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妇产科教学效果 培养实用型人才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rir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涉及面广且独立性较强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从事妇产科教学多年,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医学生素质。
  [关键词] 妇产科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涉及面广且独立性较强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处理妇产科常见的急症和疾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熟悉妇产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妇产科相关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妇产科教学效果,培养适应医疗服务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笔者就提高妇产科教学效果谈点体会。
  
  1.在理论教学中穿插演示
  
  演示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示教技能操作步骤,对事实、过程或程序进行形象化的解释,是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边想边看的过程[1]。 由于妇产科教学内容复杂抽象以及从解剖位置上有一定的隐蔽性,学生理解困难。故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演示,它既能避免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而影响课堂气氛,又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产前检查中骨盆外测量通过演示可使学生清楚看到各条径线测量位置和方法;四步触诊法的演示可使学生清楚每步触诊方法、内容和注意事项;骨盆模型和新生儿模型配合演示分娩机制,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分娩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教师演示完毕抽取学生亲自上讲台演示,其他同学观看,找错误并给予纠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集于一体,把知识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易于学生理解[2]。妇产科部分教学内容复杂抽象、枯燥难懂,使学生学习理解困难,所以我们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使之生动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如讲授妊娠生理章节中的受精与植入过程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它以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和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知识并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又如讲授正常分娩章节中的分娩机制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可展示胚胎、胎儿在母体宫腔内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照片,胎儿足月后先露部在母体骨盆内的适应性转动,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而娩出的整个过程,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加强理解、记忆和掌握所展示的教学内容。
  
  3.比喻教学法
  
  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胜过千言万语,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讲授月经周期性改变,单凭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把月经来潮、子宫内膜脱落比喻为农民地里种的韭菜,子宫内膜的基底层相当于韭菜根,功能层相当于韭菜叶,割去韭菜叶,韭菜根照样长出韭菜叶,相当于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而基底层不脱落,子宫内膜就这样周而复始完成女性生理周期,伴随女性从年轻到年老。这样讲解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深刻,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4.病例讨论式教学法
  
  病例讨论式教学以病例为中心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将知识学活,可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加深理解,增强记忆[3],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运作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选择或设计贴切、恰当、能全面反映教学要点、难点内容的临床病例,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到临床实践的体验。如讲授“异位妊娠”时,让学生分析病例:患者女性,26岁,已婚,停经50天,少量阴道出血1天,3小时前突然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晕厥一次前来急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月经正常。查体:体温37.5℃,血压10.7/6.7kPa,脉搏120次/分,面色苍白, 下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子宫颈口闭,有抬举痛, 后穹隆饱满并有触痛,子宫稍大,软,子宫左侧扪及触痛明显的包块。辅助检查:阴道后穹隆穿刺术抽出5ml暗红色、不凝血液。提出问题:①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②还应做何项辅助检查?③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④急救处理应采取哪些措施?在课堂上,教师简单介绍病例后,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将病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知识的主动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4]。根据妇产科教学大纲精讲教学重点和理论性强的内容,易于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在课前根据教学大纲将基本内容编制成思考题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据答题存在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此方法改变了过去填鸭式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获取知识和再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6.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妇产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故通过实验室模拟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如产科骨盆测量、四步触诊、正常分娩接生训练、新生儿处理等操作;妇科阴道窥器的使用、双合诊、三合诊、直肠-腹部诊等操作,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尽量达到熟练的程度,使进入实习后尽快适应临床的需要。也可采用模拟病人法,例如在讲授妊娠诊断后让一名学生模拟孕妇提供病史,另一名学生以临床医生的身份进行问诊,其他同学旁听,必要时补充。问诊结束模拟临床医生汇报病史,并提出进一步需要了解的病史、检查及辅助检查,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由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分析,启发指导,归纳总结。模拟病人使学生学习了问诊的过程,熟悉问诊内容和技巧,以及诊断疾病的步骤,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感性认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能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获取知识。
  当然,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很多,但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医学生素质,使之成为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岩.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99~100.
  [2]严彩君,陈映云.多媒体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0):48~49.
  [3]唐伟,崔丽,白鹰.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2):84~85.
  [4]郭敏,韩军.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0):64~65.
  作者简介:
  白红霞 ,女,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在三门峡卫生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针对CFB电站低温烟气和乏汽余热的特点,提出了采用低压省煤器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集成回收低温余热的工艺方案.以东方电厂THA和额定抽汽两种工况为基准分别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近几年来,国内纪录片的创作发展迅猛,《二十二》《四个春天》《生活万岁》等纪录片陆续进入各大影院,纪录片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些纪录片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从观众本体论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