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管理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堂管理理念为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与教学带来了新变化,对教师提出新要求。然而,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种种客观主观条件的限制,实施课堂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阻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存在着管理观念滞后、管理方式方法低效等现象,成为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关键,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本文试图对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查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管理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农村
本文农村的概念引用国家统计局对农村的定义,“设区的市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的街道人口;市或县的镇所在辖区居委会人口。上述以外的人口被定义为乡村人口。‘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口,而不仅仅指从事农业区划劳动的人口’。”本文的农村指广大的乡镇和村等行政区域。
2.农村寄宿制学校
本文中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指地理位置上位于农村区域(含县镇),可以为学生提供食宿条件的学校。
3.课堂管理
本文中的课堂管理指的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堂管理观念滞后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是观念形成的基础。课堂管理是否合理有效体现教师是否对课堂管理有正确的认识。这是因为,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认识、管理观及对课堂管理的价值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管理的方法与效果,可以说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念是课堂管理背后“无形之手”。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保证教学顺利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对课堂中的人、事、物进行有效的协调,即进行课堂管理。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近年来对课堂管理研究的深入,新课堂管理理念逐步形成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新的课堂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师生互相交往互动替代以往的教师控制式管理,强调用对学生的激励来改变传统的严格纪律与背刻惩罚。
2.教师管理行为方式低效
教師观念的落后导致了管理方式的科学性严重不足。教师通常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采用管、卡、压等方法,缺乏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多种灵活的课堂应变技巧,缺乏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全日制封闭式管理,交通闭塞,信息交流不变,这些客观条件一定程度导致了家校沟通不畅,而且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日常事务等满满的占据了教师的学校生活时间,使得教师与他人的交流意愿不强。因而教师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管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简单粗暴的制止,而很少去探究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深层原因。
3.课堂环境管理不容乐观
教学是在一定的物理空间里开展的,物理环境的布置排列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会促使学生有较积极的学习态度、较好的学习接受能力;在一个布置舒适的教室里,学生对学习任务会持之以恒,更多地参与讨论,感到自己与班集体较为接近。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硬件设施有了一定改善,但依然匮乏。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不仅缺乏辅助教学工作的多媒体设备、学生机房、图书馆和实验室,还缺少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
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间管理的分配不合理或使用不当,教学策略仍延用传统教师控制模式,使得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能落实到实处。这样的管理方式既影响了教学效率,又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三、制约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教师的自身经历
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所釆取的决策与其自身的成长经历有极重要的关系。尽管面对的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教材,但课堂中教师仍用“教师讲学生记”的老经验为主,强制性手段是教师自身在学生时代相关体验的延续或自身工作经验的总结,或是对其他教师行为的模仿,从而使得传统的课堂管理观念与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与方法,新课堂管理观念与行为受到教师自身经历的巨大阻碍。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中仍有很大惯性。
2.教师的素养
教师素养是教师自身的内在功底,它是教师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从教前的积累和从教后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总结提炼而形成的教师教育教学品质。教师素养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相加,而是教师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与一定的教学环境相互作用中在自身原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的一种能动创造性的文化修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教师不再是以往只传递知识的“教书匠”,而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那么教师要不断扩大自身专业视野,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以自身的提高不断促进学生发展,使教学及课堂管理工作充满生机活力。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理论素养、科研能力普遍偏低,教师也很少意识到应该去反思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没有反思就没有更新,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缺乏对课堂管理的反思,才使得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紧握传统控制模式不放,难有创新和发展。
(二)外部因素
1.外在传统
传统文化在农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所持有的威严因忠孝伦理而被强化放大。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农村教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学生“严格”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对学生的严格来自于对教师权威的维护和对学生的控制,只有对学生有效的管束,才能使得教学顺利进行,教学目标才能更好达成。这种传统文化下以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观念的转变,成为制约课堂管理观念转变的巨大阻碍,制约着课堂管理观念的转变速度。 2.学校管理及评价制度的阻碍
學校的管理及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校领导决定了学校的管理及评价导向,是形成学校管理哲学与办学理念的关键。但由于寄宿制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往往是“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在管理和评价中仍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从而阻碍了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与行为的提高与转变。
目前由于我国农村小学考评制度的改革并未全面启动,考评还是老面孔,新课程改革精神没有在考评中得到体现,考试成绩虽然在成绩单上没有显示,但实际上学校对学生的考评仍然延用考试成绩第一的标准,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步履维艰。
3.物力资源落实不到位
物力资源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也是课堂赖以开展、进行和延伸的重要物质基础。相比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在校舍、现代化教学仪器、视频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等立体化物力资源方面却很匮乏。教育物力资源的匮乏不仅影响为学生发展提供应有的机会,而且制约着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组织和管理。
我国农村相较城市而言发展滞后,导致农村寄宿制小学硬件设施不完备齐全。在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物力资源不足及对仅有物力资源利用率低下的情况下,教师只能以单一口授为主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很难使教学和管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灵活多样展开,学生也会失去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机会。
四、总结
教师在课堂中的运作方式以及策略,是课堂能否充满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同样的课堂中,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硬件条件相差甚微,但学生发展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人们往往习惯于将问题归因为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却忽略了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行为和态度对学生的聪明才智的扼杀。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需要硬件的配备、软件的提升。所有政策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何创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课堂,值得我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永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时见.课堂管理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贾建国.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分析:制度互补性的视角. 教育发展研究,2009,07:17-21
