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顶板事故是煤矿的五大灾害之一。煤矿顶板事故的多发要引起足够重视。要通过多角度和深层次事故原因分析,以及顶板管理专项整治,从血的教训中总结经验,对顶板管理探索并采取一些办法。
关键词:煤矿;顶板;安全管理;
一、加强现场管理,重点严把“五关”
一是技术规范和方案设计关。根据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工程技术人员在采区和采面设计上下功夫,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设计方案,如采用底板岩石大巷开拓方式,就能减少采动影响,或尽可能把巷道布置在全岩中,并尽可能避开井巷交叉,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对顶板管理非常有利,在源头上减少了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又如,有的顶板在表面上看来完好,执行敲帮问顶时也未发现有脱落征兆,作业规程或安全措施中也未对其作出明确的支护规定,这也是在编制设计时重大失误。因此,这就必须明确规定临时支护措施,编制规程决不能粗制滥造。
二是规程审批和学习关。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管理,突出解决好其中的薄弱环节,是搞好煤矿顶板管理的关键。因此,在编制作业规程时要求每个采掘工作面都要根据地质资料和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编制采掘作业规程,使作业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的作用。把审批规程、审批措施当作大事来抓,制定“三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规程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真、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同时在班次安排上要合理,如掘進放炮后要立即出碴支护,不能让破碎顶板悬空暴露时间过长,及时消除冒顶因素。“三大规程”制定后还必须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让大家领会和掌握,且必须考核合格才能上岗作业。
三是工程质量关。煤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管理不严和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从抓好工程质量人手,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小煤矿顶板事故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因此,在顶板管理方面严把支护质量关,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由安监员对每个采掘面的支护质量进行安全检查,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初次和周期来压关。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易造成大冒顶垮面事故。因此,必须搞好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预防大型恶性顶板事故的发生。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如加木垛、丛柱等,确保不发生事故。
五是事故多发地点顶板管理关。要想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事故多发地点顶板管理工作。回采工作面一定要有具体措施保证采空区的冒落高度和悬顶距离,措施不落实不施工,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周期来压、过断层、过老巷、工作面收作及掘进工作面开门、过三岔口和贯通等,都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由矿总工批准,由生产矿长组织实施,由安监部门负责监督。加强工作面端头和安全出口支护,回采工作面上下/顷槽坚持超前20米支护,由于压力大顶板破碎时,加大超前支护长度,掘进工作面重点抓好前探支护的使用,采掘工作面坚持敲帮问顶制度,预防零星顶板事故。这是顶板事故多发区和多发段,是顶板管理的重点部位,也是顶板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健全顶板管理制度,不折不扣严格执行
除加强现场管理以外,还结合具体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制定顶板系列标准和规范,作为日常顶板管理工作的依据,保证顶板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度一旦制定下来,就要不折不扣坚决执行,这样才能达到预防顶板事故的目的。如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架不合格或掘进迎头不使用前探支护的,除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外,还要对队干部和安监员进行处罚,使采掘工作面做到及时支护,不空顶作业。
三、重点发挥班组建设,充分发挥班组长在顶板管理中的作用
班组是一切工作贯彻落实的落脚点,班组建设是煤矿职工队伍建设的核心。队长、班组长都是生产一线的指挥官,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对安全生产情况、顶板情况、自然条件的变化等最熟悉,他们能够带头遵章作业,遇到各种情况,正确判断和采取正确措施,果断处理,就可以避免顶板事故。要切实加强班组建设,特别是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顶板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监督部门作用,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实践证明,“三违”不反,事故难免,对“三违”人员一经查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任何人不准讲情;不准护短,对于预防重大顶板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对于发生的顶板事故,必须以“三铁”手段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严格追查,严肃处理,吸取教训,制定措施,杜绝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可见,技术措施完善可行是顶板管理的基础,生产现场管理到位是搞好顶板管理工作的保证,职工安全意识高低是顶板管理的关键,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链式配合,方能有效进行煤矿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煤矿;顶板;安全管理;
一、加强现场管理,重点严把“五关”
一是技术规范和方案设计关。根据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工程技术人员在采区和采面设计上下功夫,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设计方案,如采用底板岩石大巷开拓方式,就能减少采动影响,或尽可能把巷道布置在全岩中,并尽可能避开井巷交叉,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对顶板管理非常有利,在源头上减少了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又如,有的顶板在表面上看来完好,执行敲帮问顶时也未发现有脱落征兆,作业规程或安全措施中也未对其作出明确的支护规定,这也是在编制设计时重大失误。因此,这就必须明确规定临时支护措施,编制规程决不能粗制滥造。
二是规程审批和学习关。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管理,突出解决好其中的薄弱环节,是搞好煤矿顶板管理的关键。因此,在编制作业规程时要求每个采掘工作面都要根据地质资料和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编制采掘作业规程,使作业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的作用。把审批规程、审批措施当作大事来抓,制定“三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规程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真、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同时在班次安排上要合理,如掘進放炮后要立即出碴支护,不能让破碎顶板悬空暴露时间过长,及时消除冒顶因素。“三大规程”制定后还必须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让大家领会和掌握,且必须考核合格才能上岗作业。
三是工程质量关。煤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管理不严和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从抓好工程质量人手,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小煤矿顶板事故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因此,在顶板管理方面严把支护质量关,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由安监员对每个采掘面的支护质量进行安全检查,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初次和周期来压关。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易造成大冒顶垮面事故。因此,必须搞好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预防大型恶性顶板事故的发生。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如加木垛、丛柱等,确保不发生事故。
五是事故多发地点顶板管理关。要想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事故多发地点顶板管理工作。回采工作面一定要有具体措施保证采空区的冒落高度和悬顶距离,措施不落实不施工,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周期来压、过断层、过老巷、工作面收作及掘进工作面开门、过三岔口和贯通等,都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由矿总工批准,由生产矿长组织实施,由安监部门负责监督。加强工作面端头和安全出口支护,回采工作面上下/顷槽坚持超前20米支护,由于压力大顶板破碎时,加大超前支护长度,掘进工作面重点抓好前探支护的使用,采掘工作面坚持敲帮问顶制度,预防零星顶板事故。这是顶板事故多发区和多发段,是顶板管理的重点部位,也是顶板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健全顶板管理制度,不折不扣严格执行
除加强现场管理以外,还结合具体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制定顶板系列标准和规范,作为日常顶板管理工作的依据,保证顶板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度一旦制定下来,就要不折不扣坚决执行,这样才能达到预防顶板事故的目的。如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架不合格或掘进迎头不使用前探支护的,除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外,还要对队干部和安监员进行处罚,使采掘工作面做到及时支护,不空顶作业。
三、重点发挥班组建设,充分发挥班组长在顶板管理中的作用
班组是一切工作贯彻落实的落脚点,班组建设是煤矿职工队伍建设的核心。队长、班组长都是生产一线的指挥官,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对安全生产情况、顶板情况、自然条件的变化等最熟悉,他们能够带头遵章作业,遇到各种情况,正确判断和采取正确措施,果断处理,就可以避免顶板事故。要切实加强班组建设,特别是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顶板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监督部门作用,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实践证明,“三违”不反,事故难免,对“三违”人员一经查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任何人不准讲情;不准护短,对于预防重大顶板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对于发生的顶板事故,必须以“三铁”手段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严格追查,严肃处理,吸取教训,制定措施,杜绝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可见,技术措施完善可行是顶板管理的基础,生产现场管理到位是搞好顶板管理工作的保证,职工安全意识高低是顶板管理的关键,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链式配合,方能有效进行煤矿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