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我国自2000年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都在不断提升,因此清醒地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人口老龄化两个基本问题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影响,最后提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思考人口老龄化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认识与思考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近几十年来,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提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正在经历(或即将面临)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的态势。如果按照国际通用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该社会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就可以称为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来说,200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刚好达到7%,因此,我们可以认为,21世纪不仅是全球化的世纪,也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我国自2000年迈入了老龄化社以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截止到2015年底,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0.1%,相比于2000年时老龄化的速度为1.4%,2015年老龄化的速度达到了3.7%,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二、对人口老龄化两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对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界定是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前提。目前很多研究中都反映出对人口老龄化概念界定的模糊,理解存在偏差。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的过程,表现为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持续提高,人口年龄中位数不断上升。我国在1986年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当中,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过程,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动。反映的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变化。过往的许多文献在描述人口老龄化的时候,把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当成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年人口规模是从数量的角度来看,是静态的;而老龄化是结构的变化过程,是动态的。两者描述的状态并不在同一个维度层面,因此就不能归为一谈,混淆概念。
三、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1.抚养比的经济含义
过往研究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为了反映年龄结构的变动通常使用“抚养比”这一指标。同时“抚养比”本身也带有一定的经济含义,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状况。一般而言,过高的抚养比会加重劳动者的负担。根据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劳动者的收入一部分用于消费,包括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支出增大,一部分用于储蓄满足未来老年时的需求,抚养比的上升会导致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消费支出的增加,用于储蓄的投入相对就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以高储蓄率推动的经济增长。
2.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有些学者对人口老龄化下的经济增长十分担忧,主要基于人口红利消退的视角。所谓人口红利是人口转变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人口由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转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阶段。此时,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都较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快,且数量较为庞大。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过往研究中都得到了学者的证实。David bloom将东亚地区高速的经济增长中30%左右的贡献归因为人口红利的作用,称之为“东亚奇迹”。国内的学者认为中国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中,人口红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3.代际财富流和养老支持
在农业文明时期,老年人代表家族和社会的权威,从总的财富转移来看,主要是自上向下的流动,老年人通过将一生所得的财富和资产采取馈赠和继承等方式给予自己的子女。而進入现代社会,传统观念发生了改变,老年人社会地位逐渐下降。特别是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下,市场竞争激烈,财富的获取和积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加困难。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社会如何承受老年人较为昂贵的生活成本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欧洲等福利国家甚至出现了总财富往上流的趋势(Ronald Lee, 2013)。
而从我国社会保障养老模式来看,主要是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具体来说,按照Ronald lee的测算,在老年的财富转移支持中,我国超过一半以上主要是靠公共财富转移,而家庭财富和个人资产财富的支持均不及1/3。公共财富转移的一大部分就是养老金的给付。在我国养老金筹集中,采取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缴费模式。工作中的劳动力将收入的一部分划转到个人账户中,而企业和国家拨付的将归为社会统筹,退休时再按月支取。但是长期以来,为了解决已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支付问题,社保机构直接挪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通过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来填补社会统筹资金的不足,于是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即养老金缺口问题。同时,学者指出,人口快速老龄化导致养老金供需矛盾不断激化,养老金缺口问题日趋严峻(曹冬梅,辜胜阻,2015)。
四、人口老龄化的思考
1.人口结构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人类社会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将人口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转变为现在的低出生率和死亡率。而且随着全球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低死亡率将会长期的维持下去。而生育率的下降也是经济、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旨在提高生育率的政策影响从近年来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地区来看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至少从目前来看,生育率的反弹在短期内也很难实现。因此,人口老龄化将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伴随着我们。清醒认识人口老龄化这一长期过程,积极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未来的消费方式将更多以老年人为主
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人口除了从供给层面对经济产生影响,需求层面的也不能忽视。总人口中老年人比重大,人口的消费模式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方式将逐渐向老年人为主的消费方式转型。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医疗、照料等产业将会得到发展,产业结构将发生新的调整,政府和市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3.为二次人口红利创造条件
人口老龄化并不必然导致经济衰退。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特别是老年人的收入,給予他们在经济和制度层面的保障,同时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投资工具,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为二次人口红利的到来创造制度条件,以发挥二次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onald Lee,“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ree Centuries of Fundamental Change,”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17(4) 2003,167-90.
[2]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1,(5).
[3]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人口研究.2004.(1).
[4]杜鹏 ,杨慧.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比较[J].人口与发展.2009,(2).
