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摆渡人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quan_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玉老师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杯白开水,平常生活中不会刻意提起,但是仔细一想,却是我大学四年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
  张海玉,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辅导员、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第十六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这是她的一名学生对她的评价,张海玉笑了,她想对她的学生们说——
  同学们,世界瞬息万变。时代的变迁、祖国的繁荣、学校的发展,无不鼓励着我们奋力奔跑。我希望若干年以后,你们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关键词:寻找意义
  还没有开口,张海玉就先笑起来,让人顿生亲切感,而一开口就是“您”。“是的,这成为我的习惯了,从小我家人教我的。”张海玉说。
  张海玉1990年出生于河北涿州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姥爷读到高中,务农之余,仍然热爱阅读哲学类书籍。太姥爷是私塾先生。从小,姥爷教她,直接称呼对方“你”是很没有礼貌的事,一定要说“您”!姥爷常对她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姥爷爱读书、爱思考的精神深刻地影响了张海玉。
  2011年,张海玉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以年级第三名的成绩保研本校。当时,矿大刚刚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海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面试时,老师问张海玉:“行政管理专业挺好的,就业选择也多元,你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专业?”
  张海玉的心情顿时有些澎湃起来,她说:“我一直记得,大学时,我们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时候,老师说,共产主义社会有三个特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第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我听到这里,眼睛都亮了,心中充满了向往。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想在有生之年搞明白。学习这个专业,可能不会让我赚大钱、做大官,但我相信这个专业能让我活得明白。”
  张海玉就这样带着兴趣和笃定,一头扎进了学术的海洋。
  研究生三年级时,部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文职人员,全军只有一个岗位与她的专业相匹配,即昆明陆军指挥学院的教员,且只招一个人。张海玉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笔试。
  高中时,老师问学生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同学们有的答想当医生,有的答想当科学家。张海玉一开始也写了好多,后来统统划掉,只写了一句:“我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人。”老师看了后说:“你这不是一个具体的职业啊。”张海玉想的却是,职业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内核却是不变的。所以看到部队招聘,她想的是:“我也要去部队,战士们到一线保家卫国,我去给他们上课,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可眼看着求职黄金季即将过去,笔试结果却一直没有出来,张海玉有些焦虑了。恰在这时,南京理工大学给她发来了offer,岗位是辅导员。张海玉猜测部队那边可能没有通过笔试,就与南理工签了约。谁知第二天,张海玉就接到了来自部队的电话,通知她准备面试和试讲,她的笔试成绩排名第一。张海玉一下子难过起来,理智上她知道“有约在先”,但“军旅梦”的情怀难以割舍。两难之下,母亲的一席话点醒了她:“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把人家当作救命稻草,当你有所收获之后又抛弃人家。我没受过什么教育,但我觉得你这样不妥,况且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
  这是张海玉一贯接受的家教。后来她了解到南理工的军工特色,就来到南理工报到入职,成为电光学院的一名辅导员老师。
  关键词:我的特色
  “要做到‘常进学生门、常知学生事、常解学生忧、常暖学生心’,坚持‘每天和一名同学谈心、每周一次在学生宿舍值班、每周一次到课堂查课’……”
  这是南理工对辅导员工作的一些基本要求,张海玉在心里琢磨着,历年来辅导员们都在做这样的工作,也有很多优秀的辅导员做出了成绩。那么,我要如何做,不说要获得多大成绩,而是要体现出我的特色呢?
  从入职开始,张海玉每天都要和学生谈心,谈话的范围涉及时政热点、心理健康、党团建设、生涯规划、个人成长、学业指导等,有时候就想着,除了一些涉及学生隐私需要保密的内容,很多内容都是具有共性的,她是不是可以写下来,分享给大家,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啟迪呢?
