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探究性学习不仅对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而且成为目前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基本要求。在此,就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四中学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方面展开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体验
探究性学习策略,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最近发展区和生活实际为情景引入课题,激發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疑激思。“疑是知之始”,实践证明,教师有意识地设疑激思,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是类比与联想。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由此及彼”的类比和联想,让他们进行问题探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现。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迁移与延伸。在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迁移转化和拓展延伸,设计出与之相关的具有推理或批判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将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能力的“现在发展水平”。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展开数学问题的探究,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
二、重组教学资源,提升探究能力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等,但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及结果也是很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与合理利用。
以人教版八上教材中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例,从满足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条件入手(一个角、一条边),让学生探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两个条件还是三个条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先画出相对应的三角形,然后将其剪下来观察图形是否重合,再在小组内展示,通过交流探讨得出结论,从而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最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验证学生的探究结果。
要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探索、去“发现”知识,让他们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先引入问题“学校要准备建造一个各边长为6米,各内角都相等的六边形花坛。那么各内角是多少度?”,随之出示图片,让学生开展问题讨论式的探究。具体步骤包括:发现问题(要解决问题必须知道多边形的内角和,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自主探究(从最简单的三角形、四边形入手),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发现新问题(外角和是多少?)再解决问题……直至最终得出结论。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还可给出一些提示,如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等,引导学生想出更多解答办法。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辨别同一事物,创造性地对问题进行重组、改造,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三、关注过程分享,提高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应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如问题的发现提出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结论的发现过程等。为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学生竞争、合作技能的培养。
一是学会倾听。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并知道别人所说的重点,判断其表达的准确度与精确度,再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是学会表达。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提高表达的质量,同时能够掌握表达的技巧,如条理清楚、语句完整等。
三是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学会在学习探究中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并能及时完善自己的思路,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是学会方法运用。培养学生学会根据数学课堂探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应该采用的数学思维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小组合作更加优质、高效。
例如,在“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讨论“有哪几种测量方法”。活动过程中的小组交流,让教师感到惊喜。例如,有的学生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有的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有的利用镜面反射,有的利用勾股定理,还有的通过测角仪利用特殊角……学生们边说方法,边讲数学道理,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使每个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所长,高水平地完成了合作任务。
四、引入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使他们顺利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继续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深入探究的欲望,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的学习与探究向课外拓展、延伸。
其一,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评价,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评价的意识、能力,养成评价的习惯。例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采取三种方式进行评价,即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组间评价是每个小组都要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打分,还可以向被评价者提出质疑,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针对被评价者的成果和回答问题的满意度打分。组内评价是组内的学生为本组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打分。教师评价是教师对每个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打分。将三种方式得到的分数加在一起就是本章学习的评价成绩。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小组学习活动。
其二,多种活动形式,需要配以多种相应的评价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可通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及师生互评,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信心,逐渐使探究学习成为常态。
其三,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使其多样化。例如,可设立课堂小组评价、班级评价日志、五星学生评比等,每天、每周定期公布评价结果,并让学生参与评价,以培养他们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意识。
实践表明,学校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所构建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培养了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责任编辑 郭向和)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体验
探究性学习策略,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最近发展区和生活实际为情景引入课题,激發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疑激思。“疑是知之始”,实践证明,教师有意识地设疑激思,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是类比与联想。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由此及彼”的类比和联想,让他们进行问题探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现。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迁移与延伸。在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迁移转化和拓展延伸,设计出与之相关的具有推理或批判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将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能力的“现在发展水平”。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展开数学问题的探究,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
二、重组教学资源,提升探究能力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等,但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及结果也是很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与合理利用。
以人教版八上教材中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例,从满足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条件入手(一个角、一条边),让学生探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两个条件还是三个条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先画出相对应的三角形,然后将其剪下来观察图形是否重合,再在小组内展示,通过交流探讨得出结论,从而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最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验证学生的探究结果。
要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探索、去“发现”知识,让他们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先引入问题“学校要准备建造一个各边长为6米,各内角都相等的六边形花坛。那么各内角是多少度?”,随之出示图片,让学生开展问题讨论式的探究。具体步骤包括:发现问题(要解决问题必须知道多边形的内角和,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自主探究(从最简单的三角形、四边形入手),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发现新问题(外角和是多少?)再解决问题……直至最终得出结论。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还可给出一些提示,如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等,引导学生想出更多解答办法。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辨别同一事物,创造性地对问题进行重组、改造,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三、关注过程分享,提高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应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如问题的发现提出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结论的发现过程等。为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学生竞争、合作技能的培养。
一是学会倾听。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并知道别人所说的重点,判断其表达的准确度与精确度,再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是学会表达。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提高表达的质量,同时能够掌握表达的技巧,如条理清楚、语句完整等。
三是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学会在学习探究中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并能及时完善自己的思路,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是学会方法运用。培养学生学会根据数学课堂探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应该采用的数学思维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小组合作更加优质、高效。
例如,在“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讨论“有哪几种测量方法”。活动过程中的小组交流,让教师感到惊喜。例如,有的学生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有的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有的利用镜面反射,有的利用勾股定理,还有的通过测角仪利用特殊角……学生们边说方法,边讲数学道理,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使每个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所长,高水平地完成了合作任务。
四、引入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使他们顺利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继续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深入探究的欲望,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的学习与探究向课外拓展、延伸。
其一,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评价,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评价的意识、能力,养成评价的习惯。例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采取三种方式进行评价,即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组间评价是每个小组都要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打分,还可以向被评价者提出质疑,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针对被评价者的成果和回答问题的满意度打分。组内评价是组内的学生为本组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打分。教师评价是教师对每个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打分。将三种方式得到的分数加在一起就是本章学习的评价成绩。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小组学习活动。
其二,多种活动形式,需要配以多种相应的评价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可通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及师生互评,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信心,逐渐使探究学习成为常态。
其三,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使其多样化。例如,可设立课堂小组评价、班级评价日志、五星学生评比等,每天、每周定期公布评价结果,并让学生参与评价,以培养他们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意识。
实践表明,学校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所构建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培养了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