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介素养研究是一个跨学科、多层次、初起步的新兴领域。20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层面:思想政治视角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引导研究;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媒介素养问题梳理研究;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介伦理素养问题治理研究。未来的研究应把握以下趋势:基本概念的厘清,告别“一个有着一千个名字的孩子”状况;研究视角的转变,形成交叉融合、系统多维的专门领域研究;研究内容的深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媒介素养研究内容体系;研究方法的整合,重视多种研究方法并用的综合研究。
关键词: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图谱 共词可视化
当今时代,媒介素养正逐渐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20年来,围绕如何认识和培育媒介素养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学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探究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现状、主题和热点等“再研究”问题,笔者从定量、实证的角度,以核心期刊、CSSCI文献为样本,采用共词、聚类、多维标度、知识图谱等方法,对2000—2019年这近20年来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揭示媒介素养研究的热点分布、彼此关系与发展趋势。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中的期刊总库为检索数据库,选用高级检索,范圍设定为2000—2019年,以主题为“媒介素养”或含“媒体素养”“传媒素养”进行精确检索,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CSSCI,共获得相关文献774篇。首先以是否属于研究性文献为标准,剔除会议纪要、征稿启事、一般性通讯等非研究性文献78篇,共获得有效文献696篇;其次对有效文献标注的关键词进行必要的“清洗”,如将“媒介素养”“媒体素养”“传媒素养”“媒介素质”“媒体素质”等统一表述为“媒介素养”,将“高校”“高职”“理工高校”“高等院校”“高等师范院校”等统一表述为“各类高校”,最终形成本研究的样本数据。
本研究采用Bicomb2.01共词分析软件、SPSS25.0统计软件作为主要研究工具。研究过程:一是将收集到的CNKI题录文件导入Bicomb2.01软件并进行关键词统计;二是确定高频关键词,生成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共词矩阵;三是利用SPSS25.0将词篇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相异矩阵;四是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多维标度分析;五是绘制出媒介素养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从定量、实证的角度,对近20年来基于CNKI数据库中有关媒介素养研究的相关高质量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历年论文数量变迁分析以及高频关键词的词频、相似矩阵和聚类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绘制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以反映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热点分布和发展趋势。具体结果和分析如下。
1.历年论文数量变迁分析。2000年以来,中国知网期刊总库刊载有关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总共有11244篇,其中核心期刊和CSSCI文献696篇(占总数的6.2%)。由于两者的文献数量太过悬殊,因此在考察历年变迁趋势时,为方便比较,采取计算各自年度占比的方式,将它们拟合在一张图上(见图1)。
如图1所示,从总论文数来看,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呈直线飙升之势,说明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增长幅度,此论题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从两者比较来看,增长的大趋势是一致的,但整体的研究高潮出现在2016—2017年(占22.9%),而高质量文献的产出高潮则出现在2010—2011年(占17.1%),这种情况也符合热点变化的一般规律,某领域研究若属热门,则由高质量成果“引领”,跟风之作滞后“追随”。从核心论文数来看,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2000年左右零星关注,2010年左右达到顶峰,近5年来虽有所回落但持续高位运行。
2.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在696篇媒介素养研究样本文献中,关键词总数为2912个,经过“清洗”后为2584个。我们借鉴孙清兰教授的计算公式,结合媒介素养的研究特点和词频分布情况,综合确定≥10为高频关键词(见表1)。
由表1可知,40个高频关键词的累积占比达到68.58%,足以反映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热点方向。具体来看,除了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这两个本体性关键词之外,排名前10的热点关键词分别是大学生(223)、新媒体(103)、中小学生(99)、思政与德育(99)、对策与策略(49)、网络媒介素养(43)、教育教学(42)、自媒体(34)、各类高校(33)和价值观引领(33)。这初步说明: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主要着眼于从思政与德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对数以亿计的大中小学生开展新媒体、自媒体时代下的媒介素养特别是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当然,仅从词频统计分析来看,虽较为直观但仍难以反映出这些热点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3.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分析。为更精确地探析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我们将媒介素养研究40个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导入SPSS25.0软件,选取Ochiia系数并将其转化为一个40×40共词相似矩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各关键词与上位关键词“媒介素养”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大学生”(0.313)、“媒介素养教育”(0.305)、“中小学生”(0.200)、“新媒体”(0.196)、“教育教学”(0.185)等关键词,这一结果表明:学界在探讨媒介素养论题时,显然较热衷于关注大中小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育或教育问题,毕竟素养即内含教育之义。而“大学生”则与“新媒体”(0.328)、“思政与德育”(0.316)等关键词的相关程度较高,反映出学界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一般是从思政、德育的范畴和视角出发的。虽然通过相似矩阵能反映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但“仍难于反映关键词之间真正的依赖程度高低”。 4.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本研究将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导入SPSS25.0,采用“分析——分类——系统聚类——组间连接”的方法,对媒介素养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树状图(如图2)和聚类分析结果(见表3)。
