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老人从心开始

来源 :健康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某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关怀老人”的公益广告,描述的是一位爸爸患痴呆症,忘记很多事情,当然也认不出自己的儿子,当儿子带着他出去吃饭时,盘子里剩下两只饺子,爸爸直接用手抓起来放进口袋,他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这则广告让不少观众忍不住流下眼泪……而根据此剧的创作团队表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的影响,社会上的老人问题不断浮出台面,不时在报导中看到如老人看护问题、被骗经历以及老人自杀等社会事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更多的子女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不得不离开父母在他乡辛苦打拼,社会上的家庭形态发生了改变,老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正逐年下降,这也使得独居老人的问题日益严重。
  [孤独老人的孤独死亡]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据相关媒体数据显示,截至到2016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高达2.3亿人之多,占我国总人口的16. 7%。预计在今后的几年里,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截止到2053年,我国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近5亿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众多的独居老人需要被社会关注。透过历年来许多社会案例会发现到,许多独居老人独居的原因大部份是由于家庭因素所造成。现代子女与父母同住的情形逐渐下降,子女大多在外另组家庭而与父母分开生活。于是,便经常发生子女因为要照顾小孩而没时间陪伴父母,或者是因为害怕麻烦,而将家中老人当成是皮球互踢的情形,使得老人不得已只好独自居住。
  再者,老人本身个性的孤僻,也可能形成独居老人问题,又加上年迈的身体已无谋生能力,所以经常过着三餐不继的日子。相较于早期重视伦理孝道的农业社会,家庭关系紧密,现代子女已不再百分之百地承担起照顾父母老年安养的责任,取而代之的是寄托给看护者或者是安养院照顾。
  对于独居老人来说,“孤独感”是最大敌人,而令老人们感到孤独的对象,往往就是自己的子女。许多人或许会因为工作忙碌,将体弱老年的父母托付给安养中心或是看护者照顾。然而,子女却不知道在这样自认为是“对父母最好的照顾”背后,老人心中存在的惧怕和孤寂感。
  对于老人的照顾,照顾者一定要有耐心,不论是身体上或者是心理方面,尤其是针对久病卧床、身心障碍的老人,千万不能因为情绪不好就对老人出气,伤害到他们的尊严。而照顾者与老人间的情感互动,则是可以减少独居老人对于社会的疏离与冷漠,如何协助独居老人建立自己的社交活动圈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独居老人的问题也显示出现今社会少子化的现象,相对地,青壮年族群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或许子女有其生活上的难为之处,但换个角度来看待独居老人的问题,就如同忙于工作的父母亲会不忍年幼的小孩独自一人在家,仍会努力挪出时间陪伴小孩成长。同样地,为何长大后的子女就不能以同理心对自己渐渐年老的父母付出,而忍心放任他们自行度过后半人生?
  [一句关心变开心]
  除了物质与金钱的供应之外,其实对老人而言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健康良药,就是与亲人的互动,哪怕只是电话中简单的一句“最近过得好吗?”都可以让老人们开心个好一阵子。他们的愿望很小,只是想要亲人多花点时间在自己身上而已。
  当家中长辈需要由外人协助照顾时,无论长辈需要的协助内容为何,许多家庭的优先选择还是找顾家保姆,但申请本会居家陪伴服务的需求量却也越来越高。现在照顾老人的保姆费用较高,且有些无法24小时服务,许多工作要长辈或家属自己做,为什么仍有许多家庭愿意使用这样的服务?若从照顾的“价格”来看,顾家保姆的服务似乎是昂贵的;但从“价值”去思考,顾家保姆所提供的服务除了有形的照顾,更包含无形的生活与文化……
  老人退休在家,儿女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守护在身边,他们不仅仅只是需要生活上的便利,其实更重要的是关心和陪伴,有人听他们说话,有人嘘寒问暖,尤其是不方便走出家门的老人。倾听他们细说遥远的故事,分享曾经过往的辉煌事迹,分担现在的病痛、忧伤,带给他们欢乐和希望;当老晚上睡觉前,还会期待明天醒来时有什么好吃好玩的,这样的陪伴照颅,或许才是老人真正的需要!
  其实,不止老人们会感到无奈,晚辈们也很无奈:年轻人需要为三餐温饱努力工作打拼,孩子们需要为课业前途努力读书……理由都很正当,也都是事实,当然没有空闲来陪老人家。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许多老人家,宁可在乡下住着破旧的老房子,也不愿到都会区来跟孩子住舒适的高楼大厦——因为找不到可以聊天的对象,每天就像只金丝雀,被关在漂亮的鸟笼里。
  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每个家有长者的家庭,请别忽视长辈的需求,每天记得找个时间陪老人家讲讲话,哪旧是打个电话都好其实重点是在听他们讲话!而且最好大家将问安时间分开来,老人家觉得有很多晚辈来跟他嘘寒问暖,每天的生活会过得更温暖、更安心。
  老年人最怕被别人看作“无用”,以前在职场上的成就,是他们念念不忘,甚至津津乐道的,但自从退休以后,会有明显地怅然若失的感觉。因此,事事都有意见,处处都想参一脚,好像舍不得放手一般,令年轻人很头痛,不知如何应付才好。孔子不是说过“有事,弟子服其劳”吗?老年人所要做的是: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做事的方向,成为儿女们精神上的支柱;至于出力的事,就交给年轻人去办就行了。所以,老年人不是无用,而是掌握方向盘的那一位,是掌舵的身分,也可说是顾问的身份!
