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一青校长的十六字理念为“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这其间有“他山之石”的借鉴,更有他自己独特的思考。杨一青认为,整体是部分的优化,部分又在优化的整体中更加优化。如是循环往复,整体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主体思想”之中的“主体”不是强调校长个人作为主体存在的价值,而是校长在教育过程中将被管理者视作主人的一种理念。有了这种思想,就可以将教职工看作主人,尊重其主体人格,承认其主体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做人与探索未知的主人,所以,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发展。这种“主体思想”具有浓郁的人本情怀,又富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其实,校长只有心系教职工与学生的发展,且为其创设优质的人文环境,“主体思想”才能在本质意义上得以实现。“个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上的一个时髦话语,不过,杨一青当时的考虑更多地将自己的思考指向了未来。他认为,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品种、多层次和多规格的。为了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教育就要从现在做起,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未来”环境。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在当今应试与未来发展产生矛盾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舍弃前者而选择后者。素质教育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品质、个性爱好在优质的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指向也是“面向未来”的,“个性发展”与“未来”的连襟,就有了前瞻性的行动。学军小学各种特长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种五彩缤纷的人文风景。
“三化”目标
杨一青认为,在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呼唤着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时代的召唤也就是学校的办学宗旨:面向时代,造就个性化素质的公民;面向未来,培养现代化素质的公民;面向世界,成就国际化的世界公民。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杨一青将“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模式。
一、为学生提供敢于“放肆”的课堂环境
有的校长并非具有独特思想的决策者,而是上传下达的传声筒;不是主动创造的教育者,而是人云亦云的邯郸学步者。个性的缺失,使得校长思想苍白,管理了无特色。自然,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也就无从谈起。这与当今世界的学校管理思想相去甚远,如是下去,“个性化”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口号而已。教育个性化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自己内在要求和自己个性特点选择独特的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从而充分享受精神振奋的活动乐趣。杨一青则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个性的张扬,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他们无需担心在凸显个性的时候会受到来自教师的指责与批评。学军小学学生课堂之上“肆无忌惮”的行为,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教育个性化的美丽。语文课堂上,金庸、琼瑶小说成为学习“课程”。只要学生喜欢,所定选题又有研究价值,不论是金庸还是琼瑶,都可以大大方方地摆到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据王亚芳老师讲,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敢于“为所欲为”,是因为学校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敢于“放肆”的环境。杨一青认为,既使学生感到身处安全环境之中,又让他们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才算是优化的课堂教学
