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双创”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要成为高校学生的基础素质教育。高校的教育应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六大基础核心能力入手,探讨其培养的路径选择和教学方式方法,力图为“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学生能力培养和提升提供相关思路。
[关键词]双创;人才培养;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29-01
李克强总理2015年初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高等学校都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及相关技能的综合素质,放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应该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模式。在此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应该呈现出两个模块:基础核心能力和企业职务能力。本文着重从基础核心能力方面展开论述。
基础核心能力,即是学生四年学习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不分学科或相关研究领域,是整个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联合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主要由心理能量、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人格魅力、执行能力及领导能力组成。
一、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就是一个人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增加正面情绪与减少负面情绪的能力。心理能量的存在可以说是解决之后所面对的所有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1.勤奋程度。主要指个人为目标、坚持投入足量的时间的能力。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法则指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平;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慕尼黑大学研究发现,在某一领域投入3000小时可以成为该领域的精英。于大学生而言,除去正常的生理、学习、社交等耗时,平均每天剩下的可以用于个人能力提升的时间为3.4小时,由此可以判断,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精英,基本上需要2.5年的时间。建议高校大学生在进入一年级时就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能力图谱规划。
2.奉献的意愿。为组织和长期利益,牺牲个人和短期利益的意愿。在大学时间段是为社团、班级和自己所属的团队的奉献,该能力的养成,是在职业岗位上职业精神及客观对待忠诚的雏形。
3.意志力。很大困难的情况下,保持情绪与行为稳定的能力被概括为意志力。大学校园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想做,不一定真的会去做;能做,不一定能做好;认真去做,不一定能做对;说对了,不一定能做对;做了不一定能完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从责任、使命、动力和压力等方面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和激励。
4.非兴趣专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一个“职业蜜罐区”,指的正是自身个性、兴趣和技能三个维度重叠的区域,那个是最佳的职业选择。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职业蜜罐区”很难出现就业。在大学里应该引导学生执行一些有意义但非兴趣的任务来拓展其非兴趣关注,执行-总结-执行不断循环,其本质是性格的优化。
5.责难承受力。主要指的是面对外部负面评价与职责的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必要训练。培养学生不要过度悲观、不要过多解释等,帮助学生在周围找到可以树立自信的方法和事物。
二、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的三个层次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流畅表达;复杂逻辑阐述和持续质疑提问。一般情况下的教学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流畅表达的训练,同时辅助与专业课程,如商务沟通、演讲技能等课程,学生可以实现基本的流畅表达。复杂逻辑阐述则需要通过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情景重现等方式给予学生相应的场景和适当的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够实现复杂逻辑阐释,同时也是锻炼学生思辨的能力,现阶段很对大型的比赛都会涉及到现场答辩等环节,这也对复杂逻辑阐述有较高的要求。最后可以使用连续追问、辩论赛的环境是学生达到持续质疑提问的阶段。上述三个阶段在初期教育过程中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后期复杂逻辑阐述和持续质疑提问可以相互交替、重复训练直至完成。
2.外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人脉的质量可以通过你沟通的质量决定。在云南桥头堡战略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更应该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以学习角、兴趣班等形式展开训练。学校内部可以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专项比赛进行训练。
3.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这里涉及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指逻辑推理、复合运算及系统分析。在整体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不完美条件组的判断能力,也是个体或者团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还应学会适时换位思考及遇到问题逆向思维的能力。
三、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无权力之下天然吸引他人的能力。在大学素质教育阶段,应该侧重于人格魅力的培养和训练。现阶段不断增加的通识教育课程即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之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人格魅力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有重要的价值。
1.愉悦感激发。这是人格魅力培养的初级阶段,此阶段应该学习给周围人带来愉悦感的能力,如真诚的赞美、适时的幽默等,这也是人与人交流、沟通中重要的技能。
2.价值感激发。价值感与个人自己有关,人生本质、目标和立项以及性格命运等方面都可以激发价值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竞赛,专业的或者非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学生寻找“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人组建自己的团队,在团队中鼓励“能力匹配、相互欣赏”的发展,鼓励学生成为团队中的MVP。
3.权威感激发。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应该重视其勤奋、奉献和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更应该鼓励学生在本职领域(擅长的领域)中完胜三次以上复杂任务,如多次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大广赛等。同时应该有一次以上指导他们完成本职领域(擅长的领域)复杂任务的成功经历。
上述三个过程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效果,从所有学生的培养训练递进到部分学生的培养训练中,应该因材施教,以赛促学,重视个体的多样性和团队凝聚力的培养。
四、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
此处的执行能力主要指的是个人高效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职场中若有高效的执行能力必然位自己和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在大学阶段就应该注重相关知识的积累及工具的运用,重视总结能力、文书编写能力、书面沟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方案制定能力、目标调整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所谓领导能力的培养主要考察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实现组织预定目标,呈现出相应的結果,同时在此过程中凝聚、驱动、培养团队完成任务的能力。任务导向型或者权威感激励都能够凝聚团队,在团队内部应该重视激励和引领的作用,作为团队领导者更应该重视对人员的培养工作,以此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大众创业,创新先行;万众创新,教育先行。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的特色,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侯慧君,林光彬.中国大学创业教育蓝皮书——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高志宏,刘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易琳,1981年生,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教育,电子商务
