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善义院士:工程科学与科技强国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tisbianbi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科学是基础科学与工程的桥梁
  工程科学不是新名词,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形成并有其深刻内涵。
  20世纪初,以克莱因、普朗特为代表的科学家提出了数学、力学等要面向应用解决工程问题;在力学方面形成应用力学派,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铁木辛柯等力学家继承应用力学派思想,而冯·卡门的学生钱学森先生对此有所发展,明确提出工程科学(也有人称之为技术科学)思想。自然科学重在“探索”与“发现”自然界已经存在的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础知识体系。工程则是构建自然界不存在的事物,前者属于认识自然,而后者则是利用与改造自然。
  然而,自然科学形成的知识体系并不能直接应用在工程科学中,这就产生一个如何用知识达到构建事物的问题,从而需要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工程科学。
  工程科学的任务是要将自然科学应用在工程中,解决工程中提出的新理论及方法、技术问题。
  因此,按照钱学森先生的说法——工程科学是自然科学与工程的桥梁,工程科学范围很广,如应用数学、力学、电工学、材料学、建筑学、水力学、电子信息学、热能核能学、化工学、仪器仪表学等都应属于工程科学范畴。
  早在15世纪,意大利天才科学家与艺术家达芬奇就指出: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这实际上即是工程科学理念。这样看来,从事工程科学的科技工作者就是一支庞大队伍。
  1947年,钱学森回国探亲,分别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做报告,讲的内容主要是工程科学。
  他指出,工程科学家的任务有三个方面:工程方案的可行性怎么样;如可行,实现这个方案的途径是什么;如失败,原因是什么,如何补救。并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为使纯科学家与从事实用工作的工程师密切合作的需要,将产生一个新的职业——工程科学研究者或工程科学家。
  工程科学在解决工程中理论与技术问题的作用
  工程目标的构建重在集成,但并非要把科学家形成的知识体系直接照搬即用,在工程目标实现中仍会有一些理论、关键技术、方法、试验等问题需解决,工程中关键、短板问题的解决要靠工程科学家创造性运用最新自然科学成果及所具有的工程经验,使工程目标得以实现,这是工程科学的任务与作用。
  工程科学作为纯科学与工程的桥梁,在整个工程目标的实现中不仅要有技术创新,同时也有理论或知识创新。
  不同领域不同工程,虽目标大小、复杂程度和层次有差别,但是任何一个工程目标都是一个系统,涉及多领域多学科,所以工程科学要解决工程问题需体现系统科学与工程思想及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钱学森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航天实践提出的系统工程理论的思想,也是工程科学任务的应用与实践。可以用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固体火箭发动机。过去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是由高强钢做成的压力容器,会出现打压试验时的低应力爆破,这是一个简单工程装备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焊接时出现的裂纹,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力学理论、材料与焊接工艺三个方面。
  第二个例子是工程装备的结构效率问题。对任何一个工程装备,尤其是空天飞行器,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提高结构效率或结构轻量化是永恒的主题。
  1961年,钱学森先生在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学生讲授“星际航行概论课”时有一句名言是“航天器一个零件减少一克重量都是贡献”。轻量化是在给定的技术边界条件下,实现所需功能的系统最小质量化,并且确保整個产品生命周期内系统的可靠性。
  解决这个工程问题要从设计、制造与材料三个工程科学因素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实现,设计是关键,先进制造是保证,而高性能材料则是物质基础。碳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应是首选材料,航天器材料已实现复合材料化,航空器正在努力实现结构复合材料化。
  这正是工程科学的研究内容,要研究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器能用、会用、用好,这需解决设计、力学、材料、制造等工程科学问题才能实现结构复合化,进而达到结构轻量化,从而提高结构效率。
  第三个例子是高超声速飞行问题。这是人类对时空运用的颠覆性技术。世界各科技大国均在进行研究,从高超声速的科学理论到工程实现,这中间有许多属于工程科学的问题要解决。
  高超声速飞行是在20~100千米的临近空间飞行,这个飞行环境与空中及太空环境有区别,必须解决一些新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如高速空气动力学、先进推进理论与技术、自主控制理论与方法和面对高超声速飞行引起的新热障下的防护材料结构等问题。
  每个科学和技术问题都具有挑战性,这里仅以新热障问题为例,高超声速带来热障问题与传统热障问题不同,后者主要是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在飞行速度达三个马赫数左右时,飞行器表面温度达300℃左右,金属材料在此温度下力学性能大幅度下降,要解决的是在这种温度下的材料与结构问题。
  而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温度超1000℃或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不被烧蚀,甚至还要重复利用。这中间热环境,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热响应以及热模拟试验等一系列问题,涉及力学、热学、化学以及电磁学等学科交叉问题。
  上述三个例子所解决的理论、方法及技术等问题,具有一定普适性,这也充分体现工程科学在工程中的重要应用。
  工程科学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目前,要更加重视工程科学的运用与工程科学家的培养,这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表明:人类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18世纪时更新速度为80~90年,19世纪初为30年,20世纪60年代为5~10年,20世纪80至90年代为5年,进入21世纪只有2~3年。
