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统招统分的招生分配体制已经打破,学生参与职业选择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步苏醒与增强。因此,高校职业指导肩负着育人和服务的重任。它既是教育活动,又是帮助就业的实施过程。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面向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出自己合理的职业选择呢?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校職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专业师资力量不够
目前,在许多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有的是由政治课教师兼职,有的是由办公室人员兼职,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极为缺乏专职的职业指导教师。有关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缺乏系统的了解,缺乏有效的评价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难以成为学生职业教育的主要指导者。
2.人员参与的程度不够
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施具有公共性的特点,需要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不少高校对此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把职业指导工作看作是一项单一工作,或是像政治、语文一样的一门课程。
3.指导内容的全面性不够
高校职业指导的内容包括就业观念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就业政策法规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指导以及社会适应指导等。目前,许多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比较侧重知识类的职业指导,忽视观念和心理等方面的指导。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校为学生推荐了工作,但学生工作不久就自动离职了,严重影响了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信誉。另外,由于人员不足,学校只能做一些肤浅的工作,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未开展起来。许多负责职业指导工作的老师,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往往限于部分就业信息的发布和就业政策的宣传。职业指导工作尚未系统地展开,未能与学生思想、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普及率不高。
4.指导时间不够
职业指导工作应是一个长期化、经常化的过程。只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循序渐进,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而很多高校,往往是在学生实习或就业前搞一些应急措施,如报告会、座谈会、班会等。
二、应采取的措施
1.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业指导活动
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和特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特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育载体,取得职业指导工作的显著效果。
(1)开设职业指导并纳入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开设相应的课程,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得以普及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要对课程进行设计与开发,构建以综合实践课为主、以模块式教学为基础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系统地开展职业指导。
(2)开展创业设计和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模拟市场、模拟面试等活动,引导、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进行职业定位,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更好地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实现自我增值,提高职场竞争力。
(3)积极开展学生的职业素质测评工作。要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除了依靠教师对他们的谈话、观察及相关文献材料的分析外,更多的需借助心理测试、情景模拟、定量考核等评价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兴趣、性格和能力,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达到“知己”的目的。另外,鼓励部分学生参加CETTIC职业测评系统测评,全面、客观、规范、科学地评价自己的整体素质,从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发奋成才的积极性,规范和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为选择今后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就是要向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职业辅导等相关知识;实践,是指要把职业辅导的相关知识运用在就业的全过程。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渴望用职业辅导知识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于是选择就业指导课,但就业指导课采取何种形式、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选择什么内容,这是所有老师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
总之,就业指导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职业、入职资格和晋升要求、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和创业教育等,需要长期坚持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一、高校職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专业师资力量不够
目前,在许多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有的是由政治课教师兼职,有的是由办公室人员兼职,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极为缺乏专职的职业指导教师。有关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缺乏系统的了解,缺乏有效的评价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难以成为学生职业教育的主要指导者。
2.人员参与的程度不够
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施具有公共性的特点,需要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不少高校对此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把职业指导工作看作是一项单一工作,或是像政治、语文一样的一门课程。
3.指导内容的全面性不够
高校职业指导的内容包括就业观念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就业政策法规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指导以及社会适应指导等。目前,许多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比较侧重知识类的职业指导,忽视观念和心理等方面的指导。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校为学生推荐了工作,但学生工作不久就自动离职了,严重影响了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信誉。另外,由于人员不足,学校只能做一些肤浅的工作,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未开展起来。许多负责职业指导工作的老师,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往往限于部分就业信息的发布和就业政策的宣传。职业指导工作尚未系统地展开,未能与学生思想、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普及率不高。
4.指导时间不够
职业指导工作应是一个长期化、经常化的过程。只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循序渐进,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而很多高校,往往是在学生实习或就业前搞一些应急措施,如报告会、座谈会、班会等。
二、应采取的措施
1.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业指导活动
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和特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特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育载体,取得职业指导工作的显著效果。
(1)开设职业指导并纳入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开设相应的课程,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得以普及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要对课程进行设计与开发,构建以综合实践课为主、以模块式教学为基础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系统地开展职业指导。
(2)开展创业设计和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模拟市场、模拟面试等活动,引导、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进行职业定位,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更好地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实现自我增值,提高职场竞争力。
(3)积极开展学生的职业素质测评工作。要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除了依靠教师对他们的谈话、观察及相关文献材料的分析外,更多的需借助心理测试、情景模拟、定量考核等评价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兴趣、性格和能力,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达到“知己”的目的。另外,鼓励部分学生参加CETTIC职业测评系统测评,全面、客观、规范、科学地评价自己的整体素质,从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发奋成才的积极性,规范和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为选择今后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就是要向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职业辅导等相关知识;实践,是指要把职业辅导的相关知识运用在就业的全过程。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渴望用职业辅导知识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于是选择就业指导课,但就业指导课采取何种形式、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选择什么内容,这是所有老师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
总之,就业指导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职业、入职资格和晋升要求、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和创业教育等,需要长期坚持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