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提早分析、预测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做好预防,合理规划,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字]城市 环境地质问题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28-2
1自然地理概况
廣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
2环境地质问题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广东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土壤污染、城市垃圾等。
2.1地下水污染问题。
广东省水资源主要污染源为工业“三废”和城镇污水排放。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COD、硫化物、油类、酚、氰化物、Pb、As、SO42-、NH4+、Fe、Mn等,这些污染物排放,必然造成水资源严重污染。目前,广东省的水资源污染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地区得到控制,但现状仍不乐观,一些城市、工厂的超标排放严重,且屡禁不止,污染源的治理仍有相当困难。
广东省地下水以未污染~轻度污染为主,中度~中度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工业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污染项目主要为pH、Fe、Mn、NH4+。其中,重度污染主要分布在茂名、汕头及佛山[1]。
广东省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部分地区地下水中碘缺乏、氟富集,人们长期饮用这些地下水,体内碘摄入量过少或氟物质的大量蓄积,结果造成急性、慢性中毒性疾病。
地下水污染一方面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也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人的生理、心理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制约了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2地下水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广东省地下水开采历史悠久,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河段污染尤为突出,人们不得不从利用地表水转入开发利用地下水,使地下水开采量日益扩大,开采范围及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由于在开发利用地下水的过程中,不注意合理布局,科学开采,使一些地方(特别是大中城市)因开采地下水诱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
2.2.1 抽取地下水诱发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房裂
因抽取地下水诱发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房裂灾害,主要发生在覆盖岩溶岩区。这些地区的地面塌陷的分布范围规模较大、数量较多,往往在产生地面塌陷的同时,伴生地裂缝及房裂等灾害。如:广州市广花盆地江村和新华水源地1966~1976年进行大降深抽水试验与以后开采岩溶水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塌陷,共出现地面塌陷点45个,以椭圆形、圆形为多见,个别为矩形竖井状,并伴发地面不均匀沉降、房屋开裂[2]。因开采地下水诱发的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分布于云浮市云城区,深圳市坑梓镇、坪山镇,广州花都、白云,佛山三水等地。
2.2.2 抽取地下水诱发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及地面沉降
这类型的灾害仅分布在雷州半岛的湛江市区。该市80%的供水为地下水。主要采水层以中、深承压水为主。由于近几十年来长期集中或大量开采地下水,且开采井过于集中在市区赤坎、霞山之间。早在60年代就形成了以主要开采地段为中心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随着开采量的增加,漏斗中心水位降深不断加大,漏斗面积逐年扩展,至1995年市区中层承压水漏斗中心最大降深达31.4m,其后因开采量减少有所回稳。在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可能引起海水入侵造,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将直接导致地下水利用的不可持续性。
2.3地质灾害问题
广东省城市地质灾害非常严重,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6种。根据《广东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调查与收集的资料,广东省各主要城市地质灾害点2962处,其中巨型2处、大型82处、中型427处、小型2451处。其中:广州、珠海、中山、惠州、潮州、汕尾、河源、韶关灾害最多的是滑坡,深圳、东莞灾害最多的是边坡失稳,佛山、江门、肇庆、汕头、揭阳、清远、阳江最多的是崩塌,梅州最多的是采空塌陷,湛江最多的是地面沉降,茂名最多的是地裂缝。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居住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居民往往终日人心惶惶,政府每年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防治地质灾害,因此地质灾害无论是对居民的心理和政府的财力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其影响是综合的和巨大的。
广东省城市地质灾害主要对区内房屋、土地、公路设施等造成破坏和威胁。根据对历史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现状评估结果的统计资料,地质灾害已造成118人死亡,经济损失达67009.94万元。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多于83815人,受地质灾害威胁房屋为948766m2,预测经济损失达1347556.7万元[4]。
地质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其对社会经济的最大危害和最大影响,正确认识和评估这种影响,对于全面掌握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进而制定减灾对策是极其重要的。
2.4土壤污染问题
广东省土壤污染源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工业污染源;二是农业污染源 ;三是生活污染源。我省主要的污染源为工业污染源。
在工业废水、废渣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其浓度一般较高,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植物吸收进入生物链,或通过地表径流、向下渗漏污染地下水源,以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人类健康。
农业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的,经常使用农药是土壤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牲畜排出的废物长期以来被看成土壤肥料的主要来源,对农业增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废物,除能传播疾病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外,还会产生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
2.5城市垃圾问题
城市垃圾的环境效应主要是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2.5.1对地下水的影响
由于以往垃圾场多利用废弃的开挖坑、天然沟谷,在降水的淋滤作用下,垃圾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垃圾渗漏液,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渗漏液必然渗入地下,势必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进而污染深层地下水。
2.5.2对土壤的影响
垃圾场对土壤的污染主要为:垃圾渗漏液直接进入其周边土壤,对其周边土壤造成污染;其次为垃圾在风或其它外力作用下,漂浮运移,直接成为其周边土壤的一部分,从而使周边土壤造成污染。
早期垃圾场多为简单堆放,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势必对其周边土壤、近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近期修建的卫生填埋垃圾场,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周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影响较小。
3小结
环境地质问题主要由人类盲目、不合理的经济与工程活动等外部因素作用于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等内部因素上诱发的。城市是经济的主要载体,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只有用科学的眼光提前分析、预测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做到提早预防、合理规划,将影响降到最低,才能让城市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报告.
