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嵘,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生。
摘要:生育成本与效用的内涵丰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对成本与效用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构建出生育成本效用的不同具体内容。本文针对独生子女家庭进行生育行为成本与效用的探讨,我国第一批在执行计划生育期间出生的独生子女们,现如今他们大部分自己已经为人父母了,他们的父母大多也处于退休养老阶段,那么生育行为成本与效用在这些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体现是怎样的,少生育是否给予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在生育成本投入中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以及少生育给予父母们的效用是否相对于多生育有所减少,本文对这一系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生育行为;独生子女;成本;效用
一、独生子女家庭视角下生育行为的成本
西方人口经济学把孩子成本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成本,是父母把孩子抚养到成年所花费的一切费用,另一种是间接成本,是父母为抚养一个孩子所遭受的各种损失。叶振文曾将孩子成本分为:经济成本、机会成本、生理本、心里成本和婚姻成本[1]。还有些学者加入了外部成本的概念,外部成本包括了自然成本和社会成本,其中自然成本就是指每新增加一个孩子都会减少现存人口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加重自然负担;社会成本是指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社会福利是人均共享的,这些费用开支就构成了孩子的社会成本。在此,我们将独生子女家庭中生育行为的成本按照能直接用货币来衡量成本投入的归为直接经济成本;将其他不能用货币直接衡量,但是最后也反映为有一定经济影响的成本,如时间、机会等归类于间接经济成本;另外,心里成本单独归为一类来分别进行探讨。
一)直接经济成本。直接经济成本主要是家庭对子女抚养、教育和婚嫁上的货币投入,是可以通过实际货币开销进行计算的部分。自从科学研究表明“体能、技能、智能三者存在着一个简单的定量规则:三者的社会支付比分别为1:3:9,其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与价值之比分别为:1:10:100。”根据这个投入产出之间的比值的关系,在父母自然会把养育孩子的费用投入到智能教育中去,所能获得的收益也是适用于这个关系,即将生养孩子的费用集中投入到预期收益比较高的教育费用方面。徐安琪的2004年调查显示“0-16岁孩子的总成本将达25万元左右(即0-16岁子女2003年的人均支出相加之和),远高于以往同类研究的估算结果。”[2],而十年后的今天,随着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孩子教育的经费已经难以估算。
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习俗是子女婚嫁父母要负担部分婚姻费用,其中男方还是主要负担对象。据“2011 品质生活高峰论坛”揭晓了上海消费者 2010—2011 年在结婚领域的消费现状及趋势,随着物价上涨和新人对于结婚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婚礼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上海新人结婚平均花费 28.7万元。而 2011 年至今,新人结婚平均花费已升至 36.18 万元。(上海金融报/2011 年/9 月/16 日/第 A06 版)
二)间接成本。这里的机会成本探讨主要是从妇女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两方面考量。主观意识:来自妇女对怀孕生孩子、养育孩子、孩子对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影响看法。有学者提出,在后人口转变时期和后工业化时代,更应当重视从妇女的角度研究她们对于用自己的时间、精力、事业、收入来“交换”生育这种“全天候工作”。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生产生活主要局限于家庭,相夫教子是妇女的主要这则,这里妇女没有来自生产的外在压力,这种情况下生育给妇女带来的更多的是心理效用而不是损失。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教育和自身文化程度提高,相比较以前的孩子有更强烈的自我实现意愿,尤其是女性,女性的黄金学习和工作时间与最佳生育年龄是处于同一时间段,同一时间段里三件事情都是对其未来人身道路极其重要的关键点,如何选择,如何取舍,也是压在她们身上的三座大山。
三)生育的心理成本。生育的心里成本包括妇女个人所认识到的婚姻成本和个人成本,其中婚姻成本根据妇女是否认同小孩子会影响夫妻生活判断,认同度越高则成本越高。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也同样面临着各种生活压力,首先是来自双方父母问题,独生子女们组成的家庭往往会牵连到祖父母们;其次是祖父母们的养老问题,不单单是简单的经济支持问题,更多的是精神照料;已经面临来自祖父母们的经济上和生活上的压力,同时还要兼顾小孩的抚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夫妻生活的愉悦感。妇女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比男性牺牲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是工作和学习的机遇,内心的抉择用放弃了或者降低个人价值的追求以换来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些牺牲就是她们对抚养孩子过程中个人成本的投入。
二、独生子女家庭视角下生育行为的效用
一)生育行为的经济效用。21世纪初期独生子女成家立业后,父母们是否如期得到相应的收益。当年投入到子女身上的诸多成本,是否得到相应的收益。这一点在我国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农村实行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以前,就有人口量多少为主进行口粮分配,家庭人口多的就能多得到集体所有的粮食。这无不说明,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使得家庭可以通过未成年子女在经济上获得较多的利益。
如今独生子女成年后面对来自经济、社会、生活方面的各种压力,也是力不从心。4-2-1家庭的压力,一对夫妻在照顾自己孩子的同时还要兼顾四位老人,无论是从物质或经济还是身心都是疲惫不堪。此时的祖父母们退休后仍通过“返聘”从新回到工作岗位。这些新增的收入主要是维持他们自己的生活开支,以缓解子女们的经济紧张。祖父母们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向预计的那样享受到来自子女们的经济支持,而是仍然在对子女们进行经济成本的投入。