[5]李兰永、刘媛.人口老龄化:特征、成因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6]曹冬梅,辜胜阻,方浪.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对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0).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认识与思考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近几十年来,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提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正在经历(或即将面临)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的态势。如果按照国际通用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该社会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就可以称为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来说,200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刚好达到7%,因此,我们可以认为,21世纪不仅是全球化的世纪,也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我国自2000年迈入了老龄化社以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截止到2015年底,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0.1%,相比于2000年时老龄化的速度为1.4%,2015年老龄化的速度达到了3.7%,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二、对人口老龄化两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对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界定是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前提。目前很多研究中都反映出对人口老龄化概念界定的模糊,理解存在偏差。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的过程,表现为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持续提高,人口年龄中位数不断上升。我国在1986年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当中,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过程,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动。反映的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变化。过往的许多文献在描述人口老龄化的时候,把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当成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年人口规模是从数量的角度来看,是静态的;而老龄化是结构的变化过程,是动态的。两者描述的状态并不在同一个维度层面,因此就不能归为一谈,混淆概念。
三、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1.抚养比的经济含义
过往研究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为了反映年龄结构的变动通常使用“抚养比”这一指标。同时“抚养比”本身也带有一定的经济含义,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状况。一般而言,过高的抚养比会加重劳动者的负担。根据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劳动者的收入一部分用于消费,包括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支出增大,一部分用于储蓄满足未来老年时的需求,抚养比的上升会导致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消费支出的增加,用于储蓄的投入相对就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以高储蓄率推动的经济增长。
2.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有些学者对人口老龄化下的经济增长十分担忧,主要基于人口红利消退的视角。所谓人口红利是人口转变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人口由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转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阶段。此时,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都较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快,且数量较为庞大。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过往研究中都得到了学者的证实。David bloom将东亚地区高速的经济增长中30%左右的贡献归因为人口红利的作用,称之为“东亚奇迹”。国内的学者认为中国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中,人口红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3.代际财富流和养老支持
在农业文明时期,老年人代表家族和社会的权威,从总的财富转移来看,主要是自上向下的流动,老年人通过将一生所得的财富和资产采取馈赠和继承等方式给予自己的子女。而進入现代社会,传统观念发生了改变,老年人社会地位逐渐下降。特别是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下,市场竞争激烈,财富的获取和积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加困难。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社会如何承受老年人较为昂贵的生活成本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欧洲等福利国家甚至出现了总财富往上流的趋势(Ronald Lee, 2013)。
而从我国社会保障养老模式来看,主要是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具体来说,按照Ronald lee的测算,在老年的财富转移支持中,我国超过一半以上主要是靠公共财富转移,而家庭财富和个人资产财富的支持均不及1/3。公共财富转移的一大部分就是养老金的给付。在我国养老金筹集中,采取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缴费模式。工作中的劳动力将收入的一部分划转到个人账户中,而企业和国家拨付的将归为社会统筹,退休时再按月支取。但是长期以来,为了解决已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支付问题,社保机构直接挪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通过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来填补社会统筹资金的不足,于是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即养老金缺口问题。同时,学者指出,人口快速老龄化导致养老金供需矛盾不断激化,养老金缺口问题日趋严峻(曹冬梅,辜胜阻,2015)。
四、人口老龄化的思考
1.人口结构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人类社会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将人口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转变为现在的低出生率和死亡率。而且随着全球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低死亡率将会长期的维持下去。而生育率的下降也是经济、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旨在提高生育率的政策影响从近年来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地区来看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至少从目前来看,生育率的反弹在短期内也很难实现。因此,人口老龄化将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伴随着我们。清醒认识人口老龄化这一长期过程,积极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未来的消费方式将更多以老年人为主
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人口除了从供给层面对经济产生影响,需求层面的也不能忽视。总人口中老年人比重大,人口的消费模式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方式将逐渐向老年人为主的消费方式转型。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医疗、照料等产业将会得到发展,产业结构将发生新的调整,政府和市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3.为二次人口红利创造条件
人口老龄化并不必然导致经济衰退。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特别是老年人的收入,給予他们在经济和制度层面的保障,同时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投资工具,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为二次人口红利的到来创造制度条件,以发挥二次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onald Lee,“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ree Centuries of Fundamental Change,”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17(4) 2003,167-90.
[2]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1,(5).
[3]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人口研究.2004.(1).
[4]杜鹏 ,杨慧.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比较[J].人口与发展.2009,(2).
[5]李兰永、刘媛.人口老龄化:特征、成因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6]曹冬梅,辜胜阻,方浪.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对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