二、思想“现代化”引领行动“现代化”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时候,校长的思想首先要现代化,现代学校需要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现代的教学设备,更需要现代的教育理念。因此,校长的学生观、质量观等,都应当是现代的。即使在建设一般化的学校设施时,都要具有现代眼光。2001年学军小学建造教学楼的时候,杨一青就有了前瞻性的思考,认为几年后,汽车将会走进寻常百姓家,为老师们预先准备停车的地方,就应当考虑在内。尽管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有人坚决反对,他还是坚持建造了地下停车场。现在,整个停车场已经小车云集。偶尔有人提起当初之事,即使当初的反对者也往往一边驾车一边笑着说:“幸亏当时杨校长有眼光啊!”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没有现代眼光,就不可能瞭望未来。建筑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落伍,而如果培养的人没有现代眼光,就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杨一青认为,社会是最好的课堂,是学生现代化成长的最好天地。为此,学军小学与近10家单位签订协议,组建德育基地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让学生离开了教师的周密安排,离开了家长的呵护,走上农村的田埂,体验播种的艰难和欣喜;走进军营的训练场所,感受战士们铁一样的纪律与风骨。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参与的快乐。
三、关注师生国际人意识的培养
现在的小学生年龄虽小,却是未来社会的公民,而且是在全球舞台上活动的世界公民。那么,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外语,就应当从小学时段学习。正是从这个思考出发,杨一青特别加强了学校的外语教学。他说,我们没有世界一流的外语教师,就不可能有适应国际要求的学生。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到英国伦敦大学进修。在2005年组织出国学习的15人中,有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以及从来没有出国的老教师。杨一青说,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10年、20年之后,要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才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国际公民素质包括具有国际公民身体素质、道德品质、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国际公民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全校领导与教师共同的信念。如果教师没有与世界接轨的思考与行动,就无法与已经具备国际思维的学生接轨。杨一青同时非常关注学生的国际交流活动。特邀新加坡80个学生到学军小学与四、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在每一个班里,都有8个新加坡的孩子上课,且参与中国学生的所有活动。学军小学还与新加坡的小学网上交流、互寄报刊,进行各种文化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水平。学军小学还与韩国丽水市丽都初等学校、澳大利亚堪培拉莫森小学和新加坡道南小学结成了伙伴关系,有意识地将“国际视野的公民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 亲情关爱
杨一青有一句“名言”:“进了学军的门,就是学军的人;学军人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这句话不只行走在他的话语体系中,更扎根于他的心灵深层。他说,我要让老师们在学校里有安全感、亲切感、成就感、幸福感。他说,绝大多数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许多年,有的甚至数十年,乃至一辈子。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学校的时候,也希望在学校里幸福地工作与生活。校长,就应当是满足教师这种幸福需求的教育使者。
一、让青年教师住得舒服,吃得可口
杨一青特别关注教师特别是单身青年老师的居住问题,因为他认为,安居方能乐业。去年暑假,外地老师回家度假了,学校却热火朝天地在搞改建工程:把二层楼的青年老师宿舍楼重新装修,由胡副校长亲自督阵,促进工程早日完工。开学了,大家回来一看,不由得惊呼起来:“哇,焕然一新的宿舍楼,浴室、有线电视、室内空调、网络连线,一应俱全!”四个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变成两人一间的“标房”,年轻人那份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杨一青认为古时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系兵家之言,却可以作为当今治校的方略。既然要让教师教好学,就要让他们在住得舒服的时候,也要吃得可口。为此,学校对厨师进行了专门培训。技艺提升之后的师傅们做的饭菜色香味俱佳。老师们在胃口大开的同时,喜悦之情也流溢在满意的脸上。
二、每逢佳节少思亲
