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涉及的机械设备种类、从业人员数量和施工工法非常多,因此,该行业被划分到高风险工程的范畴中。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必须对出现的安全事故特征和规律进行积极探索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机制,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预控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
引言
城市轨道建设不仅可以为大众出行提供较大的便利,也可以從多层次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辐射,为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创造可发展空间。城市轨道建设多为地下工程,安全管控较为复杂。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高效控制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使安全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到可控范围内。在工作实践中,要不断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探索安全风险管理方法,使用现代化管理模式,有效推动城市轨道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1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因素
1.1人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
人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的保护和管理的主体。所以,人也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越来越依赖它们。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人们低着头玩手机游戏和聊天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轨道列车和站台上的安全标志往往被人们遗漏掉,人们甚至对此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它往往会导致一系列安全问题。乘客安全意识不强,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另外,城市轨道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技能也不够。因此,在高峰期不能适当疏散乘客,造成一定的轨道交通乘车环境的混乱,从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威胁到乘客的安全。
1.2设施和环境因素
设施因素同样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设施的好坏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能否正常运营。如果设施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电力体系一旦有故障就会引发火灾,损害人们的生命财产。电梯的故障会威胁乘客的人身安全,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我国的法律法规与高层人员的素养。自然因素主要是城市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
2.1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随着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已成为一种新兴热点技术。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是在一定规则下将来自多种传感器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为监控施工状态,需采用自动化监测、人工测量和人工巡检等多种手段进行施工信息获取。从多个传感器或多信息源采集的原始信息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即使是同一层次采集的信息,由于外界因素及客观条件的影响可能存在不同的数据描述和说明。不同的数据源数据形式千差万别,所以必须把采集到的各种原始信息转换成对监测对象或研究对象的同一层次的数据描述和说明,使各种信息成为同一信息,可相互比较和交流。多源信息转换的关键在于:对于监测对象或研究对象不同的及相似的数据描述或说明需要及时转换成能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量同一信息,而且不同层次之间的多源信息也需被转换成能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量信息。对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叙述。通过在基坑支护桩上设置智能监测点,安装多种类型传感器,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分别对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等信息进行在线监测,实现了对轨道交通建设中涉及多种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汇集各监测点的数据后利用网络上传至数据后台管理中心进行分析,以达到全天候实时监测的目的。实现了对轨道交通建设中涉及多种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需求,确保建设安全。
2.2 BIM技术的应用
基于BIM云平台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中的风险管理建筑信息模型简称为BIM,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BIM从概念普及逐渐实现了应用普及,其显著的特点为可出图性、优化性、模拟性、协调性和可视化。使用三维立体模型,能够使轨道交通设计变得更立体、更直观。具体来说,运用BIM技术,不仅可以清晰展现整个施工过程,不断提升施工质量,还可以使返工等问题被控制在最小范围中,降低施工成本。当前,BIM云平台在将3DGIS、云计算和BIM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同时,还将成熟的应用技术和地理空间信息导入信息模型中,有效地促进了项目检测的安全风险预警实现智能化、一体化、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
3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遵循信息化建设工作原则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先进性、开放性、拓展性、易用性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要求,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统一开展相应的规划与管理,在管理中要明确管理的主体。在开展工作时,要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工作标准作为基础,按照工作要求,全面考虑系统建设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在梳理管理流程的同时还要建立管理模型,统一规划流程才能保证管理的实际效果。在建设的期间,要将规模实际情况与发展特点结合在一起创建相应的系统,另外,还要符合当前的工作内容,提高信息平台的有效性,才能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发展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统一标准,协调好业务与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去使用先进的技术,在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最大作用。此外,在信息化建设管理中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才能在科学管理时形成相应的体系,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持续发展。
3.2人员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需要建立安全机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安全管理和培训的主要任务,必须要对相关的员工进行形式多样的、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培训,确保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具备足够的安全观念。对于诸如列车组人员、交通值班员、安全管理员等关键岗位,必须要通过科学和系统的手段,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动态性的监测和检查,以避免他们的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危险。同时为旅客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的信息,提高人们对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规范和意外事件处理的认识。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推进的作用,对社会经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要得到优化,才能使城市轨道交通在安全运营中有发展的目标,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文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探究[J].科技风,2020(16):204.
[2]于国伟.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人民交通,2020(02):89-90.
[3]申军辉.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才智,2019(31):238.
[4]唐至立,程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9(03):114.
