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有群是文昌市龙楼镇红海村委会主任,也是一名美名远播的农民企业家。在其位谋其政,郑有群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用真情为群众办实事,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赢得村民赞许。如今,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公益活动上,关心家乡的教育,关注老师的生活,对生活有困难的家庭给予援助,成为人们口中的“红海好人”。
很早之前,通往红海村的路是一条泥土路,晴天坎坷不平,尘土飞扬,阴天坑洼积水,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红海村的经济发展,郑有群一上任,亲自上阵,一边组织群众修路,一边到处筹集资金修路。村民符和乐在接受随机采访时说,“郑主任上任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发动村民争取政府资金,当时政府的资金也不足,所以他就掏腰包。”
一直以来,红海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农民人均收入较低。郑有群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靠勤劳双手致富的农民企业家,他主动帮助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从资金、技术上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扶持。此外,他还将自己多年来积累出来的低风险石斑鱼养殖模式传授给村民,有力地带动了红海村养殖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他本人表示,“为家乡群众做事,带领家乡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追求。现在的红海村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今后我的思路是整合村里的资源,结合航天旅游主题来发展红海的乡村旅游业,如农家乐,休闲场所,促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积极推动红海村的新农村建设。”
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他仍感慨万分。小时候家里穷,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很差,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年纪轻轻就进入社会打工创业。如今,事业有成,生活条件好,他总是不忘告诫孩子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在工作之余,不忘关注红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尽心尽力。1995年中原小学成立学校董事会,郑有群、陈川平、冯在駮、周德范、吴缤缆五位先生荣任董事会成员,在他们的带头发动下,当地民众,外出工作人员,众志成城乐捐十五万多元,建成教师宿舍一幢,解决教师的安居问题,使教师安心教书,潜心育人。1999至2009年十年间,郑有群与陈川平先生多次邀请生意伙伴神村英二先生到中原小学参观,并发动神村英二先生等友人为学校捐款助学,共筹集二十多万帮助中原小学建成教学楼“友谊楼”,购买教学设施,大大改善办学条件,使本地区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除了关心校园建设,他还特别提倡尊师重道,关心教师的生活。每到教师节、中秋节、春节,他总会与校董成员、村委会干部到学校慰问,宴请教师,送上祝福。
对于孩子们的读书学习,他时常心牵肚挂,不管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都会被邀请一起庆贺,并送上可观的礼金。如果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子圆大学梦的,郑有群都会慷慨解囊,无私帮助,为家长解决燃眉之急。
2000年道合村的林方玲同学从小学考上文中,一家人却为她的学费与日常生活费用发愁。郑有群义不容辞担起了义务,许诺该孩子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十年的学费、生活费都由他个人负责。山紫村的符永松同学,家中父亲长年生病,失去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一个人的瘦弱肩膀挑起,2005年符永松从中原小学考取文中,一家人十分高兴。但很快又被学费与生活费的愁云笼罩,父母终日愁眉若脸,不知所措。郑有群先生获知此事后,立即应充全额支持。2011年永松同学荣升哈尔滨工业大学,郑有群又答应资助其直至大学毕业。
2011年,龙楼村委会厚德村有8位学生考取大学,5位学生考取文昌中学,村干部偕同村民挂横额,燃鞭炮庆贺,郑有群悉知此喜事后,当场捐助2000元,协同该村教育基金会奖励考取大学及重点学校的学生。
郑有群通过二十多年的艰苦打拼,累积了富足的财源,他为富立仁,经常帮助邻里。很多人都知道,平日里郑有群特别喜欢到处溜达,找人聊天,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养殖场,就是在村民的家中。在走村入户过程中,了解到有困难或生病的村民,郑有群都会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特别是对五保人员,因病致贫的家庭、村里的老人更是关心有加。最近几年,每近春节,他总是自掏腰包,为五保人员、老人们发放慰问金,并祝福老人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他说“尊老爱幼,这样心理才平衡,社会才会和谐。”
这些年中,他已捐款60多万元支持龙楼的教育事业,20多万元资助贫困户和低保户,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大学梦和帮助五保人员、老人、困难家庭,解决了1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龙楼镇教育慈善会成立,郑有群二话不说直接乐捐12万元,并发动亲朋捐助三十多万元。