中秋佳节,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青年人来说,自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杨一青认为,学校应当成为单身青年教师的家。于是,月明星稀之夜,家在外地的青年教师聚集在“教工之家”里,参加工会组织举行的中秋茶话会。工会主席周丽珍诙谐、幽默的开场白将大家的情感一下子吸引了。她说:“今天大家聚在一起,只谈家事,我们‘一家老小’要无拘无束地谈,让这里的笑声通过今晚的月光带给你们的家乡亲人。”大家边吃月饼边高兴地谈着。小叶说:“能在学军小学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真的感到荣幸,因为有这么好的‘家长’,又有这么好的兄弟姐妹。虽然第一次在外地过中秋节,但在这种气氛里就像在家里过节一样亲切,一样温馨。”“我要马上写封信,告诉家里人,用不着他们担心,学校领导都很亲切。还有嘛,月饼也特好吃,嘻嘻。”小邬嚼着月饼说。月圆之后有月缺,可留在这些远离父母的“大孩子”们心头的月亮却永远都是满盈盈的。
三、冒雪骑车乡下拜年
据《辞海》注释讲,拜年是新年里晚辈对长辈的问候祝贺,但春节前后,杨一青与学校领导分头忙碌。奔波于教职工的家庭之间,给他们送去新年的问候。浙江教育报刊社记者言宏对杨一青进行过长时间的采访。据她讲,有一年,再过两天就到春节了,杭州下了几天几夜的鹅毛大雪,人们都认为这是十几年来罕见的大雪和冷天气,连郊区的公交车也停开了。可杨一青却冒雪骑自行车到10多公里外的乡下荆山岭,看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刘荣华一家。门一打开,刘老师看到雪人似的杨校长,一时竟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喊“请坐”。当着他父母的面,杨一青如数家珍般地叙述了刘老师工作上的种种成绩,不住夸赞他工作认真努力,善于动脑,并说:“感谢你们二老,为学校养育了一个好老师。你们尽可放心,我们一定会关心照顾好他的。”两位识字不多的父母很是荣耀,不时地叮嘱刘老师:“有这么好的校长,你真有福气呀。你要好好工作,对得起你们杨校长!”随后,杨一青又请刘荣华陪他骑着自行车翻过山岭去看家住在龙门坎的另一位新教师葛亚平。
四、解决教师的特殊困难及其子女的安排问题
教学六年级毕业班的郜晏静老师因怀了三胞胎而悲喜交加,因为丈夫辞职来杭州打工没有固定工作,自己来校不久,积蓄不多,何以养活三个孩子?正在这个时候,杨一青和他的夫人骑着自行车前来看望,并说请她一定放心,有学校在,她的孩子就会有一个好的归宿。生孩子时,杨一青又与夫人一起赶到医院,守在手术室门前焦灼地等着。当郜老师被推出手术室,一眼看到了杨校长夫妇,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学校集资建房,价格比较便宜。生了孩子在家休息的郜晏静老师接到校长打来的电话,说是争取让她集资买房。郜晏静老师异常感动,这是她怎么都没有想到的事,可又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到学校见了杨一青校长,她就不由自主地流泪。她说,我只有好好地教学,来回报学校对我的关怀。郜晏静老师的三个孩子到了入幼儿园的时候,杨一青又千方百计地为她的一个孩子争取免费进了园,又帮她申请了特困户,获得了另一个免费名额。杨一青认为,教师身在学校,就要让教师有一种家庭的感觉。这是校长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校长不但要关心教师特殊的困难,而且要关心他们子女的安排。他说,自己在这方面下的功夫非常大,也收获最大。将老师们的子女安排好了,他们就没了后顾之忧。
精神引领
教师在学校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则应当成为教师发展的精神引领者,使他们在造就学校辉煌的同时,自己的生命也在不断成长。学校与教师只有永远处于发展的状态,才能共创各自美好的未来,并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空间。
一、不是招募劳动力,而是挑选优秀教师的苗子
“我不是来招募劳动力的,而是来挑选优秀教师的苗子。”这是杨一青选拔优秀毕业生的口头禅。孔子说:“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是的,“苗子”设若不“秀”不“实”,是无法培养成才的。只有好的“苗子”,才能通过培养脱颖而出。杜绝“后门”,唯才是选,为优秀大学生长驱直入打开了方便之门。也正是这种选人理念与行动,才有了优秀教师的源头活水。
二、“第一次”——生命提醒
当大学毕业生初入学军小学之时,杨一青便期望通过“第一次”给他们的梦想之舟指明前进的航向。所以,杨一青珍视与他们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会谈、第一次评课等。杨一青与每一位进校的新教师进行交心式的漫谈,谈人生、谈理想,谈初为人师的感受,谈班主任工作艺术,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谈如何教好一门学科等。通过谈话,不仅促进了他与新教师情感上的沟通,而且给新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自身素养的提高以启发和鞭策。很多教师说,这是校长对他们的生命提醒。正是这种提醒,为气质特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的教师设计了“多样化、特色化、灵活化、具体化”的成长目标。
三、福利院实习的必修课