根据图2、表3的结果,综合媒介素养研究各领域高频关键词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得出: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分布在四个领域:领域一是思想政治视角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包含新媒体、思政与德育、大学生、自媒体、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关键词;领域二是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引导研究,包含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中小学生、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等关键词;领域三是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媒介素养问题梳理研究,包含网络媒介素养、媒介使用沉迷、互联网2.0、网络德育、新媒介素养等关键词;领域四是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介伦理素养问题治理研究,包含媒介暴力、中国特色、保护主义、现状与问题、社交媒介素养等关键词。
5.媒介素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及分析。为进一步探寻关键词之间隐藏的内涵,本研究将40×40相似矩阵导入SPSS25.0软件,选择多维尺度分析(ALSCAL)功能,结合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的结果绘制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如图3)。在此图中,分属四个领域的各关键词散布在被维1(是否“核心”)和维2(是否“成熟”)分割而成的四个象限内。领域一至四的关键词所处位置,分别用“★”“▲”“◆”“●”号表示。
从图3可知,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四个热点领域发展阶段不同、战略地位有别。领域一的研究主题,如新媒体、大学生、思政与德育、各类高校等主要位于第一象限,达到“核心成熟”,说明已有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但自媒体、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微时代微传播、正负影响、价值观引领等位于第四象限,“核心但不成熟”,说明论题重要但研究还不充分。领域二的研究主题,如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教育教学等主要位于第一象限,达到“核心成熟”,而中小学生、课程建设、国外经验借鉴等则主要位于第二象限,达到“边缘成熟”,说明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诸热点仍处初起步阶段。领域三的研究主题散布在四个象限中,热点最为丰富、多元,这说明从传播学视角研究网络媒介素养问题还是一个研究极不充分的新兴领域,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领域四的研究主题,主要位于第一、二、三象限,其中大众传媒、现状与问题密度和向心度最高,中国特色、保护主义、传播媒介等研究较为活跃但彼此之间联系较为松散,而媒介暴力、媒介审美素养、青年亚文化、媒介伦理道德等研究尚属“小众”,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三、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以2000年以来发表的696篇核心期刊、CSSCI文献为样本,主要采用共词、聚类、多维标度和知识图谱等方法,对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热点进行了讨论,初步结论如下:
第一,20年来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大体呈现三个阶段:上世纪初开始零星关注,2010年左右达到顶峰,近5年来持续高位运行但有所降温。第二,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新媒体、中小学生、思政与德育是这20年来占绝对优势的高频关键词,从思政和德育的范畴探讨大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问题一直是热点中的热点。第三,我国媒介素养研究20年的热点问题较为丰富、多元但主要集中在四个层面:思想政治视角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引导、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媒介素养问题梳理以及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介伦理素养问题治理等。第四,四个研究领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战略地位,但总体上均未达到“核心成熟”的阶段,仍属于研究不充分的新兴领域。相对而言,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网络媒介素养问题以及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媒介伦理素养问题,还处于深度不深、广度不广的边缘地位,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
总体来看,20年的媒介素养研究既顺应了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等新变化带来的新变革新要求,又具有明显的因应外力驱动之下的本土化构建诉求,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媒介素养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和丰富。未来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应该把握以下趋势:第一,基本概念的厘清,重思媒介素养、传媒素养、媒介素质、媒体素质、传媒教育、媒体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等表述虽异但主旨相似的概念及其内涵,改变“它是一个有着一千个名字的孩子”状况。第二,研究视角的转变,因应学科交叉融合、全媒体理念等新趋势新现实,实现从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符号学等学科的单打独斗向跨学科、多层次、交叉融合、系统多维的专门领域研究的转变,避免“学术孤岛”式的尴尬。第三,研究内容的深化,摆脱“舶来品”式的译介、借鉴、移植嫁接和路径依赖,转向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和现实语境的本土研究,最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媒介素养研究内容体系。第四,研究方法的整合,从理论思辨和质性分析转向多种研究方法并用的综合研究。
作者单位 李慧玲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研究所
孟亚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本文系重庆市级教改项目“一流学科建设导向下地方高校传媒教育的发展迁移与价值坚守”(项目编号:20347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崔雷,刘伟,闫雷,等.文献数据库中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的开发[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08).