  [城市老年人居家现状]
  如何让老年人过着安心、快乐优质的生活呢?从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型态,我们来找寻该如何面对老年人的问题。目前对于城市老年人居家型态,概括可分为六种:
  一.大家庭居家型态
  遵循着传统伦理观念,父母与成年的子女同住,子女尽心地奉养父母,又有儿孙围绕,膝下承欢,享尽天伦之乐;当父母生病时,子女马上可以發觉,陪伴看病,实在幸福无限。但是,若在管教下一代方面,与子女的观念不同时,容易发生磨擦,造成双方不快;或是婆媳不和,常常让和谐的气氛,降到冰点。有些家庭是由子女轮流照顾年老的父母,如果父母固定住在自己家,由子女轮流回家陪伴爸爸妈妈,父母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邻居往来,了如指掌,情绪会较安定。若是由父母轮流到子女的家住,因每个家庭的环境各不同,也没有熟识的邻居,变成老人家要去适应不同的家庭,情绪会较不稳定。因此,子女奉养父母,不要只从自己的立场着想,也要考虑到父母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二.改良型居家型态
  现在因经济现实的压力,小家庭中夫妻两个人都在上班的情况,比比皆是。年幼子女一大早带到爷爷奶奶家,托给两位照顾,既不用花费请保姆,又可和家中老人作伴,真是一举两得。爷爷奶奶心疼宝宝是天经地义,孙子女可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能过一个快乐的童年。由于与子女天天见面,父母有甚么需求,子女马上可以知道,马上伸出援手,这对于老人家而言,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减少许多烦恼。因为没有住在一起,给了大家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少掉许多不必要的摩擦及顾忌;老人陪伴着孙子孙女的成长,可以得到快乐和满足,也不会无所事事了。
  三.隔代型居家型態
  年轻一代为着生活离乡背井,到外地工作,因还没有经济基础,只好把子女留在家乡,托年老的父母照顾;祖父母若教育程度不高,又限于体力,无法教导孙子女的学业和节制他们平日的言行,很容易就产生偏差的行为,这对老年人不啻是一种负担。因此,身为父母的,务必时时与子女连络,随时掌握子女的交友情形,教导平时的言谈、做人的态度,负起养育的责任。另外也要多多与年老的父母交谈,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起居,以尽子女的孝道,更要教导儿女对祖父母行孝。
  四.空巢型居家型态
  子女成家后,便搬出去,或住外地,或移民国外,没有与父母同住。老家只剩下年老的父母两人,独自生活;老夫老妻若都健康,还能相依为命。但若有一人生病,需要长期照护,另一半就要很辛苦了。所以如果父母是这种居家型态,子女务必天天用电话联络、关心,这样做除了随时掌握父母的生活状况外,还能使父母在心灵上稍稍得到安慰。应当想念父母含辛茹苦地教养我们长大,如今他们年老了,正是我们反哺、报答亲恩的时候,这个时机稍纵即逝,若不好好把握,将会悔恨终身啊!
  五.独居型居家型态
  老而无子谓之独,社会上最可怜、无依无靠的就是这种人。虽然可以申请居家照护,每天都会由社会局安排人员按三餐服务到家,但内心的孤单、空虚却是无法填补的。有记录片在描述一间国小的一个班级,老师鼓励学生要多多关怀社会上的弱势同胞,并要他们身体力行。有一位小朋友提供了住学校附近的一名独居老妇人,孤孤单单地没人照顾,学生们讨论要如何去关心这位老人家。放学时,大家都一起到老婆婆家,陪她讲话、唱歌给她听、替她整理环境;以后一有时间就来陪陪老婆婆,同学的感情变得非常融洽,也带给老婆婆很大的快乐,真是一幅充满爱的图画啊!同学深深感受到“施比受更为有福”的喜乐。身边若有这种类型的老人,需要我们多尽一点心力来关怀他们,主动成立电话联络网,时时打电话问候,访问组人员也要不时的探访,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做随时的帮助。
  六.共居型居家型态
  住在敬老院的老人,有看护人员照顾,生活不愁吃穿,若身体仍硬朗,可以种菜、栽花、学绘画、弹琴或学一些自己有兴趣的技能作为消遣,没有任何压力,不啻是过着充实又精彩的人生。本会有许多村落是全村信主的,同灵住在一起,声息相闻、有无互通;有些小区的会联合一些养老机构举办“老人日托服务”,接送老人来上课,关怀老人,弥补年轻一代外出工作,无法随侍在父母身旁的缺憾。这些老年人实在幸福,享受被关怀、被照顾,又有其他的老人作伴,不会感到孤单。
  [老人健康生活标准]
  老人所期望的老年生活依序分别为与家人团圆和乐,身体健康、经济来源无虞及过着与兴趣相符的生活等;同时亦显示老人固定参加社团活动的比率提升,尤以参加志愿服务及养生保健等活动更为积极,显示随着生活质量提升及价值观念改变,老人对参与社会活动及丰富精神生活等事日益重视,更凸显政府应加强规划相关政策,提供协助老人社会参与之充足资源与支持环境,并建构完整健康与社会照顾体系的必要性。综上所述,因应全球高龄化趋势,活力健康与融入社会,不仅是未来高龄政策发展趋势与规划重点,也是老人真正希冀期待的老年生活样态;而健康的积极定义,不仅是减少疾病与失能的发生,更希望维持良好之身体与心智功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层面的发展。基此,除了持续提供身心功能障碍者,或缺乏自我照顾能力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和医疗服务外,对于绝大多数老人的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更应积极拟订各项预防策略,并进一步建构友善老人之生活环境,营造无歧视且悦龄亲老的社会观念,方能积极维护高龄者健康活力及尊严,延缓身心功能的退化,让老人享有健康活跃之老年生活。
  [关怀老人其实很简单]
  不管是哪种的居家型态,照顾父母、孝顺父母都是做子女的天职,除了关爱自己的父母之外,也能关爱别人的父母,这就是做到“不独亲其亲”的要旨了。那么,该如何具体地关怀老年人呢?
