栏与周围区域进行隔离,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1.2m,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区域。
3)混凝土浇筑的安排在白天进行,以便于施工组织及变形观测。为确保模板支架受力均衡,浇筑混凝土时控制浇筑速度,从跨中向两边扩展浇筑。并先进行梁的混凝土浇筑,然后返回了浇筑楼板。大截面梁的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不超过500mm。确保高支模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集中堆放,混凝土浇筑时人员应分散,不可集中一处;混凝土浇筑时严禁混凝土在出料口堆积。
5结语
本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现已完工,顺利完成了工程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需要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并对材料的选取、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和构造要求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审查,并采取合理的方案和措施,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剑.高大模板支撑工程施工应用[J].科学之友.2012年第06期
[2] 闻松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