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比较初次更换髓内钉术(ERN)联合自体骨植骨术(ABG)和初次附加加压钢板术(ACP)联合ABG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营养不良型或萎缩型骨不连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ERN组(A组,32例)和ACP组(B组,30例),其中A组中峡部段骨不连18例(56.2%),非峡部段骨不连14例(43.8%);B组中峡部段骨不连16例(53.3%),非峡部段骨不连14例(46.7%)。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包括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简明疼痛程度量表中的严重程度(BPI-S)和疼痛干扰(BPI-I)项目评分。
结果54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防,时间13~37个月,平均18.3个月,且顺利完成骨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8个月。两组峡部段骨不连患者术后的SF-12 PCS评分和SF-12 MC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3.148、2.456和2.559,P<0.05),但A组中非峡部段骨不连患者的SF-12 PCS评分和SF-12 MCS评分,在术前、后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较A组,在SF-12 PCS、SF-12 MCS评分方面明显改善[(45.2 ± 5.8)分比(33.6 ± 4.7)分、(48.8 ± 6.5)分比(39.4 ± 5.6)分],P<0.05;在BPI-S和BPI-I评分方面疼痛明显缓解[(4.6 ± 2.1)分比(6.2 ± 2.5)分、(5.2 ± 1.9)分比(6.8 ± 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峡部段骨不连患者在SF-12 PCS、SF-12 MCS、BPI-S和BPI-I评分方面,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
结论与ERN联合ABG术比较,采用ACP联合ABG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营养不良型或萎缩型骨不连,可明显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尤其对于非峡部段骨不连患者,ACP联合ABG术对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优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