  一.敬重
  父母的学历或许比不上我们,说话的技巧也没有像我们一样的有水平,行动缓慢、没有亮丽的外表,但我们不可因此轻视他们。孔子也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都是在劝戒晚辈对尊长要存敬意,不可认为扶养父母,就是尽孝道了,尤其是老年人最在意自己活在世上有没有被重视。
  二.陪伴
  平时年轻一辈为了事业在忙碌,很少有时间陪在父母的身边。因此,一有时间便要陪陪父母话家常,或出外走走,增加互动的机会;一般而言,到了一定的年纪,身体机能退化,总会伴随一些老人疾病,这时若遇父母生病,更要陪侍在旁,尽量安慰他们,免得因为不了解病情而过度焦虑。老年人身体协调力差、反应慢,常会发生绊跌而受伤的意外,为人子女的务必耐心照护,直到痊愈。
  三.顺意
  老年人常有固执的一面,再加上健忘,常会坚持己见。年轻一辈也不用太与他们计较,而发生不愉快,只要是没有违背道理,退让一步,反而会给人有识大体的感觉。其实老年人的资历丰富,他们的经验是宝藏,若虚心接受教诲,将会受益无穷。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经在中央电视台上的一首《常回家看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探望老人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这里面更多的是感情成份。虽然现在法律层面也有相关的条例,看似老人有了制度和法律保障,但如果把“尽孝”上升到了法律条例,如果这份感情需要用法律来约束,那么这份关怀,不要也罢,所以说,关怀老人,要从心开始。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本文将对心肺复苏抢救心血管急症的临床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接收的74例心血管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心肺复苏抢救,观察患者抢救情况
陈丽娜,笔名磁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教系,深造于中央美院,主修人物雕像和城市雕塑。曾任中国展示设计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名人名家走中国采风团成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荣获中国当代雕塑家、画家、诗词作家等称号。  她的许多雕塑作品艺术风格独特,彰显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新理念。90年代初,她采用泡沫材料创作雕塑,其作品栩栩如生,成为泡沫雕塑的创始人。她运用多种材料进行雕塑创作
期刊
目的:探讨细节化管理模式用于提高中药房工作水平的有效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2015.02~2016.01期间实施的药房管理模式,发现其效果不佳,并于2016.02~2017.01期间实施细节
日前,龙华新区民治街道丰润社区乒乓球赛迎来第300届。没有奖品,没有赞助,没有盈利模式,300个星期,6年时间,一群铁杆乒乓球友将这项“草根运动”组织得风生水起。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笔者采访了球赛的组织者与设计者,试图揭开其中奥秘。  坚持办了6年的“三无赛事”  丰润社区的乒乓球馆颇为简陋,在球友蒋先生的描述中,“这里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夏天一进来就好像蒸桑拿;这里没有地胶,铺的是大块瓷砖,
期刊
目的:探询胃癌患者行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的护理效果及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方法:三年抽取50例胃癌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胃癌患者皆
目的:研究两种肠内营养液输注方式用于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效果与护理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将40例患者按照红蓝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放射科检查患者的分布调查,为医院高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科学化设置检查安排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统计某医院在2017年7月至2
“前世 不 修 生在 徽 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在徽州旅行的时候,当地的朋友用这句话概括了徽州男子成长的艰辛.明朝中叶以来,徽州的男人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要离开家乡外出学
期刊
目的:探讨X线对腰椎间盘的诊断价值,并与CT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对50例椎间盘患者行腰椎正侧位摄片及L5/S1、L4/5、L3/4三个椎间盘CT扫描进行X线及CT征象分析.结果:CT扫描的50