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现在农村三年级学生一般在八至九岁之间,不但胆子小,而且不善于口语交际,加之他们在生活中所感知的新鲜事物少,交际能力差,所见有限,阅读量极少,于是普遍怕习作。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习作时不知从何说起,有的干脆无话可说,有的有话怕写不好等。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积极大胆的回答问题,质疑问难。其次,我要求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要做到三动,即:动口、动手、动脑。创造气氛,巧设问题,让学生积极讨论,组织引导学生合作、愉快学习。课间十分钟,我设身处地的和学生融为一体,热心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愿意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乐意说心里话,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促使学生之间善于友好交往。课外活动时,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倾心交谈,创设有利的语言表达环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的字词教学中,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生字组词造句,甚至选用多词写一段通顺的话。
三年级作文,教材中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不受文体篇章的束缚,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习作前我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从本班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出发,明确习作要求,创设交际情境,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围绕一定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教学中,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或倾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才能,创造生机勃勃、极富动态性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员参与,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局面,在互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趁热打铁,先说后写,化难为易,从而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想写的顺利写下来。
2 重视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大胆尝试,灵活处理教材的安排,从本地当时的实际出发,寻求更适合自己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说去写,要尽力消除学生习作中的畏难情绪。提供和创造条件,不拘形式,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欲望。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要求学生如实表达。
生活是习作之源。《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农村,生活丰富多彩,特别在笔者的家乡,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春播、夏种、秋收、冬藏;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风雨雪霜,有时清晨的大雾,朝霞、晚霞等风景如画。利用这些优势,我重视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学生一旦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东西感化,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就会由然而生。习作兴趣就会迎面而来。布置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小范围的习作,拓宽写作思路。三年级是从“写话”正式进入“习作”阶段的时候,一开始习作教师要求不要太高,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不受文体和篇章束缚,鼓励自由表达;不设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敢于表达。再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语言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很有可能就是一篇感情真挚的好习作。
3 鼓励阅读、丰富语言
三年级习作要求,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阅读中的人物、事物、故事、思想等等,都是习作材料的主要来源。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导作用。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作文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这都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由此可见,阅读积累也是作文起步教学的必经之路。教学中我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佳句,搜集名言警句、谒后语,大量诵读古诗词,儿童诗歌等。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课外活动有时我组织学生和自己一起进阅览室阅读,并作好笔记。班级活动上利用“普通话朗诵会”、“演讲会”、“成语接龙”,“好人好事表扬稿”等有益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消减学生的作文障碍。
习作素材既来自观察生活所得,来自个人的思考、感受和想象,也来自阅读的积累。长期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坚持体验生活,就会有所感受;坚持把阅读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结合起来,更能相得益彰。学生一旦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是自己的、是新的。要求学生一定要珍视,并及时写下来。学生的语言丰富起来,就会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从而喜欢习作。
4 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义教课标实验教材中,十分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教材中多次提到:“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给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的怎么样”,“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等等。在交流评改过程中,我只提出浅显易懂的合理化建议,并让学生自己修改,并且能够做到多次修改。在评改中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一个用得好的标点符号,一个好的词语、句子,一处形象生动的描写,一个大胆的想象,都要给予赞赏和鼓励。对于学困生来说,我不但要求不高,而且还要耐心帮助和引导,只要他们根据要求的范围能写出几个好句子,也算是进步。我特别注意修改符号,尽量保持学生的原作,尊重学生的劳动。那怕是错别字,我只用持殊符号指出来,不打差。至于评语更要符合儿童心理特证给予鼓励或建议,这样把写、说、评、改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每次习作后都有收获感,成就感。促使他们喜欢习作,乐于动笔。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先进并结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于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给学生习作的方式方法。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探究适合自己学生的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用心去教,细心的去发现,耐心的去指导,精心的培育,持之以恒,就会为学生打开一条作文的通道,使学生轻松自如的迈进作文起步之中。
