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各地的中考试卷,在保持相对稳定、强调能力立意、体现各省市特点的基础上,数学命题往往呈现回归教材这样一个显著的趋势.数学课本中有不少例题或习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迁移性和再生性等特点,因此教材中呈现知识的过程、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教材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均是编拟中考试题的源泉.下面围绕《数据的离散程度》这一部分内容,以近几年各地中考题为例,谈谈这些题目与课本内容的密切联系.
中考中围绕这部分内容,通常有四种主要考法:
一、 通过简单计算考查概念
例1 (2007 福建泉州)某水果店1至6月份的销售情况为450、440、420、480、580、550(单位:千克),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千克. 答案 160.
例2 (2012 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样本为1、3、2、2、a、b、c.已知这个样本的众数为3,平均数为2,那么这个样本的方差为 . 答案 ■.
评析 例1由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中的习题改编,例2涉及的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上册中三道习题的组合.这两道题紧紧围绕众数、平均数、极差、方差这4个基本概念设计,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对于这类考题,同学们只要了解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处理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二、 考查对相关概念统计含义的理解
例3 (2010 浙江绍兴)甲、乙、丙、丁4位选手各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如图1,则这4人中成绩发挥最稳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B.
例4 (2011山东德州)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12场比赛得分情况如图2所示,对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比较,下列4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运动员得分的极差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极差
B. 甲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
C. 甲运动员的得分平均数大于乙运动员的得分平均数
D. 甲运动员的成绩比乙运动员的成绩稳定
答案 D.
评析 这两道题目考查的是极差、方差的统计含义,这类考题的考查重点不是让同学们去计算极差和方差,而是看同学们对于其含义的理解.下面我们看一道课本习题与此类考题的联系.
苏科版九下习题:甲、乙两名跳远运动员参加11次田径比赛的成绩如下:(单位:m)
运动员甲:7.23,7.08,7.14,7.02,7.65,7.35,7.35,7.70,7.60,7.25,7.48
运动员乙:7.32,7.33,7.33,7.34,7.40,7.35,7.35,7.35,7.36,7.37,7.35
将这些数据绘制成图如右所示:
(1) 略.
(2) 甲、乙两名运动员跳远成绩的极差各是多少?
(3) 哪位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比较稳定?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课本习题与中考试题极为相似,数据的背景都是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数据的呈现方式借助了图形的直观.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极差、方差的统计含义.如果把判断哪位运动员的跳远成绩较稳定作为这道题的最终目标,那么本题既可以通过计算出极差后,根据极差的含义判断,也可以直接从散点图直观地判断.回过来看前面两道中考题,例3可以理解为在计算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例4可以理解为通过图形直接判断.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充分挖掘课本习题解题思路的价值,多角度理解问题.
三、 考查恰当选择、合理运用概念的能力
例5?摇(2011 贵州贵阳)甲、乙两人分别在6次射击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环)
这6次射击中成绩发挥比较稳定的是 .
答案 甲.
例6 (2011四川乐山)右图是小强同学根据乐山城区某天上午和下午4个整时点的气温绘制成的折线图.请你回答:该天上午和下午的气温哪个更稳定?
答案?摇下午,因为上午温度的方差大于下午温度的方差(或标准差).
评析?摇这类考题要求同学们结合问题的实际背景,恰当选择相关统计量计算,并结合计算结果对问题作出判断.这类问题的设计同样源于课本,我们以苏科版九上复习题第3题为例对比.
课本习题:从甲、乙两名田径运动员中选出一名参加400 m比赛,预先对这两名运动员进行了8次测试,成绩如下:
四、 考查处理数据的能力
例7 (2011 安徽)一次学科测验,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分,成绩达到6分以上(包括6分)为合格,成绩达到9分为优秀.这次测验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如下:
(1) 请补充完成下面的成绩统计分析表:
?摇?摇
(2) 甲组学生说他们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学生不同意甲组学生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要好于甲组,请你给出3条支持乙组学生观点的理由.
答案?摇(1) 甲组:中位数 7;乙组:平均数7, 中位数7;(2) (答案不唯一)
① 因为乙组学生的平均分高于甲组学生的平均分,所以乙组学生的成绩好于甲组;
② 因为甲、乙两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相差不大,而乙组学生的方差低于甲组学生的方差,说明乙组学生成绩的波动性比甲组小,所以乙组学生的成绩好于甲组;
③ 因为乙组学生成绩的最低分高于甲组学生的最低分,所以乙组学生的成绩好于甲组.
评析 本题以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通过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读出甲、乙两组学生的具体成绩,再综合运用相关概念解决问题.此类中考题设计的背景也是源于课本习题.
苏科版九上第二章复习题5: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情况下各打靶10次,每次打靶的成绩如图:
(1) 填表
(2) 请从不同角度评价甲、乙两人的打靶成绩.
