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420万人中有120万人拥军支前,这其中有个模范群体叫“沂蒙六姐妹”。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模范群体涌现出来,她们与贫困“斗争”奔小康之后,时刻挂念着贫穷的乡亲们。“先富不忘带后富”,一直是她们的准则。
她们的名字是牛庆花、曹淑云、于学艳、林西臻、刘加芹、王洋……
扶贫怎能少了我
巧的是,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的牛庆花与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六姐妹”之一的伊淑英,都是临沂市蒙阴县野店镇人。牛庆花和丈夫一道,扛起了全家脱贫奔小康的重任。丈夫在外打工,她独自在家赡养双方老人、照顾年幼孩子,还种着20亩果园,养着100多头猪、40多只羊、200多只鸡。在两人的努力下,家里的光景好了起来,不仅实现了脱贫,还攒下了“第一桶金”。
2015年底,村里“第一书记”请来老师,办班培训农村青年如何开展电子商务。学到本领后,牛庆花开了一家名叫“孟良崮果园”的淘宝网店,几年来累计销售农产品600多万元,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1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前几年,服装厂办得红红火火的曹淑云,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号召,将目光转向了沂水县山沟里的贫困群众。租房建厂、购买机器、培训工人……一年多时间,她在偏远的沂水县夏蔚镇、诸葛镇开办了3个扶贫车间,招收了146名贫困群众,让他们能在家门口打工。
王洋也是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在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担任大学生村官。她是城里人,参加工作时有多种选择,而她最终放弃了可以在城里就业的机会,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条件艰苦的农村。
朱村贫困户张田英今年35岁,双腿残疾,一个人带着儿子艰难度日。王洋到有关部门为张田英的儿子申请了助学金的同时,还帮她找了一份柳编工作。如今,张田英每天能收入40元,今年与其他6户贫困户一起实现了稳定脱贫。
王洋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发展朱村电商业务,与圆通快递联合建起了设施齐全的电商培训教室和“快递+电商”村级服务站。王洋通过举办电商知识宣讲会和电商培训班,帮助贫困户开起淘宝网店,结合微信平台、助农平台等线上销售方式,出售土特产实现增收。
先富不忘带后富
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努力拼搏,自己脱贫奔小康。她们时刻挂念着还在受苦的鄉亲们,尽心尽力帮助大家脱贫致富,带领大家共同迈进小康生活。
刘加芹在临沂市平邑县武台镇咸家庄村开办的凯凯服饰有限公司里,共有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她的帮助下脱贫。有些贫困户刚进厂时不会手艺,刘加芹就办培训班,手把手耐心教;有些贫困户残疾程度较重,没法到工厂上班,刘加芹就给他们家里送去缝纫机。刘加芹还定了个规矩,残疾人每做一件衣服比常人多给0.5元加工费,中午还提供免费伙食。
不仅是刘加芹如此,“先富不忘带后富”一直是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的准则。
2015年起,于学艳在临沂市莒南县临港产业园莫家龙头村开办的西瓜网袋加工厂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辐射带动鲁南苏北地区6个乡镇、2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不少都是贫困户。
扶贫救弱不止我
2017年5月,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扶贫产业大棚芹菜出现滞销。王洋多方联系市场、学校食堂、超市等销售场所,经常早出晚归,人也日渐消瘦。就连母亲节当天,她还和母亲一起在大街上卖芹菜。
“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在尽心尽力帮助贫困户,我们为何不能出一把力?”王洋的举动,感动了众多临沂市民。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朱村芹菜两周内便销售3万多斤,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
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的林西臻,是临沂市临港区坪上镇安琪儿幼儿园的创办人,也是一名青年义工。
去费县看望抗战老八路,送去月饼和生活用品;参加莒南县埠上小学资助活动,看望10名困难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参加罗庄区付庄小学资助活动,给8名困难学生带去学习用品和生活费;去坪上镇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买肉、包水饺;捐2000元帮扶孤寡老人;资助朱芦镇贫困大学生3000元;资助坪上镇敬老院所有老人每人一件棉衣棉裤,花费1万余元……
这一笔笔“流水账”,只是林西臻参加志愿活动的一小部分。近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帮助贫困孤寡老人和儿童,热心于帮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她用志愿服务温暖了众多贫困家庭。
林西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吸引了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扶贫义工队伍中来。以林西臻所在的临港区坪上镇为例,近年来,义工队伍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七八十人。