现在农村三年级学生一般在八至九岁之间,不但胆子小,而且不善于口语交际,加之他们在生活中所感知的新鲜事物少,交际能力差,所见有限,阅读量极少,于是普遍怕习作。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习作时不知从何说起,有的干脆无话可说,有的有话怕写不好等。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积极大胆的回答问题,质疑问难。其次,我要求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要做到三动,即:动口、动手、动脑。创造气氛,巧设问题,让学生积极讨论,组织引导学生合作、愉快学习。课间十分钟,我设身处地的和学生融为一体,热心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愿意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乐意说心里话,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促使学生之间善于友好交往。课外活动时,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倾心交谈,创设有利的语言表达环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的字词教学中,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生字组词造句,甚至选用多词写一段通顺的话。
三年级作文,教材中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不受文体篇章的束缚,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习作前我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从本班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出发,明确习作要求,创设交际情境,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围绕一定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教学中,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或倾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才能,创造生机勃勃、极富动态性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员参与,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局面,在互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趁热打铁,先说后写,化难为易,从而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想写的顺利写下来。
2 重视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大胆尝试,灵活处理教材的安排,从本地当时的实际出发,寻求更适合自己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说去写,要尽力消除学生习作中的畏难情绪。提供和创造条件,不拘形式,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欲望。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要求学生如实表达。
生活是习作之源。《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农村,生活丰富多彩,特别在笔者的家乡,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春播、夏种、秋收、冬藏;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风雨雪霜,有时清晨的大雾,朝霞、晚霞等风景如画。利用这些优势,我重视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学生一旦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东西感化,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就会由然而生。习作兴趣就会迎面而来。布置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小范围的习作,拓宽写作思路。三年级是从“写话”正式进入“习作”阶段的时候,一开始习作教师要求不要太高,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不受文体和篇章束缚,鼓励自由表达;不设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敢于表达。再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语言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很有可能就是一篇感情真挚的好习作。
3 鼓励阅读、丰富语言
三年级习作要求,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阅读中的人物、事物、故事、思想等等,都是习作材料的主要来源。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导作用。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作文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这都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由此可见,阅读积累也是作文起步教学的必经之路。教学中我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佳句,搜集名言警句、谒后语,大量诵读古诗词,儿童诗歌等。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课外活动有时我组织学生和自己一起进阅览室阅读,并作好笔记。班级活动上利用“普通话朗诵会”、“演讲会”、“成语接龙”,“好人好事表扬稿”等有益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消减学生的作文障碍。
习作素材既来自观察生活所得,来自个人的思考、感受和想象,也来自阅读的积累。长期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坚持体验生活,就会有所感受;坚持把阅读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结合起来,更能相得益彰。学生一旦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是自己的、是新的。要求学生一定要珍视,并及时写下来。学生的语言丰富起来,就会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从而喜欢习作。
4 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义教课标实验教材中,十分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教材中多次提到:“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给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的怎么样”,“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等等。在交流评改过程中,我只提出浅显易懂的合理化建议,并让学生自己修改,并且能够做到多次修改。在评改中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一个用得好的标点符号,一个好的词语、句子,一处形象生动的描写,一个大胆的想象,都要给予赞赏和鼓励。对于学困生来说,我不但要求不高,而且还要耐心帮助和引导,只要他们根据要求的范围能写出几个好句子,也算是进步。我特别注意修改符号,尽量保持学生的原作,尊重学生的劳动。那怕是错别字,我只用持殊符号指出来,不打差。至于评语更要符合儿童心理特证给予鼓励或建议,这样把写、说、评、改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每次习作后都有收获感,成就感。促使他们喜欢习作,乐于动笔。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先进并结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于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给学生习作的方式方法。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探究适合自己学生的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用心去教,细心的去发现,耐心的去指导,精心的培育,持之以恒,就会为学生打开一条作文的通道,使学生轻松自如的迈进作文起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