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吃瓜无非就是切着吃或者拿勺子舀着吃。这是寻常吃法,算不得风雅。要论瓜吃得妙,广东梅州的画坛大家林风眠先生独有其法。
画风沉郁浪漫的林先生在吃上并不讲究,但他的吃瓜法简单新颖,而且符合养生之道,颇值得一试:先在西瓜中挖一个洞,再倒入少许白兰地,吃起来就会格外清爽甜美。林风眠戏称“西瓜性凉,洋酒性热,中和一下,很符合中医养生的原理”。这很像他的艺术理念,倡导中西交融。此外,他还喜欢在喝咖啡时加一点白兰地。这些都是他在法国读书时学来的。
我在效仿前曾因“少许”而犯了踌躇:几许才是少许呢?多大的瓜才配得上“少许”呢?不由叹道:林先生如果是去德国,恐怕在用量上会精确些,旋即失笑,不是经过法国的学习,林风眠恐怕也不是后来的林风眠吧。何况,艺术家大抵更喜欢随心随性。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物、用料皆不同,那么只取其意即可。于是,兴致盎然如法炮制:挖出一碗瓜肉,倒入了半碗白兰地。晃了晃,盖上洞口瓜皮,置入冰箱两小时后取出,吃时果然清爽甘脆,有种格外的酒香。
后来又看到台湾作家、翻译家林文月在《饮膳札记》中写到白兰地西瓜。具体做法是:将大西瓜横切,用汤匙先掏出中心瓜肉约一饭碗的量,于其内注入上品白兰地酒大半碗,再撒入白糖三湯匙。酒渗透入瓜肉后,再将原先掏出之瓜肉覆盖其中心。
林文月的吃法更为娟秀,但是我喜欢林风眠的吃法,因为瓜洞里注酒,有种不可知的期待。注酒入瓜心,一只原本憨厚敦实的瓜如同遭遇爱情一般在炽烈里百转千回。
说起吃,林风眠先生还有一个独家绝技:林氏酱油。做法是:将买回的酱油加上白糖、生姜,煮沸后冷却。林风眠的拿手菜是菜干烧肉,好吃的秘诀就在于这酱油。柳和清喜欢这个味道,到香港开功德林时,就如此制作酱油为调料,用来拌面,完全不需要其他任何菜。
林风眠26岁即被蔡元培聘为国立艺术院(今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的首任院长。他一生致力于艺术教育,晚年时在香港深居简出,每次到“功德林”,都点一碗素面。也许那丝丝缕缕的酱油味道让他想起了过往,他凭记忆开始重画曾经被毁的作品,一直画到生命的终点———终于,与风同眠。
画风沉郁浪漫的林先生在吃上并不讲究,但他的吃瓜法简单新颖,而且符合养生之道,颇值得一试:先在西瓜中挖一个洞,再倒入少许白兰地,吃起来就会格外清爽甜美。林风眠戏称“西瓜性凉,洋酒性热,中和一下,很符合中医养生的原理”。这很像他的艺术理念,倡导中西交融。此外,他还喜欢在喝咖啡时加一点白兰地。这些都是他在法国读书时学来的。
我在效仿前曾因“少许”而犯了踌躇:几许才是少许呢?多大的瓜才配得上“少许”呢?不由叹道:林先生如果是去德国,恐怕在用量上会精确些,旋即失笑,不是经过法国的学习,林风眠恐怕也不是后来的林风眠吧。何况,艺术家大抵更喜欢随心随性。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物、用料皆不同,那么只取其意即可。于是,兴致盎然如法炮制:挖出一碗瓜肉,倒入了半碗白兰地。晃了晃,盖上洞口瓜皮,置入冰箱两小时后取出,吃时果然清爽甘脆,有种格外的酒香。
后来又看到台湾作家、翻译家林文月在《饮膳札记》中写到白兰地西瓜。具体做法是:将大西瓜横切,用汤匙先掏出中心瓜肉约一饭碗的量,于其内注入上品白兰地酒大半碗,再撒入白糖三湯匙。酒渗透入瓜肉后,再将原先掏出之瓜肉覆盖其中心。
林文月的吃法更为娟秀,但是我喜欢林风眠的吃法,因为瓜洞里注酒,有种不可知的期待。注酒入瓜心,一只原本憨厚敦实的瓜如同遭遇爱情一般在炽烈里百转千回。
说起吃,林风眠先生还有一个独家绝技:林氏酱油。做法是:将买回的酱油加上白糖、生姜,煮沸后冷却。林风眠的拿手菜是菜干烧肉,好吃的秘诀就在于这酱油。柳和清喜欢这个味道,到香港开功德林时,就如此制作酱油为调料,用来拌面,完全不需要其他任何菜。
林风眠26岁即被蔡元培聘为国立艺术院(今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的首任院长。他一生致力于艺术教育,晚年时在香港深居简出,每次到“功德林”,都点一碗素面。也许那丝丝缕缕的酱油味道让他想起了过往,他凭记忆开始重画曾经被毁的作品,一直画到生命的终点———终于,与风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