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面对日益发展的网络,传统的农村文化越来越受到影响。对此,本文分析了农村网络文化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村网络文化;互联网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更以突出的信息渠道、文化娱乐、商务交易、电子政务等价值,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然而,农村网络文化建设及专题研究相对滞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1、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
1.1农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广大农民文化知识少,底子薄,接收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较差。据调查,在农村非网民当中,未上网的原因有半数是因为不懂电脑或网络。农村网民基本上都读过书,但受到的教育程度却并不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学习知识和技术、获取涉农信息,而是打游戏、看电影、聊天,几年下来,除了荒芜,还是荒芜。不论是在个人发家致富上,还是整个新农村建设方面均受到一定影响。
1.2农村门户网站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农村网络文化网站建设形态单一,缺乏创新。据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农村近亿网民中,在之前6个月内访问过农村农业类网站的人数不足两成。分析较有代表性农村农业类网站,可以看出其主要问题为:一是大的农村门户网站缺乏;二是此类网站多分属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布局较为分散,行业内资源整合比较薄弱;三是内容上专业性构建较多,形态较为单一,以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等物质层面为主。缺乏带有泥土芳香民风民俗形态的行为文化层和乡土中国长期蕴育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心态文化层以及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现代农村文化。四是缺乏技术创新与良好制作,吸引力不够,不足以调动网民的参与热情。
1.3不良网络信息泛滥成灾。目前一些不良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泛滥成灾,大量农村网民上网主要是受这些迷乱网络文化的影响。这种网络文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失衡表现,它所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不容忽视。现在,我们国家重视发展,尤其重视农村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后一段时间还会涌现出大量农民上网,一方面他们在接受互联网影响上,可能会受到低俗之风的浸湿,而难以辨别;一方面他们本身会从自己或自私角度出发,把大量鸡毛蒜皮、东家长西家短以及因心理失衡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在互联网上传播,经过互联网回旋传播,可能危及社会治安稳定及国家上层建筑。
2、农村网络文化未来发展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快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打造网上人文乡村中国,对于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利用,扩大农村文化消费并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现代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社会稳定,是我们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2.1把农村网络文化纳入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总体上看,网络文化在我国农村的发展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网络文化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农村区域的特殊性,网络对农村文化建设影响的特殊性更加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对农村文化影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既不能把网络文化等同于其他媒体文化而以常规经验对待,也不能站在网络文化对立面的角度来对待网络文化,更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一些负面影响就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应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之与其他文化形式统一部署,统一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为农村网络服务提供多种优惠政策,提升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
2.2培养一支专业从事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如何让网络文化更好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一支事业心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必须转变地方政府与主管部门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认识,重新学习、认识网络文化,对网络文化管理工作规律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网络文化管理的一般规律。必须创新管理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和网络文化技术人员队伍,为农村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人员应该利用自己的信息专业人才优势,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向,有的放矢地广泛采集相关信息,特别是农民迫切需要的信息,如农产品供求信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季节性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将采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并进行有序化的资源重组,建立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数据库,为农民生产和学习提供帮助。
2.3对农村网民进行网络技术知识技能培训,提高网络信息的应用能力。积极开展对用户的互联网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媒体,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时,针对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匿名性和无规则性等特点,对农民大力开展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破除新型农民对网络文化活动的认知误区,指导农民正确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正视并克服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农民形成积极良好的网络使用态度和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2.4积极组织开展“电脑下乡”、“互联网技术服务下乡”、“网络文化下乡”等活动。各级有关政府部门、相关产品制造商及经销商、各大网络运营商在实施“家电下乡”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电脑下乡”的力度,专门制定“互联网技术服务下乡”、“网络文化下乡”的政策,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切实的优惠补贴及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特别是应降低农村上网费用,鼓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赶“科技大集”和走村入户,宣传、示范、培训那些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的青年农民,并由他们带动更多农民认识电脑及网络,学会使用及用好网络,促进农村网络文化的发展。
2.5创新农村网络文化建设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全社会协同发展农村网络文化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农村网络文化事业的主导推动、农村网络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构成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发展的新格局。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应抓紧着手就农村网络文化发展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从政策、组织、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支持等层面,统筹各方面力量,建设与管理并举,引导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支持、投入和参与,引导、扶持和规范农村网络文化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王廷甲(1968-),男,吉林省通榆县开通镇文化工作站站长,研究方向:农村文化普及与传播。