  就这样,张海玉开始了她的“主任寄语”写作,每天800~1000字,写好后发布在年级网站和她的个人公众号上。她始终以“谈谈……那些事”为主题,写过《谈谈“礼貌”那些事》《谈谈“自我对话”那些事》《谈谈“取舍”那些事》《谈谈“活着”那些事》……
  同学们惊叹于海玉老师的写作能力,觉得她怎么每天都有话要说。对于张海玉来说,她的写作素材正是来自于学生们。她陪伴他们成长,从18岁走到22岁,像是他们的青春摆渡人,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思考想要分享给他们。四年累计,张海玉写了600多篇共计50多万字辅导员日志,于“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和引领了同学们的思想。
  工作一年后,张海玉发现了一个问题:年级598名学生,她认识的学生相对受限,要么是年级前几十名的同学,要么是后几十名的同学,对大多数中间同学却不是十分熟悉。张海玉想要把他们全部认识,就发起了“爱上你的每一个清晨”约跑倡议帖,每天早晨6:45和一名同学相约在学校操场,边跑边聊。
  “刚开学的时候,感觉和海玉老师的距离比较远。后来和海玉老师‘约跑’,发现老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我们的关系就像姐妹一样,慢慢地我们就愿意向老师打开心扉了。”学生们这样说。对于张海玉来说,和一个个同学“约跑”,她便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灵魂。
  高同学喜欢青春文学创作,已经写作120万余字;静同学喜欢古典文学,大学后精读《经史子集》《九州缥缈录》等著作不少于20本;杜同学喜欢辩论,大学以来组织和参与的33场辩论赛,场场主题不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你越了解、理解一个人,你说的话对方才能听得去。尤其是面对98后的年轻学生,他们具备批判思维,更有自我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充满思考。他们会问张海玉:“开会活动时,要求同学们提前到场,领导却姗姗来迟,这是为什么?”   问题看似刁钻,张海玉却很开心,这表明他们的心对她是敞开的,因此她的回答特别真诚:“每次大型活动,组织者怕观众和参与人员稀稀拉拉入场,有碍观瞻,也影响正常活动的开展。为保证效果,有时就会对参加人员有提前十分钟的要求。如果有人迟到,这确实是对准时到会的人员的不公平。所以,其他年级我没有权限,但是我们年级,我希望和大家订立一个契约:我们的活动说几点开始,顶多提前5分钟集合。如果时间到了,我还没有到场,大家可以当面批评我。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我们至少可以管好自己。”
  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海玉说,思政课的课堂从来不局限在教室,而在生活的点滴之中,这值得她一生努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解疑答惑,张海玉又创立了“小暖·解忧杂货铺”,同学们可以实名或匿名给她写信。她曾收到一名患上神经性贪食症的匿名女孩的来信,在她的鼓励下,女孩向男友坦承了自己的病症,在男友的陪伴下接受治疗。她渐渐好了起来,又给张海玉写来信件。张海玉得到新消息特别开心,虽然她至今不知道那名女孩是谁,但是想象那个女孩从此可以在阳光下快快乐乐地生活,便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关键词:极致
  “我特别喜欢学校八字校风‘团结、献身、求是、创新’中的‘献身’。用献身的精神,把专业的事情做到极致;用献身的精神,充满情怀地投入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中。”
  极致——这就是张海玉对她本职工作的要求。作为兼职思政课教师,她承担了学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工作。因为和学生年龄相仿,所以上课时,张海玉知道怎么调动他们的听课积极性,“他们更喜欢看什么,喜欢听什么,我把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融入到课程设计当中,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我要让这些大学生了解到,他们所学的专业目前是什么发展趋势和潮流。如果不了解这些,我们谈爱国、谈情怀,都是苍白无力的。”
  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张海玉和学生们一起打造“以青春之名,发时代之声”主题工作坊。每隔两三周的周日下午,她和同学们围绕时事展开讨论,“如何看待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共享单车能够共享未来吗?”交流研讨让学生们学会理性思考、锤炼党性修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张海玉常和学生们分享她“极致”的工作态度,“文出我手无差错,事经我办请放心”。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结束,学生们即将返校,需要通过网络上传苏康码、行程轨迹等很多资料。整个年级近600名学生,每个学生的资料都要审核,张海玉的工作量庞大。最终的审核结果,只有几份资料审核有误,学校领导都发出赞叹。
  “我用了‘極致’这个词来表达我的态度,但事实上,把事情做好,难道不是基本的工作要求吗?”张海玉这样和同学们分享。
  电光学院2016级的学生们已经毕业,张海玉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祝福,同时也发觉她已在工作中不知不觉找到了自己想要寻找的意义:“我培养的学生,若干年后,成为社会中坚,成为工程精英,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便是我做辅导员的意义和价值。”
  对话
  《风流一代》:同学们常说你就像太阳,脸上总是带着笑,你的乐观精神是从哪里来的呢?
  张海玉:我很喜欢歌手大张伟,他的歌曲唱道,“心要你哄它,一切会好哒”。我们重视很多知识,但常常不了解心的知识。“心”需要我们认真去面对,当它不开心时,你要常常去哄它。没有人永远快乐,但快乐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风流一代》:有同学说,海玉老师很真实。亲近他们,但并不迎合他们,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张海玉:我硕士阶段的导师曾经跟我们说过,过去人们常说“苦读书、读苦书、读书苦”,在高中或者本科阶段,追求快乐学习还有可能,但到了硕士和博士阶段,你要搞科研、做学术研究,就必然是苦的。那些术语就是生涩拗口,你想要进入,必须甘于寂寞,下苦功夫。肤浅的东西,我不认为这是学生们真正喜欢的,那些也不可能对他们产生真正的益处。为了迎合而说让同学们感到快乐的话,也不会是真正的好老师。
  《风流一代》:看你的“主任寄语”,里面涉及很多书籍,你的阅读量一定很大吧?
  张海玉: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阅读量非常匮乏,便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按照豆瓣读书TOP 500书单,从第一本《百年孤独》开始读起。阅读的益处有很多,我说一个小场景。有一次下班,抬头看到晚霞满天,我心中升起一种别样的情愫,但我无法精确描摹那种感觉。突然,我想起《百年孤独》中描写过类似的场景,那一刻,穿越时光,我与书中的人物或者书的创作者,竟产生了一种共鸣。那种心灵的连接,令人感动。
  《风流一代》: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你有喜欢的座右铭吗?