杨一青高度重视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参观学习、社会服务、公益活动、读书活动等,积极引导他们自觉地到社会实践的海洋中去锻炼、去探索、去体验。由团支部组织新教师去福利院见习,是每一届刚来学军的新老师都要经历一次的特殊师德教育课。这也是十多年来,学校师德建设传统教育系列中最感人的一个篇章。福利院里的孩子不少是低能的残疾儿童,教师和保育员却始终如一地将爱心和耐心奉献给他们。杨一青组织新教师到福利院去实习,希望他们从中切身感受做一个好老师最需要的是什么。在他们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就应该确立一个很好的努力目标。去福利院见习过的新老师,当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都会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更需要有一种慈母情。
四、为教师获取“通行证”大开绿灯
青年教师进入学校之后,因为学历问题,会在评职、提薪等一系列问题中受到阻隔;而通过对学历的提升,达到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更是教师的自觉追求。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学历进修尚有许许多多限制的时候,杨一青就给青年教师创造了一个个需要资历和证明的深造机会,让那些青年教师蛰伏的“野心”得以勃发。
“三化”目标
杨一青认为,在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呼唤着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时代的召唤也就是学校的办学宗旨:面向时代,造就个性化素质的公民;面向未来,培养现代化素质的公民;面向世界,成就国际化的世界公民。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杨一青将“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模式。
一、为学生提供敢于“放肆”的课堂环境
有的校长并非具有独特思想的决策者,而是上传下达的传声筒;不是主动创造的教育者,而是人云亦云的邯郸学步者。个性的缺失,使得校长思想苍白,管理了无特色。自然,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也就无从谈起。这与当今世界的学校管理思想相去甚远,如是下去,“个性化”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口号而已。教育个性化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自己内在要求和自己个性特点选择独特的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从而充分享受精神振奋的活动乐趣。杨一青则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个性的张扬,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他们无需担心在凸显个性的时候会受到来自教师的指责与批评。学军小学学生课堂之上“肆无忌惮”的行为,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教育个性化的美丽。语文课堂上,金庸、琼瑶小说成为学习“课程”。只要学生喜欢,所定选题又有研究价值,不论是金庸还是琼瑶,都可以大大方方地摆到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据王亚芳老师讲,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敢于“为所欲为”,是因为学校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敢于“放肆”的环境。杨一青认为,既使学生感到身处安全环境之中,又让他们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才算是优化的课堂教学
二、思想“现代化”引领行动“现代化”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时候,校长的思想首先要现代化,现代学校需要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现代的教学设备,更需要现代的教育理念。因此,校长的学生观、质量观等,都应当是现代的。即使在建设一般化的学校设施时,都要具有现代眼光。2001年学军小学建造教学楼的时候,杨一青就有了前瞻性的思考,认为几年后,汽车将会走进寻常百姓家,为老师们预先准备停车的地方,就应当考虑在内。尽管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有人坚决反对,他还是坚持建造了地下停车场。现在,整个停车场已经小车云集。偶尔有人提起当初之事,即使当初的反对者也往往一边驾车一边笑着说:“幸亏当时杨校长有眼光啊!”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没有现代眼光,就不可能瞭望未来。建筑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落伍,而如果培养的人没有现代眼光,就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杨一青认为,社会是最好的课堂,是学生现代化成长的最好天地。为此,学军小学与近10家单位签订协议,组建德育基地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让学生离开了教师的周密安排,离开了家长的呵护,走上农村的田埂,体验播种的艰难和欣喜;走进军营的训练场所,感受战士们铁一样的纪律与风骨。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参与的快乐。
