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国内煤矿开采力度与深度的不断增加,煤矿顶板灾害情况也越来越突出,而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加强日常监测监控已经成为各个煤矿企业重点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煤矿顶板灾害基本类型,同时在此基础之上介绍各种防治策略与监测监控技术;
关键词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监测;监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TD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213-01
煤矿顶板灾害即指井下作业环节,顶板出现意外冒落情况后所造成的作业终止、人员伤亡以及设备损毁等严重性事故。煤矿顶板灾害具有发生总量大、频率高、控制难度和影响力较大等特征,始终处于各类型煤矿事故当中的首位。因此,控制顶板灾害已成为提升煤矿安全作业状况的关键性措施。顶板灾害通常会受地质构造条件、煤层存储条件、开采工艺以及采掘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防治环节必须结合该煤矿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各项诱发因素进行全方位监测监控,将灾害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1 我国煤矿顶板灾害基本类型与防治策略
1)我国煤矿顶板灾害基本类型。
我国煤矿顶板灾害主要包括工作面和巷道的顶板灾害两种。其中,工作面的顶板灾害又可以分成六种类型,具体有:①工作面的煤壁位置出现冒顶;②工作面的出口位置出现冒顶;③地质构造范围内出现局部冒顶;④复合顶板的下段出现推垮型的冒顶;⑤出现压垮型的冒顶;⑥大面积型冒顶。而巷道的顶板灾害又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①掘进作业面出现冒顶;②巷道交岔位置出现顶板;③构造区的巷道出现顶板[1]。
2)我国煤矿顶板灾害防治策略。
①充分研究顶板的控制对象,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准确评估。在煤矿开采作业正式进行之前,应当对采掘作业面的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并对顶板的安全性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划定出危险区域。首先,考察开采条件,研究对象包括煤岩倾角、煤岩厚度、煤岩强度以及水文情况等,同时对煤岩体进行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和测量其地应力[2]。其次,基于地面三维地震监测前提下,精细勘探井下的地质状况,针对出现构造异常情况的采掘作业面,需予以超前探测,以此方式探明采掘区域的构造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需以地震CT探测方式对其应力异常范围进行探测。最后,采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式对矿压的显现强度进行预测,再根据应力与结构的异常区域分布状况对顶板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危险性进行评价。
②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最大限度预防各种顶板灾害。支护技术、煤层的赋存条件发生变化以及隐伏构造等都会诱发煤矿顶板灾害,而灾害的发生区域一般和支护失效、地质条件改变等因素有直接关系。鉴于此,在了解与研究顶板的安全性能和采掘作业面具体开采条件的前提下,还需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从源头上控制煤矿顶板灾害诱发因素的出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对采掘接替环节、采区布置环节等进行优化,以防动压叠加和应力集中情况的发生。通过明确支护强度和支护方式,结合各个危险性区域情况,于设计环节制定出针对性防治预案及监测方案。
③对顶板灾害各个危险区域进行定期预警和监测。对于巷道的顶板災害,必须监测其危险区域,经由修建测试站的方式对其支护体的受力状态、围岩变形情况和顶板离层情况等进行有效监测,再结合其应力情况和位移情况,待预警阈值出现之后,及时执行报警操作。而针对作业面的顶板灾害,在预警环节,不仅需要对支架的实际工作阻力进行监测,同时还应当分析来压步距、初撑力和循环末工作阻力等基本信息,并统计与计算初撑力的合格率、安全阀的开启率以及支架的保压概率等,以此方式考察支架的实际工作状态,以防大倾角类工作面倒塌、片帮冒顶与压架倒架等安全事故的出现[3]。同时,针对巷道的顶板灾害,在预警环节,通常需要检测钻孔应力、锚杆锚索的受力情况、两帮位移以及顶板的离层量等基本信息,再结合钻孔应力和支护体应力的实际增速状态,明确巷道内监测范围内的应力集中状态,并根据两帮变形在允许范围内的极限值、支护体的受力极限值和顶板离层极限值等信息,即可明确预警阈值和支护体、巷道围岩的实际状态,对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顶板事故也能实现有效预警。
④根据顶板灾害预警结果与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应对
措施。针对支架的初撑力偏低而引起的各种片帮冒顶,其防治策略为提升支架的初撑力;针对支架的支撑力较差而引起的各种压架冒顶问题,其防治策略为检修与调整支架的液压系统,以防阀门和管路出现滴漏问题;针对需要长时间开启的安全阀,必须加大其支架的整体支护强度,同时不断提升推进速度;针对坚硬顶板,应当予以弱化处理,以此方式降低来压步距;针对破碎的构造区与顶板,应当提前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针对冲击地压式的巷道,除了需要卸压危险区域之外,还应当加强支护,并对个体进行严格防护;针对大倾角或急倾斜类作业面,应当设置挡矸板或者执行挂网操作,以此方式杜绝飞石伤人事件的出现。