(未署名图片由临沂市扶贫办提供)
她们的名字是牛庆花、曹淑云、于学艳、林西臻、刘加芹、王洋……
扶贫怎能少了我
巧的是,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的牛庆花与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六姐妹”之一的伊淑英,都是临沂市蒙阴县野店镇人。牛庆花和丈夫一道,扛起了全家脱贫奔小康的重任。丈夫在外打工,她独自在家赡养双方老人、照顾年幼孩子,还种着20亩果园,养着100多头猪、40多只羊、200多只鸡。在两人的努力下,家里的光景好了起来,不仅实现了脱贫,还攒下了“第一桶金”。
2015年底,村里“第一书记”请来老师,办班培训农村青年如何开展电子商务。学到本领后,牛庆花开了一家名叫“孟良崮果园”的淘宝网店,几年来累计销售农产品600多万元,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1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前几年,服装厂办得红红火火的曹淑云,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号召,将目光转向了沂水县山沟里的贫困群众。租房建厂、购买机器、培训工人……一年多时间,她在偏远的沂水县夏蔚镇、诸葛镇开办了3个扶贫车间,招收了146名贫困群众,让他们能在家门口打工。
王洋也是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在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担任大学生村官。她是城里人,参加工作时有多种选择,而她最终放弃了可以在城里就业的机会,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条件艰苦的农村。
朱村贫困户张田英今年35岁,双腿残疾,一个人带着儿子艰难度日。王洋到有关部门为张田英的儿子申请了助学金的同时,还帮她找了一份柳编工作。如今,张田英每天能收入40元,今年与其他6户贫困户一起实现了稳定脱贫。
王洋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发展朱村电商业务,与圆通快递联合建起了设施齐全的电商培训教室和“快递+电商”村级服务站。王洋通过举办电商知识宣讲会和电商培训班,帮助贫困户开起淘宝网店,结合微信平台、助农平台等线上销售方式,出售土特产实现增收。
先富不忘带后富
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努力拼搏,自己脱贫奔小康。她们时刻挂念着还在受苦的鄉亲们,尽心尽力帮助大家脱贫致富,带领大家共同迈进小康生活。
刘加芹在临沂市平邑县武台镇咸家庄村开办的凯凯服饰有限公司里,共有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她的帮助下脱贫。有些贫困户刚进厂时不会手艺,刘加芹就办培训班,手把手耐心教;有些贫困户残疾程度较重,没法到工厂上班,刘加芹就给他们家里送去缝纫机。刘加芹还定了个规矩,残疾人每做一件衣服比常人多给0.5元加工费,中午还提供免费伙食。
不仅是刘加芹如此,“先富不忘带后富”一直是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的准则。
2015年起,于学艳在临沂市莒南县临港产业园莫家龙头村开办的西瓜网袋加工厂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辐射带动鲁南苏北地区6个乡镇、2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不少都是贫困户。
扶贫救弱不止我
2017年5月,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扶贫产业大棚芹菜出现滞销。王洋多方联系市场、学校食堂、超市等销售场所,经常早出晚归,人也日渐消瘦。就连母亲节当天,她还和母亲一起在大街上卖芹菜。
“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在尽心尽力帮助贫困户,我们为何不能出一把力?”王洋的举动,感动了众多临沂市民。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朱村芹菜两周内便销售3万多斤,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
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的林西臻,是临沂市临港区坪上镇安琪儿幼儿园的创办人,也是一名青年义工。
去费县看望抗战老八路,送去月饼和生活用品;参加莒南县埠上小学资助活动,看望10名困难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参加罗庄区付庄小学资助活动,给8名困难学生带去学习用品和生活费;去坪上镇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买肉、包水饺;捐2000元帮扶孤寡老人;资助朱芦镇贫困大学生3000元;资助坪上镇敬老院所有老人每人一件棉衣棉裤,花费1万余元……
这一笔笔“流水账”,只是林西臻参加志愿活动的一小部分。近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帮助贫困孤寡老人和儿童,热心于帮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她用志愿服务温暖了众多贫困家庭。
林西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吸引了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扶贫义工队伍中来。以林西臻所在的临港区坪上镇为例,近年来,义工队伍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七八十人。
(未署名图片由临沂市扶贫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