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在自读中有所体会,在互助中有所启发,在探究中有所创造。在自主阅读、互助合作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发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创建互动环境,激发自主意识;把握质疑契机,促使自主探究;开放学习时空,加强自主实践。
关键词:互动环境;自主意识;质疑契机;自主探究;学习时空;自主实践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别人无法代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阅读实践,在自主阅读、互助合作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一、创建互动环境,激发自主意识
鲁迅先生说:“发现天才难,产生天才难,要有天才赖以成长的环境更难。因为,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中才能自由呼吸。学生也一样,戴着脚镣是无法跳舞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助学习,就得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包括民主和谐、平等交往的小组氛围,积极竞争、欢快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触动学生的阅读冲动,释放学生的阅读热情。其次,搭建互动平台,充分展示自我。小组学生自由选择语段,自由选择情节,自由选择角色,积极参与活动。对文本所描述的意境与形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学生的创造加以再现。使阅读教学更富有情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自由交往、互相帮助、主动探究的互动舞台,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学习《我们家的小猫》一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想读给谁就读给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多读几遍,充分自读课文,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学生进入读书的氛围中,使学生对课文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获。
二、把握质疑契机,促使自主探究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具有丰富的个性差异,这不仅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教师应视之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因此,课堂阅读的实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并且达到某种“完善的程度”,让他们打开眼界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
首先,提供学生充分自主阅读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的质疑问难。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深入阅读、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其次,创造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求得多种答案,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使其个性化的健康发展。如,阅读《金色的脚印》一文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阅读时产生的疑问。“少一些包办,多些自主”,使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积极涌现,特别是“课文记叙的是老狐狸想尽办法救小狐狸的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呢?”所提的问题紧扣文章主题,然后归纳梳理,组织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交流。学生明白了以此为题是因为老狐狸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包含着对小狐狸深深的爱,歌颂了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学生的阅读从形象的感受到语言的理解再到认识上的顿悟,激发了他们心灵的共鸣。当学生评价正太郎和狐狸时,学生有了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正太郎初次发现可怜的小狐狸时就应该把它放回大自然,避免狐狸全家痛苦;有的说读了这篇文章,对狐狸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扣以“狡猾”的“帽子”,它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欣赏的东西。这些心灵的火花、智慧的闪光,是教学久违的期盼。
三、开放学习时空,加强自主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促进自主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学会学习,丰富知识。为此,语文教学必须走向开放,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的需求,开放学习时间、空间、阅读内容、交往对象等,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处处锻炼,时时有所提高。如,阅读《最后的辉煌》之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渠道搜集有关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资料,进行信息大搜寻。当学生对陌生的诺贝尔有了初步的印象时,通过积极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对诺贝尔其人其事已经有了独特的体验和看法。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搜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而且引导了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语言。又如,《田忌赛马》《晏子使楚》等许多课文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课后让学生将这些故事讲给家人、朋友、邻居听。请听众各抒己见,畅谈听后感想。变换了课堂上的交流交往对象,了解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所持得的不同观点,丰富了自己的认识。这样,增强了文本与学生社会生活的亲和力,语文知识得以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得以协调发展,使感悟、积累、运用齐头并进,知识、能力、情感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一小学)
关键词:互动环境;自主意识;质疑契机;自主探究;学习时空;自主实践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别人无法代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阅读实践,在自主阅读、互助合作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一、创建互动环境,激发自主意识
鲁迅先生说:“发现天才难,产生天才难,要有天才赖以成长的环境更难。因为,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中才能自由呼吸。学生也一样,戴着脚镣是无法跳舞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助学习,就得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包括民主和谐、平等交往的小组氛围,积极竞争、欢快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触动学生的阅读冲动,释放学生的阅读热情。其次,搭建互动平台,充分展示自我。小组学生自由选择语段,自由选择情节,自由选择角色,积极参与活动。对文本所描述的意境与形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学生的创造加以再现。使阅读教学更富有情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自由交往、互相帮助、主动探究的互动舞台,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学习《我们家的小猫》一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想读给谁就读给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多读几遍,充分自读课文,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学生进入读书的氛围中,使学生对课文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获。
二、把握质疑契机,促使自主探究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具有丰富的个性差异,这不仅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教师应视之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因此,课堂阅读的实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并且达到某种“完善的程度”,让他们打开眼界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
首先,提供学生充分自主阅读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的质疑问难。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深入阅读、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其次,创造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求得多种答案,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使其个性化的健康发展。如,阅读《金色的脚印》一文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阅读时产生的疑问。“少一些包办,多些自主”,使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积极涌现,特别是“课文记叙的是老狐狸想尽办法救小狐狸的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呢?”所提的问题紧扣文章主题,然后归纳梳理,组织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交流。学生明白了以此为题是因为老狐狸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包含着对小狐狸深深的爱,歌颂了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学生的阅读从形象的感受到语言的理解再到认识上的顿悟,激发了他们心灵的共鸣。当学生评价正太郎和狐狸时,学生有了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正太郎初次发现可怜的小狐狸时就应该把它放回大自然,避免狐狸全家痛苦;有的说读了这篇文章,对狐狸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扣以“狡猾”的“帽子”,它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欣赏的东西。这些心灵的火花、智慧的闪光,是教学久违的期盼。
三、开放学习时空,加强自主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促进自主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学会学习,丰富知识。为此,语文教学必须走向开放,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的需求,开放学习时间、空间、阅读内容、交往对象等,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处处锻炼,时时有所提高。如,阅读《最后的辉煌》之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渠道搜集有关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资料,进行信息大搜寻。当学生对陌生的诺贝尔有了初步的印象时,通过积极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对诺贝尔其人其事已经有了独特的体验和看法。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搜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而且引导了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语言。又如,《田忌赛马》《晏子使楚》等许多课文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课后让学生将这些故事讲给家人、朋友、邻居听。请听众各抒己见,畅谈听后感想。变换了课堂上的交流交往对象,了解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所持得的不同观点,丰富了自己的认识。这样,增强了文本与学生社会生活的亲和力,语文知识得以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得以协调发展,使感悟、积累、运用齐头并进,知识、能力、情感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