孩子给家庭以外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外部效用。独生子女给社会创造了更多的需求效用,新生儿从孕育开始一直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在创造了比以往多子女家庭更多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多方面的,各种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营养补品、服饰;精神用品,包括玩具、游乐设施、书籍、素质特长培训;医疗保健用品等。孩子的唯一也使得家长们不管是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到提高素质的各种学习特长班上的需求在无限增大,这种需求的增加无疑是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和创造价值。另外,父母对唯一孩子的重视更多是体现在素质教育上,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随着这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增多,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为社会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也是显著的增加。
二)生育行为的心里效用。生育行为的心里效用是指因生养孩子而给父母带来的心里愉悦和满足。从生育的规模来看,大多数西方研究都证实,多育会降低父母离婚率的作用。就我国而言,即使只有一个孩子,其在生育行为心里方面的效用仍大于成本,孩子有利于婚姻关系的发展和稳定。虽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引起父母意见分歧和冲突,消耗父母发展更新夫妻关系的时间、情感和精力,但是这种负面影响并不会进一步扩张和延伸。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孩子即是婚姻家庭社会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婚姻家庭构建和延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费孝通“婚姻三角形”理论中关于中国孩子更多地发挥父母婚姻稳定器的正面作用,孩子在这方面的效用是大于成本的。此外,孩子的其他效用,如增加家庭乐趣、事业有成给家庭带来荣誉和使父母为之感到骄傲、增强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以及促使家长们更加成熟和富有爱心,也都会为父母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提供心理道德层面的支持。(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叶文振.孩子需求论——中国孩子的成本和效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徐安琪.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果变化和优化.青年研究.2004((12)
[3]叶文振、丁煜.中国厦门经济特区孩子抚养费用的研究.人口与经济1998(06)
摘要:生育成本与效用的内涵丰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对成本与效用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构建出生育成本效用的不同具体内容。本文针对独生子女家庭进行生育行为成本与效用的探讨,我国第一批在执行计划生育期间出生的独生子女们,现如今他们大部分自己已经为人父母了,他们的父母大多也处于退休养老阶段,那么生育行为成本与效用在这些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体现是怎样的,少生育是否给予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在生育成本投入中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以及少生育给予父母们的效用是否相对于多生育有所减少,本文对这一系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生育行为;独生子女;成本;效用
一、独生子女家庭视角下生育行为的成本
西方人口经济学把孩子成本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成本,是父母把孩子抚养到成年所花费的一切费用,另一种是间接成本,是父母为抚养一个孩子所遭受的各种损失。叶振文曾将孩子成本分为:经济成本、机会成本、生理本、心里成本和婚姻成本[1]。还有些学者加入了外部成本的概念,外部成本包括了自然成本和社会成本,其中自然成本就是指每新增加一个孩子都会减少现存人口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加重自然负担;社会成本是指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社会福利是人均共享的,这些费用开支就构成了孩子的社会成本。在此,我们将独生子女家庭中生育行为的成本按照能直接用货币来衡量成本投入的归为直接经济成本;将其他不能用货币直接衡量,但是最后也反映为有一定经济影响的成本,如时间、机会等归类于间接经济成本;另外,心里成本单独归为一类来分别进行探讨。
一)直接经济成本。直接经济成本主要是家庭对子女抚养、教育和婚嫁上的货币投入,是可以通过实际货币开销进行计算的部分。自从科学研究表明“体能、技能、智能三者存在着一个简单的定量规则:三者的社会支付比分别为1:3:9,其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与价值之比分别为:1:10:100。”根据这个投入产出之间的比值的关系,在父母自然会把养育孩子的费用投入到智能教育中去,所能获得的收益也是适用于这个关系,即将生养孩子的费用集中投入到预期收益比较高的教育费用方面。徐安琪的2004年调查显示“0-16岁孩子的总成本将达25万元左右(即0-16岁子女2003年的人均支出相加之和),远高于以往同类研究的估算结果。”[2],而十年后的今天,随着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孩子教育的经费已经难以估算。
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习俗是子女婚嫁父母要负担部分婚姻费用,其中男方还是主要负担对象。据“2011 品质生活高峰论坛”揭晓了上海消费者 2010—2011 年在结婚领域的消费现状及趋势,随着物价上涨和新人对于结婚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婚礼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上海新人结婚平均花费 28.7万元。而 2011 年至今,新人结婚平均花费已升至 36.18 万元。(上海金融报/2011 年/9 月/16 日/第 A06 版)