2 我国煤矿顶板灾害相关监测监控技术
在对各种顶板灾害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在煤矿开采环节,煤的位移场、岩采动应力场以及赋存条件等都在不停发生改变,当各种要素出现变化之后,曾经所用的各种安全技术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各顶板控制基本需求,以至于出现顶板灾害等严重性安全事故。当前,针对煤矿的基本地质情况,其勘探技术已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巷探、钻探以及物探等方式,对于部分变化偏大的地质状况已经能够有效查明,而针对部分变化情况偏小的地质状况,其探测技术还处于缺乏状态,采掘作业面中的各类型隐伏构造还未能有效探测。受采掘活动的影响,致使部分支护体的位移和应力、围岩等发生改变,在对其进行探测时,通常以顶板矿压在线监测作为主要方法。这种监测方法在参数和精度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能够进行在线监测,因此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然而,由于部分监控系统主要承担着通讯技术方面的任务,在顶板活动与矿压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知识还处于盲区,以至于所用的监控系统和顶板灾害之间出现脱节的问题,且软件分析基本功能也与矿压理论相脱节,部分检测系统在基本功能方面十分有效,只具有曲线生成、显示和储存等,却无法实现实时分析各项监测数据的能力,无法达到预警效果。
3 结束语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与监测无疑是一项任务艰巨、操作繁琐、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项目,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为了避免发生顶板灾害,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加强对各个操作环节的监测与检查,有效把握煤矿开采规律,并采用各种科学技术,从源头上控制顶板灾害等安全性事故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忠奎.CAN多主通讯技术在煤矿顶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21):93-96.
[2]付东波.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监测系统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2,17(06):82-85.
[3]鞠路超.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及断面优化设计[J].能源与节能,2013,02(02):38-40.
关键词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监测;监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TD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213-01
煤矿顶板灾害即指井下作业环节,顶板出现意外冒落情况后所造成的作业终止、人员伤亡以及设备损毁等严重性事故。煤矿顶板灾害具有发生总量大、频率高、控制难度和影响力较大等特征,始终处于各类型煤矿事故当中的首位。因此,控制顶板灾害已成为提升煤矿安全作业状况的关键性措施。顶板灾害通常会受地质构造条件、煤层存储条件、开采工艺以及采掘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防治环节必须结合该煤矿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各项诱发因素进行全方位监测监控,将灾害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1 我国煤矿顶板灾害基本类型与防治策略
1)我国煤矿顶板灾害基本类型。
我国煤矿顶板灾害主要包括工作面和巷道的顶板灾害两种。其中,工作面的顶板灾害又可以分成六种类型,具体有:①工作面的煤壁位置出现冒顶;②工作面的出口位置出现冒顶;③地质构造范围内出现局部冒顶;④复合顶板的下段出现推垮型的冒顶;⑤出现压垮型的冒顶;⑥大面积型冒顶。而巷道的顶板灾害又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①掘进作业面出现冒顶;②巷道交岔位置出现顶板;③构造区的巷道出现顶板[1]。
2)我国煤矿顶板灾害防治策略。
①充分研究顶板的控制对象,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准确评估。在煤矿开采作业正式进行之前,应当对采掘作业面的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并对顶板的安全性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划定出危险区域。首先,考察开采条件,研究对象包括煤岩倾角、煤岩厚度、煤岩强度以及水文情况等,同时对煤岩体进行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和测量其地应力[2]。其次,基于地面三维地震监测前提下,精细勘探井下的地质状况,针对出现构造异常情况的采掘作业面,需予以超前探测,以此方式探明采掘区域的构造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需以地震CT探测方式对其应力异常范围进行探测。最后,采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式对矿压的显现强度进行预测,再根据应力与结构的异常区域分布状况对顶板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危险性进行评价。
