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与改革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机械制造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从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产业特色教材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改革教学体系。
  【关键词】机械制造;课程体系;开发;改革
  机械制造课程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制造方法和工艺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工科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工程实践训练,也是大学阶段唯一的一次较系统的工程训练。因此,机械制造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材具有其它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积极探索和建立新课程教学体系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1.目前机械制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的整合。
  另外,长期以来,学生的课程实习、实验一直存在着诸如实习(实验)设备单一落后、内容僵化陈旧、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实践的问题,严重限制了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机械的依赖于固定的百分 比—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过于片面,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的表现不能客观、灵活、全面的给出科学的评价。
  特色教材的开发与编制。目前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格式化、套路化,不能适应当今对专业型、技术型、特色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本地产业特色进行产业特色教材的开发与编制,将为特色、优势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2.1 建立系统性实践教学及评价体系,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及融合
  根据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机械制造课程整合,尤其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的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将实习、实训化整为零,溶入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层次化、综合化的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制造课程结构。结合我校及周边机械产业实际情况,建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金工实习,项目实验,校外实习实训。
  经过组织课程组教师与实验实训指导人员共同研究、探讨,调整金工实习在教学计划中的安排,将其定位为机械制造课程的先期实践课程。金工实习共四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在教学进程中,处于机械制造理论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对后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前期感性认识,让学生初步建立"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与机械制造教学过程并行,让学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参与实践,为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实践保障。
  重新定位金工实习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学习工程知识,增加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方针。由金工实习基地担负金工实践环节的提高性实验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由实验指导人员针对学生在实习现场的具体表现完成对学生现场实习任务布置、实习过程指导、实习表现的总结和实习效果评价等工作。
  依托本院周边支柱产业,采用厂家实际产品为金工实习任务对象,引导学生进入"真实职业情景",增强实训实效性的同时,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性实训,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同时,针对机械制造课程各实验项目在各阶段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安排各实验项目开展时间。做到理論课内容与相应实验项目的紧密对应和结合;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看实验、记结果",转变"做实验、重分析",为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项目设计、实验程序准备、实验过程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从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充分与周边支柱产业企业实现对接,扩充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发挥"订单式培养"的优势,定期让学生走进对接企业生产一线,由企业导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进行现场指导和教学,并对其在指定情境任务中的具体表现给予评价。
  2.2 课程质量标准、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方式的开发与改革
  针对当前对职业学校机械制造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重视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把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其评价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明确及份额。通过“阶段项目考核→期中考核→阶段项目考核→期终考核”的方式,开展理论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实验项目单项评价+实验课程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评价结果、企业导师情境任务效果评价相结合,通过量化综合评价过程,完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考核。
  2.3 产业特色教材体系开发与建设
  组织课程组成员、周边支柱产业企业专家,结合当前对职业学校机械制造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拟定教材结构框架,并结合本地企业实训基地产品特点,配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要求,完成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完成产业特色教材的优化和完善,从而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在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将"情境、任务教学"落到实处。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又加强了学生对高新技术的认识以及创新意识。总之,加强教材的实用型,减少繁复的理论,增加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提炼,使教材成为"实用型的技术手册"。
  3.结束语
  一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知识的生硬重组,而是对教育理念的重建和更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人才本身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塑和完善。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中多方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吕英波. 关于机械制造课程改革的研究[J].机电技术,2006,(1).
  [2]顾兰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机电技术,2010,(3).
其他文献
在交通行业中,互联网的加入使其工作效率不断的提高,也在党建方面有了重大的突出。本文将针对“互联网+”交通行业党建工作rn标准化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对工作现状的概况以及“
作为服务基层、凝聚师生的基层党组织,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责任,而基层党建特色品牌的打造,是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效率提升的主要渠道.因此,本文以高校学生
"家有李锦记,餐餐陪伴你!”这句广告词,在港澳一带可谓家喻户晓.念着这顺口溜,食着同样脍炙人口的李锦记调味食品,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长大成人.rn今天,李锦记在历经四代人的不
摘要: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含革命论和社会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智慧结合当时中国具体国情,提出的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的伟大的历史理论和研究课题,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主体部分。通过深入剖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及其社会论的内容、性质、对象、道路、革命前途以及新中国建设初期一系列的经验总结和教训,阐明这一精神宝库对于新形势下当代中国的贡献。  关键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贡献  中图分类号:A841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领导干部队伍,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
“胜任力” 这个概念最早于197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正式提出,认为“胜任力”是一种难以模仿、难以造假的知识、 特质、 动机或者技能,这些知
期刊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了理想,激情满怀,朝气蓬勃的时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对于思政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着思政教育的发展.一个思政教育要想在自身的教育模式上有所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婚姻家庭伦理继承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对配偶继承权益缺乏明确规定,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配偶继承权利损害了配偶的相关权益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理论保证包括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背rn景、时代背景、必要性、重要性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实
“双十一”当日,阿里巴巴的日销售额达到571亿元人民币,共有217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参与网购,共产生了2.78亿个物流订单,刷新全球网上零售纪录。民间故事里,一个名叫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