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多年以来从事语文教学,根据教学中的观察发现,一般语文成绩好的同学总是常常进行课外阅读并且获益。吕叔湘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少数语文好的学生,提起学习经验,往往会说得益于课外书。”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不注重课外阅读,导致一些学生分数高,但是能力低,这也是一些学生讨厌语文的原因之一。韩寒在一本书里说过,他上语文课基本不听老师讲,大多时间是用来看课外书的。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发展的重要性。
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呢?
第一,应该先做好课内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是学习语文很好的方法,要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学生被动接受,首先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采取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大家在合作过程中,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让学生走进书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比如写作背景、作家生平等,以此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另外,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比如讲到小说,就要注意让学生抓住人物形象,以分析形象为中心,鉴赏小说。讲到状物文章,就要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描写,学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讲到诗歌,就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明确什么是意象。这些方式的传授,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用到课外阅读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外作品。
第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一学生刚刚步入教改,根据调查,这些学生课外阅读率低得可怜,连最基本的小学生必背的八十首古诗,大多数人都不能完成,更谈不上主动阅读课外书。因而,一开始教师应强调,甚至布置,下达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外阅读,并定时检查。当然检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布置背诵古诗,可以举行古诗背诵比赛,并以评分制给予奖励。布置阅读经典著作,可让学生讲故事比赛,并以评分制给予奖励。应该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教师定期上文学欣赏课,在授以学生鉴赏方法的同时,更应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打印一份“学生课外阅读记录表”,把学生阅读的书目记录在表上,定期评比交流。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就可以逐渐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就会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由“苦学”变为“乐学”,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第三,想办法增加图书储藏量,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可能由于条件的影响,图书不足是大多数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要想办法筹集更多图书。比如可以发动学生募捐,在班里设置图书角,增设管理员职位专门管理,方便学生借阅。当然,仅仅依靠图书角是很难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的。还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可以向领导建议,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出借应该向课改年段倾斜,可定期带学生到阅览室看书。建议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多买一些经典书籍。这样才能解决学生阅读“无米之炊”的问题。
第四,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国家要求的总目标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的阅读量要在400万字以上。所以从小学开始,就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要求其阅读一些中国或者世界的童话故事,阅读一些比较经典的寓言,一些百科知识的书籍,还有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等。还应该背诵一些诗词。阅读少年版的《西游记》,中学阶段侧重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阅读量大的同学应有意识地读点别的东西,如哲学、经济学、美学、心理学、自然科学,以了解更多知识,储备更多信息。切忌因为上有任务,让学生蜻蜓点水式地阅读,这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学生阅读方法正确,能够大量阅读课外书,自然而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会提高,从而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五,学校每周应设立一节课外阅读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老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课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且教给一些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
第六,尽信书不如无书。在阅读过程中不能盲目对一些作品算盘接受。尽管我们阅读的书籍思想性、艺术性较高,但是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所以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理性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作品可取之处,又要看到作品存在的不足。如阅读《水浒传》这部小说,我们应该学习它刻画了栩栩如生的108将所运用的种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和表现手法,可以学习那种反抗压迫敢于斗争的精神,应该摒弃书中的那种拿生命当儿戏,为了报仇滥杀无辜,宣扬暴力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第七,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崇尚真理的阅读态度。要基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坚持自己正确的见解,而不能迷信权威,要大胆质疑。比如学生在阅读《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这篇文章时就提出疑问:爱好文学的马克·吐温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为了增加报纸的发行量,多赚钱,竟然把希金斯自杀未遂的这件事拿来挖苦、嘲笑,他还有没有人性?有的书为什么还说他是正直、善良的作家?我肯定了学生的看法,并且告诉学生,这样的事件违背我们弘扬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评论,或现实生活中的事,都应该用头脑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我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课外阅读应在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力图“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呢?
第一,应该先做好课内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是学习语文很好的方法,要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学生被动接受,首先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采取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大家在合作过程中,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让学生走进书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比如写作背景、作家生平等,以此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另外,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比如讲到小说,就要注意让学生抓住人物形象,以分析形象为中心,鉴赏小说。讲到状物文章,就要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描写,学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讲到诗歌,就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明确什么是意象。这些方式的传授,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用到课外阅读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外作品。
第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一学生刚刚步入教改,根据调查,这些学生课外阅读率低得可怜,连最基本的小学生必背的八十首古诗,大多数人都不能完成,更谈不上主动阅读课外书。因而,一开始教师应强调,甚至布置,下达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外阅读,并定时检查。当然检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布置背诵古诗,可以举行古诗背诵比赛,并以评分制给予奖励。布置阅读经典著作,可让学生讲故事比赛,并以评分制给予奖励。应该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教师定期上文学欣赏课,在授以学生鉴赏方法的同时,更应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打印一份“学生课外阅读记录表”,把学生阅读的书目记录在表上,定期评比交流。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就可以逐渐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就会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由“苦学”变为“乐学”,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第三,想办法增加图书储藏量,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可能由于条件的影响,图书不足是大多数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要想办法筹集更多图书。比如可以发动学生募捐,在班里设置图书角,增设管理员职位专门管理,方便学生借阅。当然,仅仅依靠图书角是很难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的。还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可以向领导建议,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出借应该向课改年段倾斜,可定期带学生到阅览室看书。建议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多买一些经典书籍。这样才能解决学生阅读“无米之炊”的问题。
第四,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国家要求的总目标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的阅读量要在400万字以上。所以从小学开始,就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要求其阅读一些中国或者世界的童话故事,阅读一些比较经典的寓言,一些百科知识的书籍,还有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等。还应该背诵一些诗词。阅读少年版的《西游记》,中学阶段侧重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阅读量大的同学应有意识地读点别的东西,如哲学、经济学、美学、心理学、自然科学,以了解更多知识,储备更多信息。切忌因为上有任务,让学生蜻蜓点水式地阅读,这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学生阅读方法正确,能够大量阅读课外书,自然而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会提高,从而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五,学校每周应设立一节课外阅读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老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课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且教给一些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
第六,尽信书不如无书。在阅读过程中不能盲目对一些作品算盘接受。尽管我们阅读的书籍思想性、艺术性较高,但是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所以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理性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作品可取之处,又要看到作品存在的不足。如阅读《水浒传》这部小说,我们应该学习它刻画了栩栩如生的108将所运用的种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和表现手法,可以学习那种反抗压迫敢于斗争的精神,应该摒弃书中的那种拿生命当儿戏,为了报仇滥杀无辜,宣扬暴力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第七,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崇尚真理的阅读态度。要基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坚持自己正确的见解,而不能迷信权威,要大胆质疑。比如学生在阅读《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这篇文章时就提出疑问:爱好文学的马克·吐温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为了增加报纸的发行量,多赚钱,竟然把希金斯自杀未遂的这件事拿来挖苦、嘲笑,他还有没有人性?有的书为什么还说他是正直、善良的作家?我肯定了学生的看法,并且告诉学生,这样的事件违背我们弘扬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评论,或现实生活中的事,都应该用头脑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我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课外阅读应在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力图“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