三、关注师生国际人意识的培养
现在的小学生年龄虽小,却是未来社会的公民,而且是在全球舞台上活动的世界公民。那么,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外语,就应当从小学时段学习。正是从这个思考出发,杨一青特别加强了学校的外语教学。他说,我们没有世界一流的外语教师,就不可能有适应国际要求的学生。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到英国伦敦大学进修。在2005年组织出国学习的15人中,有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以及从来没有出国的老教师。杨一青说,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10年、20年之后,要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才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国际公民素质包括具有国际公民身体素质、道德品质、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国际公民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全校领导与教师共同的信念。如果教师没有与世界接轨的思考与行动,就无法与已经具备国际思维的学生接轨。杨一青同时非常关注学生的国际交流活动。特邀新加坡80个学生到学军小学与四、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在每一个班里,都有8个新加坡的孩子上课,且参与中国学生的所有活动。学军小学还与新加坡的小学网上交流、互寄报刊,进行各种文化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水平。学军小学还与韩国丽水市丽都初等学校、澳大利亚堪培拉莫森小学和新加坡道南小学结成了伙伴关系,有意识地将“国际视野的公民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 亲情关爱
杨一青有一句“名言”:“进了学军的门,就是学军的人;学军人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这句话不只行走在他的话语体系中,更扎根于他的心灵深层。他说,我要让老师们在学校里有安全感、亲切感、成就感、幸福感。他说,绝大多数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许多年,有的甚至数十年,乃至一辈子。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学校的时候,也希望在学校里幸福地工作与生活。校长,就应当是满足教师这种幸福需求的教育使者。
一、让青年教师住得舒服,吃得可口
杨一青特别关注教师特别是单身青年老师的居住问题,因为他认为,安居方能乐业。去年暑假,外地老师回家度假了,学校却热火朝天地在搞改建工程:把二层楼的青年老师宿舍楼重新装修,由胡副校长亲自督阵,促进工程早日完工。开学了,大家回来一看,不由得惊呼起来:“哇,焕然一新的宿舍楼,浴室、有线电视、室内空调、网络连线,一应俱全!”四个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变成两人一间的“标房”,年轻人那份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杨一青认为古时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系兵家之言,却可以作为当今治校的方略。既然要让教师教好学,就要让他们在住得舒服的时候,也要吃得可口。为此,学校对厨师进行了专门培训。技艺提升之后的师傅们做的饭菜色香味俱佳。老师们在胃口大开的同时,喜悦之情也流溢在满意的脸上。
二、每逢佳节少思亲
中秋佳节,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青年人来说,自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杨一青认为,学校应当成为单身青年教师的家。于是,月明星稀之夜,家在外地的青年教师聚集在“教工之家”里,参加工会组织举行的中秋茶话会。工会主席周丽珍诙谐、幽默的开场白将大家的情感一下子吸引了。她说:“今天大家聚在一起,只谈家事,我们‘一家老小’要无拘无束地谈,让这里的笑声通过今晚的月光带给你们的家乡亲人。”大家边吃月饼边高兴地谈着。小叶说:“能在学军小学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真的感到荣幸,因为有这么好的‘家长’,又有这么好的兄弟姐妹。虽然第一次在外地过中秋节,但在这种气氛里就像在家里过节一样亲切,一样温馨。”“我要马上写封信,告诉家里人,用不着他们担心,学校领导都很亲切。还有嘛,月饼也特好吃,嘻嘻。”小邬嚼着月饼说。月圆之后有月缺,可留在这些远离父母的“大孩子”们心头的月亮却永远都是满盈盈的。
三、冒雪骑车乡下拜年