段晖,1977年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双创;人才培养;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29-01
李克强总理2015年初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高等学校都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及相关技能的综合素质,放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应该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模式。在此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应该呈现出两个模块:基础核心能力和企业职务能力。本文着重从基础核心能力方面展开论述。
基础核心能力,即是学生四年学习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不分学科或相关研究领域,是整个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联合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主要由心理能量、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人格魅力、执行能力及领导能力组成。
一、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就是一个人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增加正面情绪与减少负面情绪的能力。心理能量的存在可以说是解决之后所面对的所有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1.勤奋程度。主要指个人为目标、坚持投入足量的时间的能力。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法则指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平;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慕尼黑大学研究发现,在某一领域投入3000小时可以成为该领域的精英。于大学生而言,除去正常的生理、学习、社交等耗时,平均每天剩下的可以用于个人能力提升的时间为3.4小时,由此可以判断,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精英,基本上需要2.5年的时间。建议高校大学生在进入一年级时就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能力图谱规划。
2.奉献的意愿。为组织和长期利益,牺牲个人和短期利益的意愿。在大学时间段是为社团、班级和自己所属的团队的奉献,该能力的养成,是在职业岗位上职业精神及客观对待忠诚的雏形。
3.意志力。很大困难的情况下,保持情绪与行为稳定的能力被概括为意志力。大学校园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想做,不一定真的会去做;能做,不一定能做好;认真去做,不一定能做对;说对了,不一定能做对;做了不一定能完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从责任、使命、动力和压力等方面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和激励。
4.非兴趣专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一个“职业蜜罐区”,指的正是自身个性、兴趣和技能三个维度重叠的区域,那个是最佳的职业选择。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职业蜜罐区”很难出现就业。在大学里应该引导学生执行一些有意义但非兴趣的任务来拓展其非兴趣关注,执行-总结-执行不断循环,其本质是性格的优化。
5.责难承受力。主要指的是面对外部负面评价与职责的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必要训练。培养学生不要过度悲观、不要过多解释等,帮助学生在周围找到可以树立自信的方法和事物。
二、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的三个层次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流畅表达;复杂逻辑阐述和持续质疑提问。一般情况下的教学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流畅表达的训练,同时辅助与专业课程,如商务沟通、演讲技能等课程,学生可以实现基本的流畅表达。复杂逻辑阐述则需要通过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情景重现等方式给予学生相应的场景和适当的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够实现复杂逻辑阐释,同时也是锻炼学生思辨的能力,现阶段很对大型的比赛都会涉及到现场答辩等环节,这也对复杂逻辑阐述有较高的要求。最后可以使用连续追问、辩论赛的环境是学生达到持续质疑提问的阶段。上述三个阶段在初期教育过程中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后期复杂逻辑阐述和持续质疑提问可以相互交替、重复训练直至完成。
2.外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人脉的质量可以通过你沟通的质量决定。在云南桥头堡战略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更应该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以学习角、兴趣班等形式展开训练。学校内部可以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专项比赛进行训练。
3.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这里涉及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指逻辑推理、复合运算及系统分析。在整体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不完美条件组的判断能力,也是个体或者团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还应学会适时换位思考及遇到问题逆向思维的能力。
三、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无权力之下天然吸引他人的能力。在大学素质教育阶段,应该侧重于人格魅力的培养和训练。现阶段不断增加的通识教育课程即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之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人格魅力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有重要的价值。
1.愉悦感激发。这是人格魅力培养的初级阶段,此阶段应该学习给周围人带来愉悦感的能力,如真诚的赞美、适时的幽默等,这也是人与人交流、沟通中重要的技能。
2.价值感激发。价值感与个人自己有关,人生本质、目标和立项以及性格命运等方面都可以激发价值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竞赛,专业的或者非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学生寻找“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人组建自己的团队,在团队中鼓励“能力匹配、相互欣赏”的发展,鼓励学生成为团队中的MVP。
3.权威感激发。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应该重视其勤奋、奉献和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更应该鼓励学生在本职领域(擅长的领域)中完胜三次以上复杂任务,如多次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大广赛等。同时应该有一次以上指导他们完成本职领域(擅长的领域)复杂任务的成功经历。
上述三个过程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效果,从所有学生的培养训练递进到部分学生的培养训练中,应该因材施教,以赛促学,重视个体的多样性和团队凝聚力的培养。
四、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
此处的执行能力主要指的是个人高效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职场中若有高效的执行能力必然位自己和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在大学阶段就应该注重相关知识的积累及工具的运用,重视总结能力、文书编写能力、书面沟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方案制定能力、目标调整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所谓领导能力的培养主要考察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实现组织预定目标,呈现出相应的結果,同时在此过程中凝聚、驱动、培养团队完成任务的能力。任务导向型或者权威感激励都能够凝聚团队,在团队内部应该重视激励和引领的作用,作为团队领导者更应该重视对人员的培养工作,以此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大众创业,创新先行;万众创新,教育先行。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的特色,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侯慧君,林光彬.中国大学创业教育蓝皮书——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高志宏,刘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易琳,1981年生,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教育,电子商务
段晖,1977年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