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87z654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骨折后不同修复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变化,了解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来源及产生机理。材料与

方法:

大鼠肋骨骨折标本,制作脱钙石蜡切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折修复细胞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信使核糖核酸。

结果:

骨折后2、5、10、15天分别在相应修复细胞中检测到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阳性信号,即骨膜生发层细胞、膜内成骨区的成骨细胞、软骨形成区的软骨细胞及软骨内成骨区的成骨细胞。其中成熟软骨细胞内信号最强,而肥大软骨细胞内显示阴性信号。

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在骨折局部由修复细胞自身产生,其产生量与细胞的分化状态、功能水平有关,它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骨折愈合的调节。

其他文献
期刊
为了探讨透明质酸钠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机理,本研究采用高分子量(1.5×106)透明质酸钠作实验植入材料,使用兔非相邻节段椎板切除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30只兔共60个节段随机分成两组,(1)2%透明质酸钠组;(2)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分别做光镜、扫描电镜、透视电镜检查。结果表明:高分子透明质酸钠具有明显预防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它具有屏障作用,能抑制成纤维细胞、
作者总结55例CSM经手术治疗和MEP检测双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及胫前肌共330块靶肌MEP结果,肌力正常96块,其靶肌MEP正常83块,轻度异常73块;明显异常174块;肌力异常247块。其靶肌MEP绝大多数明显异常或消失,平均每例有两块以上靶肌MEP异常占100%;靶肌肌力正常与否与MEP结果总符合率为90.6%,P<0.005;按病情轻、中、重划分,其靶肌MEP异常率分别为31.6%、74.
目的:为评价几种颈椎前、后路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四具意外伤亡的新鲜尸体C2~T1标本,保留所有韧带和椎间连接,行如下手术:1.C5,6椎间盘切除;2.椎间植骨;3.前方椎体钢板螺钉内固定;4.C5全椎板减压;5.C5,6椎弓根钢板螺钉内固定(去除该部椎体钢板);6.去除椎弓根钢板和植骨块。测量上述诸术C2~T1各节段间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运动变化,以完整标本作对照。结果:C
目的:探讨卵巢切除雌激素缺乏时鼠及异常应力鼠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材料与方法:3个月龄SD雌性大鼠64只,双侧卵巢切除(OVX)及行假手术(Sham-O);于术后第1、3、5、7个月各处死8只动物,切取L1~L2椎体节段股骨及胫骨,进行BMD(骨矿密度)检测;新生24~72小时雌性SD鼠48只,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椎体、股骨及胫骨均承受较高的应力。3月龄时再同法分组,术后第2、5、7个月时分别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腰段脊柱标本,应用DEXA测试每个椎体的BMD,并游离成单个完整椎体标本,按BMD0.9g/cm2为正常值的最低限。将标本分为正常组和骨质疏松组。按标准操作安置Dick钉,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和矢状面摆动1°~5°时的弯矩、旋入螺钉时的最大扭力矩及螺钉拔出过程中的应变、位移和能量吸收率。结果:正常组平均BM
作者介绍了在Dewar手术原方法基础上,附加锁骨外侧端切除0.5~1cm的改良型手术方法及其原理。经18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治疗观察,从临床疗效、X线摄片和喙-锁间距(c-cdistance)以及三角肌与冈上肌肌电图检查等三方面结果,证实改良型Dewar手术可以预防术后肩峰与锁骨端的摩擦和撞击,避免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平均4年7个月随诊,临床疗效显示,12例为优,6例为良,肌电图检查发现手术侧
目的:建立L1单椎体爆裂型骨折模型,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机理及损伤后三维运动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7例新鲜成人T8~L6节段胸腰椎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正常标本T12~L1及L1~L2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然后施以500J的能量撞击,撞击后拍摄X线正侧位片,并重复测试损伤后标本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7例标本的L1均产生爆裂型骨折。在T12~L1节段和L1~L2节段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