[关键词] 农村网络文化;互联网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更以突出的信息渠道、文化娱乐、商务交易、电子政务等价值,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然而,农村网络文化建设及专题研究相对滞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1、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
1.1农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广大农民文化知识少,底子薄,接收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较差。据调查,在农村非网民当中,未上网的原因有半数是因为不懂电脑或网络。农村网民基本上都读过书,但受到的教育程度却并不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学习知识和技术、获取涉农信息,而是打游戏、看电影、聊天,几年下来,除了荒芜,还是荒芜。不论是在个人发家致富上,还是整个新农村建设方面均受到一定影响。
1.2农村门户网站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农村网络文化网站建设形态单一,缺乏创新。据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农村近亿网民中,在之前6个月内访问过农村农业类网站的人数不足两成。分析较有代表性农村农业类网站,可以看出其主要问题为:一是大的农村门户网站缺乏;二是此类网站多分属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布局较为分散,行业内资源整合比较薄弱;三是内容上专业性构建较多,形态较为单一,以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等物质层面为主。缺乏带有泥土芳香民风民俗形态的行为文化层和乡土中国长期蕴育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心态文化层以及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现代农村文化。四是缺乏技术创新与良好制作,吸引力不够,不足以调动网民的参与热情。
1.3不良网络信息泛滥成灾。目前一些不良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泛滥成灾,大量农村网民上网主要是受这些迷乱网络文化的影响。这种网络文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失衡表现,它所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不容忽视。现在,我们国家重视发展,尤其重视农村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后一段时间还会涌现出大量农民上网,一方面他们在接受互联网影响上,可能会受到低俗之风的浸湿,而难以辨别;一方面他们本身会从自己或自私角度出发,把大量鸡毛蒜皮、东家长西家短以及因心理失衡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在互联网上传播,经过互联网回旋传播,可能危及社会治安稳定及国家上层建筑。
2、农村网络文化未来发展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快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打造网上人文乡村中国,对于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利用,扩大农村文化消费并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现代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社会稳定,是我们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2.1把农村网络文化纳入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总体上看,网络文化在我国农村的发展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网络文化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农村区域的特殊性,网络对农村文化建设影响的特殊性更加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对农村文化影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既不能把网络文化等同于其他媒体文化而以常规经验对待,也不能站在网络文化对立面的角度来对待网络文化,更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一些负面影响就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应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之与其他文化形式统一部署,统一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为农村网络服务提供多种优惠政策,提升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
2.2培养一支专业从事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如何让网络文化更好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一支事业心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必须转变地方政府与主管部门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认识,重新学习、认识网络文化,对网络文化管理工作规律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网络文化管理的一般规律。必须创新管理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和网络文化技术人员队伍,为农村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人员应该利用自己的信息专业人才优势,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向,有的放矢地广泛采集相关信息,特别是农民迫切需要的信息,如农产品供求信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季节性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将采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并进行有序化的资源重组,建立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数据库,为农民生产和学习提供帮助。
2.3对农村网民进行网络技术知识技能培训,提高网络信息的应用能力。积极开展对用户的互联网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媒体,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时,针对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匿名性和无规则性等特点,对农民大力开展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破除新型农民对网络文化活动的认知误区,指导农民正确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正视并克服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农民形成积极良好的网络使用态度和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2.4积极组织开展“电脑下乡”、“互联网技术服务下乡”、“网络文化下乡”等活动。各级有关政府部门、相关产品制造商及经销商、各大网络运营商在实施“家电下乡”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电脑下乡”的力度,专门制定“互联网技术服务下乡”、“网络文化下乡”的政策,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切实的优惠补贴及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特别是应降低农村上网费用,鼓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赶“科技大集”和走村入户,宣传、示范、培训那些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的青年农民,并由他们带动更多农民认识电脑及网络,学会使用及用好网络,促进农村网络文化的发展。
2.5创新农村网络文化建设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全社会协同发展农村网络文化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农村网络文化事业的主导推动、农村网络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构成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发展的新格局。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应抓紧着手就农村网络文化发展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从政策、组织、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支持等层面,统筹各方面力量,建设与管理并举,引导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支持、投入和参与,引导、扶持和规范农村网络文化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王廷甲(1968-),男,吉林省通榆县开通镇文化工作站站长,研究方向:农村文化普及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