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索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要走出应试的樊篱,改变机械接受、死记硬背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存有偏差,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不管问题质量、数量、深度,不顾学生实际而一味提问,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孔子提倡“疑思问”,当学生处于“不愤不启”时给予启发,“不悱不发”时梳理思路.通过提问,将学生引至“愤”、“悱”之境地,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发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思维,教师再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追问,使学生的思维更广阔、更深刻.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急于求成.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教师力求在短时间内“刷”更多的题目,于是问题提出后,第一候答时间不足,不待学生认真思考便匆匆提问,当学生回答的结果跟预设不相符合时,没有引导,没有追问,将学生的思路强拉至预定的答案上,学生的个性思维被抑制于预设中.
  2.求量不求质.提问被视为“重型武器”,被教师频繁使用,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没有消化,思维的发展被钳制,课堂表面看似热闹,实质上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仅仅停留于问题的浅层.
  3.设计随意.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是吗”这类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学生或猜测,或跟风;设计的问题,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令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影响了提问的效果.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要适度、适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此问题的难度要适度.问题的难度不宜过浅,否则不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白白耗费课堂宝贵的时间.问题的难度也不宜过深,否则使学生丧失自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将问题进行合理分解,让学生拾级而上,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配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递进式的问题:(1)x2 6x m是完全平方式,求m的值;x2 mx 4是完全平方式,求m的值;4x2 12x m是完全平方式,求m的值.(2)解方程(x-3)2=6;2(x 3)2=3;x2-6x 9=13.(3)探索方程x2-6x-16=0的解法.如果直接呈现问题,让学生尝试用配方法解决问题,未免有些突兀.教师可以将问题进行有效分解,用低起点、缓步子的策略,为新旧知识搭建联系的桥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要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从传递到存储,一般要经历1秒左右的时间.如果学生思考的时间极为短暂,学生就无法进行深层思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地展现自我.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与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分别求出方程x2 4x 3=0、x2-4x 3=0、x2-6x 8=0、x2 6x 8=0、x2-2x=0的两根x1,x2,并计算这两个根的和与积.学生经过计算、对比、分析,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x2 px q=0的两个根之间存在的关系:x1 x2=-p,x1·x2=q.
  3.要鼓励学生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敢于表达观点、乐于与同学分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打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从不同的层次思考,从而产生创造的思维火花.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索:要画出与一个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需至少准备几个条件?学生积极尝试,先只用一个条件(一个角或一条边)画三角形,看是否全等;再用两个条件(一角一边、两角、两边)画三角形,看是否全等;接着用三个条件(三条边、三个角、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画三角形.学生发现“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有学生提出,两边和任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教师不急于回答,而让学生根据条件画三角形,会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于是学生意识到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恰到好处的点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除了以语言激励外,还要运用表情、手势等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把握问题的难度与数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数学课堂.
其他文献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三大函数之一,与生活联系紧密,是每年中招考试的必考内容.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反比例函数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将知识系统化,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题    例1 (2008年新疆建设兵团)我们学习过反比例函数,例如,当矩形的面积S一定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其函数关系式可以写成a= (S为常数,S≠0).请你仿照上例另举一个在日常生活
二、听课感悟  1.贴近教材,注重能力  教者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可谓用心良苦,力求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所选例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是一节导数的综合应用课,既不能过多重复前面的知识点,又不能拔高内容.同时,必须有思维量,有层次,兼顾彼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层次分明,细节设计  一堂课例题的选择,对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导入新课,不仅能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点,而且能抓住学生喜爱、关注的焦点,引起他们充分的注意.课堂导入虽然没有固定的导入模式,却有一些常见的方法.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出令学生喜闻乐见的不同导入形式.  一、直接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直接阐明教学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开门见山地讲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是常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师生双方互动的常见手段.通过提问,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让数学学习更有成效,还有助于自己表达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的提问缺乏有效性,师生互动有气无力,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1)提问缺乏明确的目的.比如,有的教师喜欢问:是不是这样?对不对?会不会?表面
期刊
实验在初中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领略化学的魅力.由于各校的教学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及各地气候和资源差异也很明显,有些实验无法在课堂中实现.另外,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而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异,部分学生对一些实验现象和原理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某些实验进行创造性改变,以更好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
期刊
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主去完成,而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被作为接受知识的对象,其主观能动性被忽视,“教”等同于“讲”,“学”等同于“受”,学习效率不高,技能难以得到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自主感知、探索、构建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提出任务,引导学生预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学生的学习来看,很
期刊
对症下药  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老师应该抓住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把握时机,对症下药,如此奖励不仅有效而且事半功倍。  物质奖励不可泛滥,否则,便会失去激励作用;同时,物质奖励也必须把握好时机。  提前奖励。每个学生有其个性特点。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改正得快,有的学生可能总改不了。后一类学生不是不能改,是没有毅力,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言行。面对这类学生,我们需要找到其软肋,然后提前给予奖励
物理是理科中多变且难以掌握的学科.大部分学生都将很多的学习时间留给了物理,同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效果并不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以下途径,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学校方面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使得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明显高于落后地区.同时,教育优势明显的地区,教师的教学思维也是比较先进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也有自己独到的一些经验.
期刊
一、概述  1.概念简介.根据变压器的原理,对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电流互感器是由一个封闭的铁心和一个绕组组成的.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是少的,在电流测量电路是必要的,所以它往往有一个线路的所有电流流量.二次绕组匝数较多,串联在测量仪器和保护电路上,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二次侧电路,从开始到结束是关闭的,所以测量仪器和保护电路串联线圈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一个短路电路.电流互感器是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