[2]孙清兰.高频词与低频词的界分及词频估算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02).
[3]陈晓端,孙渊,何同舟.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基于30年(1986-2016)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7(07).
关键词: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图谱 共词可视化
当今时代,媒介素养正逐渐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20年来,围绕如何认识和培育媒介素养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学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探究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现状、主题和热点等“再研究”问题,笔者从定量、实证的角度,以核心期刊、CSSCI文献为样本,采用共词、聚类、多维标度、知识图谱等方法,对2000—2019年这近20年来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揭示媒介素养研究的热点分布、彼此关系与发展趋势。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中的期刊总库为检索数据库,选用高级检索,范圍设定为2000—2019年,以主题为“媒介素养”或含“媒体素养”“传媒素养”进行精确检索,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CSSCI,共获得相关文献774篇。首先以是否属于研究性文献为标准,剔除会议纪要、征稿启事、一般性通讯等非研究性文献78篇,共获得有效文献696篇;其次对有效文献标注的关键词进行必要的“清洗”,如将“媒介素养”“媒体素养”“传媒素养”“媒介素质”“媒体素质”等统一表述为“媒介素养”,将“高校”“高职”“理工高校”“高等院校”“高等师范院校”等统一表述为“各类高校”,最终形成本研究的样本数据。
本研究采用Bicomb2.01共词分析软件、SPSS25.0统计软件作为主要研究工具。研究过程:一是将收集到的CNKI题录文件导入Bicomb2.01软件并进行关键词统计;二是确定高频关键词,生成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共词矩阵;三是利用SPSS25.0将词篇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相异矩阵;四是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多维标度分析;五是绘制出媒介素养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从定量、实证的角度,对近20年来基于CNKI数据库中有关媒介素养研究的相关高质量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历年论文数量变迁分析以及高频关键词的词频、相似矩阵和聚类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绘制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以反映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热点分布和发展趋势。具体结果和分析如下。
1.历年论文数量变迁分析。2000年以来,中国知网期刊总库刊载有关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总共有11244篇,其中核心期刊和CSSCI文献696篇(占总数的6.2%)。由于两者的文献数量太过悬殊,因此在考察历年变迁趋势时,为方便比较,采取计算各自年度占比的方式,将它们拟合在一张图上(见图1)。
如图1所示,从总论文数来看,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呈直线飙升之势,说明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增长幅度,此论题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从两者比较来看,增长的大趋势是一致的,但整体的研究高潮出现在2016—2017年(占22.9%),而高质量文献的产出高潮则出现在2010—2011年(占17.1%),这种情况也符合热点变化的一般规律,某领域研究若属热门,则由高质量成果“引领”,跟风之作滞后“追随”。从核心论文数来看,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2000年左右零星关注,2010年左右达到顶峰,近5年来虽有所回落但持续高位运行。
2.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在696篇媒介素养研究样本文献中,关键词总数为2912个,经过“清洗”后为2584个。我们借鉴孙清兰教授的计算公式,结合媒介素养的研究特点和词频分布情况,综合确定≥10为高频关键词(见表1)。
由表1可知,40个高频关键词的累积占比达到68.58%,足以反映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热点方向。具体来看,除了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这两个本体性关键词之外,排名前10的热点关键词分别是大学生(223)、新媒体(103)、中小学生(99)、思政与德育(99)、对策与策略(49)、网络媒介素养(43)、教育教学(42)、自媒体(34)、各类高校(33)和价值观引领(33)。这初步说明: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主要着眼于从思政与德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对数以亿计的大中小学生开展新媒体、自媒体时代下的媒介素养特别是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当然,仅从词频统计分析来看,虽较为直观但仍难以反映出这些热点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3.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分析。为更精确地探析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我们将媒介素养研究40个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导入SPSS25.0软件,选取Ochiia系数并将其转化为一个40×40共词相似矩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各关键词与上位关键词“媒介素养”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大学生”(0.313)、“媒介素养教育”(0.305)、“中小学生”(0.200)、“新媒体”(0.196)、“教育教学”(0.185)等关键词,这一结果表明:学界在探讨媒介素养论题时,显然较热衷于关注大中小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育或教育问题,毕竟素养即内含教育之义。而“大学生”则与“新媒体”(0.328)、“思政与德育”(0.316)等关键词的相关程度较高,反映出学界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一般是从思政、德育的范畴和视角出发的。虽然通过相似矩阵能反映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但“仍难于反映关键词之间真正的依赖程度高低”。 4.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本研究将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导入SPSS25.0,采用“分析——分类——系统聚类——组间连接”的方法,对媒介素养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树状图(如图2)和聚类分析结果(见表3)。