据《辞海》注释讲,拜年是新年里晚辈对长辈的问候祝贺,但春节前后,杨一青与学校领导分头忙碌。奔波于教职工的家庭之间,给他们送去新年的问候。浙江教育报刊社记者言宏对杨一青进行过长时间的采访。据她讲,有一年,再过两天就到春节了,杭州下了几天几夜的鹅毛大雪,人们都认为这是十几年来罕见的大雪和冷天气,连郊区的公交车也停开了。可杨一青却冒雪骑自行车到10多公里外的乡下荆山岭,看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刘荣华一家。门一打开,刘老师看到雪人似的杨校长,一时竟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喊“请坐”。当着他父母的面,杨一青如数家珍般地叙述了刘老师工作上的种种成绩,不住夸赞他工作认真努力,善于动脑,并说:“感谢你们二老,为学校养育了一个好老师。你们尽可放心,我们一定会关心照顾好他的。”两位识字不多的父母很是荣耀,不时地叮嘱刘老师:“有这么好的校长,你真有福气呀。你要好好工作,对得起你们杨校长!”随后,杨一青又请刘荣华陪他骑着自行车翻过山岭去看家住在龙门坎的另一位新教师葛亚平。
四、解决教师的特殊困难及其子女的安排问题
教学六年级毕业班的郜晏静老师因怀了三胞胎而悲喜交加,因为丈夫辞职来杭州打工没有固定工作,自己来校不久,积蓄不多,何以养活三个孩子?正在这个时候,杨一青和他的夫人骑着自行车前来看望,并说请她一定放心,有学校在,她的孩子就会有一个好的归宿。生孩子时,杨一青又与夫人一起赶到医院,守在手术室门前焦灼地等着。当郜老师被推出手术室,一眼看到了杨校长夫妇,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学校集资建房,价格比较便宜。生了孩子在家休息的郜晏静老师接到校长打来的电话,说是争取让她集资买房。郜晏静老师异常感动,这是她怎么都没有想到的事,可又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到学校见了杨一青校长,她就不由自主地流泪。她说,我只有好好地教学,来回报学校对我的关怀。郜晏静老师的三个孩子到了入幼儿园的时候,杨一青又千方百计地为她的一个孩子争取免费进了园,又帮她申请了特困户,获得了另一个免费名额。杨一青认为,教师身在学校,就要让教师有一种家庭的感觉。这是校长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校长不但要关心教师特殊的困难,而且要关心他们子女的安排。他说,自己在这方面下的功夫非常大,也收获最大。将老师们的子女安排好了,他们就没了后顾之忧。
精神引领
教师在学校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则应当成为教师发展的精神引领者,使他们在造就学校辉煌的同时,自己的生命也在不断成长。学校与教师只有永远处于发展的状态,才能共创各自美好的未来,并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空间。
一、不是招募劳动力,而是挑选优秀教师的苗子
“我不是来招募劳动力的,而是来挑选优秀教师的苗子。”这是杨一青选拔优秀毕业生的口头禅。孔子说:“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是的,“苗子”设若不“秀”不“实”,是无法培养成才的。只有好的“苗子”,才能通过培养脱颖而出。杜绝“后门”,唯才是选,为优秀大学生长驱直入打开了方便之门。也正是这种选人理念与行动,才有了优秀教师的源头活水。
二、“第一次”——生命提醒
当大学毕业生初入学军小学之时,杨一青便期望通过“第一次”给他们的梦想之舟指明前进的航向。所以,杨一青珍视与他们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会谈、第一次评课等。杨一青与每一位进校的新教师进行交心式的漫谈,谈人生、谈理想,谈初为人师的感受,谈班主任工作艺术,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谈如何教好一门学科等。通过谈话,不仅促进了他与新教师情感上的沟通,而且给新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自身素养的提高以启发和鞭策。很多教师说,这是校长对他们的生命提醒。正是这种提醒,为气质特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的教师设计了“多样化、特色化、灵活化、具体化”的成长目标。
三、福利院实习的必修课
杨一青高度重视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参观学习、社会服务、公益活动、读书活动等,积极引导他们自觉地到社会实践的海洋中去锻炼、去探索、去体验。由团支部组织新教师去福利院见习,是每一届刚来学军的新老师都要经历一次的特殊师德教育课。这也是十多年来,学校师德建设传统教育系列中最感人的一个篇章。福利院里的孩子不少是低能的残疾儿童,教师和保育员却始终如一地将爱心和耐心奉献给他们。杨一青组织新教师到福利院去实习,希望他们从中切身感受做一个好老师最需要的是什么。在他们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就应该确立一个很好的努力目标。去福利院见习过的新老师,当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都会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更需要有一种慈母情。
四、为教师获取“通行证”大开绿灯
青年教师进入学校之后,因为学历问题,会在评职、提薪等一系列问题中受到阻隔;而通过对学历的提升,达到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更是教师的自觉追求。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学历进修尚有许许多多限制的时候,杨一青就给青年教师创造了一个个需要资历和证明的深造机会,让那些青年教师蛰伏的“野心”得以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