二)间接成本。这里的机会成本探讨主要是从妇女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两方面考量。主观意识:来自妇女对怀孕生孩子、养育孩子、孩子对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影响看法。有学者提出,在后人口转变时期和后工业化时代,更应当重视从妇女的角度研究她们对于用自己的时间、精力、事业、收入来“交换”生育这种“全天候工作”。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生产生活主要局限于家庭,相夫教子是妇女的主要这则,这里妇女没有来自生产的外在压力,这种情况下生育给妇女带来的更多的是心理效用而不是损失。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教育和自身文化程度提高,相比较以前的孩子有更强烈的自我实现意愿,尤其是女性,女性的黄金学习和工作时间与最佳生育年龄是处于同一时间段,同一时间段里三件事情都是对其未来人身道路极其重要的关键点,如何选择,如何取舍,也是压在她们身上的三座大山。
三)生育的心理成本。生育的心里成本包括妇女个人所认识到的婚姻成本和个人成本,其中婚姻成本根据妇女是否认同小孩子会影响夫妻生活判断,认同度越高则成本越高。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也同样面临着各种生活压力,首先是来自双方父母问题,独生子女们组成的家庭往往会牵连到祖父母们;其次是祖父母们的养老问题,不单单是简单的经济支持问题,更多的是精神照料;已经面临来自祖父母们的经济上和生活上的压力,同时还要兼顾小孩的抚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夫妻生活的愉悦感。妇女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比男性牺牲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是工作和学习的机遇,内心的抉择用放弃了或者降低个人价值的追求以换来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些牺牲就是她们对抚养孩子过程中个人成本的投入。
二、独生子女家庭视角下生育行为的效用
一)生育行为的经济效用。21世纪初期独生子女成家立业后,父母们是否如期得到相应的收益。当年投入到子女身上的诸多成本,是否得到相应的收益。这一点在我国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农村实行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以前,就有人口量多少为主进行口粮分配,家庭人口多的就能多得到集体所有的粮食。这无不说明,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使得家庭可以通过未成年子女在经济上获得较多的利益。
如今独生子女成年后面对来自经济、社会、生活方面的各种压力,也是力不从心。4-2-1家庭的压力,一对夫妻在照顾自己孩子的同时还要兼顾四位老人,无论是从物质或经济还是身心都是疲惫不堪。此时的祖父母们退休后仍通过“返聘”从新回到工作岗位。这些新增的收入主要是维持他们自己的生活开支,以缓解子女们的经济紧张。祖父母们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向预计的那样享受到来自子女们的经济支持,而是仍然在对子女们进行经济成本的投入。
孩子给家庭以外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外部效用。独生子女给社会创造了更多的需求效用,新生儿从孕育开始一直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在创造了比以往多子女家庭更多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多方面的,各种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营养补品、服饰;精神用品,包括玩具、游乐设施、书籍、素质特长培训;医疗保健用品等。孩子的唯一也使得家长们不管是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到提高素质的各种学习特长班上的需求在无限增大,这种需求的增加无疑是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和创造价值。另外,父母对唯一孩子的重视更多是体现在素质教育上,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随着这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增多,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为社会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也是显著的增加。
二)生育行为的心里效用。生育行为的心里效用是指因生养孩子而给父母带来的心里愉悦和满足。从生育的规模来看,大多数西方研究都证实,多育会降低父母离婚率的作用。就我国而言,即使只有一个孩子,其在生育行为心里方面的效用仍大于成本,孩子有利于婚姻关系的发展和稳定。虽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引起父母意见分歧和冲突,消耗父母发展更新夫妻关系的时间、情感和精力,但是这种负面影响并不会进一步扩张和延伸。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孩子即是婚姻家庭社会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婚姻家庭构建和延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费孝通“婚姻三角形”理论中关于中国孩子更多地发挥父母婚姻稳定器的正面作用,孩子在这方面的效用是大于成本的。此外,孩子的其他效用,如增加家庭乐趣、事业有成给家庭带来荣誉和使父母为之感到骄傲、增强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以及促使家长们更加成熟和富有爱心,也都会为父母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提供心理道德层面的支持。(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叶文振.孩子需求论——中国孩子的成本和效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徐安琪.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果变化和优化.青年研究.2004((12)
[3]叶文振、丁煜.中国厦门经济特区孩子抚养费用的研究.人口与经济19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