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绶鉴藏活动初探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姚绶在明代前期的文人画家中颇具代表性。作为明代前期文人画的承接者,他在当时的吴门、嘉兴地区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在具体的作品风格上独具个性,在文人画从元代发展至明中期吴门画派出现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姚绶历来被认为是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其鉴藏活动亦颇为丰富。
  关键词:姚绶;书画艺术;鉴藏活动;影响
  姚绶在明代前期的文人画家中颇具代表性。作为明代前期文人画的承接者,在当时的吴门、嘉兴地区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姚绶早年以进士身份出任监察御史、郡守等职,为官时施惠于民,晚年退隐幽居,泛“沧江虹月”之舟,吴越之间往来,颇“有晋人风致”。到了嘉靖末年,其“风流胜践,吴人尚能言之”[1]。他在具体的作品风格上独具个性,在文人画由元代发展到明中期直至吴门画派出现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过渡作用。姚绶历来被认为是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其鉴藏活动亦颇为丰富。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试分析姚绶鉴藏活动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
  姚绶,字公绶。永乐二十二年(1422)生,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卒,一生有许多字号和堂斋号,反映了他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及心境的变迁。姚绶25 岁,始习举子业,此时号桂轩;天顺元年丁丑(1457),会试不利,“还作梯云楼,楼下正室便曰谷庵,就以为号,以谷有善、禄、养三义,善以淑身,禄以养亲,人之事也”;天顺四年庚辰(1460),“还作丹丘于一心堂东,盖取何用别寻方外之意,乃号丹丘子”;成化四年戊子(1468),姚绶辞官归家。成化六年庚寅(1470) “号兰台逸史,又以兰台似木忘官,易为云东逸史。云东,即所居在云溪之东,逸史,则自台中逸出,皆书其实也”[2]。
  明代宗景泰四年(1453)姚绶中乡试诗经魁首,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官至广东道监察御史,开始他短暂的仕宦生涯。其《榖庵集》卷七中记载:“观政工部营缮四阅月,吏部选人都察院,堂考送广西道理刑、越半载,考送吏部,拜广东道监察御史,寻奉玺巡淮南北盐法,荒政民瘼,沿江地力借粮预备几两载,还朝,掌道事。又明年,丁亥( 成化三年,1467年),以忤当道,风怜人陈越中伤,出知江西之永宁。戊子( 成化四年,1468年) 四月,始视县事,八月,入觐,以病在告。己丑( 成化五年,1468年)闰二月还家,时年四十又八。”为官期间的姚绶是一位颇具政声的官员,“政能多出人右,台有大议,必命之参画”,“钩剔积弊几尽,势人惴惴,弗敢渔利。布令张体,务以激扬为事。淮饥,曰:吾御史宜无所不可行,画策赈济,流民多复。三山林公方以都御史巡抚境上,得其状而奇之,具以闻先帝,特降玺书,稗终厥事,益以才称”[3]。但因触犯权贵无端被贬,索性辞官归里,寄情书画。姚绶对自己闲赋后的生活颇为自得,他在《自赞》中总结自己的一生:“有松有竹,维乔维清。有泉有石,维冽维贞。滥柱史列,得吏隐名。青山峨峨,白云英英。违道干誉,饰貌矫情。予曷敢以是而自宁。敬事君亲,诚交友兄。或庶几乎,予之平生”[4]。
  《辞海》云,姚绶“工诗文,善书画。长山水、竹石,宗法元人,受吴镇影响较深”。姚绶的书画艺术,历代画史及文献多有记述,如《嘉兴县志》中记载:“书法钟王,劲婉咸妙一画初善水墨,后臻唐品。”《四友斋从说》中云:“工诗喜画,善临摹,其临赵松雪、王叔明二家画,墨气被染皆妙。”《画史汇要》:“画法吴仲圭。”《无声诗史》:“书法眉山(苏轼),工诗喜画,善临摹。其于吴仲圭、赵松雪、王叔明数家墨气皱染,俱妙得神髓。”从这些资料看,并没有关于姚绶直接师从某人的记载,他的书画创作风格的形成可能主要来源于师法其鉴藏的历代名家作品。
  姚绶的鉴藏活动颇为丰富,经其收藏过眼的名家作品有巨然《秋山图》、钱选《浮玉山居图》卷、;赵孟頫《秋江渔隐图》、《李白庐山观瀑图》、吴镇《临荆浩渔父图并题词》、王蒙《岱宗密雪图》及张雨《汉阴园味图》等。