[5]彭文兵,梁华明,龙其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初探[J].科学技术创新,2018(34):182-18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
引言
城市轨道建设不仅可以为大众出行提供较大的便利,也可以從多层次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辐射,为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创造可发展空间。城市轨道建设多为地下工程,安全管控较为复杂。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高效控制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使安全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到可控范围内。在工作实践中,要不断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探索安全风险管理方法,使用现代化管理模式,有效推动城市轨道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1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因素
1.1人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
人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的保护和管理的主体。所以,人也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越来越依赖它们。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人们低着头玩手机游戏和聊天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轨道列车和站台上的安全标志往往被人们遗漏掉,人们甚至对此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它往往会导致一系列安全问题。乘客安全意识不强,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另外,城市轨道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技能也不够。因此,在高峰期不能适当疏散乘客,造成一定的轨道交通乘车环境的混乱,从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威胁到乘客的安全。
1.2设施和环境因素
设施因素同样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设施的好坏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能否正常运营。如果设施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电力体系一旦有故障就会引发火灾,损害人们的生命财产。电梯的故障会威胁乘客的人身安全,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我国的法律法规与高层人员的素养。自然因素主要是城市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
2.1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随着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已成为一种新兴热点技术。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是在一定规则下将来自多种传感器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为监控施工状态,需采用自动化监测、人工测量和人工巡检等多种手段进行施工信息获取。从多个传感器或多信息源采集的原始信息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即使是同一层次采集的信息,由于外界因素及客观条件的影响可能存在不同的数据描述和说明。不同的数据源数据形式千差万别,所以必须把采集到的各种原始信息转换成对监测对象或研究对象的同一层次的数据描述和说明,使各种信息成为同一信息,可相互比较和交流。多源信息转换的关键在于:对于监测对象或研究对象不同的及相似的数据描述或说明需要及时转换成能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量同一信息,而且不同层次之间的多源信息也需被转换成能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量信息。对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叙述。通过在基坑支护桩上设置智能监测点,安装多种类型传感器,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分别对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等信息进行在线监测,实现了对轨道交通建设中涉及多种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汇集各监测点的数据后利用网络上传至数据后台管理中心进行分析,以达到全天候实时监测的目的。实现了对轨道交通建设中涉及多种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需求,确保建设安全。
2.2 BIM技术的应用
基于BIM云平台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中的风险管理建筑信息模型简称为BIM,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BIM从概念普及逐渐实现了应用普及,其显著的特点为可出图性、优化性、模拟性、协调性和可视化。使用三维立体模型,能够使轨道交通设计变得更立体、更直观。具体来说,运用BIM技术,不仅可以清晰展现整个施工过程,不断提升施工质量,还可以使返工等问题被控制在最小范围中,降低施工成本。当前,BIM云平台在将3DGIS、云计算和BIM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同时,还将成熟的应用技术和地理空间信息导入信息模型中,有效地促进了项目检测的安全风险预警实现智能化、一体化、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
3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遵循信息化建设工作原则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先进性、开放性、拓展性、易用性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要求,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统一开展相应的规划与管理,在管理中要明确管理的主体。在开展工作时,要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工作标准作为基础,按照工作要求,全面考虑系统建设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在梳理管理流程的同时还要建立管理模型,统一规划流程才能保证管理的实际效果。在建设的期间,要将规模实际情况与发展特点结合在一起创建相应的系统,另外,还要符合当前的工作内容,提高信息平台的有效性,才能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发展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统一标准,协调好业务与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去使用先进的技术,在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最大作用。此外,在信息化建设管理中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才能在科学管理时形成相应的体系,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持续发展。
3.2人员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需要建立安全机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安全管理和培训的主要任务,必须要对相关的员工进行形式多样的、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培训,确保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具备足够的安全观念。对于诸如列车组人员、交通值班员、安全管理员等关键岗位,必须要通过科学和系统的手段,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动态性的监测和检查,以避免他们的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危险。同时为旅客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的信息,提高人们对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规范和意外事件处理的认识。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推进的作用,对社会经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要得到优化,才能使城市轨道交通在安全运营中有发展的目标,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文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探究[J].科技风,2020(16):204.
[2]于国伟.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人民交通,2020(02):89-90.
[3]申军辉.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才智,2019(31):238.
[4]唐至立,程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9(03):114.
[5]彭文兵,梁华明,龙其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初探[J].科学技术创新,2018(34):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