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黄河音乐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多变。现代黄河音乐文化,在继承传统黄河音乐文化的同时,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又进行了开拓、创新,向人们展示了黄河音乐文化的现代价值与精神力量。
一、现代黄河音乐文化在形式方面的继承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音乐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其中黄河鼓乐与黄河歌舞在继承和创新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
黄河鼓乐是黄河音乐中的瑰宝,兰州太平鼓、陕西蹩鼓、山西绛州鼓乐和开封盘鼓等流传并发展至今,体现了黄河音乐艺术的粗犷豪迈、气势磅礴。其中,山西鼓乐艺术闻名华夏,历史悠久。流传至今,既保留了传统的队形,又融入了新的表演形式,将传统的方阵、梅花阵、圆阵同新设计的模仿两军对战的阵容以及大雁飞跳等元素相融合,丰富了锣鼓的表演形式。锣鼓队伍的编制也由原来的十几人扩大到数百人,甚至几千人,更加气势磅礴,服装的统一也为锣鼓队伍增添了气势。
黄河歌舞艺术在继承与创新方面的成就也特别突出。例如,甘肃的《丝路花雨》就是吸收了丝绸之路中少数民族歌曲的旋律,再同民族戏剧文化以及民族舞蹈相融合,而创作出的富有民族色彩的舞剧。山西的《黄河三部曲》是黄河系列歌舞,包含《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三个部分。舞蹈采用山西民間秧歌等民间舞蹈,并加入了芭蕾舞的素材;音乐元素来源于山西民歌,通过配器及演唱形式的改编,兼容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陕西的《仿唐乐舞》综合了西安鼓乐和陕西民歌,同时根据陕西秦腔及古老民歌进行修改编创,通过民乐伴奏,融入唐代壁画元素,展现出唐代乐舞的风采。
黄河流域的歌舞艺术发展至现代,不仅体现了古典和现代的融合,也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等其他艺术元素的结合;既根植于传统又不局限于传统,显示出黄河音乐文化在传承中迸发出的新活力。
二、现代黄河音乐在题材方面的继承和创新
黄河流域的歌舞为中国当代舞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黄河主题的舞蹈受社会发展、文艺环境等因素影响,反映出不同时代特征,例如古典舞《黄河》、民间舞《东方红》都是沿用了历史语言。古典舞《黄河》将戏曲、武术中的身法韵律运用到舞蹈中,突破了戏曲化、程式化的动作语言,使得古典舞成为独立的肢体语言。民间舞《东方红》根据地域的特点,结合了鼓子秧歌和胶州秧歌的舞蹈语言,并融入儒家文化,彰显了齐鲁大地的自然文化环境,更好地表达出大河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黄河主题元素的舞蹈不仅是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的重要元素,也成为现代芭蕾舞、现代舞、国际舞、街舞的创作素材。如国际舞《黄河》和街舞《黄河》运用了黄河元素中“红色”语义的舞姿,其中国际舞《黄河》融合了旋转等动作进行队形变换,刻画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街舞《黄河》通过造型及动作的细微处理,表现出人们顽强拼搏精神,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韧性。
三、现代黄河音乐文化中的杰作
形式和主题双重创新,促生了现代黄河音乐经典之作《黄河大合唱》这样的音乐诗史。同时,《黄河大合唱》又带动和影响了一系列现代黄河音乐作品。
黄河题材的音乐最典型的当属1939年由冼星海和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它分为八章。第一章《黄河船夫曲》利用混声合唱,融合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气势宏伟。第二章《黄河颂》由男中音演唱,表达了对黄河宏伟气势的赞美与歌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以配乐诗朗诵的形式歌颂民族英雄。第四章《黄水谣》是根据民谣谱写的,三段式结构,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第五章《河边对口曲》运用山西民歌素材配合锣鼓的音响效果,以男生对唱形式展现了革命者保家卫国的决心。第六章《黄河怨》运用女高音展现了战争年代妇女们的痛苦哀怨、思念亲人的情感。第七章《保卫黄河》是传颂最广的一首,运用轮唱手法,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第八章《怒吼吧,黄河》以混声合唱的形式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号召国人为抗战胜利而战斗的决心。这部作品使人们深深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它用优美激昂的旋律歌颂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歌颂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顽强御侮、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黄河大合唱》用它的号召力和感染力鼓舞了整个时代的人民,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音乐艺术范畴,上升到弘扬民族精神、团结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精神层面。
由刘庄、盛礼洪、储望华、殷承宗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来,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情》《保卫黄河》四部分组成。通过钢琴模仿琵琶等民族乐器的音色以及劳动号子的节奏特点,配合交响乐的音响效果,并且在《保卫黄河》乐章中运用陕北民歌《东方红》的旋律素材,作品气势恢弘、焕发活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许多以黄河主题创作的艺术歌曲也受到大众的喜爱。例如《黄河渔娘》,讲述的是黄河岸边渔家姑娘辛勤劳作、感恩自然的赐予、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故事。作品在创作上借鉴了河南豫剧、河南梆子等地方戏曲,荡气回肠的旋律展现了黄河的壮阔。《我们是黄河泰山》,借助豫剧的旋律、板式、唱腔,描绘了祖国悲壮的历史、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以及中华儿女对民族精神的追求。《西部放歌》中,“哗啦啦的黄河水”唱出了黄河的波澜壮阔,作品旋律是基于陕北信天游的素材所创作,将人们带入西北高原,感受那壮丽的风光,反映了人们投身建设西部、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本栏责编 清 风)