  巨然《秋山图》轴,绢本纵150.9cm,横108.3cm。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著录。上有董其昌跋文:“僧巨然画。元时吴仲圭所藏。后归姚公绶。姚尝临此图。予并得之。霅川朱侍御之弟。见余所藏云东临本。因以古画易去。即巨然关山小景也。二轴皆入神。董其昌识。”钤印,董玄宰氏。由董其昌跋文可知,姚绶收藏过巨然真迹,并“尝临此图”,从姚绶的传世作品看,他主要借鉴了巨然的构图和皴法,结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构图法,继承了元代文人平淡、与世无争的心境。
  钱选《浮玉山居图》卷纸本,水墨浅绛。纵29.6cm,横98.7cm,上海博物馆馆藏。此图设色淡雅清丽。画家打破了青绿山水勾画重设的传统,山石全以墨线皴擦画成,细劲有力,并无明显的勾勒痕迹。他独特的表现方法,突破了昔人青绿山水的传统,画中的山石直接堆出几何形体而不再使用勾填法,全幅用笔细劲、柔洁秀润,设色雅致。此《浮玉山居图》经《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续篇》《珊瑚网》《平生壮观》《大观录》《 虚斋名画录》《墨缘汇观》等书著录。鉴赏印章多达三百二十余方且有众多名家题跋。后有姚绶跋文:“廿年前余阅钱舜举山居图于璜溪沈悦梅宅,生纸,用笔得王右丞家法。绿浅墨深,细腻清润,直与唐人争衡……成化癸卯(1483年) 二月四日,悦梅之子志行以义新授承事郎,载酒往贺,出图赠余……展诵之余,不忍释手……”并作“山居辞”“山居图歌”各一篇。姚缓曾多次作诗题咏,仅在一年中各类书体所题的诗、跋、记就有十四次之多。可见,姚绶很是赞赏钱选浑拙朴实而又文雅清秀的艺术表现手法。
  赵孟頫《秋江渔隐图》,设色纸本,纵75.6cm,横37cm。后有姚绶题写的长跋,并有姚绶收藏印“云东仙馆”和“紫霞碧月翁”两方。姚绶的“山水图卷”和“江上七株树图”均临摹此画。故宫所藏姚绶《秋江渔隐图》上自题:“予晚年酷爱松雪赵承旨画法。近得其《秋江渔隐图》,朝夕玩绎,自谓颇有所向入……成化丙申建子月四日,大云姚绶书。”此图是其仿赵孟頫《秋江渔隐图》而作,图中近景丛树挺拔,左侧树木枝权横斜,颇有古雅之妙。远山如黛,隐于一片薄雾青岚之中。从艺术风格上看,此图具有赵孟頫古朴萧逸的笔墨特点和清旷散逸的意境,但这幅作品中更多地体现着“元四家”的笔墨影响,如倪瓒的一河两岸似的构图,吴镇王蒙的皴法,此图在构图和画法上亦颇具代表性。   吴镇《临荆浩渔父图并题词》,水墨纸本,纵32.5cm,横565.6cm。著录于《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九。后有周鼎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 立秋后八日作客云东时为姚绶所题跋文:“此卷当载之沧江主人舟方称。非梅沙弥不能画,非丹丘主人不能有画中意、词中景也……”,可见此图曾为姚绶收藏。李日华跋文亦称曾见姚绶所临。姚绶绘画创作中有一路专法吴镇的山水画作品如《山水图》卷。其中自题:“山高泉亦高,波远望尤远。落手一扁舟,时逐风宛转。春瓢足春酒,不醉复如何。试问尘中子,年光易得过。”图中兼皱带染的山石画法、山坡处浓墨点苔以及岸边古木的造型均可见出吴镇画法的继承。
  姚绶曾有《岱宗密雪图赋》中有云:“在昔,黄鹤山樵为州郎官, 高古意趣付之笔端,阅九寒暑始克告完……粤维云东仙馆所峙,其中虚明,储古图史。壬寅(1482 年) 卯月爰记得此,喜而作赋……”[5]可证其珍藏过元代王蒙《岱宗密雪图》。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从说》中提及此画时亦称:“后以下归藉兴姚御史公绶,未几姚氏火,此图遂付煨烬矣”。
  姚绶还藏有张雨许多书画作品。姚绶曾撰《汉阴园味图说》一篇云:“予家收得贞居词翰富矣。近得此图(张雨《汉阴园味图》),抚玩不释,令人亦起抱瓮之兴……”[6]姚绶书法亦受张雨影响很大,曾作《句曲外史集录序》一文记录了其珍藏张雨书画作品的情况:“吴郡张伯雨先生,元季硕儒,逃名于方外, 其制作与古人相伯仲。于尝私淑其真行书,购求真迹,或卷或轴,长篇短章,又有其手书诗文稿各一帙,总若干篇,保若拱璧,藏之云东仙人馆。成化丁未(二十三年,1487年) 六月,火尽焚所积图史,而先生之迹俱逝者十之八九……余兹暇日,爱就相知于大夫家搜访具所作,若诗、若文、杂著,月余家煨烬之余所仅存者,番书于册,名曰句曲外史集录,俟既富而类析之寿梓以行……”[7]可见其对张雨书法极其推崇。
  综上所述,姚绶虽无直接的师承关系,但由其鉴藏活动看,所藏名家书画作品颇丰。姚绶的绘画主要宗法赵孟頫、王蒙、吴镇,其中尤以吴镇为主,其艺术取向来看,是从巨然钱选、赵孟頫,到“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书法上最早以宋克入手,中年后以张雨为宗,其间又融入赵孟頫,黄庭坚笔意,容三家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张珩先生评姚绶书法时说:“晚岁渐化,虽置之元人中亦未易辨耳”[8]。