②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最大限度预防各种顶板灾害。支护技术、煤层的赋存条件发生变化以及隐伏构造等都会诱发煤矿顶板灾害,而灾害的发生区域一般和支护失效、地质条件改变等因素有直接关系。鉴于此,在了解与研究顶板的安全性能和采掘作业面具体开采条件的前提下,还需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从源头上控制煤矿顶板灾害诱发因素的出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对采掘接替环节、采区布置环节等进行优化,以防动压叠加和应力集中情况的发生。通过明确支护强度和支护方式,结合各个危险性区域情况,于设计环节制定出针对性防治预案及监测方案。
③对顶板灾害各个危险区域进行定期预警和监测。对于巷道的顶板災害,必须监测其危险区域,经由修建测试站的方式对其支护体的受力状态、围岩变形情况和顶板离层情况等进行有效监测,再结合其应力情况和位移情况,待预警阈值出现之后,及时执行报警操作。而针对作业面的顶板灾害,在预警环节,不仅需要对支架的实际工作阻力进行监测,同时还应当分析来压步距、初撑力和循环末工作阻力等基本信息,并统计与计算初撑力的合格率、安全阀的开启率以及支架的保压概率等,以此方式考察支架的实际工作状态,以防大倾角类工作面倒塌、片帮冒顶与压架倒架等安全事故的出现[3]。同时,针对巷道的顶板灾害,在预警环节,通常需要检测钻孔应力、锚杆锚索的受力情况、两帮位移以及顶板的离层量等基本信息,再结合钻孔应力和支护体应力的实际增速状态,明确巷道内监测范围内的应力集中状态,并根据两帮变形在允许范围内的极限值、支护体的受力极限值和顶板离层极限值等信息,即可明确预警阈值和支护体、巷道围岩的实际状态,对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顶板事故也能实现有效预警。
④根据顶板灾害预警结果与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应对
措施。针对支架的初撑力偏低而引起的各种片帮冒顶,其防治策略为提升支架的初撑力;针对支架的支撑力较差而引起的各种压架冒顶问题,其防治策略为检修与调整支架的液压系统,以防阀门和管路出现滴漏问题;针对需要长时间开启的安全阀,必须加大其支架的整体支护强度,同时不断提升推进速度;针对坚硬顶板,应当予以弱化处理,以此方式降低来压步距;针对破碎的构造区与顶板,应当提前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针对冲击地压式的巷道,除了需要卸压危险区域之外,还应当加强支护,并对个体进行严格防护;针对大倾角或急倾斜类作业面,应当设置挡矸板或者执行挂网操作,以此方式杜绝飞石伤人事件的出现。
2 我国煤矿顶板灾害相关监测监控技术
在对各种顶板灾害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在煤矿开采环节,煤的位移场、岩采动应力场以及赋存条件等都在不停发生改变,当各种要素出现变化之后,曾经所用的各种安全技术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各顶板控制基本需求,以至于出现顶板灾害等严重性安全事故。当前,针对煤矿的基本地质情况,其勘探技术已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巷探、钻探以及物探等方式,对于部分变化偏大的地质状况已经能够有效查明,而针对部分变化情况偏小的地质状况,其探测技术还处于缺乏状态,采掘作业面中的各类型隐伏构造还未能有效探测。受采掘活动的影响,致使部分支护体的位移和应力、围岩等发生改变,在对其进行探测时,通常以顶板矿压在线监测作为主要方法。这种监测方法在参数和精度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能够进行在线监测,因此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然而,由于部分监控系统主要承担着通讯技术方面的任务,在顶板活动与矿压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知识还处于盲区,以至于所用的监控系统和顶板灾害之间出现脱节的问题,且软件分析基本功能也与矿压理论相脱节,部分检测系统在基本功能方面十分有效,只具有曲线生成、显示和储存等,却无法实现实时分析各项监测数据的能力,无法达到预警效果。
3 结束语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与监测无疑是一项任务艰巨、操作繁琐、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项目,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为了避免发生顶板灾害,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加强对各个操作环节的监测与检查,有效把握煤矿开采规律,并采用各种科学技术,从源头上控制顶板灾害等安全性事故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忠奎.CAN多主通讯技术在煤矿顶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21):93-96.
[2]付东波.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监测系统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2,17(06):82-85.
[3]鞠路超.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及断面优化设计[J].能源与节能,2013,02(0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