对比两题不难发现,两题都是以图形的方式呈现数据,要求同学们根据图形提炼出相关数据,只不过中考题是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加以改编,给出不完整的表格,要求通过图形中的信息补全,相比课本题目难度加大,但设计思路还是源自课本.对比两题最后一问,我们发现都要求同学们能根据数据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根据计算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中考中围绕这部分内容,通常有四种主要考法:
一、 通过简单计算考查概念
例1 (2007 福建泉州)某水果店1至6月份的销售情况为450、440、420、480、580、550(单位:千克),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千克. 答案 160.
例2 (2012 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样本为1、3、2、2、a、b、c.已知这个样本的众数为3,平均数为2,那么这个样本的方差为 . 答案 ■.
评析 例1由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中的习题改编,例2涉及的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上册中三道习题的组合.这两道题紧紧围绕众数、平均数、极差、方差这4个基本概念设计,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对于这类考题,同学们只要了解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处理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二、 考查对相关概念统计含义的理解
例3 (2010 浙江绍兴)甲、乙、丙、丁4位选手各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如图1,则这4人中成绩发挥最稳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B.
例4 (2011山东德州)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12场比赛得分情况如图2所示,对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比较,下列4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运动员得分的极差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极差
B. 甲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
C. 甲运动员的得分平均数大于乙运动员的得分平均数
D. 甲运动员的成绩比乙运动员的成绩稳定
答案 D.
评析 这两道题目考查的是极差、方差的统计含义,这类考题的考查重点不是让同学们去计算极差和方差,而是看同学们对于其含义的理解.下面我们看一道课本习题与此类考题的联系.
苏科版九下习题:甲、乙两名跳远运动员参加11次田径比赛的成绩如下:(单位:m)
运动员甲:7.23,7.08,7.14,7.02,7.65,7.35,7.35,7.70,7.60,7.25,7.48
运动员乙:7.32,7.33,7.33,7.34,7.40,7.35,7.35,7.35,7.36,7.37,7.35
将这些数据绘制成图如右所示:
(1) 略.
(2) 甲、乙两名运动员跳远成绩的极差各是多少?
(3) 哪位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比较稳定?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课本习题与中考试题极为相似,数据的背景都是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数据的呈现方式借助了图形的直观.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极差、方差的统计含义.如果把判断哪位运动员的跳远成绩较稳定作为这道题的最终目标,那么本题既可以通过计算出极差后,根据极差的含义判断,也可以直接从散点图直观地判断.回过来看前面两道中考题,例3可以理解为在计算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例4可以理解为通过图形直接判断.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充分挖掘课本习题解题思路的价值,多角度理解问题.
三、 考查恰当选择、合理运用概念的能力
例5?摇(2011 贵州贵阳)甲、乙两人分别在6次射击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环)
这6次射击中成绩发挥比较稳定的是 .
答案 甲.
例6 (2011四川乐山)右图是小强同学根据乐山城区某天上午和下午4个整时点的气温绘制成的折线图.请你回答:该天上午和下午的气温哪个更稳定?
答案?摇下午,因为上午温度的方差大于下午温度的方差(或标准差).
评析?摇这类考题要求同学们结合问题的实际背景,恰当选择相关统计量计算,并结合计算结果对问题作出判断.这类问题的设计同样源于课本,我们以苏科版九上复习题第3题为例对比.
课本习题:从甲、乙两名田径运动员中选出一名参加400 m比赛,预先对这两名运动员进行了8次测试,成绩如下:
四、 考查处理数据的能力
例7 (2011 安徽)一次学科测验,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分,成绩达到6分以上(包括6分)为合格,成绩达到9分为优秀.这次测验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如下:
(1) 请补充完成下面的成绩统计分析表:
?摇?摇
(2) 甲组学生说他们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学生不同意甲组学生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要好于甲组,请你给出3条支持乙组学生观点的理由.
答案?摇(1) 甲组:中位数 7;乙组:平均数7, 中位数7;(2) (答案不唯一)
① 因为乙组学生的平均分高于甲组学生的平均分,所以乙组学生的成绩好于甲组;
② 因为甲、乙两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相差不大,而乙组学生的方差低于甲组学生的方差,说明乙组学生成绩的波动性比甲组小,所以乙组学生的成绩好于甲组;
③ 因为乙组学生成绩的最低分高于甲组学生的最低分,所以乙组学生的成绩好于甲组.
评析 本题以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通过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读出甲、乙两组学生的具体成绩,再综合运用相关概念解决问题.此类中考题设计的背景也是源于课本习题.
苏科版九上第二章复习题5: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情况下各打靶10次,每次打靶的成绩如图:
(1) 填表
(2) 请从不同角度评价甲、乙两人的打靶成绩.
对比两题不难发现,两题都是以图形的方式呈现数据,要求同学们根据图形提炼出相关数据,只不过中考题是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加以改编,给出不完整的表格,要求通过图形中的信息补全,相比课本题目难度加大,但设计思路还是源自课本.对比两题最后一问,我们发现都要求同学们能根据数据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根据计算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