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

来源 :国防科技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将新技术验证七号、海丝一号、元光号、天启星座零八星、智星一号A星等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是兼顾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的新型火箭,它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由3吨提升至4.5吨,有效填补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能力空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满足未来中低轨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17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国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杨保华,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谢剑锋介绍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期刊
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欣闻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对你们的卓越功
期刊
研究计算机视觉中的三维重建技术,基于SFM算法(Structure from Motion)的三维重建技术。利用SFM算法的开源架构COLMAP进行三维重建验证实验,使用SFM进行相机位置估计和稀疏点云重建。
期刊
基于单片机和射频识别技术,设计了一套高效的智能考勤系统。以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主控模块,使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签到,通过串口发送,实现上位机考勤报表显示。
期刊
基于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阐述制作遮罩动画的含义、原理、类型、制作方法及技巧,遮罩动画的具体案例,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遮罩动画制作的技巧和方法。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合作,利用频率上转换单光子探测技术,实验实现了毫米级非视域三维成像,是目前非视域成像的最高精度,为该技术的实用化发展开辟了新道路。研究成果于2021年7月28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协会下属网站Physics SYNOPSIS栏目专题报道。传统光学成像手段只能对相机视场范围内的目标物体进行成像。
期刊
2020年12月17日是嫦娥"五姑娘"回家的日子。凌晨,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直升机螺旋桨发出的轰鸣,汽车鸣笛的声响,以及搜寻人员踩在白雪枯草上的"嚓嚓"声,打破了草原寂静的夜。与此同时,距离四子王旗着陆场500多公里外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几乎所有人都紧盯屏幕上的一条条曲线、一组组数据,各观测站传来的一声声"正常"在大厅回响。
期刊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是一个载入航天史册的时刻。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公斤月壤降落在我国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无人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历时16年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完美收官。
期刊
2020.12.24/中国.文昌嫦娥五号任务计划实现三大工程目标: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样品储存等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二是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动我国科学技术重大进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我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积累重要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期刊
城市空间分布规律是城市空间数据挖掘的重要方面,而不同的研究尺度,城市空间分布规律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全国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划单位的地理位置、人口、人均GDP,对全国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水平向、垂直向及水平垂直向联合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同时也有部分城市存在异质现象,并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