  快速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属工程科学范畴,只有重视工程科学,才能使科技发展跟得上。建设科技强国是我们的科技梦,对于高科技含量的工程装备特别重要。
  过去主要是解决有无问题、是跟跑,很少领域达到并跑。至于领跑仅是极个别领域,许多领域以数量论均是第一,但大而不强。
  重视工程科学,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并通过创新产生新的理论、方法和前沿技术,甚至颠覆性技术,使中国在重要的工程领域达到并跑与领跑的水平,这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科技强国建设,人才是关键,从事工程科学研究的科技队伍,应提高科学理念与工程意识,重视工程需求,用科学(基础科学)所形成的知识体系,通过创新解决工程中所提出的理论、方法、技术等问题,产生原创性成果,从而为科技强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
其他文献
航空工业定点扶贫工作贵州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王文飞截至2019年年末,航空工业定点扶贫工作贵州现场指挥部根据集团公司有关要求,积极推动定点帮扶贵州 4县12个产业帮扶项目100%完威率,总帮扶资金1438万元,覆盖9个乡(镇),帮助36个贫困村1096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受益贫困人口9425人。  30年前,他曾和一群充满报国理想和激情的航空青年来贵州支教;3年前,他来到贵州安顺,带领航空工业贵飞开启打
期刊
那一份永恒的执着,撑起的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那一份血色的坚强,树立起的是强大国防的殷殷期望。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骨干力量,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共和国的顶梁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
期刊
智者创物,不忘初心,投身军工行业,一旦选择便成执念。  中國军工事业的建设者们以守卫国家为使命,以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沉淀和点滴积累完成了中国军工产业体系的开创、建设及跨越发展,在肩负强军首责的同时推动着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使我国从一穷二白迈向了世界一流。  几乎所有重大成就的获得都伴随着跌宕起伏的过程,参与者们的激情岁月融汇其中,于结尾处散落成一个个动人故事。每每被人们拾起,依旧触动心灵,散发
期刊
近日,集中反映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祝榆生同志先进事迹和品格精神的图书《祝榆生——誓将一生献给党》,由兵器工业出版社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兵器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焦开河为該书作序。  该书真实再现了祝榆生同志从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转战军事教育工作,再到华发出征担纲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的传奇人生,系统讲述了祝榆生同
期刊
本来,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团圆时节;本来,这是春回大地的伊始季节,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却在肆虐着这块土地,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大众正在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疫情,全民总动员,全面总部署,全国上下一盘棋,快速反应,紧急行动,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时之间,从城市到乡村,从军队到工厂,从干部官员到黎民百姓,十几亿国人过年宅守在家,千万人大城
期刊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古以来,北斗如天河中的一座灯塔,吸引着人们辨明方向、运筹四时的灼灼目光,承载着人们面对浩瀚宇宙“援北斗兮酌桂浆”的豪迈。  20余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的北斗导航工程团队自力更生、披荆斩棘,在天疆迅速部署了“大棋局”,将“北斗”从遥不可及变为自主在握。  牢牢握住技术的“北斗柄”  北斗的“勺柄”是指明方向的关键,但牢牢握住“北斗柄”,并不容易。20多年前
期刊
12月18日下午,上海云天低垂、阴雨绵绵,龙华殡仪馆庄严肃穆、哀乐低回,人们自发前来排起长长的队伍,含泪送别我国优秀的卫星总体和控制技術专家、风云系列极轨气象卫星的开拓者之一孟执中同志。  追风逐云几经磨砺不忘航天初心,耕宇牧星矢志不渝功成气象强国。 “一个人活着,总要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所贡献,有所作为,那么到生命终止时,才不会遗憾。”孟执中用一生践诺,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最旺盛的精力投入到风云
期刊
韩百锋,1992年创立西安四方机电有限公司,获得20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有三项发明专利属国际首创,应约编著出版了两本专著。2006年投资成立西安四方超輕材料公司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主持起草了首个《镁锂合金国家标准》,现已正式发布实施。摄影是他最主要的业余爱好,尤其喜爱拍摄鸟类。
期刊
朗朗秋日,黄海之滨,一支整装的试验队来到这里。  此时,浪花飞卷,鸥鸟翔集。  一艘装了导弹的快艇驶入试验海区, 此时附近民用船只早已退避三舍。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导弹呼啸而起,拖着一条长长的火彩练,准确击中靶船。之后是第2发、第3发、第4发,全都准确中的。最后是两弹齐发,双双命中。刹那间,靶船火起,海面上水柱冲天。  六发六中!主角正是中国飞航人引以为傲的“鹰击八号”舰舰导弹,它还有一个更亲切的
期刊
在中国材料科学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以卓越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将自己的一生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享誉内外,声闻于天。他就是我国材料科学的先驱、著名材料科学家、金属物理学家、中国航空钛合金创始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颜鸣皋。  战乱求学,树立工业救国理想  1926年夏,在军阀混战的硝烟中,6岁的颜鸣皋被送到了父母的故乡浙江慈城。在慈城孔庙里完成了自己的启蒙教育,而后,他又辗转颠簸,先后在武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