富而有爱,乐施好善,不忘桑梓。郑有群被当地群众称为热心教育、乐善好施的好村官,2012年被推选为文昌市政协委员,村民们都说,实至名归。
很早之前,通往红海村的路是一条泥土路,晴天坎坷不平,尘土飞扬,阴天坑洼积水,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红海村的经济发展,郑有群一上任,亲自上阵,一边组织群众修路,一边到处筹集资金修路。村民符和乐在接受随机采访时说,“郑主任上任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发动村民争取政府资金,当时政府的资金也不足,所以他就掏腰包。”
一直以来,红海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农民人均收入较低。郑有群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靠勤劳双手致富的农民企业家,他主动帮助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从资金、技术上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扶持。此外,他还将自己多年来积累出来的低风险石斑鱼养殖模式传授给村民,有力地带动了红海村养殖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他本人表示,“为家乡群众做事,带领家乡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追求。现在的红海村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今后我的思路是整合村里的资源,结合航天旅游主题来发展红海的乡村旅游业,如农家乐,休闲场所,促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积极推动红海村的新农村建设。”
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他仍感慨万分。小时候家里穷,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很差,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年纪轻轻就进入社会打工创业。如今,事业有成,生活条件好,他总是不忘告诫孩子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在工作之余,不忘关注红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尽心尽力。1995年中原小学成立学校董事会,郑有群、陈川平、冯在駮、周德范、吴缤缆五位先生荣任董事会成员,在他们的带头发动下,当地民众,外出工作人员,众志成城乐捐十五万多元,建成教师宿舍一幢,解决教师的安居问题,使教师安心教书,潜心育人。1999至2009年十年间,郑有群与陈川平先生多次邀请生意伙伴神村英二先生到中原小学参观,并发动神村英二先生等友人为学校捐款助学,共筹集二十多万帮助中原小学建成教学楼“友谊楼”,购买教学设施,大大改善办学条件,使本地区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除了关心校园建设,他还特别提倡尊师重道,关心教师的生活。每到教师节、中秋节、春节,他总会与校董成员、村委会干部到学校慰问,宴请教师,送上祝福。
对于孩子们的读书学习,他时常心牵肚挂,不管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都会被邀请一起庆贺,并送上可观的礼金。如果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子圆大学梦的,郑有群都会慷慨解囊,无私帮助,为家长解决燃眉之急。
2000年道合村的林方玲同学从小学考上文中,一家人却为她的学费与日常生活费用发愁。郑有群义不容辞担起了义务,许诺该孩子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十年的学费、生活费都由他个人负责。山紫村的符永松同学,家中父亲长年生病,失去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一个人的瘦弱肩膀挑起,2005年符永松从中原小学考取文中,一家人十分高兴。但很快又被学费与生活费的愁云笼罩,父母终日愁眉若脸,不知所措。郑有群先生获知此事后,立即应充全额支持。2011年永松同学荣升哈尔滨工业大学,郑有群又答应资助其直至大学毕业。
2011年,龙楼村委会厚德村有8位学生考取大学,5位学生考取文昌中学,村干部偕同村民挂横额,燃鞭炮庆贺,郑有群悉知此喜事后,当场捐助2000元,协同该村教育基金会奖励考取大学及重点学校的学生。
郑有群通过二十多年的艰苦打拼,累积了富足的财源,他为富立仁,经常帮助邻里。很多人都知道,平日里郑有群特别喜欢到处溜达,找人聊天,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养殖场,就是在村民的家中。在走村入户过程中,了解到有困难或生病的村民,郑有群都会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特别是对五保人员,因病致贫的家庭、村里的老人更是关心有加。最近几年,每近春节,他总是自掏腰包,为五保人员、老人们发放慰问金,并祝福老人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他说“尊老爱幼,这样心理才平衡,社会才会和谐。”
这些年中,他已捐款60多万元支持龙楼的教育事业,20多万元资助贫困户和低保户,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大学梦和帮助五保人员、老人、困难家庭,解决了1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龙楼镇教育慈善会成立,郑有群二话不说直接乐捐12万元,并发动亲朋捐助三十多万元。
富而有爱,乐施好善,不忘桑梓。郑有群被当地群众称为热心教育、乐善好施的好村官,2012年被推选为文昌市政协委员,村民们都说,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