根据图2、表3的结果,综合媒介素养研究各领域高频关键词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得出: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分布在四个领域:领域一是思想政治视角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包含新媒体、思政与德育、大学生、自媒体、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关键词;领域二是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引导研究,包含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中小学生、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等关键词;领域三是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媒介素养问题梳理研究,包含网络媒介素养、媒介使用沉迷、互联网2.0、网络德育、新媒介素养等关键词;领域四是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介伦理素养问题治理研究,包含媒介暴力、中国特色、保护主义、现状与问题、社交媒介素养等关键词。
5.媒介素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及分析。为进一步探寻关键词之间隐藏的内涵,本研究将40×40相似矩阵导入SPSS25.0软件,选择多维尺度分析(ALSCAL)功能,结合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的结果绘制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如图3)。在此图中,分属四个领域的各关键词散布在被维1(是否“核心”)和维2(是否“成熟”)分割而成的四个象限内。领域一至四的关键词所处位置,分别用“★”“▲”“◆”“●”号表示。
从图3可知,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四个热点领域发展阶段不同、战略地位有别。领域一的研究主题,如新媒体、大学生、思政与德育、各类高校等主要位于第一象限,达到“核心成熟”,说明已有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但自媒体、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微时代微传播、正负影响、价值观引领等位于第四象限,“核心但不成熟”,说明论题重要但研究还不充分。领域二的研究主题,如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教育教学等主要位于第一象限,达到“核心成熟”,而中小学生、课程建设、国外经验借鉴等则主要位于第二象限,达到“边缘成熟”,说明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诸热点仍处初起步阶段。领域三的研究主题散布在四个象限中,热点最为丰富、多元,这说明从传播学视角研究网络媒介素养问题还是一个研究极不充分的新兴领域,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领域四的研究主题,主要位于第一、二、三象限,其中大众传媒、现状与问题密度和向心度最高,中国特色、保护主义、传播媒介等研究较为活跃但彼此之间联系较为松散,而媒介暴力、媒介审美素养、青年亚文化、媒介伦理道德等研究尚属“小众”,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三、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以2000年以来发表的696篇核心期刊、CSSCI文献为样本,主要采用共词、聚类、多维标度和知识图谱等方法,对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热点进行了讨论,初步结论如下:
第一,20年来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大体呈现三个阶段:上世纪初开始零星关注,2010年左右达到顶峰,近5年来持续高位运行但有所降温。第二,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新媒体、中小学生、思政与德育是这20年来占绝对优势的高频关键词,从思政和德育的范畴探讨大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问题一直是热点中的热点。第三,我国媒介素养研究20年的热点问题较为丰富、多元但主要集中在四个层面:思想政治视角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引导、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媒介素养问题梳理以及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介伦理素养问题治理等。第四,四个研究领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战略地位,但总体上均未达到“核心成熟”的阶段,仍属于研究不充分的新兴领域。相对而言,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网络媒介素养问题以及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媒介伦理素养问题,还处于深度不深、广度不广的边缘地位,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
总体来看,20年的媒介素养研究既顺应了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等新变化带来的新变革新要求,又具有明显的因应外力驱动之下的本土化构建诉求,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媒介素养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和丰富。未来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应该把握以下趋势:第一,基本概念的厘清,重思媒介素养、传媒素养、媒介素质、媒体素质、传媒教育、媒体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等表述虽异但主旨相似的概念及其内涵,改变“它是一个有着一千个名字的孩子”状况。第二,研究视角的转变,因应学科交叉融合、全媒体理念等新趋势新现实,实现从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符号学等学科的单打独斗向跨学科、多层次、交叉融合、系统多维的专门领域研究的转变,避免“学术孤岛”式的尴尬。第三,研究内容的深化,摆脱“舶来品”式的译介、借鉴、移植嫁接和路径依赖,转向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和现实语境的本土研究,最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媒介素养研究内容体系。第四,研究方法的整合,从理论思辨和质性分析转向多种研究方法并用的综合研究。
作者单位 李慧玲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研究所
孟亚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本文系重庆市级教改项目“一流学科建设导向下地方高校传媒教育的发展迁移与价值坚守”(项目编号:20347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崔雷,刘伟,闫雷,等.文献数据库中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的开发[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08).
[2]孙清兰.高频词与低频词的界分及词频估算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02).
[3]陈晓端,孙渊,何同舟.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基于30年(1986-2016)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