[4]牛泉.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4:29-30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管理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农村
本文农村的概念引用国家统计局对农村的定义,“设区的市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的街道人口;市或县的镇所在辖区居委会人口。上述以外的人口被定义为乡村人口。‘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口,而不仅仅指从事农业区划劳动的人口’。”本文的农村指广大的乡镇和村等行政区域。
2.农村寄宿制学校
本文中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指地理位置上位于农村区域(含县镇),可以为学生提供食宿条件的学校。
3.课堂管理
本文中的课堂管理指的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堂管理观念滞后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是观念形成的基础。课堂管理是否合理有效体现教师是否对课堂管理有正确的认识。这是因为,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认识、管理观及对课堂管理的价值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管理的方法与效果,可以说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念是课堂管理背后“无形之手”。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保证教学顺利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对课堂中的人、事、物进行有效的协调,即进行课堂管理。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近年来对课堂管理研究的深入,新课堂管理理念逐步形成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新的课堂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师生互相交往互动替代以往的教师控制式管理,强调用对学生的激励来改变传统的严格纪律与背刻惩罚。
2.教师管理行为方式低效
教師观念的落后导致了管理方式的科学性严重不足。教师通常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采用管、卡、压等方法,缺乏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多种灵活的课堂应变技巧,缺乏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全日制封闭式管理,交通闭塞,信息交流不变,这些客观条件一定程度导致了家校沟通不畅,而且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日常事务等满满的占据了教师的学校生活时间,使得教师与他人的交流意愿不强。因而教师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管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简单粗暴的制止,而很少去探究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深层原因。
3.课堂环境管理不容乐观
教学是在一定的物理空间里开展的,物理环境的布置排列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会促使学生有较积极的学习态度、较好的学习接受能力;在一个布置舒适的教室里,学生对学习任务会持之以恒,更多地参与讨论,感到自己与班集体较为接近。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硬件设施有了一定改善,但依然匮乏。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不仅缺乏辅助教学工作的多媒体设备、学生机房、图书馆和实验室,还缺少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
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间管理的分配不合理或使用不当,教学策略仍延用传统教师控制模式,使得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能落实到实处。这样的管理方式既影响了教学效率,又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三、制约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教师的自身经历
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所釆取的决策与其自身的成长经历有极重要的关系。尽管面对的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教材,但课堂中教师仍用“教师讲学生记”的老经验为主,强制性手段是教师自身在学生时代相关体验的延续或自身工作经验的总结,或是对其他教师行为的模仿,从而使得传统的课堂管理观念与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与方法,新课堂管理观念与行为受到教师自身经历的巨大阻碍。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中仍有很大惯性。
2.教师的素养
教师素养是教师自身的内在功底,它是教师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从教前的积累和从教后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总结提炼而形成的教师教育教学品质。教师素养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相加,而是教师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与一定的教学环境相互作用中在自身原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的一种能动创造性的文化修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教师不再是以往只传递知识的“教书匠”,而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那么教师要不断扩大自身专业视野,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以自身的提高不断促进学生发展,使教学及课堂管理工作充满生机活力。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理论素养、科研能力普遍偏低,教师也很少意识到应该去反思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没有反思就没有更新,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缺乏对课堂管理的反思,才使得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紧握传统控制模式不放,难有创新和发展。
(二)外部因素
1.外在传统
传统文化在农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所持有的威严因忠孝伦理而被强化放大。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农村教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学生“严格”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对学生的严格来自于对教师权威的维护和对学生的控制,只有对学生有效的管束,才能使得教学顺利进行,教学目标才能更好达成。这种传统文化下以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观念的转变,成为制约课堂管理观念转变的巨大阻碍,制约着课堂管理观念的转变速度。 2.学校管理及评价制度的阻碍
學校的管理及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校领导决定了学校的管理及评价导向,是形成学校管理哲学与办学理念的关键。但由于寄宿制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往往是“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在管理和评价中仍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从而阻碍了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与行为的提高与转变。
目前由于我国农村小学考评制度的改革并未全面启动,考评还是老面孔,新课程改革精神没有在考评中得到体现,考试成绩虽然在成绩单上没有显示,但实际上学校对学生的考评仍然延用考试成绩第一的标准,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步履维艰。
3.物力资源落实不到位
物力资源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也是课堂赖以开展、进行和延伸的重要物质基础。相比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在校舍、现代化教学仪器、视频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等立体化物力资源方面却很匮乏。教育物力资源的匮乏不仅影响为学生发展提供应有的机会,而且制约着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组织和管理。
我国农村相较城市而言发展滞后,导致农村寄宿制小学硬件设施不完备齐全。在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物力资源不足及对仅有物力资源利用率低下的情况下,教师只能以单一口授为主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很难使教学和管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灵活多样展开,学生也会失去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机会。
四、总结
教师在课堂中的运作方式以及策略,是课堂能否充满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同样的课堂中,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硬件条件相差甚微,但学生发展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人们往往习惯于将问题归因为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却忽略了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行为和态度对学生的聪明才智的扼杀。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需要硬件的配备、软件的提升。所有政策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何创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课堂,值得我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永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时见.课堂管理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贾建国.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分析:制度互补性的视角. 教育发展研究,2009,07:17-21
[4]牛泉.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