  张海玉:人的性格有很多方面,我觉得自己比较有好奇心,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向往,这也是我当初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专业的一个原因。我特别喜欢康德的一句话,“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它会是我一生做人和行事的准则。
其他文献
轩窗下,案几边,簪花小楷,彩色信笺,悄悄地写一封情书,给自己,给时光,给想念的人。我承认,那是手写时代最美丽的事情。  去书城闲逛,看到一本书《醒来觉得甚是爱你》,随手拿起来翻了翻,这一翻不打紧,竟然在书架边站着读了小半晌。难怪人们都说朱生豪是“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人”,果然不假,这般美丽的情话能打动任何人,任他是谁。朱先生内心层次丰富,情感真挚,品位優雅,活脱脱一个幽默暖男,有才华,有傻气,有痴心
期刊
雨不停地敲击着窗玻璃  一声接着一声  像母亲的哮喘病又犯了  我似乎感觉  那些艰难的岁月  堵在母親心窝里  那么多的安慰,无法说出  那么多的雨声,敲打在心里
期刊
安静地伫立窗前  看月亮越升越高  窗外,越来越暗  此时,并不想抒情  在暮色中,孤独越来越大  我卻越来越冷  黑夜,关闭了所有的光芒  也将我的影子带走  月亮正在“含着泪奔跑”  忽然,月光苍凉了许多
期刊
在中国,有四句话,自诞生以来几乎为所有时代的读书人所崇尚,并被当作立身做事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它被称为“中国人的精神绝句”,成为一种人格坐标。但自古以来,武能安邦、文能定国的才干,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若安不了国,平不了天下呢?  王国维曾以宋词解说人生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
期刊
韩浩月专栏  韩浩月,男,生于上世纪70年代,现居北京。评论人,为多家媒体撰写文化、娱乐评论。专栏作家,出版有多部个人作品集。  蓝黑色的半袖棉T恤,穿了有一两年的时间,洗了几十次水,已经没法正式穿出门去了。但是在家里,洗完澡之后,当家居服穿,還是很舒服的。  在装着一堆贴身穿的衣服箱子里,我总是能一把抓出那几件旧T恤中的一件——它们带来的手感不一样,经过洗衣机数次的摔打,比新衣服要绵软许多,经过
期刊
秋雨淅沥,凉意溅到了草叶上,满田的蟋蟀忽然被唤醒了。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们在先秦时代贫瘠的农田里振翅高歌,在盛唐诗人的笔墨中警醒世人惜时。一直跳跃到如今,仍在轻诉华夏文明五千年的耕读往事。  西风起时,遥遥就能听到悠长的蟋蟀鸣声四起。秋日第一声蟋蟀鸣唱给孩童的惊喜,大概和一颗成熟的板栗落到火堆里一样恰到好处。促织声起之时,裹挟着乱蝉嘶鸣的暑气就日渐式微了。孩童们喜欢秋日,大地上金黄的玉米刚
期刊
沈嘉柯专栏  沈嘉柯,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湖北作协全委会委员,已出版《沈嘉柯精选集(三卷本)》《最美古诗词:人生是一场雅集》《人生摆渡人》等50多本作品。  我曾问一位冲在抗疫一线的护士:“害怕吗?”  她回答:“害怕啊,上有老下有小的。”  “害怕为什么还往前冲呢?”我追问。  “我其实不想当英雄……”她说,“但也绝对不想当狗熊,当逃兵。”  所以,她义无反顾,冲上去。 
期刊
积极心理学是近些年来新兴的心理学科,它与传统心理学的区别在于,传统心理学关注人的心理症状和疾病,如抑郁、焦虑、愤怒等;而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美德和积极品质,如智慧、勇气、仁爱、正义等。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塞利格曼提出了人的六大美德与24种性格优势。对照这个分类,我们发现,孔子拥有的美德和优秀品质,简直可以做积极心理学的代言人。  好学  积极心理学优秀品质之一“好学”,在孔子身上有典型体现,关于“好
期刊
风 嫩得如豌豆花  小心思  不规范 花瓣凝结飞翔和  浪漫 夏天跳出  时光的约束  保存井水的清冽  泥土味儿的鲜  风雨里 姿态绰约  一会儿花朵  一会儿蝴蝶  一会儿  小表姐踮着脚丫丫回来了  喲,秋天收获了一篮子  绿月亮
期刊
叶倾城专栏  叶倾城,女,作家,曾著有《你好啊,一年级》等童书,《孩子,谢谢你选我做妈妈》等散文集,《原配》等长篇小说。  他问我:“老师,你觉得我傻吗?”  郑州大水,他与同学都表示:想立刻去当志愿者。在课间,说着说着都热血沸腾了,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就在现场,已经舍生忘死了,都被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了。  有个“人间清醒”的女生站他们旁边,听了一会儿,听不下去这些高中男生们的“自嗨”,冷冷地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