[2] 广东省环境监测总站. 广东省花都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3] 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 广东省湛江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4]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广东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关键字]城市 环境地质问题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28-2
1自然地理概况
廣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
2环境地质问题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广东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土壤污染、城市垃圾等。
2.1地下水污染问题。
广东省水资源主要污染源为工业“三废”和城镇污水排放。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COD、硫化物、油类、酚、氰化物、Pb、As、SO42-、NH4+、Fe、Mn等,这些污染物排放,必然造成水资源严重污染。目前,广东省的水资源污染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地区得到控制,但现状仍不乐观,一些城市、工厂的超标排放严重,且屡禁不止,污染源的治理仍有相当困难。
广东省地下水以未污染~轻度污染为主,中度~中度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工业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污染项目主要为pH、Fe、Mn、NH4+。其中,重度污染主要分布在茂名、汕头及佛山[1]。
广东省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部分地区地下水中碘缺乏、氟富集,人们长期饮用这些地下水,体内碘摄入量过少或氟物质的大量蓄积,结果造成急性、慢性中毒性疾病。
地下水污染一方面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也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人的生理、心理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制约了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2地下水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广东省地下水开采历史悠久,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河段污染尤为突出,人们不得不从利用地表水转入开发利用地下水,使地下水开采量日益扩大,开采范围及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由于在开发利用地下水的过程中,不注意合理布局,科学开采,使一些地方(特别是大中城市)因开采地下水诱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
2.2.1 抽取地下水诱发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房裂
因抽取地下水诱发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房裂灾害,主要发生在覆盖岩溶岩区。这些地区的地面塌陷的分布范围规模较大、数量较多,往往在产生地面塌陷的同时,伴生地裂缝及房裂等灾害。如:广州市广花盆地江村和新华水源地1966~1976年进行大降深抽水试验与以后开采岩溶水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塌陷,共出现地面塌陷点45个,以椭圆形、圆形为多见,个别为矩形竖井状,并伴发地面不均匀沉降、房屋开裂[2]。因开采地下水诱发的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分布于云浮市云城区,深圳市坑梓镇、坪山镇,广州花都、白云,佛山三水等地。
2.2.2 抽取地下水诱发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及地面沉降
这类型的灾害仅分布在雷州半岛的湛江市区。该市80%的供水为地下水。主要采水层以中、深承压水为主。由于近几十年来长期集中或大量开采地下水,且开采井过于集中在市区赤坎、霞山之间。早在60年代就形成了以主要开采地段为中心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随着开采量的增加,漏斗中心水位降深不断加大,漏斗面积逐年扩展,至1995年市区中层承压水漏斗中心最大降深达31.4m,其后因开采量减少有所回稳。在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可能引起海水入侵造,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将直接导致地下水利用的不可持续性。
2.3地质灾害问题
广东省城市地质灾害非常严重,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6种。根据《广东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调查与收集的资料,广东省各主要城市地质灾害点2962处,其中巨型2处、大型82处、中型427处、小型2451处。其中:广州、珠海、中山、惠州、潮州、汕尾、河源、韶关灾害最多的是滑坡,深圳、东莞灾害最多的是边坡失稳,佛山、江门、肇庆、汕头、揭阳、清远、阳江最多的是崩塌,梅州最多的是采空塌陷,湛江最多的是地面沉降,茂名最多的是地裂缝。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居住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居民往往终日人心惶惶,政府每年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防治地质灾害,因此地质灾害无论是对居民的心理和政府的财力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其影响是综合的和巨大的。
广东省城市地质灾害主要对区内房屋、土地、公路设施等造成破坏和威胁。根据对历史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现状评估结果的统计资料,地质灾害已造成118人死亡,经济损失达67009.94万元。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多于83815人,受地质灾害威胁房屋为948766m2,预测经济损失达1347556.7万元[4]。
地质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其对社会经济的最大危害和最大影响,正确认识和评估这种影响,对于全面掌握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进而制定减灾对策是极其重要的。
2.4土壤污染问题
广东省土壤污染源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工业污染源;二是农业污染源 ;三是生活污染源。我省主要的污染源为工业污染源。
在工业废水、废渣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其浓度一般较高,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植物吸收进入生物链,或通过地表径流、向下渗漏污染地下水源,以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人类健康。
农业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的,经常使用农药是土壤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牲畜排出的废物长期以来被看成土壤肥料的主要来源,对农业增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废物,除能传播疾病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外,还会产生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
2.5城市垃圾问题
城市垃圾的环境效应主要是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2.5.1对地下水的影响
由于以往垃圾场多利用废弃的开挖坑、天然沟谷,在降水的淋滤作用下,垃圾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垃圾渗漏液,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渗漏液必然渗入地下,势必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进而污染深层地下水。
2.5.2对土壤的影响
垃圾场对土壤的污染主要为:垃圾渗漏液直接进入其周边土壤,对其周边土壤造成污染;其次为垃圾在风或其它外力作用下,漂浮运移,直接成为其周边土壤的一部分,从而使周边土壤造成污染。
早期垃圾场多为简单堆放,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势必对其周边土壤、近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近期修建的卫生填埋垃圾场,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周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影响较小。
3小结
环境地质问题主要由人类盲目、不合理的经济与工程活动等外部因素作用于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等内部因素上诱发的。城市是经济的主要载体,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只有用科学的眼光提前分析、预测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做到提早预防、合理规划,将影响降到最低,才能让城市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报告.
[2] 广东省环境监测总站. 广东省花都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3] 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 广东省湛江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4]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广东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