一、现代黄河音乐文化在形式方面的继承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音乐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其中黄河鼓乐与黄河歌舞在继承和创新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
黄河鼓乐是黄河音乐中的瑰宝,兰州太平鼓、陕西蹩鼓、山西绛州鼓乐和开封盘鼓等流传并发展至今,体现了黄河音乐艺术的粗犷豪迈、气势磅礴。其中,山西鼓乐艺术闻名华夏,历史悠久。流传至今,既保留了传统的队形,又融入了新的表演形式,将传统的方阵、梅花阵、圆阵同新设计的模仿两军对战的阵容以及大雁飞跳等元素相融合,丰富了锣鼓的表演形式。锣鼓队伍的编制也由原来的十几人扩大到数百人,甚至几千人,更加气势磅礴,服装的统一也为锣鼓队伍增添了气势。
黄河歌舞艺术在继承与创新方面的成就也特别突出。例如,甘肃的《丝路花雨》就是吸收了丝绸之路中少数民族歌曲的旋律,再同民族戏剧文化以及民族舞蹈相融合,而创作出的富有民族色彩的舞剧。山西的《黄河三部曲》是黄河系列歌舞,包含《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三个部分。舞蹈采用山西民間秧歌等民间舞蹈,并加入了芭蕾舞的素材;音乐元素来源于山西民歌,通过配器及演唱形式的改编,兼容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陕西的《仿唐乐舞》综合了西安鼓乐和陕西民歌,同时根据陕西秦腔及古老民歌进行修改编创,通过民乐伴奏,融入唐代壁画元素,展现出唐代乐舞的风采。
黄河流域的歌舞艺术发展至现代,不仅体现了古典和现代的融合,也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等其他艺术元素的结合;既根植于传统又不局限于传统,显示出黄河音乐文化在传承中迸发出的新活力。
二、现代黄河音乐在题材方面的继承和创新
黄河流域的歌舞为中国当代舞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黄河主题的舞蹈受社会发展、文艺环境等因素影响,反映出不同时代特征,例如古典舞《黄河》、民间舞《东方红》都是沿用了历史语言。古典舞《黄河》将戏曲、武术中的身法韵律运用到舞蹈中,突破了戏曲化、程式化的动作语言,使得古典舞成为独立的肢体语言。民间舞《东方红》根据地域的特点,结合了鼓子秧歌和胶州秧歌的舞蹈语言,并融入儒家文化,彰显了齐鲁大地的自然文化环境,更好地表达出大河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黄河主题元素的舞蹈不仅是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的重要元素,也成为现代芭蕾舞、现代舞、国际舞、街舞的创作素材。如国际舞《黄河》和街舞《黄河》运用了黄河元素中“红色”语义的舞姿,其中国际舞《黄河》融合了旋转等动作进行队形变换,刻画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街舞《黄河》通过造型及动作的细微处理,表现出人们顽强拼搏精神,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韧性。
三、现代黄河音乐文化中的杰作
形式和主题双重创新,促生了现代黄河音乐经典之作《黄河大合唱》这样的音乐诗史。同时,《黄河大合唱》又带动和影响了一系列现代黄河音乐作品。
黄河题材的音乐最典型的当属1939年由冼星海和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它分为八章。第一章《黄河船夫曲》利用混声合唱,融合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气势宏伟。第二章《黄河颂》由男中音演唱,表达了对黄河宏伟气势的赞美与歌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以配乐诗朗诵的形式歌颂民族英雄。第四章《黄水谣》是根据民谣谱写的,三段式结构,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第五章《河边对口曲》运用山西民歌素材配合锣鼓的音响效果,以男生对唱形式展现了革命者保家卫国的决心。第六章《黄河怨》运用女高音展现了战争年代妇女们的痛苦哀怨、思念亲人的情感。第七章《保卫黄河》是传颂最广的一首,运用轮唱手法,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第八章《怒吼吧,黄河》以混声合唱的形式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号召国人为抗战胜利而战斗的决心。这部作品使人们深深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它用优美激昂的旋律歌颂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歌颂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顽强御侮、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黄河大合唱》用它的号召力和感染力鼓舞了整个时代的人民,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音乐艺术范畴,上升到弘扬民族精神、团结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精神层面。
由刘庄、盛礼洪、储望华、殷承宗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来,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情》《保卫黄河》四部分组成。通过钢琴模仿琵琶等民族乐器的音色以及劳动号子的节奏特点,配合交响乐的音响效果,并且在《保卫黄河》乐章中运用陕北民歌《东方红》的旋律素材,作品气势恢弘、焕发活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许多以黄河主题创作的艺术歌曲也受到大众的喜爱。例如《黄河渔娘》,讲述的是黄河岸边渔家姑娘辛勤劳作、感恩自然的赐予、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故事。作品在创作上借鉴了河南豫剧、河南梆子等地方戏曲,荡气回肠的旋律展现了黄河的壮阔。《我们是黄河泰山》,借助豫剧的旋律、板式、唱腔,描绘了祖国悲壮的历史、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以及中华儿女对民族精神的追求。《西部放歌》中,“哗啦啦的黄河水”唱出了黄河的波澜壮阔,作品旋律是基于陕北信天游的素材所创作,将人们带入西北高原,感受那壮丽的风光,反映了人们投身建设西部、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本栏责编 清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