  注释:
  [1]明文征明,《重刻榖庵集序》,《榖庵集选》。
  [2]明姚绶,《谷庵集选》卷七,明嘉靖三十五年刻本 。
  [3]明杨循吉《姚绶墓志铭》,载《榖庵集选》附录上,明嘉靖二十五年(1556年)刻本。
  [4][5]明姚绶,《榖庵集选》卷一。
  [6]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二,《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
  [7]明姚绶《榖庵集选》卷七。
  [8]张珩跋姚绶《古木鸣鸠图卷》,作品题跋。
  参考文献:
  [1]姚春兴.云东姚绶及其抄本《斗南老人诗集》[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03).
  [2]娄玮.姚绶书画艺术初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04).
  [3]娄玮.几件姚绶书画作品的考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01).
  [4]张国宏.姚绶书法鉴赏[J].秘书.2012.(08).
  [5]刘春.明末清初董巨山水画的鉴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6]纪学艳.张丑书画鉴藏与著录研究[D].中央艺术学院.2006.
  作者简介:
  石含,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以来,中国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部分画家开始摆脱传统绘画模式的束缚,尝试将设计元素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即将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探讨设计元素在现代中国画中的运用方式,并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论述分析,为中国画创作带来新的生机。  关键词:设计元素;点;线;面;现代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以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美术领域里
介绍了景洪电厂推力外循环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流体力学流态特性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油流管路的流动参数实现了流态控制消除了气体堆积的因素,实现了推力外循环故障的
针对甲岩水电站2号机组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机组振动问题,通过对机组结构、安装及调试过程中相关记录文件的分析研究,采用排除法对可能引起机组振动的因素进行一一试验排除,
摘要:水彩画是指用水彩颜料绘成的图画,也指绘画艺术。中国的水彩画属于舶来品,经过百年历史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多元文化背景是中西方文化碰撞、民族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繁荣局面。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当代中国水彩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讲究水分与色彩的视觉美,注重笔力和写意效果,继承了国画的创作经验,追求画面的透明度。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水彩画;当代中国  水彩颜料是用阿拉伯
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实现的分布式共享内存.借鉴基于广播的缓存一致性,采用不同于以往内存一致性的协议设计,以通过减少维护内存一致性所需要等待的网络消息来提高分布式共享内
构皮滩水电站第二级垂直升船机由平板筏型底板和塔柱两部分组成,结构总长88.0m,总宽46.0m,总建筑高度152.5m,塔机浇筑方量96390.4×104m3。塔柱高程501.0~647.5m(为国内目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