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高磷血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磷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高磷血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磷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在透析干预后配合口服降磷药物治疗,对照组醋酸钙片治疗,观察组碳酸镧咀嚼片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磷、血钙无差异(P>0.05);连续12周观察组血磷低于对照组(P<0.05);血钙低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0%)高于对照组82.50%(x2=5.00,P<0.05)。结论:碳酸镧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及血钙水平,提高治疗,值得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治疗湿疹采用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四川省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骨骼年龄简称为骨龄,是现代推测个体生物学年龄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骨骼的生长、发育、成熟及衰老规律推断年龄。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龄受外界干扰少,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个体生
目的:探讨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名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3人采用常规护理的带教方法,观察组93人采用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带教结束时,对两
细菌性脑膜炎(BM)是临床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若不尽早采取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极易致死。故针对BM患者,需尽早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以提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定量分析技术对重症感染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45)和非AKI组(n=53)。比较两组患者肾长径、肾横径、肾实质厚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时间平均流速(TA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及血肌酐(Scr)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Scr和CDFI参数对AKI的诊断价值。结果:AKI组肾长径、肾横径、肾实质厚度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80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神经缺损相关指标、氧化应激、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逐渐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1-2],其发病机制复杂,有研究[3]显示错配修复受损引起的微卫星不稳定可能是胃癌发病的一种机制,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微卫星不稳定即基因组中一段称之为微卫星的区域发生基因突变,具有微卫星不稳定的胃癌称为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相关回顾性研究和有限的前瞻性试验报道了微卫星稳定型胃癌和不稳定型胃癌之间的差异,主要涉及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免疫微环境和对治疗的反应[4-7]。由于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和临床行为,与微卫星稳定型胃癌不同,因此明确胃癌患者的微卫星状
目的:分析探讨滋肾排石汤对结石大鼠尿液pH值、钙水平和草酸水平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滋肾排石汤组、结石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只。对照组大鼠标准饮食,自由饮水;其余两组标准饮食,1%乙二醇自由饮水,每日清晨采用2%氯化铵灌胃,每只2 mL,连续实施4周。滋肾排石汤组给药剂量5.4 g/kg,每100 g灌胃2 mL,连续实施4周。对比各组间大鼠双肾成石程度、尿pH、尿钙与尿草酸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炎性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骨桥蛋白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CPS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tDCS每次刺激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n=19)和对照组(n=21)。以2 mA电流在患侧初级运动皮层行阳极tDCS刺激,健侧眶上区行阴极tDCS刺激;试验组和对照组每次刺激时间分别为20 min/次和30 s/次,5次/周,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疼痛感觉强度、疼痛区与对侧区皮肤温差、镇痛效果及神经电活动变化。结果:干预后及干预后4周,试验组自我疼痛感觉强度、皮肤温差及左右半球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核增殖抗原(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n=38)和存活组(n=112)。分别取每例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1份,采用SP法检测VEGF及Ki-67水平。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VEGF及Ki-67阳性表达水平;分析VEGF和Ki-67阳性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癌组织VEGF与Ki-67阳性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癌组织VEGF和Ki-67阳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